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1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38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我们在斑块化的景观中实验测定了犬尾田鼠(Microtus canicaudus)的生境喜好,验证下列假说:在一斑块生境中,与边缘区域相比,雌性田鼠喜好内部区域.在低密度和高密度时成年雌性的巢区在生境内部区域分别占100% 和76%.高密度时在边缘区域雌性的捕获率较低,这种差异在低密度时更突出.在高密度时通过选择性去除生境内部和边缘区域的一些雌体,边缘区域13只雌体中8只(占62%)的巢区发生从边缘到内部区域的转移,内部区域20只雌体中只有3只(占15%)的巢区向边缘区域转移.动物的繁殖率、生存和体重在两个区域之间没有差异.但是,边缘区域个体的巢区比内部区域的要小.这些结果支持一些关于其他啮齿动物的研究观察结果(如鼠平类和田鼠类),但与草原田鼠不同.因此在一斑块生境中,与边缘区域相比,长尾田鼠更喜好内部区域,边缘区域与内部区域的比率可潜在影响动物的生境选择,也可能会影响斑块化生境中的种群统计学特征.  相似文献   
992.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铜绿微囊(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四尾栅藻(Scendesmus quadricauda)分别在温度22℃、26℃和30℃下进行了纯培养和混合培养,实验结果显示温度对两种藻类的生长和竞争都有显著影响。微囊藻在22℃、26℃和30℃纯培养下的最大生物量及平均特定增长率(μ)分别为444、1180和998(×104cells/mL)及0.33、0.38和0.37/d,说明微囊藻在26℃和30℃下生长较好;混合培养下的最大生物量及平均特定增长率分别为270、778和647(×104cells/mL)及0.34、0.43和0.46/d,显示微囊藻在混合培养下受到了栅藻一定程度的竞争抑制。栅藻在22℃、26℃和30℃纯培养下的最大生物量及平均特定增长率分别为830、984和464(×104cells/mL)及0.36、0.34和0.32/d;混合培养下的最大生物及平均特定增长率分别为538、554和387(×104cells/mL)及0.43、0.40和0.39/d,说明栅藻在温度22℃、26℃下生长较好,混合培养下栅藻的生长受微囊藻影响较大。各温度下两种藻类的生长都可以用Logistic方程拟合。微囊藻对栅藻的抑制参数α分别为1.68(22℃)、0.65(26℃)和0.76(30℃),而栅藻对微囊藻的抑制参数β依次为0.43(22℃)、0.51(26℃)和0.25(30℃),三个温度下α均大于β,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微囊藻与栅藻在竞争过程中不仅表现为资源竞争,同时还存在着明显的他感作用,且可推测微囊藻对栅藻的他感作用大于栅藻对微囊藻的,且在22℃时为最大。  相似文献   
993.
研究了溶液中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存在对Cu2 与δ-MnO2间吸附平衡性质的影响,旨在增进人们对Cu2 环境化学行为的认识.结果表明:BSA存在下,Cu2 在δ-MnO2表面的吸附率-pH曲线呈典型的"S"形,加入BSA使Cu2 的吸附突跃向高pH方向移动,影响程度与BSA的加入方式有关,其次序为Ⅳ(先加BSA后加Cu2 )>Ⅲ(Cu2 和BSA同时加)≈Ⅱ((先加Cu2 后加BSA);BSA存在下,Cu2 的等温吸附线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Cu2 的饱和吸附量随BSA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并随BSA的加入方式而改变,其次序为Ⅰ(不加BSA)>Ⅱ≈Ⅲ>Ⅳ;Cu2 在δ-MnO2上的饱和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pH=3.0条件下,Cu2 在δ-MnO2上的吸附是完全可逆的,但pH=5.0的条件下,吸附是不可逆的,BSA对Cu2 的吸附可逆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94.
尖角突脐孢菌粗毒素对稗草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尖角突脐孢菌(Exserohilum monoceras X27)菌株的粗毒素为材料,通过滤纸法、离体叶片法和盆栽喷雾法,测定了粗毒素对稗草萌芽及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2叶期稗草叶片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等4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粗毒素浓度为5g·L^-1时,强烈抑制稗草种子的萌芽及胚根胚芽的伸长;4叶期以下稗草的离体叶片全部枯黄;显著影响1、2叶期稗苗的生长,喷施毒素后第7天苗高抑制率均超过20%,第28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鲜质量抑制率均分别超过40%和70%;7d内,2叶期稗叶的上述4项生理指标受到显著影响:叶绿素含量下降、SOD活性升高、MDA含量升高和相对电导率增大。  相似文献   
995.
记述甲胄螨属1新种:铁岭甲胄螨Oplitis tieling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辽宁省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新种与于氏甲胄螨Oplitis yuxini Ma,2001相近,但新种雌螨围殖板前缘有齿缺7个,腹毛5对;而后者雌螨围殖板前缘有齿缺5个,腹毛3对。 正模:♂,辽宁省铁岭市龙首山土壤,2006-Ⅷ,陈万鹏采;副模:1♂,同正模。 新种以采集地铁岭市命名。  相似文献   
996.
郑磊 《蛇志》2008,20(1):68-68
踝关节扭伤是临床上常遇到的一种创伤,在发生1次损伤后,更容易发生第2次,甚至第3次扭伤,形成习惯性踝关节扭伤.在行走不慎、下台阶或由高处跳下足着地时,容易引起踝关节突然极度内翻,造成外侧副韧带损伤,此种损伤运动员并不少见.轻则拉松或部分撕裂,重者完全断裂,并有踝关节半脱位,或伴发骨折及骨折脱位.病程长短决定于损伤的程度和处理是否得当,如治疗不当或盲目求医,会加重损伤,造成不应有的痛苦及创伤.  相似文献   
997.
应用单个体培养方法,以浓度为3.0×106 cells·ml-1的斜生栅藻为食物,在18 ℃、23 ℃、28 ℃和33 ℃的温度梯度下比较了镰形臂尾轮虫和尾突尾轮虫的生活史特征.结果表明:18 ℃和23 ℃下,尾突臂尾轮虫的生殖期和平均寿命均显著长于镰形臂尾轮虫,产卵量也显著大于镰形臂尾轮虫;28 ℃下,2种轮虫的各主要发育阶段历时、平均寿命和产卵量均无显著差异;33 ℃下,镰形臂尾轮虫的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历时以及平均寿命均显著长于尾突臂尾轮虫,产卵量显著大于尾突臂尾轮虫.18 ℃下,尾突臂尾轮虫的生命期望、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均显著大于镰形臂尾轮虫;23 ℃和28 ℃下,尾突臂尾轮虫的生命期望显著长于镰形臂尾轮虫,而其他种群增长参数间均无显著差异;33 ℃下,镰形臂尾轮虫的世代时间、生命期望、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均极显著大于尾突臂尾轮虫.2种轮虫的主要发育阶段历时、平均寿命、产卵量、世代时间、生命期望、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对温度变化的反应也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尾突臂尾轮虫更能适应较低的环境温度,而镰形臂尾轮虫则相反.  相似文献   
998.
《菌物学报》2017,(6):773-775
报道尾孢类真菌3个中国新记录种:寄生在毛蔓豆Calopogonium mucunoides上的毛蔓豆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calopogonii,寄生在中平树Macaranga denticulata上的血桐生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macarangicola和寄生在毛胶薯蓣Dioscorea subcalva上的薯蓣假小尾孢Pseudocercosporella dioscoreae。提供了各个种的形态描述、手绘图及与近似种区别的讨论。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及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  相似文献   
999.
贵州地区茯砖茶“金花菌”的分离和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物学报》2017,(2):154-163
本研究对贵州地区茯砖茶中的"金花菌"进行了分离鉴定。通过PCR扩增及测序技术获得转录间隔区序列及部分核糖体大亚基(ITS+LSU)、β-微管蛋白(β-tubulin)、钙调蛋白(Ca M)和RNA聚合酶Ⅱ(RPB2)4个基因的序列,然后构建多基因系统树,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将其鉴定为冠突曲霉Aspergillus cristatus。  相似文献   
1000.
粉绿狐尾藻和凤眼莲对不同形态氮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改进常规耗竭法,研究了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在抑菌和非抑菌两种处理中对NO3-、NH4+吸收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植物对NO3-和NH4+的最大吸收速率(Imax)和亲和力(1/Km)有显著差异,凤眼莲对NO3-、N H4+的吸收速率显著高于狐尾藻,说明凤眼莲更适宜用于污染水体养分的去除;不同植物对NO3-、NH4+表现出吸收偏好性,凤眼莲对NO3-有较高的Imax值和亲和力,而狐尾藻对NH4+有较高的Imax值和亲和力;抑菌处理能显著增加凤眼莲对NH4+的吸收速率,NO3-浓度高于1.00 mmol/L时,抑菌处理能显著减小凤眼莲对NO3-的吸收速率,狐尾藻对NO3-、N H4+的吸收未受到抑菌处理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