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我国新入侵外来害虫美洲棘蓟马的外部形态和分子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洲棘蓟马Echinothrips americanus Morgan, 1913是新入侵我国的种类。本文报道了该虫各发育阶段的外部形态和分子鉴定结果。首先利用体视显微镜对美洲棘蓟马不同虫态的外部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拍照;再选择线粒体COⅠ基因中一段约430 bp的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将所得序列用于蓟马种类的分子鉴定。使用不同的矩阵和系统发育构建方法对待鉴定的蓟马以及另外38种蓟马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第1和2编码位点,利用NJ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可以较好地区别不同蓟马种类,可作为调查我国蓟马种类和分布的快速方便方法。最后对美洲棘蓟马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和防控对策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2.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昆明花卉种植区主要害虫之一,本文对西花蓟马在不同月季品种和不同种植模式下的种群发生特点进行了3年的调查。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在昆明全年发生,5—7月份是全年的发生高峰期。大棚栽培方式下,发生高峰期的虫量平均为8.7头/朵花;露地模式下西花蓟马的发生高峰期较大棚模式提前2030 d,发生高峰期的虫口密度为9.0头/朵花。t-测验结果表明,两种种植模式间在0.05水平显著差异(P<0.05)。西花蓟马在不同品种上的种群消长动态基本一致,艳粉上的峰值密度平均为6.1头/朵花,超级品种上为7.5头/朵花,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3.
为了明确非酶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相关代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对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 Haliday为害的抗性中的作用,测定了不同牛角花齿蓟马虫口密度下抗、感蓟马苜蓿无性系R-1、I-1的AsA、GSH含量及APX、GR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受牛角花齿蓟马为害后,R-1无性系在低虫口密度(1、3头/枝条)下,AsA、GSH含量和GR活性均上升,在高虫口密度(5、7头/枝条)下,AsA含量和GR活性先升高后下降,GSH含量上升后保持稳定;I-1无性系的AsA、GSH含量先升高后下降,GR活性在为害后期呈上升趋势;R-1、I-1无性系的APX活性均先上升后下降,但R-1无性系APX活性的上升速率及下降速率小于I-1无性系。说明AsA、GSH含量及APX、GR活性的升高可能是紫花苜蓿对牛角花齿蓟马诱导抗性的一种表现,但I-1无性系对蓟马为害的应激反应滞后于R-1无性系。在牛角花齿蓟马为害后期,R-1无性系体内的AsA、GSH含量及APX、GR活性仍处于较高水平,也说明了R-1无性系对牛角花齿蓟马为害的抗性较I-1无性系强。  相似文献   
74.
记述采自中国四川苔草上的缨翅目蓟马科1新记录属:楔蓟马属Smilothrips Bhatti和1新记录种:长楔蓟马Smilothrips productus Bhatti, 1976,首次描述了该种的短翅型、微翅型以及若虫。  相似文献   
75.
【背景】红带网纹蓟马扩散范围大且寄主植物广泛,以若虫、成虫锉吸为害植物花、叶及幼果,严重影响植物美观和果实质量。然而,有关红带网纹蓟马对不同寄主植物适合度的研究较少。【方法】在室内用不同寄主植物饲喂红带网纹蓟马,每天观察并记录其若虫、预蛹、蛹的死亡及发育情况,每2 d观察1次红带网纹蓟马成虫寿命和产卵情况。【结果】红带网纹蓟马若虫、预蛹均不能在乌桕、砂梨、泡桐、碧桃及构树上完成发育,但蛹能发育为成虫;在二球悬铃木、石楠、杜鹃、板栗上各虫态都能正常发育。其中,1龄若虫在石楠上发育到成虫的时间最长,为8.50 d;2龄若虫在杜鹃上发育到成虫的时间最长,为6.90 d;预蛹在板栗上的发育时间最长,为5.50 d;蛹在构树上的发育时间为5.70 d。不同寄主植物对红带网纹蓟马成虫寿命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红带网纹蓟马成虫在二球悬铃木和石楠上的寿命长达7 d以上,在杜鹃上为5.80 d,而在板栗上为3.50 d;红带网纹蓟马在二球悬铃木、石楠、杜鹃、板栗上的产卵量高于其他寄主植物,但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与意义】二球悬铃木、石楠、杜鹃、板栗是红带网纹蓟马适宜的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76.
为系统明确黄胸蓟马在香蕉园的活动节律、消长规律与空间分布。采用蓝色诱虫板诱集法和田间踏查法,在2016—2018年期间调查了香蕉园黄胸蓟马成虫的活动高度情况、日间节律、以及不同香蕉品种(南天黄、巴西蕉与皇帝蕉)与不同地区(海南澄迈、广西玉林与云南景洪)的种群消长规律,同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格局与性比。结果显示:高度与蓟马种群数量密切相关,2—6 m是香蕉园黄胸蓟马的主要活动高度范围;蓟马种群的活动节律在晴、阴与雨天基本一致,日活动高峰时段为12:00—16:00时,夜间和阴雨天均活动少;黄胸蓟马的种群动态不受香蕉作物品种和地理区域的影响,但与香蕉作物的生长期密切相关;年度消长规律呈现单峰型,香蕉进入花蕾期时,蓟马种群数量快速增长,盛花期时达到高峰,其余时期少有发生。聚集指标与Taylor回归法分析共同表明黄胸蓟马成虫在香蕉园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式分布。性比调查发现黄胸蓟马在香蕉花蕾内的雌虫比例约为70%,表明该虫是一个雌性为主的种群。为揭示黄胸蓟马的灾变规律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可为香蕉蓟马的适时与精准化监测预报及防治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77.
不同杀虫剂对西花蓟马的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西花蓟马是一种世界性的危险性入侵害虫,筛选防治西花蓟马的有效药剂可为生产中科学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了2种化学药剂和8种生物药剂对西花蓟马成虫的致死中浓度(LC_(50))和药后不同时期的防治效果。【结果】室内毒力测定依据LC_(50)值将各药剂对西花蓟马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排序为乙基多杀菌素(0.1958 mg·L~(-1))、印楝素(0.9399 mg·L~(-1))、苦参碱(1.2483 mg·L~(-1))、阿维菌素(1.8096 mg·L~(-1))、高效氯氰菊酯(4.4458 mg·L~(-1))、藜芦碱(10.7628 mg·L~(-1))、鱼藤酮(18.1898 mg·L~(-1))、吡虫啉(46.3964 mg·L~(-1))、松脂酸钠(131.5214 mg·L~(-1))、苏云金杆菌(446.2318 mg·L~(-1));田间药效试验发现,乙基多杀菌素和吡虫啉防治西花蓟马均表现出较强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1~14 d的防效分别可达84%和73%以上;其次是藜芦碱,药后1~14 d的防效可达48.15%~61.37%;高效氯氰菊酯的防效较低,药后14 d的防效为46.22%;生物药剂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苦参碱、印楝素的速效性均较低,但防效随施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鱼藤酮持效性最低。【结论】乙基多杀菌素和吡虫啉可推荐为生产中防治西花蓟马的首选药剂,植物源药剂藜芦碱和生物药剂阿维菌素可作为交替使用药剂。  相似文献   
78.
【目的】为明确斯氏钝绥螨Amblyseius swirskii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和豆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不同龄期若虫的捕食量及控制潜能。【方法】在25℃和75%相对湿度下,研究了斯氏钝绥螨雌成螨对两种蓟马1龄和2龄若虫的捕食喜好性、功能反应以及捕食螨自身的干扰反应。【结果】斯氏钝绥螨无论对西花蓟马还是豆大蓟马,在各自1龄和2龄若虫共存状况下,对1龄若虫的喜好性均显著高于2龄。捕食螨对两种蓟马1龄若虫的捕食量和喜好性无显著差异,但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的捕食量和喜好性显著大于豆大蓟马2龄若虫。斯氏钝绥螨雌成螨对西花蓟马和豆大蓟马的1龄若虫和2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捕食螨对西花蓟马和豆大蓟马1龄若虫的日均捕食量均随其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结论】斯氏钝绥螨的捕食量与蓟马的种类和龄期有关,也与捕食螨的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79.
【目的】评价不同植物挥发物对烟蓟马Thrips tabaci雌性成虫的行为调控作用,解析烟蓟马成虫嗅觉识别行为,为研发成虫引诱剂或驱避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嗅觉行为测定装置测试烟蓟马雌性成虫对不同种类、不同浓度植物挥发物的室内选择行为,筛选出具有高引诱或驱避活性的挥发物。【结果】与溶剂正己烷相比,烟蓟马雌性成虫对浓度为1μg/μL的γ-癸酸内酯、(+)α-蒎烯、芳樟醇、2-乙酸苯乙酯、(-)α-蒎烯没有显著的行为选择(P>0.05),而壬醛、马鞭草烯酮、香茅醛、橙花醇和桉树脑对烟蓟马表现出显著的吸引作用(P<0.05),4-乙酰吡啶、邻茴香醛、δ-癸酸内酯、顺-3-己烯醇、香叶醇和1-辛烯-3-醇的吸引作用极显著(P<0.001);但水杨醛、香芹酚、顺茉莉醛、丁香酚和对烯丙基苯甲醚对烟蓟马表现出显著的驱避作用(P<0.05),水杨酸甲酯、茉莉酸甲酯、百里酚和异戊醛4种挥发物具有极显著的驱避作用(P<0.001)。同时,随着测试浓度的增加,大部分挥发物对烟蓟马雌性成虫的吸引或驱避作用明显增强。【结论】δ-癸酸内酯、香叶醇、1-辛烯-3-醇、邻茴香醛和4-乙酰吡啶对烟蓟马雌性成虫具有强烈吸引作用,水杨酸甲酯、茉莉酸甲酯和百里酚则具有明显驱避效应,为开发烟蓟马行为调控剂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