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9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正疼痛作为每个人一生中体验最早、最多的主观内在感觉,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古代人当然也不例外。在医学不发达的年代,人们总是用超自然的原因去解释一切疾病,包括疼痛。他们认为,是外界物体侵入了人体,并将超自然的物质带入人体从而引起了疼痛。后来,人们普遍认为感受疼痛的中枢是心脏,这种认识一直持续了2000年。后来,希腊医学家阿克梅恩提出脑是感觉和思考的中枢,并区分了5种感觉。希腊学者希波克拉底又进一步提出4种体液学说,当其中一种体液过  相似文献   
72.
正查尔斯·达尔文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也是各种最知名人物榜单的常客,这要归因于他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进化理论,彻底改变了人类对于自己以及地球上其他生命的认知。然而,自然选择理论的提出,并非达尔文一个人的功劳,我们必须要记住另一个名字:阿尔费雷德·拉塞尔·华莱士。华莱士是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生物学家、人类学家和探险家,他与达尔文同时独立提出了自然选择理论,并且在生物地理学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后人誉为"生物地理学之父"。虽然做  相似文献   
73.
在新药研发过程中,约有40%的药物存在溶解性差的问题,限制了药物的开发与应用。纳米混悬剂是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种纳米药物传递系统,可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改变药物的体内药物动力学特征、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安全性和有效性。纳米混悬剂不但适用于水溶性差的药物,而且适用于水溶性、脂溶性均较差的药物,其制备方法主要包括"bottom up"和"top down"两种。本文从纳米混悬剂的特点、理论基础、专利技术及应用等方面对纳米混悬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纳米混悬剂对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吸收,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且适合工业化生产,已有越来越多的产品问世。纳米混悬技术是未来药物传递系统的发展方向之一,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4.
<正>《生物技术世界》杂志以传播生物技术前沿科学,引领生物技术发展潮流为目标,是涉及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微生物学及相关领域的专业性期刊,报道我国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及生物学相关领域的重要成果和国内外生物技术产业进展。向中国生物及其相关行业的企业家、技术决策者、生命科学的技术人员、生物产业的投资人提供国内外全面及时的生物技术、产品、市场等方面的信息,促进生物研究成果市场化,生物技术产业化,成为学术界、企业界和商贸界沟通的桥梁。本刊的办刊方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积极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相似文献   
75.
<正>《生物技术世界》杂志以传播生物技术前沿科学,引领生物技术发展潮流为目标,是涉及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微生物学及相关领域的专业性期刊,报道我国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及生物学相关领域的重要成果和国内外生物技术产业进展。向中国生物及其相关行业的企业家、技术决策者、生命科学的技术人员、生物产业的投资人提供国内外全面及时的生物技术、产品、市场等方面的信息,促进生物研究成果市场化,生物技术产业化,成为学术界、企业界和商贸界沟通的桥梁。本刊的办刊方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积极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相似文献   
76.
There has been a surge of diagnosis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 over the past decade. While large, high powered genome screening studies of children with ASD have identified numerous genetic risk factors, research efforts to understanding how each of these risk factors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autism has met with limited success. Revealing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these genetic risk factors affect brain development and predispose a child to autism requires mechanistic understanding of the neurobiological changes underlying this devastating group of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at multifaceted molecular, cellular and system levels. It has been increasingly clear that the normal trajectory of neurodevelopment is compromised in autism, in multiple domains as much as aberrant neuronal production, growth, functional maturation, patterned connectivity, and balanced excitation and inhibition of brain networks. Many autism risk factors identified in humans have been now reconstituted in experimental mouse models to allow mechanistic interrogation of the biological role of the risk gene. Studies utilizing these mouse models have revealed that underlying the enormous heterogeneity of perturbed cellular events, mechanisms directing synaptic and circuit assembly may provide a unifying explanation for the pathophysiological changes and behavioral endophenotypes seen in autism, although synaptic perturbations are far from being the only alterations relevant for ASD. 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 synaptic and circuit abnormalities obtained from several prevalent mouse models, particularly those reflecting syndromic forms of ASD that are caused by single gene perturbations. These compiled results reveal that ASD risk genes contribute to proper signaling of the developing gene networks that maintain synaptic and circuit homeostasis, which is fundamental to normal brain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77.
害虫区域性生态调控的理论、方法及实践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戈峰 《昆虫知识》2001,38(5):337-341
本文在分析害虫生态调控的生态学基础上 ,论述了害虫区域性生态调控的原理与方法 ,并以华北棉田害虫管理实践为例 ,介绍了害虫区域性生态调控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78.
水与村落关系的生态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村落是地表突出且普遍的景观。从生态学角度而言 ,村落系以农村人群为中心 ,伴生生物为主要生物群落 ,建筑设施为重要栖息环境的人工生态系统。村落具有景观、分布、结构、功能、生命过程、新陈代谢和分类区划等生态学特征。从生态学角度对村落生态系统进行研究 ,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学分支村落生态学 (villageecology) ,村落生态学具有确定性定义和研究内容[1 ]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目前全国分布有 5 0 0多万个村落 ,6万多个集镇 ,市镇人口约占 30 % ,农村人口约占 70 % ,是农村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 5 5个少数民…  相似文献   
79.
《组合中药学》及其理论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为出发点,提出了《组合中药学》新理论体系,试图解答中药现代化中基础理论方面的关键问题。中药的本质就是“组合”。无论是主或复方都是一个庞大的分子库,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分子组合成一个群体。这些群体表现出特定的药效。“组合”有三层意思:生药的组合、分子群的组合与特定药效功能的组合。分子群是特定药效功能的物质基础。分子群的观念表明了东方医药不同于西方的本质之所在,西方医药学研究的对象是单一的化合物。复方是特定药效的组合,分别具有不同或相同或相似药效的几类分子群的组合。即为中药的复方制剂。这些分子群体的组合或相辅相成,或减毒增效,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本论文阐述了《组合中药学》的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组合中药学》作为一大研究领域,可以建立一整套现代中药学的新理论体系,为中药的现代化提供科学依据,并可以此作为中药现代化切入点,以解决中医药科学化的关键问题。遵循这一理论体系,可以使中医药研究系统化,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组合中药学》就是从《组合分子》水平上研究中药及其药效的物质基础,阐明中药活性部位的相互作用与药效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组合中药学》的三个新概念:中药功效分子族:具有相似药效作用的一类分子的组合,其骨架及功能团相同或相似。中药表征性组合分子:单味中药药效的代表性功效分子族,即主要药效分子组合。中药非表征性组合分子:单味中药表征性分子以外的其他功效分子族,即辅助药效分子的组合。  相似文献   
80.
研究生化反应中一类可逆两分子饱和反应的数学模型dx/dt=δ-xy cy^2,dy/dt=xy-cy^2-ay/b b,应用微分方程定性理论,完整地解决了该系统极限环的存在性,不存在性和唯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