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麻中天麻素含量的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高压液相色谱技术,对产地、品种、以及炮制方法等因素对天麻中天麻素含量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炮制对天麻药材中天麻素的含量影响最大.对不同炮制方法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蒸制法可显著提高天麻素的含量.本文还讨论了天麻素在炮制过程中形成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2.
普洱熟茶后发酵优势菌臭曲霉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开发普洱熟茶生产的规范技术,本文对普洱茶后发酵优势芮之一的臭曲霉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酸碱度有广幅的适应性;在以硫酸铵或豆饼粉为氮源,玉米粉或果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迅速;培养温度以30℃最为适宜.同时,对菌落的牛长规律及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研究结果为该菌株的大量培养,以及普洱茶的规范化生产技术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大理茶 ( Camellia taliensis) 为山茶科山茶属茶组植物,主要分布于云南横断山脉澜沧江至伊洛瓦底江流域,即从云南的西部及西南部至缅甸北部。在其分布区,大理茶亦被称为野生大茶树,常用于加工制作茶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GC 及 GC/MS 联用技术,首次对大理茶的鲜幼叶和鲜幼叶及老叶分别制成的绿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和分析,共鉴定出 91 个化合物。研究结果表明,大理茶鲜幼叶的主要香气成分为棕榈酸 ( 30. 52%) ,亚油酸 ( 19. 82%) ,植醇 ( 8. 75%) 和亚麻酸乙酯 ( 2. 54%) 等有机酸及其酯和二萜类,而制成绿茶后,其主要香气成分则为芳樟醇 ( 28. 43%) ,脱氢芳樟醇 ( 1. 13%) ,α-松油醇( 11. 68%) ,橙花醇 ( 4. 92%) 和香叶醇 ( 12. 34%) 等单萜醇类成分。从大理茶鲜叶到由其制成的绿茶,香气成分发生了较大变化,形成了 28 种原鲜叶中未检测到的香气成分,其中,( Z,Z,Z) -9,12,15-十八烷三烯-1-醇的含量分别达到 1. 21% ( 幼叶绿茶) 和 11. 2% ( 老叶绿茶) ,是大理茶制作的绿茶的特征香气成分。DPPH 和 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显示大理茶鲜叶及其制成的绿茶的挥发性成分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但均弱于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三七地下部分皂甙成分的HPLC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HPLC定量分析方法,对三七(Panax notoginseng)地下部位的皂甙成分进行分析,通过比较人参皂甙Rg1,Rb1,Re,Rd和三七皂甙R1等5种主要皂甙成分和总皂甙的含量变化,探讨不同部位和组织中皂甙成分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三七药材的不同商品等级中,人参皂甙Rg1和Rb1的含量以主根60头为最高,5个主要皂甙的总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他的等级;根茎的生物产量只为全根的18%,皂甙含量占25%以上;主根和根茎中韧皮部的生物产量和总皂甙的含量均高于木质部;二年生三七的生物产量及皂甙含量均较三年生三七低得多。不同表型三七的皂甙组成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5.
藏药翁布的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藏药翁布(Myricaria germanica)的60%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1个黄酮类化合物,利用光谱、波谱分析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35,,4’-三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1),3,5,4’-三羟基-7-甲氧基黄酮(2),3,5,3’,4’-四羟基-7-甲氧基黄酮(3),35,7,-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4),柽柳素(5),山柰酚(6),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7)5,,7,4’-三羟基-3-O-β-D-葡萄糖醛酸(8),5,7,3’4,’-四羟基-3-O-β-D-葡萄糖醛酸(9),槲皮苷(10)和阿福豆苷(11)。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4、5、7~11为首次从水柏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组织蛋白酶B是木瓜蛋白酶类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的重要成员,它与人类多种疾病相关,尤其是在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随机筛选,发现了五个对组织蛋白酶B具有较好抑制活性的天然化合物prodelphinidin B-23'-O-gallate(1),prodelphinidin B-2(2),ImJcyarddin B-2(3),puexin A(4)和(-)epigallocatechin-3-O-gallate(5),其IC50值分别为0.58,0.44,0.76,2.07和0.96umol/L.这五个抑制剂为黄烷醇类化合物,均为组织蛋白酶B的新型天然抑制剂.  相似文献   
7.
广东土牛膝为菊科泽兰属植物华泽兰(Eupatorium chinense)的干燥根。从其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eupatorinA(1)为一新化合物,经波谱学方法鉴定为(threo)-3-O-acetyl-1-(4-hydroxy-3-methoxyphenyl)-2-[4-(3-hydroxy-1-(E)-propenyl)-2,6-dimethoxyphenoxy]propyl-β-D-glucopy-ranoside。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hreo)-3-hydroxy-1-(4-hydroxy-3-methoxyphenyl)-2-[4-(3-hydroxy-1-(E)-propenyl)-2,6-dimethoxyphenox-y]-propyl-β-D-glucopyranoside(2),ardisiacrispinA(3),ardisiac-rispinB(4),euparone(5),3-(2,3-dihydroxy-isopen-tyl)-4-hydroxyacetophenone(6),12,13-di-hydroxy-euparin(7),gymnastone(8),N-(2′-hydroxy-tetracosanosyl)-2-amino-1,3,4-trihydroxy-octa-dec-8-(E)-ene(9),stigmasterol(10)和stigma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11)。化合物2-4为首次从菊科植物,5-8为首次从泽兰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从藏药翁布(Myricaria germanica)的60%丙酮提取物中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从中共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利用光谱和波谱分析法,分别鉴定为阿魏酸(1),松柏醇(2),阿魏酸葡糖苷(3),异落叶松脂醇(4),咖啡酸(5),对羟基桂皮酸(6),没食子酸(7),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8),杜鹃醇(9),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10)和3,4,5-三羟基肉桂酸(11).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1~6和8~11为首次从水柏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为山茶科山茶属茶组植物,主要分布于云南横断山脉澜沧江至伊洛瓦底江流域,即从云南的西部及西南部至缅甸北部.在其分布区,大理茶亦被称为野生大茶树,常用于加工制作茶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GC及GC/MS联用技术,首次对大理茶的鲜幼叶和鲜幼叶及老叶分别制成的绿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和分析,共鉴定出91个化合物.研究结果表明,大理茶鲜幼叶的主要香气成分为棕榈酸(30.52%),亚油酸(19.82%),植醇(8.75%)和亚麻酸乙酯(2.54%)等有机酸及其酯和二萜类,而制成绿茶后,其主要香气成分则为芳樟醇(28.43%),脱氢芳樟醇(1.13%),α-松油醇(11.68%),橙花醇(4.92%)和香叶醇(12.34%)等单萜醇类成分.从大理茶鲜叶到由其制成的绿茶,香气成分发生了较大变化,形成了28种原鲜叶中未检测到的香气成分,其中,(Z,Z,Z)-9,12,15-十八烷三烯-1-醇的含量分别达到1.21%(幼叶绿茶)和11.2%(老叶绿茶),是大理茶制作的绿茶的特征香气成分.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显示大理茶鲜叶及其制成的绿茶的挥发性成分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但均弱于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普洱茶的香气成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普洱茶(普洱熟茶)是以云南特有的大叶种茶制作的晒生毛茶(普洱生茶)为原料,经特殊的后李譬过程生产而成。与其原料晒青毛茶相比较,普洱茶的各类化学物质均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应用气相色谱(GC)及气质联用(GC/MS/DS)技术,对云南临沧市生产的普洱茶和晒青毛茶等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普洱茶香气成分中的萜类、芳香族、以及有机酸类等化合物的组成和含量均与同一产地的晒青毛茶等均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