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26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21.
果树对水分胁迫反应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近十多年果树对水分胁迫反应的研究进展。对果树在水分胁迫下叶片、根系的形态和显微结构的变化以及气孔反应、光合作用、水势变化、碳水化合物代谢、矿质营养、活性氧代谢、多胺代谢、内源激素、脯氨酸和甜菜碱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反应作了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822.
In order to reveal the biochemical basis for the pharmacological use of the antler velvet of Père David's deer (Eluphurus davidianus), we analyzed the estradiol concentrations of velvet tissue samples. We collected velvet tissue from Père David's deer, sika deer (Cervus nippon) and fallow deer (Dama dama). After extracting steroids from velvet tissue with ether, we analyzed the estrdiol concentrations using radioimmunoassay technique. We found that: (1) estradiol concentr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velvet tissue of these three cervids (P<0.05) and (2) Père David's deer stags had the highest velvet tissue estradiol concentrations, 105.29±27.53 pg/g. [Acta Zoologica Sinica 49(1):124-127,2003].  相似文献   
823.
交联脲酶聚集体的制备和初步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提高游离脲酶的稳定性,将游离脲酶用硫酸铵沉淀下来后,以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对其进行化学交联,制备新型的固定化脲酶交联脲酶聚集体,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交联脲酶聚集体的最适pH、最适温度和Km值分别为:pH 8.0、70℃和0.021 mol/L。在对交联脲酶聚集体的热稳定性,储存稳定性,和对抗蛋白水解酶的能力的研究中,交联脲酶聚集体均显示了比游离脲酶更高的稳定性。为考察其使用效果和稳定性,将其与包醛氧淀粉联合,用于慢性肾衰动物模型的口服治疗。以腺嘌呤灌胃法(每天300mg/kg, 共30d)制备慢性肾衰动物模型,将23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每天以10mL/kg蒸馏水灌胃)、单纯包醛氧淀粉组(给予含包醛氧淀粉饲料,10mL/kg蒸馏水灌胃)和包醛氧淀粉+交联脲酶聚集体组(给予含包醛氧淀粉饲料,交联脲酶聚集体悬浮液10mL/kg灌胃),经2周治疗后, 模型对照组、治疗对照组和治疗组实验前后的肌酐含量均有小幅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值分别为0.922、0.972和0.225>0.05)。模型对照组的尿素氮含量变化不明显(P=0.211>0.05)。治疗对照组和治疗组实验前后的尿素氮含量均明显下降(P值分别为0.004和小于0.001,均小于0.01)。治疗对照组和治疗组实验前后的尿素氮含量下降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6<0.05)。治疗组尿素氮含量下降更明显。说明交联脲酶聚集体和包醛氧淀粉联合使用时,对尿素的清除效率比单纯使用包醛氧淀粉更高。  相似文献   
824.
目的 :比较血脂康与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脂作用。方法 :4 0只Wistar大鼠 (雄性 ,16 0~ 180g)平均分成四组 :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血脂康组、阿托伐他汀组 ,连续给药 2 8d。结果 :血脂康组和阿托伐他汀组与模型组相比 ,总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参数值下降明显 ,血脂康组依次下降 10 %、17%、13% ;阿托伐他汀组依次下降11%、33%、16 % ,经t检验 ,降低差异均显著 (P <0 0 5 )。结论 :血脂康与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大鼠均有良好的降脂作用 ,阿托伐他汀降TG作用优于血脂康  相似文献   
825.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济南177的两种原生质体,一种来自快速生长的悬浮细胞,它们因长期继代而丧失分化能力, 其染色体只有2n=24~28;另一种来自可以再生的愈伤组织,其原生质体不能持续分裂.它们中任一种与UV照射过的簇毛麦原生质体融合均不能再生植株.然而当它们混合在一起作为受体时,能够获得再生绿色植株.细胞核基因和胞质基因的分析证明这些绿色植株是杂种.以上事实说明这两种原生质体在融合时存在某些互补的关系,讨论了这种融合方式的可能作用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826.
微生物资源的信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何  莫湘涛  夏立秋   《微生物学通报》2002,29(3):98-101,10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发展和互联网的渗透普及 ,微生物研究者已经能够通过网络获取微生物许多领域的信息 ,甚至包括某一微生物的完整基因组 ,这些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信息的快速收集已经极大程度扩展了微生物研究人员的研究范围以及研究能力 ;同时 ,高度发达的的网际互联为微生物学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和国际合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相似文献   
827.
甲烷氧化菌吸附膜反应器中环氧丙烷的连续生物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流化床作为固定化体系 ,在硅藻土颗粒表面构建了混合培养的甲烷氧化细菌的吸附膜。研究发现延迟期后固定化细胞的甲烷单加氧酶活性明显增加。流化床中 90 %以上的甲烷氧化细菌以吸附形式存在。吸附膜浓度为 3.3~3.7 mgdryweightcell gDS。通过批式反应考察了丙烯 甲烷共氧化过程合成环氧丙烷的可能性。研究了甲烷对丙烯环氧化以及丙烯对甲烷氧化细菌生长的影响。通过最佳配比的混合反应气体 (methane :35 % ;propene :20% ;oxygen :45 % )连续循环通入流化床反应器中抽提产物环氧丙烷 ,克服了产物抑制。该生物反应器最初产生环氧丙烷的日产量为 110~ 150μmol d ,连续操作25d ,未观察到环氧丙烷生产能力的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828.
采矿地的生态恢复技术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49  
夏汉平  蔡锡安 《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1):1471-1477
矿藏开采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矿地与尾矿的自然恢复是相当缓慢的,有些甚至是不大可能自然恢复的,本文总结了在过去20年全球发展起来的各种生态恢复技术措施,包括基质的改良,优良物种的选择等,并总结出一套人工恢复的一般步骤,分析了目前所存在的评判人工生态恢复成功与否的几种评价体系的优劣。  相似文献   
829.
RAPD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RAPD技术是一种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的方法,操作简单、快捷且经济,可从分子水平提供直接的遗传证据。RAPD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如下:1)遗传图谱的构建;2)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3)外源染色体片段的鉴定和标记;4)遗传关系与遗传多样性的研究;5)体细胞杂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830.
转基因产品的食用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10年来,基因工程技术取得显著进展,不少转基因作物已进入商品化生产阶段,但由于斑蝶事件的Pusztai事件,在全世界范围内又引发了新一轮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激烈争论,作者就目前的转基因产品食用安全性评价体系做一简要综述,为我国尽快建立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体系提供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