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2篇
  免费   270篇
  国内免费   115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种间竞争对四种储粮害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30 ℃、75 %相对湿度条件下研究种间竞争对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赤拟谷盗(Triboliumcastaneum)和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4种主要储粮害虫种群动态的影响,并对种群动态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象与谷蠹、赤拟谷盗与锈赤扁谷盗混合饲养种群增长均受到显著抑制,玉米象和谷蠹对赤拟谷盗和锈赤扁谷盗的种群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赤拟谷盗和锈赤扁谷盗对玉米象和谷蠹的种群增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象种群最大增长潜能最大,锈赤扁谷盗最小,种群增长率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72.
不同分类群的异源多倍体在二倍化过程中, 正反交序列消除往往表现出不同特征, 暗示了在不同物种中, 核质互作在多倍体进化过程的作用不同。利用13对EcoRI-NN/MseI-NNN选择性引物, 对野黄瓜Cucumis hystrix (2n=24)与栽培黄瓜C. sativus (2n=14)的正反交F1、异源四倍体及二倍体亲本DNA进行AFLP分析。结果表明: 杂交后代基因组的杂合性诱发了F1与异源四倍体广泛的序列消除; 细胞质可能会影响部分亲本序列消除的频率, 但是正反交在序列消除频率上差异不显著, 并且在序列消除时间(均始于F1代)及消除类型上也表现出一致性, 表明核质互作并不是影响序列消除的主要因素; 实验还发现, 正反交不能影响序列的倾向性丢失, 染色体数少的黄瓜条带易发生丢失。  相似文献   
73.
首次报道了采自中国湖南省张家界自然保护区的皿蛛科蚁微蛛属武陵蚁微蛛Solenysa wulingensis的雌性个体.文中详细描述了该种雌性个体的形态特征,并附有特征图.此外,对采自韩国的久摩蚁微蛛Solenysa geumoensis进行了重新描述,对2个姐妹种间的形态学差异进行了详细比较.  相似文献   
74.
鼎湖山气候顶极群落种间联结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彭李菁 《生态学报》2006,26(11):3732-3739
通过与前人工作的比较,研究鼎湖山地带性植被气候顶极群落种间联结22a来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了22a,其种类结构尤其优势种类组成没有明显变化,这反映了厚壳桂群落处于演替的顶极阶段,其物种组成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现群落中的种间联结强度比1984年趋于缓和,高联结值的种对减少,完全正或负联结的种对,1984年为15,而2006年为5;一般联结的种对大为增加,联结值40以下的1984年为约1,2,而2006年为约3/5弱,表明群落的种群更趋向于独立分布而不是联结分布。生物竞争特性对种间关系有一定1的影响。主要原因是与物种对群落的选择和群落对生存物种的选择和淘汰有密切的关系。特别虫灾事件使该群落的群落结构有了较大的波动,但是群落的性质没有改变。反映了厚壳桂群落作为地带性气候顶级群落具有稳定性与较强的自我调节、自我恢复能力。整个群落的种群随时间进程趋向于独立分布,但这种分布趋势有其相对性,其中强独立分布(完全没有种间联结)的种群分布格局变弱,弱独立分布(只有微弱种间联结)的种群格局变强。  相似文献   
75.
姚青  朱红惠  王栋  李良秋 《生态学报》2006,26(7):2288-2293
AM真菌能够影响植物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以亚热带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两块草地中优势种和从属种的菌根,并在盆栽试验中比较了优势种和从属种对AM真菌的土著菌种和外源菌种Glomus mosseae的生长反应、养分吸收.结果表明,两块草地各自的优势种藿香蓟和两耳草对土著菌种的菌根依赖性分别是41.5%和77.4%,远远高于从属种莎草和毛蓼(16.0%和7.9%);但是它们对Glomus mosseae的菌根依赖性有所变化,分别是79.6%、44.2%、74.1%和24.9%.这表明,土著菌种是优势种和从属种的形成机制之一,而外源菌种可能改变基于土著菌种而形成的植物群落结构.植株磷营养的分析结果表明,AM真菌对优势种和从属种生长的促进与对磷吸收的促进高度相关,表明AM真菌促进养分吸收是其影响植物群落结构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6.
正确识别旅游活动作用下植被景观的类型及其分布格局,是景区管理者实施生态管理的现实课题。以芦芽山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o.Way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A)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TWINSPAN将所有样地划分为5个不同等级的植被景观类型区,其结果比较客观地反映出旅游开发与植被景观间的生态关系,指示因子也充分地反映了植被区的人为环境和景观特征。与利用旅游影响系数进行的分类相比,TWINSPAN的结果更为科学合理,明显优于单纯依据一个因子划分的结果。(2)DCA第1轴从左到右旅游影响系数和敏感水平越来越小,信息指数越来越大。DCA第3轴从下而上旅游剔除程度逐渐减小。DCA结果能够识别植被景观类型在空间上分布的规律性,但是这种规律性需要根据生态学知识去加以分析和总结,直观性不强。(3)TWINSPAN结果与DCA结果基本一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77.
王发国  周劲松  易绮斐  邢福武  武丽琼   《广西植物》2006,26(4):424-428,348
由于火山岩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其植被的组成与分布也具有特殊性。野外调查表明,湛江火山沟共有维管束植物238种,含种类较多的科为菊科、大戟科、禾本科、蝶形花科、桑科和芸香科。较重要的物种有大果榕、对叶榕、樟树、幌伞枫、假苹婆、桃金娘、野牡丹、鸭脚木、厚皮树等,它们在植被的组成与演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外来入侵种在本区占有较大比例,这与本区的地理位置和日益增长的外贸、旅游交流等密切相关。该文对植被的组成、外来入侵种的危害作了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保育措施。  相似文献   
78.
枣麦间作枣园主要蚧虫复合种群结构及生态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有效地控制枣树蚧害,2002年在太谷地区对枣麦间作枣园的康氏粉蚧(Pseudococcus comstock Kuwane)、日本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和梨园蚧(Quadraspidiotus perniciosus Comstock)的复合种群结构及其生态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枣树发育早期,3种蚧虫分布范围主要在下、中部的东、南方位,康氏粉蚧的时空二维生态位的宽度较大,是该时期的优势种.到中期3种蚧虫复合种群的分布聚集在树冠上部的西、北方位,时 空二维生态位的宽度以日本蜡蚧较大,种间相似程度和竞争不明显.后期3种蚧虫的复合种群结构在各部位的各个方位的分布无明显差异,但梨园蚧的虫口密度较大,日本蜡蚧在生态位上占据较大的空间.与枣树发育的中期相比,3种蚧虫复合种群结构的相似性与种间竞争系数的平均值要小.蚧害预防应早期控制康氏粉蚧,中期调治3种蚧虫的危害,后期应采取措施压低越冬虫源.  相似文献   
79.
中国蟹蛛科一新纪录种和一雄性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描述了产于中国广西、云南和福建的2种蟹蛛,锡兰瘤蟹蛛Phrynarachne ceylonica(O.P.-Cambridge,1884)和贵州耙蟹蛛Strigoplus guizhouensis Song et Chai,1990,前1种系中国新纪录,后1种的雄性系首次发现.标本保存在河北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80.
通过形态特征的测量和线粒体DNAcyt b基因序列分析,发现了弹涂鱼属的1个中国新纪录种,大鳍弹涂鱼Periophthalmus magnuspinnatus.新纪录种与中国近缘种弹涂鱼P.modestus的主要形态区别为:第1背鳍大而高,第1鳍棘呈丝状延长,各鳍棘尖明显伸出鳍膜;第2背鳍各鳍棘中部以下颜色均一,无黑斑;第1背鳍和第2背鳍基部之间间距较小;左右腹鳍基部愈合处凹陷较浅.序列分析表明,新纪录种与形态近似种弹涂鱼P.modestus的cyt b基因全序列平均K 2-P遗传距离高达17.3%,在分子系统树上也聚为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支序,证实了新纪录种的有效性.新纪录种在中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沿海都有分布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