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比较体内外增殖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蛋白、天然粘附蛋白Cp39和重组粘附蛋白rCp39对小鼠的交叉保护作用。【方法】用NaCl提取法制备鸡胚尿囊液和DSA培养基增殖的C48-3株荚膜蛋白,并用电洗脱方法纯化Cp39蛋白,将rCp39蛋白以可溶形式表达在大肠杆菌BL21后,用Amylose Resin亲和层析柱纯化。分别以100μg剂量的鸡胚尿囊液增殖菌体荚膜蛋白、DSA培养基培养菌体荚膜蛋白、纯化的Cp39蛋白和rCp39蛋白通过皮下注射各试验组小鼠,生理盐水为对照组,第二次免疫后2周分别以A:1型菌C48-3株(6.7×102cfu)和A:3型菌C51-3株(1.1×103cfu)进行攻毒试验。采集免疫后小鼠血清,用ELISA法检测抗体水平,并计算免疫保护率,来评价4种抗原对小鼠的交叉保护效果。【结果】SDS-PAGE结果显示,体内外增殖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蛋白的条带和分子量相似,且体内外表达的Cp39蛋白的分子量相同;ELISA结果表明Cp39免疫组小鼠和rCp39免疫组小鼠血清rCp39蛋白特异性抗体的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保护试验表明,体外增殖菌体荚膜蛋白免疫组小鼠对同源C48-3株和异源C51-3株攻毒的保护率分别为100%和60%,鸡胚尿囊液增殖菌体荚膜蛋白免疫组小鼠、Cp39免疫组小鼠和rCp39免疫组小鼠对同源C48-3株和异源C51-3株攻毒的保护率分别为100%和80%。【结论】粘附蛋白Cp39是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蛋白中的主要交叉保护抗原,可以作为禽霍乱亚单位疫苗。  相似文献   
72.
鲫属鱼类DNA条码及种与亚种划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鲫属(Carassius)鱼类由于表型变异大,分布范围广,分类一直不完善。该属常被分为三个种:黑鲫(C.carassius)、白鲫(C.cuvieri)和鲫(C.auratus)。鲫又可分为多个亚种(包括金鱼),其中银鲫(C.auratus gibelio)亚种有时被视作一个独立的种。该文研究了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5’端651bp的片段在这些种和亚种(共计128尾标本)中的变异。结果表明,C.carassius、C.cuvieri和C.auratus均为有效种,同时欧亚大陆的与日本列岛的C.auratus有明显分化;而C.auratusgibelio和C.auratusauratus有一些共享的单倍型,C.auratus gibelio应被视为C.auratus的一个亚种,而不是一个有效物种。由于C.auratus auratus和C.auratus gibelio等类群中同时存在二倍体和三倍体,因此,倍性不宜作为种或亚种的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73.
千粒重是油菜重要的产量相关性状之一,构建油菜遗传连锁图谱是研究其产量性状基因的前提。本研究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选育出了甘蓝型油菜大粒品系(G-42)和小粒品系(7-9)的纯合DH系DH-G-42和DH-7-9,其千粒重分别为6.24 g和2.42 g,二者比值达2.58。以DH-G-42为母本、DH-7-9为父本,构建了含190个单株的F2遗传作图群体,利用SSR和SRAP标记技术绘制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共包含20个连锁群,涉及128个SSR标记和100个SRAP标记,图谱总长1546.6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6.78cM。本研究共检测到3个与千粒重性状相关的QTL,分别位于A9和C1连锁群,其中qSW-A9-1和qSW-A9-2贡献率分别达到10.98%和27.45%,均可视为控制粒重的主效QTL。本研究为后续进行油菜千粒重性状QTL的精细定位分析、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及新基因的克隆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4.
根据树冠形状、针叶形状、脱落性小枝在侧枝上的排列与着生方式、针叶在脱落性小枝上的排列与着生方式、生长期叶色、秋冬叶色、干色、生长特性和是否结球果等9类定性指标以及脱落性小枝长度和宽度、针叶长度、叶夹角角度和脱落性小枝上每厘米的叶片数等5个定量指标,对27个落羽杉属(Taxodium Rich. )树种(包括种类、栽培变种及杂种)外部形态特征的变异状况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聚类分析,并根据外部形态特征编制了供试27个树种的检索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杂种的外部形态特征既综合了亲本的形态特征,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变异,其中,9类定性指标中,秋冬叶色和生长特性等指标变异较大,针叶形状及脱落性小枝在侧枝上的排列与着生方式等指标变异较小.27个树种的5个定量指标差异均极显著(P<0.01),脱落性小枝长度为4.68~11.19 cm、宽度为0.59~2.38 cm;针叶长度为0.84~1.84 cm;叶夹角的角度为24.1°~52.9°;脱落性小枝上每厘米的叶片数为6.3~16.0片.通过聚类分析可将27个树种分成5组:落羽杉[T. distichum (L. ) Rich. ]、墨西哥落羽杉(T. mucronatum Tenore)和中山杉9分别各自独立成组,池杉(T. ascendens Brongn. )、池杉栽培变种'Nutans'、中山杉91、中山杉102和中山杉401聚为一组;落羽杉栽培变种'Pendens'和'Fastigiata'、中山杉1、中山杉24、中山杉27、中山杉46、中山杉86、中山杉118、中山杉136、中山杉140、中山杉146、中山杉149、中山杉302、中山杉405、中山杉406、中山杉407、中山杉501、中山杉502以及中山杉503聚为一组.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外部形态变异的聚类分析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落羽杉属种类、栽培变种及杂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75.
大白菜是中国北方的重要蔬菜之一,根肿病是危害大白菜生产世界性病害,利用花药培养可以大大加速抗根肿病大白菜杂交育种工作的进程。对33份抗根肿病大白菜品种(品系)进行花药培养,有24个品种诱导出胚,品种诱导率为72.7%,以东方皇冠×C11的诱导率最高,为1.86胚/蕾。对大部分基因型来说,在培养基中添加0.4 g/L谷氨酰胺的诱导效果最好。研究还发现生长在温室中的供体植株更容易诱导出胚状体。变绿的子叶型胚转到B5+0.2 mg/L BA+0.1 mg/L NAA+0.1%活性炭的胚分化培养基上可诱导生芽。  相似文献   
76.
为了构建人5型腺病毒(HAdV-5)的感染性克隆,我们使用了Gibson DNA组装技术。设计1对引物用于扩增质粒骨架(包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和质粒的复制起点,KAN-ORI),在引物的5'端添加HAdV-5基因组末端序列(约30NT)和Pac I位点,以携带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pShuttle-CMV质粒为模板,PCR扩增得到KAN-ORI片段,该片段的两端均含有约30bp的HAdV-5基因组序列。将KAN-ORI片段与利用野毒扩增纯化的HAdV-5基因组混合,进行Gibson DNA组装反应;反应产物直接转化E.coli感受态细胞,涂布含卡那霉素的LB琼脂平板。挑取菌落,提取质粒,命名为pKAd5。限制性酶切鉴定的结果显示,所鉴定的质粒均含有完整的HAdV-5基因组。使用PacⅠ酶切线性化pKAd5,利用脂质体转染293细胞,转染4d后单层细胞出现病毒噬斑。拯救的病毒能够在HEp-2细胞扩增;电子显微镜观察呈现典型的腺病毒形态;提取病毒DNA,酶切鉴定的结果与预期的HAdV-5基因组相同,证实HAdV-5得到成功拯救。上述研究结果说明使用Gibson DNA组装技术构建HAdV-5感染性克隆简便易行,为其他DNA病毒基因组的克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7.
寄生植物和寄主植物间存在广泛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事件。寄生植物通过吸器从寄主吸收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元素,以及氨基酸、糖类、中间代谢产物等营养物质。此外,寄生植物与其寄主还进行着诸如蛋白质、RNA等大分子物质,及病毒、类病毒、植原体等微生物的交流。研究表明,mRNA在寄生植物和寄主间进行着大量的转移,其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可能对转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寄生植物来说,部分mRNA可能在寄生过程和调节自身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寄生植物和寄主间的分子交流事件的相关报道进行综述,其中着重讨论mRNA转移的研究进展,以期对转移mRNA的结构和转移机理有进一步了解,同时对mRNA转移在寄生植物-寄主系统中的角色进行定位,为研究不同寄生系统中的mRNA转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8.
79.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及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环加氧酶-2(COX-2)、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P55(sTNFR-P55)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9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5年,其中2例失访,107例完成随访。根据5年内患者复发转移情况将其分为复发转移组(n=31)和未复发转移组(n=76)。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术前血清CA12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术前血清COX-2、sTNFR-P55。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CA125、COX-2、sTNFR-P55对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复发转移组肿瘤直径>5 cm、浸润性非特殊癌、脉管癌栓、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阴性、无内分泌治疗构成比、TNM分期IIIA期、腋窝淋巴结转移数量4~9个构成比高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复发转移组血清CA125、COX-2、sTNFR-P55水平高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 cm、浸润性非特殊癌、TNM分期IIIA期、脉管癌栓、腋窝淋巴结转移数量4~9个、CA125升高、COX-2升高、sTNFR-P55升高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5年内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18、1.213、1.223、1.137、1.257、1.241、1.313、1.351,P<0.05)。血清CA125、COX-2、sTNFR-P55均可有效预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3、0.749、0.761,三指标联合预测术后复发转移的AUC为0.91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4、0.83。结论:肿瘤直径、浸润性非特殊癌、TNM分期、脉管癌栓、腋窝淋巴结转移数量以及术前血清CA125、COX-2、sTNFR-P55异常升高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5年内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术前血清CA125、COX-2、sTNFR-P55联合检测可预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复发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80.
HCV5′端非编码区cDNA的体外转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广东省一例慢性丙型肝炎病人血清中获得丙型肝炎病毒(HCV)5′端非编码区(5′NCR)302bp的cDNA片段,经补齐和提纯后插入pUC19质粒,获得的重组体pUN进行序列测定,将pUN的目的基因亚克隆进体外转录载体pSPORTI多克隆位点的EcoRffI和PstI切点之间,所得重组体pSN线性化后由T7RNA多聚酶及SP6RNA多聚酶引导体外转录反应,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