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9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97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蓝藻地衣是附生植物类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环境监测和养分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在云南哀牢山亚热带森林系统的2种原生和6种次生森林群落中, 以粉缘绵毛衣(Leioderma sorediatum)、天蓝猫耳衣(Leptogium azureum)、网肺衣(Lobaria retigera)和双缘牛皮叶(Sticta duplolimbata) 4种常见蓝藻地衣为对象, 共设立120个样地, 调查了它们在3 600株树木0–2 m树干上的分布, 探讨其分布特征及与森林类群、宿主种类以及林龄等生境因子的关系。研究发现4种蓝藻地衣在森林群落间的分布模式明显不同。除双缘牛皮叶的盖度和频度在原生苔藓矮林中最高外, 其他3种蓝藻地衣的最高值均出现于次生林如厚皮香(Ternstroemia gymnanthera)林和滇山杨(Populus bonatii)林中; 而哀牢山地区广布的原生木果柯(Lithocarpus xylocarpus)林中, 4种蓝藻地衣极为少见。4种地衣都能生长于10多个树种上, 但明显表现出对厚皮香、滇山杨和硬壳柯(Lithocarpus hancei)等树种的偏好性, 以及对小花山茶(Camellia forrestii)等的排斥性。森林群落的林龄、胸径、最大胸径、林冠开阔度、基面积、树木密度和树种多样性等因子的变化均对4种附生蓝藻地衣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但在景观尺度上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在不同森林群落内部却有各自的重要作用。其中, 林龄、林冠开阔度和宿主胸径是影响蓝藻地衣分布的最重要的生境因子。  相似文献   
82.
目的调查粉螨污染储藏干果状况及其孳生种类、密度、物种多样性和种群动态。方法从安徽某些城市干果商店(仓库)和中药店(仓库)采集食用干果和药用干果,分离其中的孳生粉螨。结果从60种干果样本中共分离出粉螨18种,隶属于6科16属,其中以甜果螨、家食甜螨、害嗜鳞螨和腐食酪螨为主。结论贮藏干果孳生粉螨种类较多,虫口密度较高,因此,应采取措施控制粉螨孳生以降低粉螨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83.
张萃  方燕  严莹  李恺 《昆虫知识》2011,48(4):1087-1093
于2008年7-11月,对宁波镇海工业园区的昆虫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选取林地、农田、人工苗圃、生态园和工厂区5种具有代表性的生境类型,每月对该地区的昆虫种类及数量进行抽样统计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共有昆虫284种,分属13目108科,其中优势类群为同翅目、直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和鳞翅目.在不同功能类群中,从个体数看...  相似文献   
84.
四川之西,阿坝高高矗立;巍巍群山之中,蕴藏无数珍宝。以植物为例,巨大的海拔落差和复杂的地势造就了许多特殊的生境,为各种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优良的生境。2010年6月,  相似文献   
85.
苏敏 《生态学报》2011,31(12):3265-3269
景观破碎化和扩散是空间种群模型的重要因素,对生物入侵存在着深远的影响。本章将基于偶对近似模型,探讨由局部和全局宿主-寄生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扩散模式对破坏性景观上疾病入侵与传播的影响。其中,生境破坏由生境丧失量与生境破碎化程度来描述。模拟结果显示,宿主和病毒的全局扩散对疾病的入侵与种群密度产生不对称效应:病毒的全局扩散对系统产生的影响较宿主的全局扩散更为显著。不同扩散模式下,生境丧失越高或破碎化程度越低,均将越有害于寄生病毒的入侵;同时,生境的破坏程度也显著地影响了入侵阈值对扩散模式的响应机制。本文研究结果暗示,景观破碎化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病毒扩散的限制均可作为物种保护与管理中有效的疾病控制策略。该研究结果在一定意义上丰富和发展了寄生感染理论,为物种保护提供了生态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6.
野猪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猪为重要的资源兽类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对野猪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包括其生境选择、活动规律、食物结构、种群特性、分子遗传学和防护与危害等方面.尤其是对野猪的卧息地和觅食地生境选择、遗传变异、起源进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根据国内外学者对野猪的研究现状,主要对野猪的上述研究内容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2002年11月至2003年4月、2003年11月至2004年3月,在东北小兴安岭林区对黑熊冬眠仓的特征和仓址选择进行了研究.采用网状排查的方法,调查熊仓111个和未被利用的树洞(26)、岩洞(12),其中树仓72个,地仓36个,明仓3个.结果表明:72个利用树仓和26个未利用树洞的坡度和灌丛盖度差异显著;坡度、灌丛盖度、仓口到地面高度、海拔、树高等因子与利用状况关联紧密;黑熊对树仓周围植被偏好利用针叶林和杂木林,回避阔叶林,对针阔叶混交林生境随机利用;对树仓的洞口有选择性,选择利用只有一个上洞口或侧口的树洞,回避有多个洞口的树洞;而对坡向、坡位、树种、枯树/活树和洞口朝向的利用无选择性.36个利用地仓和12个未利用岩洞的树高和坡度差异极显著,人为干扰距离因子差异显著,其余各项数量型因子差异不显著;树高、坡度、人为干扰距离、灌丛盖度、仓口长和海拔等因子与利用状况关联紧密.黑熊对地仓偏好利用上坡位和中坡位,回避下坡位;对地仓的洞口朝向选择利用仓口朝向阳面的地仓,回避阴面,对洞口朝向半阴半阳面的地仓随机利用.对植被类型、坡向、树种、枯树/活树和树洞/岩洞的利用无选择性.在小兴安岭南坡的带岭林区研究中还发现,当树仓、地仓被火烧过以后,将不再被黑熊利用;但是黑熊并不离开冬眠巢域,而是就地自建巢穴,利用明仓过冬.  相似文献   
88.
张斌  袁晓  裴恩乐  牛俊英  衡楠楠  王天厚 《生态学报》2011,31(16):4599-4608
近年来长江口滩涂湿地高强度的促淤围垦对生物多样性保育造成了严重影响。本研究于2006至2010年在南汇东滩进行了水鸟调查,研究围垦后堤内环境的快速演替过程对水鸟的群落结构的影响。通过分析鸻鹬类、雁鸭类和鹭类三类主要水鸟类群,结果表明鸻鹬类的总数呈严重下降趋势(ANOVA, p=0.009),而雁鸭类和鹭类总数在上升(ANOVA,p=0.015;p=0.00);在种类数量方面,鸻鹬类和雁鸭类差异不显著(ANOVA,p=0.597;p=0.523),鹭类种类数变化极显著(ANOVA ,p=0.00)。同时,通过对水鸟的栖息地选择因子偏好的分析, 发现滩涂减少是鸻鹬类减少的主要因素,而大型鱼塘和芦苇增加是雁鸭类和鹭类增加的重要原因。为此我们提出相应海岸带湿地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89.
根据在吉林省蛟河实验管理局1 hm2落叶阔叶混交林样地调查结果,对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树木种群的种间关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木种群优势程度不明显;乔木、灌木、草本的均匀度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都较低.对5个主要乔木种群的空间格局均呈现聚集分布;15个主要树种之间有14个种对存在着显著的种间关联,一个种独立;树种之间正关联的种对少,关联强度低,而负关联多且较高,群落结构组成不稳定,处于软阔叶林向硬阔叶林直至红松阔叶林过渡的阶段.  相似文献   
90.
川西北泡沙参种群根系生长动态及其与环境因素关系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对川西北地区泡沙参种群根系生物量累积和形态发育过程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泡沙参种群根系生物量累积一般规律符合Logistic增长过程.较高的泡沙参根系生物量累积和形态发育时期可以持续到15~17年生以后,根系采收直径应在1.7cm以上.动物啃食、人为采挖、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与不同海拔各种群的根系生物量累积等有着密切联系,中海拔地区(2800~3300m)人为干扰少,土壤和水热条件适宜,根系生物量和形态发育达到较高水平,适合高产栽培.而低海拔和高海拔地区的不利环境条件限制了泡沙参根系生长.在进行野生资源保护利用以及人工栽培泡沙参时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努力减少放牧、采挖等人为破坏,有条件的地区应实行分区禁牧、禁采挖,为泡沙参种群恢复和药材品质提高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