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28篇
  免费   896篇
  国内免费   4651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340篇
  2022年   344篇
  2021年   447篇
  2020年   410篇
  2019年   511篇
  2018年   328篇
  2017年   441篇
  2016年   429篇
  2015年   483篇
  2014年   624篇
  2013年   513篇
  2012年   673篇
  2011年   740篇
  2010年   621篇
  2009年   757篇
  2008年   893篇
  2007年   792篇
  2006年   811篇
  2005年   799篇
  2004年   761篇
  2003年   654篇
  2002年   508篇
  2001年   446篇
  2000年   445篇
  1999年   389篇
  1998年   256篇
  1997年   259篇
  1996年   220篇
  1995年   212篇
  1994年   207篇
  1993年   274篇
  1992年   291篇
  1991年   238篇
  1990年   211篇
  1989年   255篇
  1988年   118篇
  1987年   110篇
  1986年   101篇
  1985年   105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5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10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利用 DNA 同源重组技术使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多角体蛋白基因取代 v-cath 、 ChiA 两基因的部分编码区域和共同的启动子区域,获得了 v-cath 、 ChiA 两基因同时失活的、可形成多角体的、并能表达人粒细胞 -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重组病毒 BmNPVpolh+CP-ChiA-GMCSF+. 研究结果显示: v-cath 、 ChiA 两基因的失活不影响病毒的复制及多角体的形成,但感染细胞的存活时间比野生病毒感染的多 2 天,可明显改善外源基因在培养细胞和家蚕中的表达水平;感染 BmNPV polh+CP-ChiA-GMCSF+的家蚕幼虫体表保持正常,无野生病毒感染后引起的破皮流脓现象 .  相似文献   
82.
最近的研究发现,褪黑素对花萼海绵诱癌素 (calyculin A , CA) 引起的骨架蛋白神经细丝异常过度磷酸化有保护作用 . 为进一步探讨褪黑素对骨架蛋白τ异常过度磷酸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分别用 CA, CA+ 褪黑素或 CA+ 维生素 E 处理鼠野生型成神经瘤细胞 (N2awt) ,采用 MTT 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τ蛋白磷酸化水平,用 32P- 特异底物标记技术检测 GSK-3 和 PP-2A 活性,并进一步测定了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细胞内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 . 结果显示:褪黑素不仅对 CA 引起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和脂质过氧化的保护作用强于经典抗氧化剂维生素 E ,而且对τ蛋白磷酸化的保护作用也强于经典抗氧化剂维生素 E ;褪黑素可同时激活 PP-2A 又抑制 GSK-3 ,而维生素 E 同时抑制两种酶的活性 . 研究提示:褪黑素既通过抗氧化作用,也通过调节细胞内磷酸化平衡对抗 CA 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 .  相似文献   
83.
类 LSD1 (LSD1-like) 基因家族是一类特殊的 C2C2 型锌指蛋白基因,编码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 . 目前已经研究的 2 个成员拟南芥 LSD1 (lesions stimulating disease resistance 1) 和 LOL1 (LSD-One-Like 1) 基因均参与植物细胞程序化死亡 (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 的调控 . 从水稻 cDNA 文库中克隆到 1 个类 LSD1 基因,命名为 OsLSD1. 该基因长 988 bp ,包含一个 432 bp 的开放阅读框,推导的氨基酸序列 (143 个氨基酸 ) 含有 3 个内部保守的锌指结构域 . DNA 印迹结果表明 OsLSD1 基因在水稻基因组中为单拷贝,且在根、茎和叶中表达 . 借助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从拟南芥和水稻数据库中各识别出 5 个和 7 个 ( 包括 OsLSD1) 类 LSD1 基因 . 分析了这些类 LSD1 基因的结构,蛋白质结构域组成 . 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无论基于编码区的核苷酸或氨基酸序列都可以将这些类 LSD1 基因分为 2 类 . 虽然不存在拟南芥或水稻特有的类 LSD1 蛋白,但有些结构域是水稻所特有的,也有些基因是来源于复制事件 .  相似文献   
84.
应用TDI-FP技术分析宫颈癌组织HPV16 E7基因A647G点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板指导的末端碱基掺入反应结合荧光偏振检测技术(template direct dye-terminator incorporation with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TDI-FP) 是SNP检测新技术. 应用TDI-FP方法分析中国陕西HPV16阳性宫颈组织HPV16 E7基因第647位核苷酸A→G热点突变(即A647G),首先在HPV16阳性的91例宫颈癌及49例正常/宫颈炎妇女宫颈DNA标本中,PCR扩增含647位点在内的HPV16 E7部分基因, 然后将紧邻647位点5′端的寡核苷酸探针与PCR产物内的模板杂交,并延伸一个与647位点碱基互补的荧光标记碱基:TAMRA-ddTTP或R110-ddCTP. 用荧光偏振仪读取荧光偏振 (FP) 值,根据升高的相应FP值判断647位点碱基. 结果表明,宫颈组织HPV16 E7 A647G的总体检出率为35.71% (50/140). 宫颈癌组的A→G突变率为42.86% (39/91),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炎组22.45% (11/49) 的突变率 (x2 = 5.778, P = 0.016),两组间的OR值为2.59 (95% CI = 1.17~5.71). 提示TDI-FP 可用于HPV有意义点突变的分析;我国陕西地区妇女HPV 16 A647G突变率及其对宫颈癌的警示性与其他地区相比有明显差异,该地区携带此突变病毒株的妇女患宫颈癌的风险可能较高  相似文献   
85.
武汉东湖浮游病毒的丰度及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透射电镜及荧光显微技术 ,对富营养化的武汉东湖中浮游病毒丰度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电镜观察和计数结果显示 ,东湖中浮游病毒的丰度达到 10 8个 /mL。荧光显微镜计数结果约是电镜计数结果的 2 72倍 ,差异极显著 (P <0 0 1)。在东湖超富营养区的水样中观察到了多种与各种病毒形态类似的颗粒 ,其中大部分与噬菌体和噬藻体类似 ,具多种形态的尾部和六边形头部。还有一些线状、杆状、子弹形等形态的病毒粒子。研究结果显示东湖水环境中的浮游病毒不仅丰度极高 ,而且种类丰富。提示浮游病毒在东湖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6.
柯为 《生物工程学报》2005,21(2):232-232
某些致命性病毒病不断威胁人类生命安全,除艾滋病病毒(HIV)和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之外,还有一些病毒如人乳头瘤病毒(HPV)、侵犯脑下的肠病毒以不同方式侵染人体引发病症导致死亡。其中HPV是一种无药可救的性病病毒,继艾滋病之后又出现“世纪绝症”。在美国,该病毒曾迅速蔓延,不论男女都有可能感染HPV,女性染病后甚至可引发子宫颈癌。  相似文献   
87.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抗原及分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鸡胚成纤维细胞对来自野外的 5 个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株 (IBDV-JD1 、 JD2 、 NB 、 HZ1 、 HZ2) 进行分离,测定理化特性、致病性,同时进行血清亚型测定及 A 片段基因组的克隆分析 . 试验所用 5 个法氏囊组织悬液在鸡胚成纤维细胞盲传 2~14 代后适应细胞并产生细胞病变 . 细胞适应的 IBDV 毒株的理化和形态特征与经典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株一致 . 除 IBDV-HZ1 、 HZ2 属经典 IBDV 血清型外, IBDV-JD1 、 JD2 和 NB 毒株分属不同的血清亚型 . 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分离的 IBDV 毒株产生与野外病例相似的临床症状和病变,出现法氏囊滤泡髓质的淋巴细胞变性、坏死和消失 . 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 IBDV-NB 毒株 A 片段由 3 264 个核苷酸组成,编码由 145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 VP5 和由 1 012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聚蛋白 . 与来自 GenBank 的 IBDV Ⅰ型毒株比较, NB 毒株 A 片段编码的多聚蛋白与 JD1 毒株的同源性最高,达 99.5% , VP2 与 JD1 、 CEF94 、 D78 的同源性为 99.8% , VP3 与 JD1 的同源性为 99.2% , VP4 与 JD1 的同源性为 100% , VP5 与 JD1 , HZ2 , P2 , CEF94 , CT , Cu-1 和 D78 毒株的同源性为 99.3%. NB 毒株 VP2 蛋白的第 253 、 280 、 284 位氨基酸残基与 IBDV 变异毒株和经典毒株一致,但不同于 IBDV 超强毒株 . 这些结果暗示 IBDV 的抗原表位是构象依赖性表位, IBDV 血清亚型的形成与 IBDV 弱毒疫苗病毒株密切相关 .  相似文献   
88.
为探讨甲基 - 苯基四氢吡啶 (MPTP) 注射后脑不对称小鼠纹状体内多巴胺降低程度,及纹状体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C57BL/6J 小鼠经过伸爪取食试验,筛选为反映脑不对称的左利鼠和右利鼠,并接受 25 mg/kg MPTP 腹腔注射连续 5 天,检测注射后的第 1 天,第 3 天和第 14 天纹状体内多巴胺及代谢物含量和细胞因子 IL-1 β、 IL-6 的动态水平 . 结果表明,无论在左利鼠还是右利鼠,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在 MPTP 注射后每个检测时间点都显著降低,纹状体内 IL-1 β水平在第 1 天显著降低,纹状体内 IL-6 水平在 MPTP 注射后每个检测时间点也显著降低 . 实验结果同时表明,左利鼠和右利鼠 IL-1 β和 IL-6 的基础水平有显著不同 . MPTP 注射后,与右利小鼠相比,左利小鼠有较高的多巴胺翻转降低和较低的细胞因子表达,而且,纹状体内多巴胺水平与纹状体内 IL-6 水平呈正相关 . 这些结果提示, MPTP 诱导多巴胺丢失伴随着黑质纹状体系统内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而且,脑不对称有可能通过影响纹状体内细胞因子水平而进一步影响 MPTP 诱导的多巴胺降低的程度 .  相似文献   
89.
构建登革 3型病毒 prM E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 ,并进行体外表达 ,为登革DNA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用RT -PCR法获得 prM -E基因片段 ,然后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中。用电穿孔法将重组质粒DNA转入BHK细胞 ,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外源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通过酶切和序列测定证实了构建的重组质粒DNA含序列正确的 prM- E基因。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到转染了重组质粒DNA的BHK细胞的胞浆中有登革 3型病毒特异蛋白的表达。说明含有登革 3型病毒prM -E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可以在BHK细胞中表达 ,该结果为观察该重组质粒的免疫原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0.
目的分析家蚕近交系IS-c108A的遗传纯度,为家蚕实验动物化的培育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应用经过筛选的20条随机引物对家蚕近交系IS-c108A(F10)的3个蛾区各30个个体和该近交系的亲本系统c108、对照实用化品种871各30个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RAPD扩增,计算个体间和蛾区间的相似系数及遗传距离。结果家蚕近交系IS-c108A(F10)的3个蛾区内的多态性带频率分别为1.807%、1.841%、1.841%,平均为1.830%;起点亲本c108个体间多态性带频率为7.207%,对照品种871个体间的多态性带频率为7.08%;而近交系IS-c108A与c108之间的多态性带频率为49.20%,c108和871品种之间的多态性带频率为58.33%。家蚕近交系IS-c108A10的3个蛾区内个体之间遗传相似系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99581、0.99555、0.99551,总平均为0.99562。结论家蚕近交系IS-c108A(F10)已具有较高的遗传纯合度,家蚕具有易于获得高纯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