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放牧对冶勒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四川冶勒自然保护区周边村民的牲畜基本上都在保护区内放养。为研究放牧和大熊猫对竹类的利用及放牧强度与竹类的关系 ,利用Forageratio选择指数 ,Pearson相关分析和联列表独立性检验 ,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大熊猫活动区海拔为 2 870~ 390 0m ,并喜欢选择竹类盖度为 5 0 %~ 10 0 % ,竹类高度 2~ 3m ,竹类生长状况好的竹林。而放牧海拔为 2 70 0~ 4 0 0 0m ,放牧对竹类的盖度、高度、生长状况没有选择性 ,为随机利用。放牧海拔与大熊猫活动海拔无显著相关。大熊猫在放牧生境活动的频率较低 ;放牧生境中竹类的成竹平均密度和竹子平均密度都低于大熊猫活动生境 ,枯死竹比例高于大熊猫活动生境。放牧强度与竹类的有、无和竹类盖度是相关联的 ,大熊猫出现与否也与放牧活动相关联 (在 95 %的置信度 ,P <0 0 5 )。放牧强度强的生境没有大熊猫活动 ,竹子的盖度也较低。由于放牧活动对竹类的生长和盖度造成影响 ,从而影响大熊猫对放牧生境的利用 ,在保护区内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放牧活动。  相似文献   
2.
李小兰  郝兰兰  张帆  王鸿 《西北植物学报》2022,42(12):1981-1990
基于‘丁家坝李光桃’抗寒转录组数据,采用RT PCR技术克隆桃4 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基因(Pp4CL2),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转化模式植物拟南芥和烟草的抗寒分析,以解析‘丁家坝李光桃’的抗寒机制。结果显示:(1)成功克隆获得桃Pp4CL2基因(登录号:LOC18792923),其cDNA序列为1 635 bp,编码544个氨基酸残基,具有4CL基因家族保守结构域。(2)二级结构分析显示,Pp4CL2蛋白由4种状态的二级结构组成,其中α螺旋占30.51%、β 折叠占7.35%、不规则卷曲及延伸链分别占41.54%和20.59%。(3)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Pp4CL2基因上游启动子区含有光、低温以及多种激素响应元件。(4)序列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桃Pp4CL2与杏(Prunus armeniaca)、欧洲甜樱桃(Prunus avium)和梅(Prunus mume)的蛋白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9.08%、97.98%和96.14%。(5)成功构建转化载体Pp4CL2 pRI101,对拟南芥和烟草进行遗传转化并通过PCR鉴定获得转基因拟南芥和烟草。(6)与野生型相比,低温胁迫下转基因拟南芥和烟草的Pp4CL2基因相对表达量高,受冷害程度轻,具有更高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对低温具有更强的耐受性。研究表明,过表达Pp4CL2基因可增强植物对低温的耐受性,推测Pp4CL2基因在‘丁家坝李光桃’响应低温胁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甘肃3种卫矛科植物种子蛋白质的氨基酸含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甘肃生长的栓翅卫矛(Euonymus phellomanus Loes.),小卫矛(Euonymus nanoides Loes.et Rehd.)和粉背南蛇藤(Celastrus hypoleucus Warb.)等3种卫矛科植物种子提油后的粕粉进行了氨基酸测定,结果表明这3种植物种子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尤其对人体新陈代谢有重要作用的精氨酸含量较高,说明该类植物种子不但营养丰富,而且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横斑锦蛇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近几年来的野外调查,对横斑锦蛇的现状进行了报道。横斑锦蛇目前仅见于四川省西部的汶川、宝兴、石棉、泸定和雅安5个县、市,其中石棉和宝兴两县为其新分布区。横斑锦蛇栖息于海拔1650-2500m的湿润山地落叶阔叶林及灌草丛中,数量稀少,亟待加强保护和研究。 此外,还对唯一的幼蛇标本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5.
体细胞来源及培养代数对核移植重构胚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体细胞来源及培养代数对核移植重构胚发育的影响,实验采用电融合法将小鼠2—细胞胚胎卵裂球、胚胎干细胞(ES)、胎儿成纤维细胞、耳成纤维细胞、尾尖成纤维细胞、睾丸支持细胞和精原细胞以及不同培养代次的胎儿成纤维细胞进行了核移植。结果显示:2—细胞胚胎卵裂球供核重构胚发育最好,囊胚率为7.4%;ES细胞重构胚虽然发育率低,但仍有囊胚出现,比例为0.7%;胎儿成纤维细胞重构胚最高发育阶段为桑椹胚,比例为0.2%;精原细胞重构胚只能发育到8-细胞阶段,比例为0.3%;其他几类细胞重构胚则仅能发育至4-细胞阶段。不同培养代数的胎儿成纤维细胞重构胚除第3代外都可发育到8-细胞阶段,且发育率差异不显著,但第一代细胞重构胚2-细胞发育率(40.7%)显著低于2、3和4代细胞重构胚。结果表明:不同分化程度的细胞核移植后,重新编程的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分化程度越高则重新编程越难;未调整细胞周期的ES细胞由于多数处于S期,所以重构胚发育率很低;体外培养传代有利于体细胞核移植后重新编程。  相似文献   
6.
The development of reconstructed oocytes and the survival rate of cloned animal were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during nuclear transfer. The genetic constitution and the genetic state of donor nucleus were proposed to be primary factors, which affected the survival rate of cloned animal. In addition, the survival rate of cloned animal might be influenced by nuclear transfer technique itself and passages of donor cells as well as the activation methods of oocytes. We reconstructed oocytes with outbreeding Kunming albino mouse ES cells and enucleated rabbit oocytes, and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the passages of ES cells and 6-DMAP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specific reconstructed oocytes. The interspecific reconstructed ES-rabbit oocytes were activated either by combined two set electric pulses and 6-DMAP or by two set electric pulses alone. The rate of cleavag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for the group (86.2%) treated with 6-DMAP than the group (64.2%, P < 0.05) treated with electric pulses only, and the rate of blastocysts was 17.0% and 13.4%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wo groups. When ES cells that had been passed for 24 and 14 generations were used as donors, the cleavage rates of the reconstructed oocytes were 88.5% and 82.1%, respectively (P > 0.05), and the rates of blastolation were 16.7% and 15.4%, respectively (P > 0.05). The results show that 6-DMAP increases the cleavage rate of reconstructed oocytes derived from ES cells, and affects slightly the developmental rate of blastocysts. There are no differences when high passage and low passage ES cells are used as nuclear donors.  相似文献   
7.
攀枝花市发现四川山鹧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四川山鹧鸪 (ArborophilarufipetusBoulton)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目前仅报道分布于大凉山脉东北端两侧的四川省甘洛县东北部、马边县、雷波县北部、美姑县东部、峨边县以及屏山县和与屏山县隔金沙江相望的云南省绥江县北部 ,分布范围较为狭窄。 1999年 3月 ,笔者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国胜乡获得一雌性个体 ,量度为 :体重 2 70 g ,全长 2 75 ,嘴峰 18,翅长 148,尾长 70 ,跗 47mm。形态 :额基及眉纹黑色 ,其上有微杂以黑点的浅黄色纵纹 ;眼先黄白色 ,具矢状黑斑 ,头顶及枕部橄榄褐色 ,羽均具有黑色羽干…  相似文献   
8.
生物组织散射元平均间距是描述生物组织微观结构和超声散射特性的重要参数。文中构造了生物组织散射元一维超声散射模型,提出用Wigner-Vile分布函数方法估计生物组织散射元平均间距,仿真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能检测出生物组织散射元平均间距细微的非均匀性变化,且有良好的抗噪声性等一系列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发现于贵州的远盲属蚯蚓一新种,命名为陈氏远盲蚓Amynthas cheni sp.nov.。模式标本采于贵州省梵净山。  相似文献   
10.
小相岭大熊栖息地干扰调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强烈的人类干扰是大熊猫濒危的主要原因。本于2001年6~7月对四川省小相岭大熊猫栖息地内竹子开花、火灾、滑坡3种自然干扰类型和采伐、放牧、采药、公路、偷猎、割竹采笋、耕作、开矿和旅游9种人类干扰类型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878个,干扰发生在海拔1800~4000m。结果表明:自然干扰都不严重,干扰比例最高的竹子开花,也仅占1.14%。采伐、放牧、采药和公路是主要人类干扰类型,分别占调查总样方的34.9%,26.3%,5.1%和4.2%。干扰最严重的地段是海拔3000~3499m,采伐样方的49.67%,放牧样方的47.19%,采药样方的31.11%均发生在该段,同时有48.89%的大熊猫活动痕迹样方也在该海拔。近年来,由于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采伐已不再是主要干扰,而放牧、采药和偷猎等活动在短时间内仍不会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