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DGGE)对云南腾冲热海 3个高温热泉中菌藻席和泉底沉积物的细菌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直接从环境样品中提取总DNA ,用两套细菌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 ,分别得到包含V8和V9高变区的 1 6SrDNA片段 ,进行DGGE分析。结果表明 :菌藻席和泉底沉积物中不仅物种组成差异较大 ,而且都存在丰富的细菌多样性 ;一些关键的生态因子 ,如氧气、温度等会对群落中微生物的物种组成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82.
在动植物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许多元素(例如:碳、磷、硫、钙、碘等)现在都获得了放射性同位素状态。这就有可能广泛地利用示踪原子法来研究生物界的各种过程. Φ.恩格斯在说明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时强调指出,生命的重要因素是在於与其周围的外界自然界不断的新陈代谢。有机体所接受的物质的吸收过程  相似文献   
83.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从2006年2月颁发以来,全面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一直是《科学素质纲要》的重点。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直接依赖于参与科技教育的课程和科学实验的活动,特别是对于科技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科技教育实践课件应用为针对性提高科技创新人才早期科学素质奠定重要基础。为给广大中学生读者提供研究性学习案例,本刊特邀多年来一直热心关注并参与指导青少年科技教育课程及科学实验活动的本刊编委、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姜联合博士,编译撰写系列稿件,可供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实验课程时参考。本系列案例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炼出严谨的科学问题,通过科学实验过程验证科学现象,在科学实践课程中使青少年思考科学问题,同时掌握科学方法和科学理论基础知识。每个科技实验课件包括科学问题、背景知识、实验目的、材料和方法过程及相关的延展思考问题,使青少年能够从兴趣出发,体验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4.
姜沛沛  曹扬  陈云明  王芳 《生态学报》2016,36(19):6188-6197
在陕西省北部延安市境内子午岭林区,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选取9、23、33、47年生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比较油松不同器官(叶、枝、干、根)、凋落物及土壤C、N、P含量及其比值的差异,探讨它们随林龄的变化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以期为油松人工林的生产、改善和林木生长环境的调节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除根中C含量在林龄间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器官C、N、P含量及其比值在林龄间均差异显著且随林龄增加变化趋势不尽相同。9、23、33、47年生油松林C、N、P含量及N∶P比值均在叶中最高;C∶N比值均在干中最高,根中次之;C∶P比值均在干中最高,其它器官大小次序不一。除33年生油松林叶中N∶P比值大于14外,其它各器官各林龄N∶P比值均小于14,且N∶P比值随林龄先增加后减少,故可判断油松在该区域受N限制较为严重,且随林龄的增加受N限制的情况有所缓解。不同林龄土壤和凋落物C、N、P含量及其比值差异显著,且后者均大于前者。土壤与凋落物C、P含量及C∶N、C∶P、N∶P比值随林龄增加变化趋势完全一致,表明土壤与凋落物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叶片与凋落物N、P含量及C∶N、C∶P、N∶P比值之间显著相关,表明凋落物的养分承自植物叶片,二者之间关系紧密;植物和土壤的C、N、P含量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土壤C、N、P供应量对乔木叶片C、N、P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5.
以茶梅叶片为试材,通过田间形态观测、常规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方法,测定茶梅叶片形态、叶片结构和气孔特征在自然变温过程中的适应性变化.结果表明: 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茶梅叶色由绿色逐渐变为暗绿色,并出现白色或紫色斑点;相对电导率和枯叶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3月相对电导率和枯叶率最高,分别为56.0%和25.4%;2014年9月—2015年4月自然变温期间,茶梅叶片中脉厚度、叶片厚度、上下角质层厚度、上下表皮细胞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中脉突起度、细胞紧实度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细胞疏松度先降低后增加,各指标在不同月份间差异显著;2014年10、12月和2015年3月茶梅叶片气孔长度、宽度变化不显著,3月关闭气孔所占比例最高.茶梅通过叶片结构和气孔的关闭提高自身对低温逆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6.
目的:旨在建立一种在红花油体中表达EGF的转基因植物的方法。方法:通过PCR技术把大豆油体基因(DDoil)与EGF构建成融合基因,克隆至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90R中,构建成植物表达载体p1390Do-EGF,然后转化进农杆菌 LBA4404 中用于侵染红花外植体,通过甘露糖筛选培养基培养可获得红花转化苗。通过PCR、实时荧光相对定量RT-PCR、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通过MTT法检测EGF的促细胞增殖活性。结果:PCR结果显示,红花叶片中能检测到EGF基因;实时荧光相对定量RT-PCR结果显示,在红花种子中EGF能成功实现转录;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证明,在转基因红花种子中能有效表达出EGF,并具有其原有的免疫原性,MTT法实验结果表明EGF具有促进balb/c 3T3细胞增殖的生物活性。结论:大豆油体和EGF融合基因已经成功转化进红花细胞的基因组中,并实现了EGF外源蛋白在红花种子油体中的表达,为EGF蛋白的产业化生产探讨了一种新的生产途径。  相似文献   
87.
未培养微生物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未培养微生物的概念、多样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并就未培养微生物资源的存在形式、开发利用途径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8.
秸秆还田方式对不同土壤条件下玉米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苗期生长影响的生态生理机制,本试验选择3种土壤类型(黑土、黄土、酸土),设置2个还田方式(秸秆覆盖还田、秸秆混拌还田),以及黑土条件下2种石子处理方式(石子覆盖处理、石子混拌处理),比较处理间苗期地上部、地下部形态以及抗逆性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玉米苗期株高、叶面积、干...  相似文献   
89.
蛋白质结构类预测是生物信息和蛋白质科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基于Chou提出的伪氨基酸离散模型框架,从蛋白质序列出发,设计一种新的伪氨基酸组成方法表示蛋白质序列样本.抽取氨基酸组合(10-D)在序列中出现的频率和疏水氨基酸模式(6-D)表示蛋白质序列的附加特征,用和传统的氨基酸组成(20-D)一起构成的36维的伪氨基酸组成向量来表示蛋白质序列的特征.使用遗传算法来优化附加特征的权重系数.伪氨基酸组成向量作为输入数据,模糊支持向量机作为预测工具.使用三个常用的标准数据集来验证算法的性能.Jack-knife检验结果说明本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有望成为潜在的预测蛋白质功能的工具.  相似文献   
90.
Nd:YAG激光致视网膜感光细胞损伤及相关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兔眼视网膜激光损伤后不同时间点感光细胞的改变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北京青紫蓝灰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激光损伤组,在调Q倍频Nd:YAG激光损伤后不同时间采用超微结构观察、凝胶电泳、TUNEL染色、原位杂交(ISH)以及Northern blot等方法检测了感光细胞损伤特点并分析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结果:电镜、核酸电泳和TUNEL结果表明视网膜感光细胞照射后出现明显的凋亡特征,在伤后不同时间,其分布和强度都有改变。而杂交结果表明c—fos和bax在照后表达增强,尤其以照后第1天为最,而bcl—2和p53在损伤后无明显改变。结论:大量感光细胞的凋亡是临床上低剂量倍频Nd:YAG激光致视网膜损伤、视功能下降的主要机制。c—fos和bax基因的表达可能介导了视网膜细胞凋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