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饶洁  段丁琪  唐强  马明国  韦杰  贺秀斌 《生态学报》2023,43(16):6649-6660
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形成的极端生境胁迫深刻改变了消落带植被结构和功能。在消落带横向断面高程梯度上,植被生境具有典型的空间异质性。选取三峡水库典型自然恢复消落带,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揭示了消落带自然演替植被的群落构成、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随高程梯度的分异特征,系统分析了极端淹水、侵蚀-沉积、土壤环境等生境胁迫类型对消落带植被高程梯度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研究消落带适生植被以草本为主,共有15科25种23属,其中禾本科种类较多,但单属单种、单优群落现象明显;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分别占52%和48%,且一年生草本多在消落带上部定居,多年生草本主要在消落带下部聚集。②物种多样性指数与高程呈正相关趋势,在145-150m范围内较低,在160-170m范围内较高。③植被生物量为199.68-1211.2g/m2,总体呈现随高程增加而显著增加的趋势;受多种生境因子的复合胁迫影响,生物量随高程存在局部波动。④水库水位变动形成淹水时长、出露时令、淹水强度等是影响消落带植被生物量高程梯度分异的主导因子;侵蚀/沉积过程改变土层厚度、根层土壤持水能力和肥力条件,对植被生长产生重要影响;土壤水分和氮是植被生长的限制性因子。因此,优势生境适宜性物种选育、土壤基质保育和植被格局功能优化是三峡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和生态功能重建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2.
生态安全格局如何结合地域生态风险和地方生态需求进行构建,是该领域服务于国土空间治理并且能否有效应用的主要议题之一。本研究以咸阳市为对象,结合市域地貌形态、地域生态安全影响因素和景观特征,基于“源地”空间可达性和空间质量,融合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生态抗性、生态连通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综合评价结果,叠加生态梯度分析,以源地-廊道-节点的方式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 咸阳市生态源地66个,总面积2506.65 km2,约占全市总面积的24.6%,主要分布于东北、西侧、中部山区;生态廊道106条,总长823.5 km,包括潜在廊道、水系、灌渠遗址、秦直道等自然与人文系统,沿生态源地向西北、南部渭河延伸;提升生态连通性的生态节点20处,主要分布于二道塬与旱腰带之间。  相似文献   
93.
为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白茎盐生草根区土壤水盐动态变化及生长规律,采用桶栽试验,以水分和植被生长为控制因素;探索了白茎盐生草生长对土壤水盐动态的影响及土壤水分对白茎盐生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呈“反S”型分布,土壤剖面电导率随土层深度呈递减趋势,为“S”型分布。与裸土相比,植被生长条件下的土壤水盐动态变化更加复杂;水分不足条件时更容易产生盐分表聚现象。特枯水年下的白茎盐生草生长受到严重抑制,但特丰水年和丰水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差异并不显著。因此,与裸土相比,白茎盐生草生长显著影响其根区土壤水盐动态。  相似文献   
94.
滇中常绿阔叶林及云南松林水文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滇中地区山地常绿阔叶林及云南松林的林冠截留量,冠流和茎流量,地表水土流失量,林地枯枝落叶层持水量,土壤含水量以及雨水、冠流、茎流和地表迳流中营养元素(N、P、K、Ca和Mg)的含量,并分析比较了针、阔两类森林调节和涵养水分的作用和降水中林冠养分的淋溶、迁移特点,对了解滇中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产力的研究,对本区森林资源的保护,林业的合理经营,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
中国热带森林水文生态功能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中国热带森林水文生态功能周光益(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州510520)Eco_hydrologicalFunctionsofTropicalForest,China.ZhouGuangyi(TheResearchInstituteofTropi...  相似文献   
96.
热带森林水文研究中数据收集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尖峰岭热带雨林集水区为基础,研究了降雨径流测定过程中的自动化收集技术,对于常规观测仪在边远原始林区、人为难于实现连续观测,而传动式周计月计仪器在高湿度下(相对湿度大于90%)收集数据误差较大等诸多问题,实验性地研制使用了电脑化的DS1001D降雨量记录仪和DT-5VW-200水位自动记录仪,经不断的测试、改进,在研究中已初步获得成效.  相似文献   
97.
《植物生态学报》2014,38(5):425
2008年和2009年(均为枯水年), 在半干旱区内蒙古太仆寺旗农田-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站开展观测实验, 通过观测蒸散发(波文比系统)、土壤水分(烘干称重法)、降水量, 以及植被土壤特征调查, 基于水量平衡理论, 对比研究了3块天然草地、3块不同退耕时间草地共6个样地的水分收支, 旨在定量地评估退耕草地的水分收支, 为采取科学措施促进退耕草地尽快向天然草地过渡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1)随着退耕时间增加, 植被盖度逐渐增加, 但是群落中科、属、种的数量趋于减少, 且优势种从一年生的中旱生草本植物逐渐转变成多年生的旱生草本植物; 2)植被蒸腾是草原植被主要的耗水途径, 随着退耕时间增加, 退耕草地的蒸散发量呈增加趋势, 其最大值在4.5-5.8 mm·d-1之间; 3)退耕草地土壤含水量平均值为0.09 m3·m-3, 其水分剧烈变化主要发生在距地 表60 cm内, 且随退耕时间增加土壤含水量减少, 而天然草地土壤含水量平均值为0.06 m3·m-3, 其水分剧烈变化发生在距地 表20 cm内; 4)随退耕时间增加, 退耕草地与天然草地的土壤水分与蒸散发在数值上差距逐渐缩小; 5)退耕草地水分收支基本平衡, 但在极枯年份(降水量174 mm)的生长季, 降水不能满足蒸散发需求, 呈现水分亏损。退耕草地逐步向天然草地过渡, 但是退耕草地的土壤水分在逐渐减少, 呈现“生境干旱化现象”。今后应加强对草地的封育与监测, 促进植物群落向水分利用效率更高、更适应半干旱环境的方向演替。  相似文献   
98.
张骁  赵文武 《生态学报》2014,34(3):774-777
水文土壤学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6月29日—30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共有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参会。本届会议内容主要包括:水文土壤学基本理论与地球关键带,景观-土壤-水文过程的空间异质性与多尺度耦合,田间监测、制图与模型;会议强调在水文土壤学研究中应当注重多学科交叉、尺度转换和多功能综合监测站点建设等问题。会议认为,现阶段水文土壤学主要面临着尺度转换、技术和教育方面的挑战,同时也存在学者对水文土壤学基本概念的质疑。在今后发展中应重视多学科综合应用,通过创新技术和方法推进水文土壤学的发展。对我国水文土壤学研究主要有以下启示:(1)重视跨学科综合性人才的培养;(2)推进水文土壤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3)加强国际交流,尽快缩短与国外的研究差距。  相似文献   
99.
黄宝荣  张慧智  王学志 《生态学报》2014,34(22):6756-6766
城乡结合部自然和农业生态系统是确保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研究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乡结合部自然和农业景观的时空演变规律和驱动因素,能够为相关规划的编制和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支撑。以北京市三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乡镇为例,通过对1999、2004和2010年三期SPOT遥感影像的解译,获取三镇三个时期土地利用/覆盖(Land Use/Land Cover,LULC)数据。在此基础上,借助Arc GIS空间叠加功能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1999—2010年三镇LULC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空间自相性和景观连通性分析,研究近十年来三镇建设用地的空间聚集特征以及自然和农业景观空间连通性的变化,分析城市扩张对三镇自然和农业景观格局和稳定性的影响。最后,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三镇自然和农业景观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999—2010年三镇经历了剧烈的LUCC过程,建设用地、林地和草地面积大幅增加,伴随的是农业用地和水域面积的急剧减少。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转移,特别是农业用地向建设用地、林地和草地,以及林地向建设用地转移明显。新增建设用地大多通过侵占原有建设用地周边的农业用地和林地,而实现"成片蔓延式"扩张;并造成了三镇自然和农业景观连通性的急剧下降,危及到该区域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的持续性。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规划、公共政策等共同决定着三镇LUCC的结构、规模和空间分布,是三镇自然和农业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0.
朱建刚 《生态学杂志》2012,31(2):468-474
在江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对标准柑橘试验小区生态水文特征进行9年的定位观测,设置7个处理,研究柑橘园生态水文特征及水土保持效益.结果表明: 7个处理的平均减流率和减沙率分别为78.5%和77.2%,其中,林下百喜草(Paspalum natatu)带状覆盖、百喜草全园覆盖和水平梯田+梯壁植草减流率较高,分别为94.8%、94.3%和92.5%;柑橘清耕地减流率较低,为33.1%;林下套种黄豆和萝卜减流率居中,为66.0%和77.5%,且横坡耕作优于纵坡耕作.对2009-2010年发生的43场平均降雨量为20.07 mm的雨水柑橘林冠再分配格局进行观测,穿透降〖JP2〗雨量平均为9.15 mm,树干茎流量平均为4.72 mm,林冠截留量平均为620 mm,分别占林外降雨量的44.7%、25.7%和29.6%.随着林外降雨量的增大,林冠层的穿透雨量、茎流量呈递增趋势.当降雨量<10 mm时,树冠截留率与林外降雨之间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当降雨量>10 mm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柑橘枯落物的持水率与浸水时间呈对数回归关系,最大持水率达326%.合理的林下植被配置对柑橘果园的水土保持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