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3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80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5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7年   3篇
  193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黄菊  郝莉  刘愫  李林  张文霞  戴灼华 《遗传学报》2002,29(5):417-423
果蝇immigrans种组中的curviceps种亚组是1992年新建立的中国特有果蝇类群。该种亚组中的物种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目前除了形态学水平的研究外,还没有其他证据支持建立该种亚组的合理性及其起源和种系发生地位。为了在DNA分子水平上探讨果蝇curviceps种亚组在果蝇immigrans种组中的种系发生地位,从而为今后更深入地研究中国特有果蝇,甚至为果蝇亚属的进化遗传学提供理论依据,测定了immigrans种组5个种亚组(nasuta、immigrans、hypocausta、quadrilineata、curviceps)中12个代表物种的rDNA的ITS1和部分Adh基因的序列。其中ITS1序列的长度为513-587bp,共有191个信息位点;Adh基因片段的长度在714-747bp之间,共99个信息位点。考虑到单个分子提供的信息较少,将两个分子的序列综合起来,组成一个较长的复合序列。分别根据ITS1,Adh和两个分子的复合序列排比(Alignment)结果,和最大简约法和邻接法构建分子系统树,其中根据复合序列构建的系统树与形态学研究结果最为一致。分子树显示curviceps种亚组的特种确定单独形成一个分枝,为种亚组级的分类阶元,支持了形态学将其建立为一个新种亚组。根据Kimura距离,估算了复合分子的替换速率约为每百万年1.48%,进而计算出5个种亚组的分 歧年代。结合各物种的地理分布,推测了immigrans种组的进化历史:curviceps种亚组与quadrilineata种亚组的亲缘关系最近,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的温带地区。它们之间的分歧时间大约为3.4百万年,是最年轻的两个种亚组。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及附近的热带地区的hypocausta种亚组的物种是最早分化出来的,与其他种亚组的分歧时间约为9.2百万年。该结果与形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相吻合。值得一提是的,目前归属仍存在争议的物种D.neohypocausta,在分子系统树中与hypocausta种亚组的物种相距较远,而与immiagrasn种亚组的关系较近,但分枝置信度较低(<50%)。由于还缺乏其他方面的证据,因此D.neohypocausta的归属有待今后的研究来作定论。  相似文献   
72.
研究了重穗型杂交水稻培矮 6 4s/E3 2的灌浆过程和强、弱势颖花中内源IAA、ABA和GA1 GA3水平的动态状况。籽粒发育过程中不同内源激素水平高低依次为 :IAA >GA1 GA3>ABA。IAA和ABA水平在强势颖花中较高而GA1 GA3水平在弱势颖花中较高。 3种激素水平的变化与谷粒增重速率之间均存在正相关 ,两个最高的相关系数值分别存在于单位鲜重样本的IAA含量(ng/gFW ) 与籽粒鲜重的增重速率之间 (r =0 .82 1 8 )和单个籽粒IAA含量 (ng/grain)与籽粒干重的增重速率之间 (r =0 .8485 )。推测启动和维持籽粒灌浆过程可能需要较高的IAA水平 ;ABA可能具有促进籽粒中同化物的累积和种子成熟的作用 ;GA1 GA3可能具有保持弱势颖花活性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73.
木兰科的化石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光富 《古生物学报》2001,40(4):433-442
通过整理和分析木兰科植物的化石记录发现:不论是植物大化石还是花粉,迄今为止在白垩纪以前地层中尚无可靠的记录,自白垩纪以来,木兰科的许多种广泛发生于北半球,如亚洲,欧洲及北美等地,但非洲和大洋洲至今尚未发现木兰科的化石记录。该科最早的化石记录为中国东北延吉地区早白垩世大拉子组的喙柱始木兰Archimagnolia rostrato-stylose Tao et Zhang. 根据现有化石记录,并结合木兰科现代植物的地理分布,推测:1)木兰科的起源时间不迟于早白垩世Aptian-Albian期;2)木兰科起源地点可能是东亚,后来经过欧洲进入北美,再从北美迁移到达南美洲;3)在地质历史时期,木兰属的出现比鹅掌楸属早,从而支持根据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研究得出的木兰属较鹅掌楸属原始的结论。  相似文献   
74.
水与村落关系的生态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村落是地表突出且普遍的景观。从生态学角度而言 ,村落系以农村人群为中心 ,伴生生物为主要生物群落 ,建筑设施为重要栖息环境的人工生态系统。村落具有景观、分布、结构、功能、生命过程、新陈代谢和分类区划等生态学特征。从生态学角度对村落生态系统进行研究 ,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学分支村落生态学 (villageecology) ,村落生态学具有确定性定义和研究内容[1 ]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目前全国分布有 5 0 0多万个村落 ,6万多个集镇 ,市镇人口约占 30 % ,农村人口约占 70 % ,是农村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 5 5个少数民…  相似文献   
75.
灌溉条件下苏打盐渍化土壤环境变化及其生物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区位于吉林省西部苏打盐渍化土壤分布集中区 ,从 1 991年开始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与吉林农业大学等单位合作 ,在该区长期开展以种稻为主的盐碱地综合治理研究 ,并建立了两个农业综合开发试验示范基地。研究发现 ,在水稻生长的中、晚期 ,赤枯病的发病率较高 ,水稻的茎、叶、稻壳表面出现大量褐色斑点 ,严重影响水稻的质量和产量 ,另外 ,不同的土壤质量及用水质量和用水条件 ,对水稻生长状况和赤枯病的发病情况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几年来对不同土壤、水环境条件下水稻不同生长阶段发育情况的定量监测和分析 ,认为水稻生长环境中高背…  相似文献   
76.
环境雌激素生态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环境雌激素(ecoestrogen) ,是指能够扰乱动物内分泌活动 ,生理活性与雌激素较为相似的动物体外化学物质 ,包括人工合成化合物以及植物天然雌激素 ,由于目前所发现的干扰动物及人体内分泌系统的有机化合物绝大多数都具有激素特征 ,因此通常又将环境激素称做“干扰内分泌化合物”(endocrinedisruptingchemi cals或endocrinedisrupters)。环境激素问题只是在最近几年才引起世界关注 ,但由于环境激素污染范围广、影响大 ,对人类生存的威胁更直接 ,目前 ,西方国家将环境激素问题与臭…  相似文献   
77.
食草动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植物相互作用是决定动植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50 ] 。动物从多方面和多层次影响植物 ,最后都反映到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而变化的植物群落又从各方面影响动物的生理、行为、种群特征、分布、种间关系等方面 ,最终反映到动物群落水平层次的改变 ,所以对动物群落与植物群落关系及机理的研究是个内容十分丰富的重要领域。1 食草动物的牧食作用对植物的影响食草动物的牧食作用 ,常使植物形态和结构发生变化 ,如导致植株的“矮化”或“匍匐化”,增加剌结构和机械结构 ,以抵御进一步被牧食[42 ] 。一定强度的牧食会加速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从而…  相似文献   
78.
农田生态系统中 ,营养元素循环与平衡的研究已经受到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 ,主要集中于N ,P ,K三要素的研究[1 ,2 ] 。微量元素养分循环的研究虽有一些报道[3 ,4] ,但主要集中于B和Zn元素 ,而对Mn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微量元素Mn具有植物营养和污染危害双重作用。在我国 ,Mn肥的应用研究 ,包括肥效、施肥技术、丰缺诊断等已取得较大进展 ,Mn对环境污染及危害影响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随着Mn肥应用面积日益扩大 ,研究其在土壤 植物系统中循环与平衡 ,以维持Mn肥对作物适量供应 ,促进农田生态系统Mn肥的良性循环以及控制土…  相似文献   
79.
西双版纳山区 ,刀耕火种轮歇农业是一种以火和休闲为特征的传统农业耕作方式 ,短期种植 ( 1~3年 ) ,长期休闲 ( 6~ 8年到 2 0年以上 )的点播种植农业 ,是人类最直接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 ,成为人类对热带山区生态环境适应的一种生存方式 ,具有悠久的历史[1 ] 。随人口压力的增长 ,对粮食和其他农林产品需求的增加 ,迫使土地轮歇周期的缩短和在坡度较大的地方进行耕作 ,造成土壤侵蚀、养分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 ,加上刀耕火种的粗放性、普遍性 ,使热带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1 1 ] 。有关西双版纳地区刀耕火种对植被演替[9,1 4 ] 、…  相似文献   
80.
生物反应器法处理油泥污染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油过程产生的油泥是整个石油烃污染源的重点。在陆地生态环境中 ,烃类的大量存在往往对植物的生物学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更重要的是石油中的一些多环芳烃是致癌和致突变物质 ,这些致癌和致突变的有机污染物进入农田生态系统后 ,在动植物体内逐渐富集 ,进而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健康[1 ,1 1 ] 。大量的废弃油泥 ,不仅污染农田 ,同时也给石油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污染土壤的治理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 (生物修复 )方法 ,生物修复方法被认为最有生命力。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有 3种 ,即原位处理、挖掘堆置处理和反应器处理。反应器处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