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通过转化缓冲溶液调整转化系统的渗透压,实现了含有smGFP基因的最小线性化元件在洋葱表皮细胞中的直接转化和瞬时表达。利用荧光显微镜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观察到很强的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表明smGFP线性化元件顺利导入细胞内,并维持了表达元件的完整性。该方法仅通过缓冲溶液的设计实现外源基因的直接转化,无需基因枪、电激、注射等转化动力来源,能够显著减少实验操作对受体材料的破坏性,扩大转化受体的应用范围,同时操作简便快捷,大大降低了实验成本。  相似文献   
102.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典型草地生态系统CO2交换对刈割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刈割是实现草地资源合理利用的主要管理措施,但其对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影响过程和机理尚不清楚。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典型草地为研究对象,设计刈割和对照两种处理,于2013—2015年对生态系统碳通量各组分,土壤温度和水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生态系统碳通量季节性变化均呈明显的单峰模式,以夏季最高,春秋季节最低,但不同组分峰值出现的时间有所不同。刈割使整个试验期土壤呼吸增加了17%,但对总初级生产力(GEP)、生态系统呼吸(Re)和净初级生产力(NEE)的影响不显著。GEP和NEE在正常降水年(2014)高于干旱年(2015),而且其对刈割的响应与降水年型有关。在正常降水年,刈割后GEP和NEE显著减低,而在干旱年显著增加。这些结果表明,降雨年际变化是造成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变化的主导因素,而刈割增大了这一生态系统的土壤碳排放。  相似文献   
103.
旨在探寻保存方式及制作干标本前回软温度对蜜蜂不同部位DNA的影响。采用酚-氯仿法对不同方式保存的蜜蜂以及不同温度回软后的蜜蜂干标本的总DNA进行提取,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PCR扩增对DNA的提取结果进行鉴定。电泳结果显示,从新鲜标本、无水乙醇泡制或自然干燥保存半年的标本中均可提取到较高质量的总DNA,尤以头部与足部提取效果最佳。经不同水浴温度回软后保存半年的蜜蜂干标本总DNA提取结果显示,回软温度为65℃时对蜜蜂DNA的破坏性最小,DNA提取的最佳部位为蜜蜂足部。正交试验结果显示,55℃回软后的足部为蜜蜂干标本DNA提取的最优组合。PCR扩增结果显示,本实验提取的总DNA能成功地应用于蜜蜂线粒体基因16S rRNA和COI的扩增。从保存方式、提取部位和回软操作3个因素对蜜蜂标本DNA的提取进行了研究,提供了较好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335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A、B、C三组,A组125例患者使用传统胆管切开并T管引流术,B组100例患者使用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治疗,C组110例患者使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脓性胆汁引流量、术后1周血清胆红素水平、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C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0%(91/100)及90.9%(100/110),明显高于A组71.2%(89/125),B组与C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脓性胆汁引流量、术后1周血清胆红素水平及住院时间均优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0%(11/100)和8.2%(9/110),均明显低于A组的28.0%(35/12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疗效均明显优于传统开放手术,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5.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损伤后神经的修复和再生是复杂又漫长的过程。严重的神经损伤其预后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相应支配区域的功能难以恢复,这给患者及家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因此如何更好的对周围神经损伤进行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在神经修复机制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施万细胞对周围神经的修复和再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获取和扩增的困难限制了其临床的应用。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干细胞,经实验发现干细胞不仅具有旺盛的增殖能力,而且可以分化为神经系细胞,还能分泌相关的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神经的修复和再生,这为周围神经损伤后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就近些年来应用于修复周围神经的干细胞及促进修复机制的研究做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雪旺细胞(Schwann’s cells,SCs)在同种异体骨支架上的生物相容性,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神经化模型。方法:利用新鲜人体骨骼制备同种异体骨支架材料,检测其物理性能;采用优化方法提取新生SD大鼠坐骨、臂丛神经培养SCs,实验分为三维培养实验组(SCs+同种异体骨)、二维培养对照组(SCs+胶原玻片),S-100抗体免疫荧光染色鉴定SCs纯度;细胞计数法检测两组细胞增殖特点;细胞接种后第3、7天取样,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同种异体骨支架具有良好的三维孔隙结构,适宜细胞贴附生长;S-100免疫荧光染色证实SCs纯度95%;扫描电镜检测显示两组SCs均可正常粘附增殖,细胞间排布规律相似,培养早期实验组SCs胞体更加细长,伪足更加明显,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表现出较强的迁移能力;细胞增殖检测:两组SCs生长曲线特征基本一致,支架材料对SCs无毒性作用。结论:同种异体骨支架SC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三维立体多孔结构有利于SCs的粘附与迁移,初步构建了体外组织工程骨神经化模型。  相似文献   
107.
黄河下游湿地芦苇形态变异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水盐为主导生态因子,分析了黄河下游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种群形态变异的水平与格局。对基径、株高、叶长、叶宽、节间长、节间数和穗长7个形态特征在15个种群中的变异分析表明:种群内个体间形态差异极显著,7个形态特征在种群内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节间长(0.284 6)、叶宽(0.253 6)、穗长(0.244 9)、叶长(0.208 5)、基径(0.187 5)、节间数(0.176 3)、株高(0.165 7); 7个形态特征在种群间的变异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株高、叶长、节间长、叶宽、基径、节间数、穗长,但种群间形态的显著差异主要存在于滨州种群(BZH)、淡水种群(ZHG、DPH、NYH,土壤总盐度<0.1%)、盐生种群(HS01、HS02、HS03、HS04、HS05、DWL、KD、GD、LZH、LJ、DLH,土壤总盐度>0.3%)之间,在来自相似生境的种群间形态差异普遍不显著;7个形态特征均与水盐联合影响因子显著相关;以形态特征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将研究的15个种群分为显著不同的3类。因此,根据黄河下游湿地芦苇形态变异规律和分化特点,建议将该地区芦苇分为盐生芦苇、淡水芦苇、巨型芦苇3个形态类型。  相似文献   
108.
皮氏菊头蝠夏季的捕食行为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利用蝙蝠超声波探测器和CoolEditor 2 0 0 0声波分析软件研究了皮氏菊头蝠 (Rhinolophuspearsoni)的超声波信号 ,同时在野外研究了其捕食行为。研究结果显示皮氏菊头蝠是FM/CF/FM型的食虫蝙蝠。其回声定位信号的CF声波两端均附有短暂的FM信号 ,每次声波脉冲包含 2段信号 ,第 1段信号的CF频率为 (6 1 0 8±0 0 19)kHz ,持续时间为 (4 6 85± 3 72 )ms ;第 2段信号的CF频率为 (6 0 97± 0 0 3)kHz ,持续时间为 (35 12± 2 6 7)ms。在对皮氏菊头蝠的捕食行为研究中 ,通过运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 ,结果表明皮氏菊头蝠在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中主要以式捕食鳞翅目 (Lepidoptera)、鞘翅目 (Coleoptera)等中型个体的昆虫 ,对食物种类及其体型具有选择性。此外 ,其形态与回声定位功能之间还表现出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9.
盐单胞菌属(Halomonas)通过胞内积聚有机相容溶质(Compatible solutes)来抵抗胞外的高盐渗透压。为了探究相容溶质Ectoine合成代谢相关基因的结构特征和异源共表达的可能性, 以青海湖盐单胞菌Halomonas sp. QHL1为材料,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不同盐梯度下QHL1胞内Ectoine的积聚量, 并借助于染色体步移技术(Genome walking)捕获QHL1菌株的Ectoine生物合成基因簇ectABC, 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分析ectABC基因簇的异源重组表达(E.coli BL21)。研究结果表明: 胞内Ectoine的积聚量随着培养基中N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最大积聚量为167.1 mg/g细胞干重(1.0 mol/L Na+), 但菌体生长却受到高浓度Na+的强烈抑制作用。QHL1的ectABC操纵子全长序列为3580 bp, 结构基因ectA(579 bp)、ectB(1269 bp)与ectC (390 bp)串联排列。基于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 两个启动子(70与38因子控制)和若干未知功能的保守模序(Motifs)存在于QHL1的ect操纵子上游。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ectABC, 并在E.coli BL21中异源表达ectABC基因簇(2438 bp)。SDS-PAGE结果显示EctA、EctB和EctC分别为27.2、52.5 和 20.8 kD, 与预测结果一致, 表明ectA、ectB和ectC基因能在E. coli BL21中实现异源共表达, 为构建Ectoine合成代谢基因整合的系统代谢工程, 并实现低盐发酵控制和过量化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评价关节腔灌洗联合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MJO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所有患者在颞颌关节区域局麻下建立关节上腔的双通道灌洗系统,实验组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关节腔后注射透明质酸钠,对照组只进行关节腔灌洗术,术后随访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4周、6个月时患者非辅助最大开口度、侧向运动幅度、咀嚼时疼痛感;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治疗前、治疗后4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4周、治疗后6个月时颞下颌关节最大张口度和侧向活动距离明显增大,而咀嚼时疼痛感明显减轻,且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4周时血清IL-6、TNF-α水平较术前及同时期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灌洗术联合透明质酸钠注射是治疗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简单、安全有效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关节腔灌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