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杨丽超  苏华  杨凤  蹇华哗  周敏  姜伟  姜伯乐 《微生物学报》2015,55(10):1264-1272
摘要:【目的】在十字花科黑腐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Xcc)的致病因子中,III型分泌系统(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T3SS)是至关重要的致病系统,III型效应物通过III 型分泌系统直接转运到寄主植物细胞内。本研究通过效应物水平转移的特征获得候选基因,旨在鉴定一个新的依赖于III型分泌的效 应物。【方法】以缺失了N-端58个氨基酸的AvrBs1作为报告系统构建效应物鉴定报告质粒pLJB3176,导入ΔavrBs1和ΔhrcV,通过检测报告菌株在辣椒ECW-10R上的过敏反应来鉴定XC3176是否为III型效应物。构建XC3176融合GUS报告质粒pLGUS3176,导入野生菌株Xcc 8004、ΔhrpG和ΔhrpX,通过测定菌株GUS活性检测hrpG、hrpX对XC3176 的调控作用。构建XC3176缺失突变体和互补菌株,通过剪叶法接种检测XC3176对Xcc 8004致病性的影响。【结果】XC3176融合AvrBs1报告菌株在非寄主辣椒ECW-10R上能 引发过敏反应,GUS活性检测显示ΔhrpG/pLGUS3176、ΔhrpX/pLGUS3176比8004/pLGUS3176的GUS酶活显著降低,致病性检测显示突变体Δ3176与野生型Xcc 8004相比在寄主满身红萝卜上的病斑长度有显著减少,互补菌株C3176 的病斑长度能补回到野生型水平。【结论】XC3176是依赖于hrcV分泌的III型效应物,hrpG、hrpX正调控XC3176,XC3176与Xcc致病相关。  相似文献   
92.
周敏  覃重军 《微生物学通报》2015,42(6):1075-1080
【目的】研究天蓝色链霉菌中terC (SCO2366)基因的功能。【方法】通过敲除天蓝色链霉菌中terC基因,检测其对放线紫红素合成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敲除天蓝色链霉菌中的terC基因后,放线紫红素提前合成,同时菌丝体长度变短。【结论】terC在天蓝色链霉菌中对放线紫红素的合成有负调控作用,同时影响菌丝体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3.
【目的】建立添加有扩增内标(IAC,Internal amplification control)的沙门氏菌EvaGreen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提高PCR检测可靠性。【方法】通过比较已有沙门氏菌属细菌的基因组序列,筛选沙门氏菌属特异检测靶点,设计特异引物;再用复合引物法构建扩增内标,优化参数,建立沙门氏菌内标PCR检测体系,利用特异性和灵敏度实验评价体系的检测性能。【结果】筛选得到的新特异靶点基因编码III型分泌系统蛋白(ssaQ)。针对该基因设计特异引物(SsaQ6),建立了添加有扩增内标的常规PCR和EvaGreen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二者对151株沙门氏菌和34株非沙门氏菌的检测符合率均达100%,对基因组DNA的检测下限达14.9拷贝/PCR和2.76拷贝/PCR;人工污染牛奶样品(初始染菌量:4-6 cfu/10 mL),増菌10 h和8 h后分别可检出沙门氏菌。【结论】本研究发掘的新靶点基因ssaQ特异性强,基于这一新靶点建立的添加有扩增内标的EvaGreen荧光定量PCR比常规内标PCR的检测限更低,重复性更好,快速方便,在12 h内即可得出检测结果,并且定量准确,有利于推进沙门氏菌PCR检测方法的标准化应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链霉菌(Streptomyces)X335是从西藏高原活拉山口分离到的,其中含有一个大小为4.3 kb的环型质粒pDYM4.3k。克隆、测序和分析pDYM4.3k,以及鉴定复制和接合转移的基因。【方法】通过克隆和引物延伸获得pDYM4.3k的全序列,利用比对分析推测基因的功能,通过Southern杂交检测复制中间体,利用平板杂交实验证明接合转移功能。【结果】克隆和测序获得了全长为4346 bp的pDYM4.3k序列,预测仅有3个基因,其中1个基因与链霉菌主要接合转移基因同源,另外2个为功能未知。鉴定新的基因orf1及其上游的约300 bp构成了质粒的基本复制区域。检测到质粒存在单链的复制中间体,表明它以滚环方式进行复制。实验证明pDYM4.3k在变铅青链霉菌(Streptomyces lividans)中具有接合转移功能。【结论】质粒pDYM4.3k可以滚环方式进行复制和在链霉菌之间进行接合转移。这是目前报道的最小的、具有游离复制和接合转移功能的链霉菌质粒。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3(IL-13)对AGR2mRNA和蛋白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表达的影响,探讨AGR2在哮喘气道黏液过度分泌中的作用。方法 18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哮喘组、对照组和IL-13组,IL-13组于26d-28d激发前经鼻滴入100μg重组小鼠IL-13。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计嗜酸性细胞分类计数。Real time-PCR方法检测肺组织AGR2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AGR2蛋白和Muc5ac蛋白在小鼠肺组织的表达。结果哮喘组BALF中嗜酸性细胞分类计数(19.1±6.34)%较正常组(0.28±0.29)%明显增多(P<0.01);IL-13组BALF中嗜酸性细胞分类计数(30.05±9.32)%较哮喘组明显升高(P<0.01)。IL-13组小鼠肺组织中AGR2mRNA(1.702±0.046)和蛋白(0.617±0.028)的表达较哮喘组(1.52±0.071,P<0.01;0.505±0.078,P<0.05)升高,IL-13组AGR2mRNA与Muc5ac蛋白的表达水平呈直线正相关(r=0.862,P<0.05);AGR2蛋白与Muc5ac蛋白水平呈直线正相关(r=0.847,P<0.05)。结论 AGR2可能参与了哮喘气道黏液过度分泌发病机制,IL-13可通过上调其表达,进一步促进黏蛋白Muc5ac表达。  相似文献   
96.
果胶裂解酶基因(Pectate lyase,PL)是调控果实软化的重要靶点。本研究测定了红颜草莓果实在发育过程中果胶裂解酶活性变化和硬度变化规律,并通过人工小干扰RNA(artificial micro-interfering RNA interference,amiRNA)技术,以拟南芥miR390a前体序列作为沉默PL基因的骨架,在番茄果实特异性启动子P119的驱动下,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入草莓果实中瞬时表达,通过RT-PCR分析草莓瞬时转染后PL基因的表达量,并检测了PL沉默对果实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草莓果实发育的推进,果胶裂解酶活性呈逐渐上升趋势,与果实硬度呈负相关;构建了基于拟南芥miR390a为骨架的amiRNA靶向栽培草莓中的PL基因;在番茄果实特异性启动子P119驱动下,miRNA前体可以在草莓果实中瞬时表达;草莓果实中总PL基因表达量下降达34. 5%;基因沉默组果实硬度比对照组更高,且沉默对果实颜色发育进程无明显影响。该结果表明:果胶裂解酶主要在果实发育后期调节细胞壁的解离,采用amiRNA沉默PL基因可以延缓草莓果实软化进程。  相似文献   
97.
分别用一种天然饲料和三种人工饲料以同样的方法喂养梭毒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 Curtis)成虫,结果表明四种饲料都能使梭毒隐翅虫存活,就可操作性而言猪肝粉蜂蜜混合饲料优于其他三种饲料,可加工成成品饲料饲养与梭毒隐翅虫食性相近的毒隐翅虫成虫.  相似文献   
98.
詹月平  周敏  贺张  陈中正  段毕升  胡好远  肖晖 《生态学报》2013,33(11):3318-3323
寄主大小模型认为寄生蜂后代性比与寄主大小相关,寄生蜂倾向于在大寄主上产出更多雌性后代,在小寄主上产出更多雄性后代.探讨了以家蝇蛹为寄主时,蝇蛹佣小蜂后代产量和性比变化;单次寄生情况下,寄主大小及寄生顺序对寄生蜂后代性比等影响.结果表明,蝇蛹佣小蜂的产卵期为(8.93±3.34)d,单头雌蜂能产雌性后代(34.11±16.34)头和雄性后代(11.04±8.87)头,且雄性百分比为0.24±0.11.随成蜂日龄的增大,寄生蜂产生雄性后代的比率显著增加.蝇蛹佣小蜂在寄生家蝇蛹时,会优先选择寄生个体较大的蛹;在单次寄生的情况下,蝇蛹佣小蜂倾向于在较大的家蝇蛹内产出更多的雌性后代.  相似文献   
99.
为研究传统中药构棘(穿破石)木心化学成分,采用柱色谱从中药材构棘木心中分离出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乙氧基甲基)苯酚(1)、(13α,14β,17α,20R)-7,24-二烯-3-乙酰酯羊毛甾烷(2)、(13α,14β,17α,20R)-7,24-二烯-3-羟基羊毛甾烷(3)、谷甾醇(4)、山萘酚(5)、香橙素(6)、桑色素(7)、槲皮素(8)、山萘酚-7-O-葡萄糖苷(9),槲皮素-7-O-葡萄糖苷(10)。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桑科发现,化合物2~4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0.
本文以近8年来国内外报道的文献为依据,总结了从桑科柘属新发现的Xanthone化合物40个、黄酮类及异黄酮化合物32个,其中34个为新化合物,并对新报道的柘属化合物的生理活性进行了综述,为柘属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