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G3BP(Ras-GTPase-activiting protein SH3 domain binding protein)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0例结肠癌组织中G3BP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G3BP在结肠癌中阳性表达率为72%(36/50),G3BP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病变浸润层次及TNM分期有关.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G3BP高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低表达组.结论:G3BP表达与结肠癌的侵袭和转移相关,可能是结肠癌的预后差的指标.  相似文献   
92.
记述了四川会理下侏罗统益门组的蜥脚类化石。经研究,将化石归于马门溪龙科,建立新属新种何氏通安龙Tonganosaurus hei gen.et sp.nov.。通安龙具有进步蜥脚类的特点:颈椎细长、荐前椎发育侧凹、前肢较长,为后肢的0.80等;同时,通安龙也具有原始蜥脚类的特点:脊椎骨组织坚实不中空、肱骨和股骨骨干粗而圆。从国内外已有的资料看,原始蜥脚类主要发现于侏罗纪早期,而进步蜥脚类则主要发现于侏罗纪中晚期。由于通安龙兼具原始蜥脚类和进步蜥脚类的特点,且时代为早侏罗世,因此,通安龙化石材料的发现对中国西南地区早期蜥脚类的系统演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3.
多生理参数监护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开发一种基于Windows的多项生理参数的监护系统,并集成到下肢康复训练系统中对病人的生理信息实时监测。该系统由生理参数传感器检测人体生理信号通过单片机处理,最终通过串口通信发送到上位机进行实时显示。该设计可为动态心电、血压、血氧、体温等多参数人体信号的检测建立一个软硬件系统平台,经测试,该系统稳定且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94.
研究体外培养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细胞的形态、细胞贴壁率、冷冻存活率、生长曲线及细胞核型等生物学特性,为深入开展豹猫基因组学及濒危野生动物保护提供依据。本实验选择豹猫3种组织,即剑状软骨、心和肺,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进行体细胞的原代培养;酶消化法完成细胞的传代培养;程序降温完成细胞的冷冻保存;通过细胞计数法计数细胞冷冻存活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常规染色体标本制备技术,对豹猫的染色体核型及G带进行分析。细胞原代培养结果显示,剑状软骨组织在培养第3天出现纤维样细胞、培养6~7 d铺满培养瓶;心组织在培养第5天出现上皮样细胞、12 d铺满培养瓶;肺组织在培养4 d后出现成纤维细胞、8~9 d铺满培养瓶。3种来源体细胞均显示成纤维细胞特征,剑状软骨源细胞最易贴壁、肺源细胞次之、心源细胞最弱。对比3种不同来源体细胞从6代(P6)至12代(P12)冷冻存活率,剑状软骨源细胞冷冻存活率显著下降(冻存前91.0%~97.6%,冻存后76.8%~85.5%,P0.05),心源细胞冷冻存活率亦显著下降(冻存前82.7%~88.1%,冻存后43.7%~80.5%,P0.05),肺源细胞冷冻存活率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差异(冻存前83.4%~96.8%,冻存后73.9%~93.3%,P0.05)。生长曲线分析显示,3种体细胞均呈"S"型,其中剑状软骨源细胞增殖最快、肺源细胞次之、心源细胞最慢。核型分析结果显示,3种不同来源的成纤维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n=38,18对为常染色体,形态类型为6m+10sm+2st,1对为性染色体,X染色体形态类型为m。本研究建立了3种组织来源的豹猫成纤维细胞建系技术及体细胞系,揭示了该物种成纤维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为动物遗传信息研究及豹猫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材料和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95.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是苯丙烷途径代谢的关键酶,在果蔬褐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丝瓜中PAL基因的功能,本研究以丝瓜果实为材料,采用RACE和RT-PCR技术从丝瓜果肉中分离获得丝瓜PAL基因,命名为Lc PAL,Gen Bank登录号为:KP341758。该基因全长2406 bp,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共2145个碱基;预测编码715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Mw)为77.69 k D,等电点(p I)为6.11,编码的蛋白与黄瓜和香瓜的同源蛋白相似性均在93%以上,显示其高度的保守性。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丝瓜与同为葫芦科的黄瓜、香瓜的PAL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聚为同一类。Motif Scan分析显示,Lc PAL编码的蛋白包含有PAL-HAL(60~525位)、PLN02457(8~715位)及phe_aml_yase(24~705位)3个保守结构域和1个酶活性中心序列(197~212位),属于典型的Lyase_I_Like超家族。Wolf Psort预测其亚细胞定位于叶绿体或内质网中。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Lc PAL基因在普通丝瓜果实、花、茎、叶和根中均有表达。Lc PAL在所选的8个丝瓜品种中表达存在一定差异,在普通丝瓜中的表达量均高于有棱丝瓜;在普通丝瓜品种闽丝3号鲜切及采后储藏褐变过程中,Lc PAL初期表达上调,后期表达量受到抑制,且与其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普通丝瓜Lc PAL表达与果肉褐变的发生过程高度相关,表明Lc PAL在普通丝瓜果肉褐变中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96.
拯救新疆阿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敬松  刘建 《生命世界》2005,(9):109-109
在众多读者来信中,我们被这样一封诚挚的"拯救新疆阿魏"的来信吸引了。新疆阿魏,一种对大多数人而言陌生的植物,也许在更多人认识它之前,它就因为人类的无知与自私,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了。我们在这里刊出这封来信,希望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植物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要真正关心自己生存的空间,就从关心那些需要我们保护的植物开始吧。  相似文献   
97.
旨在探寻保存方式及制作干标本前回软温度对蜜蜂不同部位DNA的影响。采用酚-氯仿法对不同方式保存的蜜蜂以及不同温度回软后的蜜蜂干标本的总DNA进行提取,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PCR扩增对DNA的提取结果进行鉴定。电泳结果显示,从新鲜标本、无水乙醇泡制或自然干燥保存半年的标本中均可提取到较高质量的总DNA,尤以头部与足部提取效果最佳。经不同水浴温度回软后保存半年的蜜蜂干标本总DNA提取结果显示,回软温度为65℃时对蜜蜂DNA的破坏性最小,DNA提取的最佳部位为蜜蜂足部。正交试验结果显示,55℃回软后的足部为蜜蜂干标本DNA提取的最优组合。PCR扩增结果显示,本实验提取的总DNA能成功地应用于蜜蜂线粒体基因16S rRNA和COI的扩增。从保存方式、提取部位和回软操作3个因素对蜜蜂标本DNA的提取进行了研究,提供了较好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98.
黄秋葵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根据黄秋葵(Hibiscus esculentus L.)转录组测序获得的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HePDS)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MG372370)设计引物,克隆验证得到1条HePDS基因全长为2 020 bp cDNA,开放阅读框(ORF)包含1 686个碱基;预测其编码561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62.62 kD,等电点为8.155;编码的蛋白与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雷蒙德氏棉(Gossypium raimondii)、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同源蛋白的相似性均在93%以上,均含有1个保守的二核苷酸结合域和1个类胡萝卜素结合域,显示其高度的保守性。荧光定量PCR 分析表明,HePDS基因在黄秋葵根、茎、叶、花和果荚中均有表达;叶发育过程以嫩叶中表达最高,果实发育中以花后2 d表达量最高。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叶、果实发育逐渐升高,成熟叶的含量最高,果实以花后4 d含量最高,且HePDS基因的表达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存在密切的相关性。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HePDS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以及采用VIGS和CRISPR/Cas9技术开展黄秋葵基因功能的反向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
从青海湖20份水样筛选得到一株优势中度嗜盐菌QHL1,经初步鉴定为盐单胞菌属。设计保守基因ectB的引物,以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ectB基因(1269 bp)。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克隆获得四氢嘧啶合成基因簇ectABC及其上下游调控序列。DNAStar软件分析表明ectA、ectB和ectC位于同一个操纵子上,大小分别为579 bp、1269 bp和390 bp,预测分别编码192、422和129个氨基酸的肽链。同源性分析表明:Halomonas sp.QHL1ectABC基因簇所编码的二氨基丁酸转乙酰基酶(EctA)、二氨基丁酸转氨酶(EctB)和四氢嘧啶合成酶(EctC)与Halomonas sp.Nj223 ectABC基因簇所编码的酶蛋白相似性分别达57%、96%和85%。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二氨基丁酸转氨酶基因ectB的重组表达载体pET-28-ectB,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其目的基因的插入位置、大小和读码框均正确。诱导表达重组菌,SDS-PAGE分析,目的蛋白条带约46 kDa。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335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A、B、C三组,A组125例患者使用传统胆管切开并T管引流术,B组100例患者使用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治疗,C组110例患者使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脓性胆汁引流量、术后1周血清胆红素水平、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C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0%(91/100)及90.9%(100/110),明显高于A组71.2%(89/125),B组与C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脓性胆汁引流量、术后1周血清胆红素水平及住院时间均优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0%(11/100)和8.2%(9/110),均明显低于A组的28.0%(35/12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疗效均明显优于传统开放手术,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