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
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DNA条形码对中国蛛缘蝽科(半翅目:缘蝽总科)物种界定的适用性。【方法】对中国蛛缘蝽科13属23种207个样本的线粒体COI基因DNA条形码序列进行扩增,并扩增稻缘蝽属Leptocorisa 3个物种的31条内转录间隔区1(ITS-1)序列作为辅助标记。使用MEGA 11软件计算种间和种内遗传距离(Kimura 2-parameter, K2P);采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 NJ)进行物种聚类分析;利用中介邻接网络算法构建单倍型网络图。【结果】基于线粒体COI DNA条形码序列得出测试的中国蛛缘蝽科所有23个种的种内平均K2P距离在2%以下,种间K2P距离在0.98%~23.98%之间(平均17.50%)。多数物种彼此能够被较好地分开,且支持率较高。其中,中稻缘蝽Leptocorisa chinensis和大稻缘蝽L. oratoria共享部分COI单倍型,造成COI条形码无法区分二者,可通过ITS-1序列在单倍型网络分析中将二者区分。【结论】本研究得出的中国蛛缘蝽科中绝大部分物种的DNA条形码数据分析结果与基于形态特征的分类单元一致。然而,对于其中亲缘关系极近的物种,单靠线粒体数据尤其是COI条形码序列无法进行准确界定,需引入其他DNA序列或其他类型数据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2.
纳他霉素产生菌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及紫外诱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纳他霉素产生菌原生质体的最佳制备和再生条件,及此基础上的紫外诱变育种.初步确定了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适宜条件为:菌龄48h,采用0.4%溶菌酶在30℃处理90min.原生质体再生后,73.3%的菌种产量得到了提高,其中5-12菌株增产74.7%,达到2121.2μg/mL.原生质体经紫外线诱变后得到的5株诱变菌株产量均有提高,其中菌株UV-2增产107.09%,达到2515.07μg/mL.  相似文献   
3.
脑腹侧被盖区微量注射溴隐亭对伏隔核DOPAC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朝霞  张海光 《生理学报》1993,45(5):479-485
本工作在戊巴比妥钠麻醉的SD雄性大鼠上进行。结果表明:左侧腹侧被盖区(VTA)微量注射多巴胺(DA)受体激动剂溴隐亭(2.5μg/0.5μl,n-5)后,用微分脉冲伏安法(DPV)测定同侧伏隔核中多巴胺代射产物—3、4双羟苯乙酸(DOPAC),峰值明显增高,注生50min达到对照值的128%(P<0.01),注后80min达到最高峰,为对照值的143%(P<0.01),作用的持续时间约2h,在注后  相似文献   
4.
本工作在戊巴比妥钠麻醉的SD雄性大鼠上进行。结果表明:左侧腹侧被盖区(VTA)微量注射多巴胺(DA)受体激动剂溴隐亭(2.5μg/0.5μl,n=5)后,用微分脉冲伏安法(DPV)测定同侧伏隔核中多巴胺代谢产物——3、4双羟苯乙酸(DOPAC),峰值明显增高,注后50 min达到对照值的128%(P<0.01),注后80 min达到最高峰,为对照值的143%(P<0.01),作用的持续时间约2 h,在注后180 min恢复到对照值的111%(P>0.05)。左侧VTA预先微量注射SCH23390——一种高选择性的D_1受体阻断剂(2nmol/0.5μl,n=4).40min后再微量注射溴隐亭(2.5μg/0.5μl),同侧伏隔核中DOPAC氧化峰不再增高。结果提示:VTA微量注射溴隐亭可致中脑边缘多巴胺神经元活动增加,而这种增加作用可能是通过D_1受体中介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