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3篇
  免费   351篇
  国内免费   2137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伞形霉属是重要的产油真菌,本研究分析了具棱伞形霉(Umbelopsis angularis)、长白伞形霉(U.changbaiensis)和葡酒色伞形霉(U. vinacea) 36个菌株的脂肪酸组成。研究结果共检测到26种脂肪酸,链长12~20碳。特征性脂肪酸为18∶3 cis 6,12,14(十八碳三烯酸)、18∶2 cis 9,12/18∶0a(亚油酸/硬脂酸)、18∶1(w 8)/18∶1 cis 9 (w 9)(顺-10-油酸/油酸)和16∶0(十六烷酸) 4种,累计百分比为92.92%。脂肪酸/菌体生物量比值范围为0.40%~2.18%。结果表明具棱伞形霉、长白伞形霉和葡酒色伞形霉富含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和重要功能性脂肪酸,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2.
食气梭菌是一类主要的化能自养微生物,可利用二氧化碳(CO_2)和一氧化碳(CO)合成多种化学品和燃料,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天然的食气梭菌吸收、固定和转化一碳气体速率较慢,能量代谢效率低且高值产物种类少。近年来,随着组学、分子遗传学工具以及生化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食气梭菌的生理代谢特点及其相关分子机制、代谢工程设计、改造和发酵工艺等方面都得到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针对近年来食气梭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期能为这类重要工业微生物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及一碳气体的生物转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岩溶区水生生态系统微藻的生物碳泵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壮  汪夏雨  李为  余龙江 《微生物学报》2019,59(6):1012-1025
微藻在水生生态系统的碳固定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综述了岩溶区水生生态系统生物碳泵的提出、岩溶区微藻生物碳泵作用、影响微藻固碳的主要环境因素以及岩溶区微藻固碳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为深入研究岩溶区水生生态系统微藻固碳能力及生物碳泵机制、科学认识岩溶生态系统的碳汇潜力、丰富和完善岩溶碳循环理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糖及其衍生物在许多初级或次级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糖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和糖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重要性推动了糖生物学的快速发展。D型糖,尤其是D-六碳糖在糖中占据着主导地位,L-六碳糖也是许多重要糖蛋白复合物、多糖及抗生素的组成成分。了解L-六碳糖的形成机制有助于理性改造糖的结构并开发其应用价值。L-六碳糖通常由3,5位差向异构酶或5位差向异构酶催化D-六碳糖的C5位异构化形成,这种转变赋予了糖在构型上的多样性,并在许多天然产物中起决定生物活性的作用。对3,5位差向异构酶和5位差向异构酶的功能及晶体结构的研究揭示了L-六碳糖的形成机制。本文综述了L-六碳糖形成过程中不同类型的3,5-位差向异构酶和5-位差向异构酶的催化机制,揭示L-六碳糖在生理和医药领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Daphne giraldii Nitsch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a search for structurally interesting substances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eight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an ethanolic extract of the stem bark of Daphne giraldii Nitsche. On the basis of one- and two-dimension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d mass spectrometry data, and chemical methods, their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to be 2H-1-benzopyran-2-one-8-hydroxy-7-O-β-D-glucopyranosyl-5-(2-oxo- 2H-1-benzopyran-7-hydroxy-8-yloxy) (compound 1), 1-pentanone, 1-(4-hydroxyphenyl)-5-phenyl (compound 2), octadecyl caffeate (compound 3), (+)syringaresinol-4,4'-diglycoside (compound 4), daphnetin-8-O-β-D- glucopyranoside (compound 5), p-hydroxybenzoic acid (compound 6), 7,7'-dihydroxy-[6, 8'-bi-2H-benzopyran]- 2, 2'-dione (compound 7), and daphnorin (compound 8), respectively. Of the compounds isolated, compounds 1 and 2, which we named daphnolin and daphnolon, respectively, were new, and the others were obtained from this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96.
CO2浓度提高时,微拟球藻吸收醋酸钠的速率增加2倍。混养生长的藻细胞最大光合作用速率、光合作用效率、无机碳半饱和常数和无机碳饱和的光合作用速率均显著低于光自养条件下生长的。  相似文献   
97.
丙烯对柿果实采后细胞壁物质代谢和几种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丙烯处理的柿果实,其软化进程显著加快,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高峰提前,且峰值升高,细胞壁各组分的代谢速度加快,柿果实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纤维素酶(Cx)活性提高,且高峰提前。  相似文献   
98.
微囊藻碳酸酐酶活性在不同环境因素下的调节与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3种微囊藻水华中的优势种类,即铜锈微囊藻(Microcystis aetlzginosa Kutz.),绿色微囊藻(Microcystis viridis(A.Br.)Lemm),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 wesenbergii(Kom.)Kom.),以及微囊藻573(Microcystis sp.573)的碳酸酐酶活性;研究了无机碳、pH、温度、光强、NIP比等环境因素和外源葡萄糖对铜锈微囊藻碳酸酐酶活性的影响,发现微囊藻碳酸酐酶活性受环境中碳酸氢根浓度的调节,故推断碳酸氢根是铜锈微囊藻利用的主要无机碳形式;相比添加葡萄糖进行混合营养培养的细胞,无外源葡萄糖和暗饥饿培养的微囊藻细胞会产生高约6倍的碳酸酐酶活性;光强的改变也会影响碳酸酐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99.
海水颗粒有机碳(POC)变化的生物地球化学机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张乃星  宋金明  贺志鹏 《生态学报》2006,26(7):2328-2339
海水中颗粒有机碳(POC)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是海洋碳循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主要阐述了海水POC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概况.海水POC在海洋中的分布受各种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海域、不同水层POC的含量与组成差异很大,在水平分布上,近岸高于远海,垂直分布上,表层高于中下层,含量通常为几十到几百个μg/L,主要由陆源碎屑、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其新陈代谢产物和死亡残体组成,海水POC可来源于陆源、海源(海洋生物的生产)、海底沉积物的再悬浮以及溶解有机碳(DOC)的转化,其中海源是其主要贡献者.海水POC与生物过程的关系密切,海洋生物既是POC的组成部分也是POC的重要生产者,通过摄食-代谢过程产生碎屑POC,通过垂直洄游促进POC的向下沉降,通过细菌的降解将POC转化为其他形态.POC参与再循环与营养盐(特别是氮、磷、硅)之间有重要的协同作用,生命POC的新陈代谢造成了营养盐浓度的变化,反过来,营养盐浓度的变化又改变了生命POC的组成及数量;无生命的POC一方面在生物及化学作用下分解矿化释放出营养盐,及时补充了水体中氮、磷、硅等生源要素的含量,这在高生产力的珊瑚礁区尤为明显.另一方面,其又通过在沉积物中的矿化,产生吸附位点,吸附营养盐,影响着营养盐在沉积物与水体中的交换.  相似文献   
100.
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主要研究方法评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是全球变化科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目前也是生态科学中的前沿与热点问题,而陆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估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为研究这一复杂性问题,已发展了许多研究方法。可分为“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两种,各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相关方向也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报道,但是,不同的研究由于在方法、时间与空间尺度等存在的差异,使得许多研究结果和预测很难被有效的整合或适用于大范围甚至全球水平。综述了陆地碳平衡的主要研究方法,分析和比较了各方法的特点,指出在研究中对不同方法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及采用综合方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