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3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80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5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7年   3篇
  193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以小鼠白血病细胞系L1210为对象,探讨了抗白血病药物三尖杉酯碱(Harringtonine,HT或Har)对细胞内着丝粒蛋白含量及着丝粒蛋白CenP基因表达的影响。间接免疫荧光(IIF)检测结果显示,随HT作用时间延长,L1210细胞着丝粒荧光斑点减弱;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所用的抗着丝粒抗血清(ACA 血清)能够识别8种不同分子量的着丝粒蛋白:140、80、70、56、37、34、32和17kD。受HT作用,细胞中这些着丝粒蛋白的含量不同程度地降低。在L1210细胞中识别17、80 and l40kD蛋白质的ACA抗体也分别与分子量相当的已知为CenpA、CenpB和CenpC的3种蛋白发生交叉反应。Northern和Dot blot显示,HT的抑制作用使细胞中CenpB mRNA表达水平较之对照细胞下降。结果表明,HT可(通过抑制基因mRNA的表达)降低细胞中某些着丝粒蛋白的含量;HT对细胞的杀伤及诱导凋亡作用可能与CenpB等着丝粒蛋白基因的表达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92.
水稻条纹病毒中国分离物和日本分离物RNA2节段序列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来源于我国水稻条纹叶枯病常年流行区的云南楚雄(CX)及病害暴发区的江苏洪泽(HZ)的水稻条纹病毒(RSV)2个分离物RNA2全长序列,其长度分别为3506bp和3514 bp.与已报道的日本T和O分离物RNA2序列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这4个分离物可分为两组,其中,HZ、T和O分离物为一组,组内分离物之间,RNA2的毒义链(vRNA2)及RNA2的毒义互补链(vcRNA2)上的ORF的核苷酸一致性分别为97.2%~98.0%和96.8%~97.1%,5′端和3′端非编码区的序列则完全一致.但HZ分离物与T分离物的亲缘关系更为密切,其基因间隔区(IR)与T和O分离物的等长.另一组为我国CX分离物,组与组之间,vRNA2及vcRNA2上的ORF的核苷酸一致性分别为95.0%~95.7%和93.9%~94.4%.CX分离物的IR与HZ分离物相比缺失了一段8 nt的片段.5′端非编码区的序列完全一致,但3′末端非编码区有一个碱基的差异.这些结果表明,RSV在自然界的分子变异与其地理分布具有密切的关系.此外,非编码区序列的高度保守性暗示着它们在病毒基因转录和复制的调控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本文还讨论了RSV的分子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93.
通过图像分析方法作出的薏苡定量染色体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永华  亓翠英  刘立华  宋运淳 《遗传学报》2003,30(12):1147-1152
薏苡染色体数目为2n=20,由于中期染色体的长度差异不大,相邻染色体难以区分,而薏苡前中期的染色体相对较长,经DAPI染料染色后染色体上显示明显不同的深染区和浅染区,深染区和浅染区分别相当于染色体上染色质纤维较浓缩和较伸展的区域。前中期染色体上染色深浅不一的染色区可以作为识别薏苡特定染色体的重要标志,也可用于辨别同源染色体。用MetaMorph软件定量分析了薏苡每条前中期染色体上(从短臂到长臂)DAPl信号强度的变化,结合染色体的长度和臂比作为辅助参数,构建了薏苡前中期染色体的定量染色体图。该定量染色体图不仅描述了每条染色体不同区域浓缩程度的不同,而且也反应出不同浓缩区域所占染色体长度的比例。因此该定量染色体图是实际的前中期染色体的一种直观模式,可作为识别薏苡基因组中每条染色体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94.
山西省8种蝗虫8个种群的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采自山西省蝗虫区系的优势种类;斑腿蝗科(Catantopidae),斑翅蝗科(Oe-dipodidae)和网翅蝗科(Arcypteridae)3科7属8种蝗虫的11种酶进行了检测,共辨析出17个酶基因座位,并计算出等位基因频率和遗传距离,等位基因频率分析表明:Ao-I、Est-3,G3pd-1、Idh-2和Mdh-2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少,等位基因数目在种间变化较小,故推断其进化速率较慢,利用这些基因座位的保守特征,可作为分子标记研究较高级阶元的系统发育关系,而Gpi-1,Ldh-1和Me-1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多,等位基因数目在种内和种间差异较大,可以用作种,属间及种群间遗传结构的比较研究。对每个基因座位的各基因型进行χ^2检验,除Acp-1,Adk-1,Ao-1和Ao-2在部分蝗虫中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外,其余绝大多数基因座位的基因型频率显著偏离H-W平衡。在所研究的8种蝗虫中,多态位点百分率普遍较高(P=64.7%~94.1%),但由于杂合子数目较少而使每个基因座位的平均杂合度降低(Ho=0.024~0.087),对多态位点百分率分析发现:迁飞能力是影响蝗虫种间遗传变异的因素之一,具有迁飞能力的蝗虫(P=88.2%~94.1%)较非迁飞性蝗虫(P=64.7%~94.1%)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态性,但也有例外,如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的P值高达94.1%,上述结果表明:由于迁飞行为可使个体暴露于各种不同环境,故而种群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态性能增强该物种在不同栖息地的生存和繁殖能力,因此,迁飞有利于维持迁飞性蝗虫遗传多态性的动态平衡。根据Nei的遗传一致度(I)和Roger的遗传距离(D)进行分析,结果与基于形态特征确定的分类阶元系统关系基本相符;即同属的小翅雏蝗(Chorthippus fallax)和白纹雏蝗(Chorthippus albonemus)具有最高的遗传一致度(I=0.813)和最小的遗传距离(D=0.336),同位不同属间遗传一致度(I=0.798~0.559)和遗传距离(D=0.398~0.474)居中,科之间I值最小(I=0.523~0.479),D值最大(D=0.505~0.523),利用UPGMA对I值和D值进行聚类,所得两种聚类图在同属种间和同科属间的关系一致,但在科间关系有所差别,Roger的遗传距离(D)聚类树图表明:斑腿蝗科物种和斑翅蝗科物种间表现出较小的遗传距离(D=0.505),而网翅蝗科与以上两科的遗传距离也极为接近(D=0.523),综上所述,等位酶分析能较好地反映蝗虫同属种间和同科属间的亲缘关系,若能断更高阶元的系统发生,则需结合其他性状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5.
hTERT cDNA片段的克隆及其单克隆抗体与喉癌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端粒酶的激活及其调控机制至今不仍不清楚。为研究喉癌发生中端粒酶表达规律及激活的可能机制,我们克隆了hTERT cDNA片段并制备了抗hTERT单克隆抗体。应用此抗体对喉癌组织进行了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喉癌分化程度降低与癌组织中hTERT阳性细胞率增高有关;而c-Myc表达与hTERT表达呈明显正相关,提示c-Myc可能对喉癌发生过程中端粒酶的激活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研究表明,喉癌的发生可能是由于c-Myc的过度表达使端粒酶表达上调,从而使喉鳞状上皮细胞达到永生化,这一机制不仅存在于喉癌发生的早期,而且贯穿于喉癌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6.
水稻外观品质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分析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利用由98个家系组成的Nipponbare(粳)/Kasalath(秒)∥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BILs)群体(BC1F9)及其分子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的方法,在2个不同年份对粒长、粒宽、粒形、垩白率、垩白大小、垩白度和透明度等7个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uantiative trait loci,QTL)进行了定位分析。共定位到33个四QTLs,单个性状QTL数目在4-7个之间,以垩白率最多,为7个;粒长和垩白大小次之,为5个;其他性状均为4个,表明该组合外观品质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单个QTL对性状变异解释率粒长为6.2%-15.2%,粒宽为8.3%-32.5%,长宽比为6.8%-19.8%,垩白率为6.4%-28.5%,垩白大小为6.1%-16.9%,垩白度为9.3%-17.2%,透明度为5.6%-25.2%.QTL在染色体上成集中分布的特点,第3染色体C1488-C563、第5染色体R830-R3166和R1436-R2289、第6染色体R2147-R2171均有3个以上的QTLs分布。比较2年的检测结果表明,外观品质性状的QTL定位都受环境影响,但不同性状受影响的程度差异很大。粒长和粒形的QTL定位受环境影响很小,垩白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的QTL定位受环境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97.
体细胞来源及培养代数对核移植重构胚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体细胞来源及培养代数对核移植重构胚发育的影响,实验采用电融合法将小鼠2—细胞胚胎卵裂球、胚胎干细胞(ES)、胎儿成纤维细胞、耳成纤维细胞、尾尖成纤维细胞、睾丸支持细胞和精原细胞以及不同培养代次的胎儿成纤维细胞进行了核移植。结果显示:2—细胞胚胎卵裂球供核重构胚发育最好,囊胚率为7.4%;ES细胞重构胚虽然发育率低,但仍有囊胚出现,比例为0.7%;胎儿成纤维细胞重构胚最高发育阶段为桑椹胚,比例为0.2%;精原细胞重构胚只能发育到8-细胞阶段,比例为0.3%;其他几类细胞重构胚则仅能发育至4-细胞阶段。不同培养代数的胎儿成纤维细胞重构胚除第3代外都可发育到8-细胞阶段,且发育率差异不显著,但第一代细胞重构胚2-细胞发育率(40.7%)显著低于2、3和4代细胞重构胚。结果表明:不同分化程度的细胞核移植后,重新编程的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分化程度越高则重新编程越难;未调整细胞周期的ES细胞由于多数处于S期,所以重构胚发育率很低;体外培养传代有利于体细胞核移植后重新编程。  相似文献   
98.
从中华蜜蜂、意大利蜜蜂、大胡蜂、墨胸胡蜂和亚非马蜂5种雌成蜂毒腺中快速抽提总RNA,用RT-PCR方法分别扩增各得到大小约为350bp的cDNA片段,进一步将这5个片段克隆入pGEMT-easy载体,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扩增得到的5个片段长度均为341bp,均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和3′端未编码区的188bp核苷酸序列,证实为5种蜂的蜂毒前肥大细胞脱粒肽原的cDNA。经序列比较,意大利蜜蜂、中华蜜蜂、大胡蜂、墨胸胡蜂和亚非马蜂前肥大细胞脱粒肽原核苷酸序列彼此间的同源性都为90%以上。中华蜜蜂、大胡蜂、墨胸胡蜂和亚非马蜂与意大利蜜蜂的前肥大细胞脱粒肽原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6%、100%、94%和98%。尽管大胡蜂和墨胸胡蜂与意大利蜜蜂属于不同的科,但它们的肥大细胞脱粒肽却完全相同,而中华蜜蜂与意大利蜜蜂属于同一个属,它们的肥大细胞脱粒肽却不相同。中华蜜蜂和亚非马蜂肥大细胞脱粒肽第5号位的氨基酸为精氨酸,替代了意大利蜜蜂5号位的半胱氨酸,该位置的半胱氨酸与19号位的半胱氨酸组成意大利蜜蜂肥大细胞脱粒肽分子的一个对蛋白活性起重要作用的二硫键。  相似文献   
99.
武春生  方承莱 《昆虫学报》2003,46(3):351-358
系统整理了中国胯舟蛾属(Syntypistis Turner)的全部种类共20种,包括1新种黑胯舟蛾Syntypistis melana Wu et Fang,sp. Nov. 和2中国新记录种:篱胯舟蛾 Syntypistis hercules (Schintlmeister) comb. Nov.与防胯舟蛾 Syntypistis defector (Schintlmeister) comb. Nov.,后2种均为新组合。文中提供了分种检索表,新种形态描述和外生殖器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100.
周长发  郑乐怡 《昆虫学报》2003,46(6):755-760
似动蜉属Cinygmina是我国常见扁蜉科类群,分布广泛。本文对该属我国已知4种(湖南似动蜉C. hunanensis,斜纹似动蜉C. obliquistrita,红斑似动蜉C. rubromaculata,宜兴似动蜉C. yixingensis)和一新种(叉似动蜉Cinygmina furcata sp. Nov.)的鉴别特征作了对比和图示,并确认海南似动蜉C. hainanensis是红斑似动蜉C. rubromaculata的同物异名(新异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