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1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38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讨论了华球角[虫兆]属并描述江苏1新种:五齿华球角[虫兆]Chinogastrura quinidentis,sp.nov.。该种与分布在中国和日本的Ch.duplwispinosa(Yosii),1954最为接近,如具4个臀刺、相似的角后器和弹器的端节等,但在握弹器、弹器基和齿节以及触角上的毛序等方面有别于后者。 正模:♂,江苏南京南京大学校园,1990-Ⅱ-26,采集号8118,KennethA.Christiansen采;副模:2多♂♂和2♀♀,同正模。模式标本保存在南京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相似文献   
82.
记述采自云南省丝尾螋属l新种:六库丝尾螋Diplatys liuku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浙江自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83.
四川无尾两栖类的繁殖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Duellman和Trueb(1986)的定义,对四川无尾两栖动物的繁殖模式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73种四川无尾类可以划分为2类共5种繁殖模式。水内产卵是比较原始的一类繁殖模式,又分2种:静水产卵(模式1)和流水产卵(模式2),68种(93%)是在水内产卵;水外产卵是较进化的一类繁殖模式,又分3种:卵产在近水塘的泥窝中(模式12),卵泡产在近水域的土穴中(模式21)和卵泡产在近水域的树上或灌丛上(模式23),仅5种(7%)在水外产卵。(2)模式1、12、21、23的两栖动物,雌雄性的体型较模式2的物种为小,产卵的数量大,但卵径较小;蝌蚪的生态表型均可归入静水型,共同特点是蝌蚪体型小,在静水中觅食,生长发育快。模式2的两栖动物,雌雄性的体型较大,产卵的数量少,而卵径较大;蝌蚪的生态表型可归入流水型,特点是蝌蚪体型大,在流水中觅食,生长发育慢。(3)水内产卵的两栖动物的窝卵能量投入方式可以分为两种:静水产卵(模式1)的物种通过增加卵的数量来增加投入,接近于r-选择物种;流水产卵(模式2)的物种通过增大卵径来增加投入,接近于k-选择物种;是两种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的繁殖策略。  相似文献   
84.
记述了采白海南和浙江省的弹尾目疣[虫兆]科颚毛[虫兆]属Crossodonthina Yosii,2新种,海南颚毛yao C.hainana sp.nov.和天童颚毛yao C.tiantongshana sp.nov.。海南颚毛[虫兆]头部每侧有眼2个,弹器痕上有6根刚毛,非常容易与本属其它已知种类分开。天童颚毛[虫兆]与上海产的Crossodonthina tridentiens Yue&Yin,1999相似,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新种的上颚有两条长的、羽毛状分支和具5齿的片状突起,且基部齿长而细;下颚的内颚叶端部及近基部各有1齿;新种腹部第5节有3+3个疣状突起,而C.tridentiens有2+2个疣状突起;新种的爪部内侧有2个小齿,1个大齿,C.tridentiens只有1大齿。模式标本保存于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所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85.
为了研究禽流感H5N1病毒在各个器官的增殖和病理变化,在生物安全实验室,我们将禽流感H5N1病毒通过尾静脉接种BALB/C小鼠。结果小鼠在不经过适应的情况下,直接感染发病,甚至死亡。在观察的7天内,感染小鼠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呼吸急促,体温、体重下降。尸检表现肺出血,心外膜坏死以及肝脏的坏死。组织病理检查表现心、肝、肺等多器官的病变。肺的病变伴有纤维化的弥漫性肺泡损伤;心肌外膜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坏死;肝细胞大量坏死,淋巴细胞浸润。心、肝的坏死病变在H5N1禽流感病毒相关的研究中未见报道。经过对各个组织器官的病毒载量的检测,未发现病毒在各个病变组织中的复制。免疫组化的检测,各个组织中也未检出阳性的细胞反应。因此,我们认为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引起多个器官组织的损伤,甚至死亡,不是病毒在器官的复制,而可能是病毒感染小鼠,产生炎症细胞因子的高度表达,损伤多个器官组织所致。  相似文献   
86.
【目的】构建用于比较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A. flavus)菌株之间致病力差异的小鼠感染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评价真菌病毒AfPV1对宿主A. flavus致病力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环磷酰胺腹腔注射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 (ICR)小鼠,根据白细胞的数量判断小鼠免疫抑制程度;通过滴鼻和尾静脉两种感染方法接种不同浓度的A. flavus孢子量,统计14 d以内小鼠的死亡率,确定A. flavus最佳的孢子接种量;通过小鼠组织的菌落负荷量以及肺部组织的病理观察,确定A. flavus感染是否成功;最后利用该小鼠模型评价真菌病毒AfPV1对寄主A. flavus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的浓度为250 mg/kg时,能够达到免疫抑制水平;小鼠组织真菌负荷和病理组织切片观察显示A. flavus成功感染接种的ICR小鼠组织;在滴鼻接种模型中,A. flavus的孢子接种量为40μL(1×106CFU/mL)时比较合适评价A. flavus菌株之间的差异;在尾静脉接种的模型中,A. flavus的孢子...  相似文献   
87.
绵羊尾(臀)脂性状是重要耐逆性状,其脂肪沉积的分子机制不清。旨在研究绵羊脂尾(臀)沉积脂肪的分子遗传机制,以最近文献报道的7号染色体一处SNP位点为候选分子标记,利用PCR-RFLP方法检测该位点在尾型极端差异的阿勒泰羊、哈萨克羊、湖羊、中国美利奴细毛羊以及萨福克羊群体中的多态性,并采用模型分析其与尾(臀)脂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7号染色体46765080位点的G等位基因高频出现在表型分值较高的臀脂型阿勒泰羊群体中,A等位基因在长瘦尾绵羊品种中高频出现;等位基因频率G/A的比值与尾臀表型分值相关性模型表明G/A比值随着尾臀表型分值增加呈指数增长。以上结果表明,绵羊7号染色体46765080位点在尾(臀)脂与瘦尾绵羊群体中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该SNP位点可作为一个理想的分子标记应用于高、低脂绵羊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88.
三突花蛛对茶小绿叶蝉的捕食作用及其模拟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室内条件下,测定结果表明三突花株亚成蛛对茶小绿叶蝉若虫及成虫的日捕食量分别为18.3头/d,17.3头/d,对成虫的功能反应曲线可用HOllng圆盘方程模拟:Na=1.05586Nt/(1+0.01365/Nt)自身密度反应用Hassel-Varley模型拟合,E=0.517P^-0.6567,经X^2检验,以上各方程理论值与实际值误差不显著(〈P0.10)。温度(T)对功能反应的影响可用以下方  相似文献   
89.
中国中气门螨新纪录(蜱螨亚纲:革螨股:尾足螨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立名 《蛛形学报》2001,10(2):21-24
报道中国中气门螨3新纪录属10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90.
李莉  邱子健  陈瑛  孙寓娇 《动物学报》2004,50(5):808-816
棘尾虫是细胞表面具有特殊纤毛结构排列方式的复杂下毛类纤毛虫。其镜像骈体的两列纤毛结构几乎完全是左右对称排列 ,一个是正常方式排列的 ,另一个是相反方式排列。本文包括两项移接实验 :1)将棘尾虫口对镜像骈体一侧细胞的后半部分倒转 180°与另一侧细胞的前半部分对接 ;2 )将此种骈体一侧后半部分调转90°与另一侧细胞的前半部分对接。接后定时分期固定接块 ,以蛋白银染色法 ,观察其发育过程及结果。实验 1的发育结果为有的仍形成口对镜像骈体 ;有的成为末端对末端的镜像骈体。实验 2的发育结果为全部成为口对镜像骈体。两项实验结果均可用位置值假说解释 ,实验 1属于位置值插入的结果 ;实验 2为位置值添加的结果。为何实验Ⅰ有的发育成口对镜像骈体有的发育成末端对末端的镜像骈体 ,而实验 2却全部发育成口对镜像骈体呢 ?这是接块发育中是否发生对折的结果。Shietal.(1991)认为与预存的缘棘毛和是否具有完整表膜的面积大小有关系。接块在发育中是否发生对折与接块的伤口一侧面积大小和具完整表膜有关系。接块具完整表膜和缘棘毛的一侧由于新缘棘毛和口围带的发育生长 ,造成该侧的伸张 ,产生前后两接块向伤口一侧对折的压力 ,从而接块发生对折形成口对镜像骈体。我们认为还应有其它因素 :(1)与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