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了探讨施钾对苜蓿上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的产卵选择、生长发育、成虫寿命和繁殖力的影响,明确施钾苜蓿叶片营养物含量与牛角花齿蓟马生命参数的关系。【方法】在不同钾量(40, 60, 80和100 mg/kg)处理下(以不施钾作为对照),观察记录牛角花齿蓟马在紫花苜蓿品种甘农3号Medicago sativa cv. Gannong No. 3叶片上的产卵量,幼期各龄期发育历期和存活率以及二代成虫的寿命和繁殖力,同时测定不同施钾量下苜蓿叶片的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及钾含量。【结果】随着施钾量的增加,牛角花齿蓟马在苜蓿叶片上的产卵量(粒/复叶)先降低后升高,在60 mg/kg钾处理降幅最大,较对照降低了45.58%;卵孵化率和1-2龄若虫的存活率变化不显著,但3-4龄若虫的存活率和幼期总存活率显著下降,分别在100 mg/kg 和80 mg/kg钾处理下降幅最大,较对照分别下降了54.36%和48.48%。不同施钾量下苜蓿叶片上牛角花齿蓟马卵和1-2龄若虫发育历期无显著变化,3-4龄若虫及幼期总发育历期均延长;牛角花齿蓟马二代成虫的繁殖力均显著下降,成虫寿命显著缩短(40 mg/kg钾处理除外)。施钾后,苜蓿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钾含量和糖氮比增大,游离氨基酸含量减少。相关关系分析表明,苜蓿叶片钾含量与牛角花齿蓟马幼期总存活率和成虫繁殖力无显著相关性,而苜蓿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糖氮比均与3-4龄若虫存活率和繁殖力极显著负相关,与幼期总存活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施钾苜蓿对牛角花齿蓟马成虫产卵产生显著的排趋性;施钾提高了苜蓿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及糖氮比,不利于若虫的生长发育,并使成虫寿命缩短、繁殖力下降,对牛角花齿蓟马产生了显著的抗生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高寒草甸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分布对环境因子的响应,选取祁连山东段的甘肃省天祝县高原鼢鼠典型分布区域,以鼠丘密度代表干扰强度设置4个干扰区。调查各干扰区植被群落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大型土壤动物类群组成及其数量,采用约束性排序方法分析环境因子对大型土壤动物类群组成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原鼢鼠干扰下高寒草甸大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为瓦娄蜗牛科、象甲科和短角亚目幼虫;极重度干扰区大型土壤动物类群的丰度、丰富度、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重度干扰区(P<0.0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大型土壤动物类群丰度、丰富度和Shannon指数与土壤温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丰富度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丰度与土壤紧实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丰富度和Shannon指数与植物Shannon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冗余分析和偏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温度、紧实度和含水量是影响高寒草甸大型土壤动物类群组成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苜蓿的补偿生长相关的光合生理补偿机制, 以大田单株筛选、 扦插扩繁的抗蓟马苜蓿无性系R-1和感蓟马苜蓿无性系I-1为材料, 以相邻老苜蓿田自然发生的蓟马作为虫源, 任其持续危害, 于现蕾期和初花期通过模拟有效光辐射和固定CO2浓度, 测定R-1和I-1的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特性。结果表明: (1) 在现蕾期, R-1受害后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 净光合速率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n) 显著增大, 光补偿点 (light compensation point, Lcp) 和暗呼吸速率 (dark respiration rate, Rd) 均显著降低 (P<0.05) ; 而I-1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 (P<0.05) , 植株净光合速率 (Pn) 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P>0.05) , 且在低于正常光照强度时, 受害I-1植株Pn相对健株下降, 同时, 其光补偿点 (Lcp) 和暗呼吸速率 (Rd) 均显著升高 (P<0.05) ; R 1和I 1受害后植株胞间CO2浓度 (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 Ci) 、 蒸腾速率 (transpiration rate, Tr) 和气孔导度 (stomatal conductance, Gs) 均显著升高 (P<0.05) , 水分利用效率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 均显著降低。 (2) 在初花期, 在较强的光照条件下, 受害I-1植株Pn显著增大 (P<0.05) ; 在弱光下受害R-1植株Pn增大, 而受害I-1植株Pn显著降低 (P<0.05) , 其他指标变化同现蕾期。结果说明, 抗蓟马无性系R-1对蓟马的危害具有显著的补偿光合作用; 而感蓟马无性系的补偿光合作用滞后于初花期发生, 且需要较高的光强条件, 这种滞后发生的补偿光合作用对于苜蓿产量的补偿贡献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同化产物分配利用与苜蓿耐蓟马的关系,本试验以扦插的抗蓟马苜蓿无性系R-1和感蓟马苜蓿无性系 I-1为材料,研究不同虫口牛角花齿蓟马为害对苜蓿的抗性、根、茎和叶生长特性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虫口压力的增大,R-1和I-1苜蓿的受害指数升高;在相同虫口压力下,R-1苜蓿的受害指数显著低于I-1.受蓟马为害后,R-1和I-1苜蓿株高降低、叶面积减少、茎秆变细、节间长变短、节间数增加,根颈和主根直径加粗、侧根增多.在低虫口密度下,随虫口压力增大,R-1和I-1苜蓿地上部生物量增加,根冠比下降,分配到茎的生物量比例升高;在高虫口密度下,地上部生物量随虫口压力增大而减少,根冠比增加,分配到根系的生物量比例升高;R-1根冠比和茎生物量比例随虫口压力变化曲线的拐点均为每枝条5头,I-1根冠比和茎生物量比例随虫口压力变化曲线的拐点均为每枝条3头.在低虫口压力下,R-1苜蓿茎和叶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随虫口压力增加而升高;在高虫口压力下,茎和叶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随虫口压力增加而下降;根中可溶性糖含量随虫口压力增加持续下降.I-1根、茎和叶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均随虫口压力增加持续下降.牛角花齿蓟马为害后,R-1根、茎和叶的农艺性状及抗性比I-1好,对同化产物的分配利用率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非酶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相关代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对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 Haliday为害的抗性中的作用,测定了不同牛角花齿蓟马虫口密度下抗、感蓟马苜蓿无性系R-1、I-1的AsA、GSH含量及APX、GR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受牛角花齿蓟马为害后,R-1无性系在低虫口密度(1、3头/枝条)下,AsA、GSH含量和GR活性均上升,在高虫口密度(5、7头/枝条)下,AsA含量和GR活性先升高后下降,GSH含量上升后保持稳定;I-1无性系的AsA、GSH含量先升高后下降,GR活性在为害后期呈上升趋势;R-1、I-1无性系的APX活性均先上升后下降,但R-1无性系APX活性的上升速率及下降速率小于I-1无性系。说明AsA、GSH含量及APX、GR活性的升高可能是紫花苜蓿对牛角花齿蓟马诱导抗性的一种表现,但I-1无性系对蓟马为害的应激反应滞后于R-1无性系。在牛角花齿蓟马为害后期,R-1无性系体内的AsA、GSH含量及APX、GR活性仍处于较高水平,也说明了R-1无性系对牛角花齿蓟马为害的抗性较I-1无性系强。  相似文献   
6.
紫花苜蓿对牛角花齿蓟马为害的光合生理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寇江涛  师尚礼  胡桂馨  周万海 《生态学报》2014,34(20):5782-5792
为了探索紫花(Medicago sativa L.)苜蓿对优势种害虫——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 Haliday)为害的光合生理响应机制,揭示苜蓿对牛角花齿蓟马为害的补偿机制,以抗蓟马苜蓿无性系R-1和感蓟马苜蓿无性系I-1为材料,测定不同虫口密度牛角花齿蓟马为害后R-1、I-1无性系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牛角花齿蓟马虫口密度的增加,R-1无性系叶绿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I-1无性系叶绿素含量降低,R-1、I-1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降低,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升高;在相同虫口密度下,R-1无性系的叶绿素含量、Pn、WUE均高于I-1无性系。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R-1、I-1无性系的初始荧光(F0)升高,PSⅡ实际光合效率(ФPSⅡ)、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光化学淬灭系数(q P)、PSⅡ潜在活性(Fv/F0)和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均降低;在相同虫口密度下,R-1无性系的F0低于I-1无性系,R-1无性系的ФPSⅡ、q P、Fv/F0和Fv/Fm均高于I-1无性系。从各个指标的变化幅度来看,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R-1无性系气体交换参数和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增幅、降幅均小于I-1无性系。说明牛角花齿蓟马为害造成了紫花苜蓿PSⅡ反应中心受损,使得紫花苜蓿对光能的利用能力下降,光合效率降低。但在低虫口密度(1、3头/枝条)下,R-1无性系具有较高的光合效率,光合补偿效应显著大于I-1无性系,说明R-1无性系对牛角花齿蓟马为害具有较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苜蓿中被蓟马为害后诱导的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的变化,以抗蓟马苜蓿R-1和感蓟马苜蓿I-1为材料,以每枝条0头为对照,研究牛角花齿蓟马不同虫口密度(每枝条1、3、5、7头)下苜蓿叶片中酚类物质和木质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蓟马为害7 d时,R-1和I-1叶中总酚、单宁和缩合单宁含量随虫口密度增大均升高,简单酚含量无显著差异;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为害14 d时,R-1和I-1叶中总酚、单宁和缩合单宁含量随虫口密度增大均升高,简单酚含量无显著差异;木质素含量升高,且每枝条7头密度下显著高于对照.为害21 d时,R-1和I-1叶中总酚、单宁和木质素含量随虫口密度增大均升高,在每枝条7头密度下达到最高;R-1简单酚含量变化不显著,I-1简单酚含量显著升高.R-1和I-1叶中缩合单宁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抗感苜蓿中酚类物质与木质素含量在蓟马为害后均升高,R-1总酚、单宁和木质素含量的增加率均高于I-1.表明蓟马为害对苜蓿植株的总酚、单宁及木质素含量具有诱导效应,可以作为苜蓿抗蓟马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理解肿腿蜂雌性抚育的行为学特征, 在室内连续观察了雌性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对子代幼虫的转移行为, 旨在明确雌蜂在子代蜂幼虫发育到哪一阶段时启动转移行为, 以及幼虫转移行为是否有节律。以黄粉虫Tenebrio militor蛹期在24 h内的蛹体为寄主, 根据子代蜂幼虫发育进程将其划分为低龄幼虫(1-2龄)、 高龄幼虫(3-4龄)、 老熟幼虫(自然脱落)和吐丝幼虫(开始吐丝结茧)等4个时期, 采取人工剥离(早期幼虫)或自然脱离(晚期幼虫)的方法处理子代蜂幼虫, 观察雌蜂对所表现出的行为反应; 然后以子代蜂高龄幼虫为对象, 连续观察雌蜂的30次幼虫转移行为过程。结果表明: 雌蜂对所有发育时期子代蜂幼虫均用触角拍打进行探测; 但不转移低龄幼虫, 只转移其他阶段幼虫, 转移老熟幼虫和吐丝幼虫的瞬间概率分别是转移高龄幼虫的4.09倍和7.69倍。雌蜂转移高龄、 老熟和吐丝幼虫的比例分别为96%, 100%和100%, 没有显著差异(P≥0.05); 对高龄幼虫、 老熟幼虫和吐丝幼虫转移耗时平均分别为27.96, 34.04和32.49 s, 没有显著差异(P≥0.05); 平均转移距离依次为4.19, 7.18和 9.43 mm, 对吐丝幼虫的转移距离显著大于高龄幼虫(P<0.05), 但在高龄和老熟幼虫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对雌蜂连续30次幼虫转移行为的趋势和节律分析表明: 幼虫转移前探测的幼虫数总体上随幼虫转移次序增加而减少, 在间隔1次和2次之间存在显著自相关, 幼虫转移耗时在间隔1次之间存在显著自相关, 但幼虫转移距离未表现出明显的节律。本研究结果说明, 管氏肿腿蜂雌性抚育中的幼虫转移行为只在子代蜂幼虫发育到较高龄期时启动, 且幼虫转移中的某些行为特征具有节律性。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明确我国北方苜蓿重要害虫——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触角感器类型、形态特征及分布特点。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牛角花齿蓟马雌、雄成虫触角的超微结构,比较雌、雄虫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牛角花齿蓟马雌虫触角长度(314.42±7.21 μm)明显较雄虫(260.58±5.69 μm)长,除柄节和第I鞭节外,其他各节雌虫均较雄虫粗大。牛角花齿蓟马成虫触角感器类型共有7种,即Bhm氏鬃毛(BB)、刺形感器(SChI, SChII)、锥形感器(SBI, SBII, SBIII)、钟形感器(SCa)、腔锥形感器(SCo)、腔形感器(SCav)和毛形感器(ST),雌虫触角上述7种类型感器均有分布,而雄虫触角上未发现腔形感器。牛角花齿蓟马成虫触角感器在类型、形态特征及分布方面表现雌、雄个体差异。本研究为深入探究牛角花齿蓟马触角感器的嗅觉通讯机制提供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明晰高原鼢鼠干扰对大型土壤动物类群分布和功能群特征影响,选取祁连山东段高原鼢鼠典型分布高寒草甸,依据鼠丘密度将研究区划分4个干扰梯度,调查各干扰区植物、群落结构、土壤理化性质和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群组成。采用冗余分析方法探讨植物土壤因子对土壤动物功能群组成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植食性土壤动物为优势功能群,极重度干扰区植食性功能群丰富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中度和重度干扰区(P<0.05);高原鼢鼠干扰对高寒草甸土壤动物群落稳定和相似性影响较小;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温度、紧实度、全氮和全钾以及莎草科生物量和植物物种均匀度均显著影响高寒草甸土壤动物功能群的空间分布(P<0.05),其中土壤温度对土壤动物功能群分布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