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1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4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681.
大腹园蛛鞭毛样丝蛋白cDNA克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RT-PCR技术,从大腹圆蛛(Araneus ventricosus)壶腹腺中扩增出鞭毛样丝蛋白基因(flagelldid-form silk protein gene),经1.5%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WizardPCR Preps DNA Purification System回收后,将其克隆在pGEM-T载体中,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鉴定和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构建的重组擀粒pSF1中含有蜂蛛鞭毛样丝蛋白基因,且含有3个重复序列。  相似文献   
682.
硒对猪细小病毒体外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PK-15细胞为模型,研究了亚硒酸钠、硒蛋氨酸和海藻硒多糖等三种硒化合物对猪细小病毒体外复制的抑制作用,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D-甘露醇等氧自由基清除剂对不同来源硒的抑制病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硒化合物对猪细小病毒在PK-15中的复制呈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相同浓度时其强度依次为硒蛋氨酸、亚硒酸钠、海藻硒多糖,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呈剂量依赖性关系.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甘露醇均有增强硒的抑制病毒复制作用,两者同时添加时,协同增强硒的抑制病毒复制作用.  相似文献   
683.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是寄生在昆虫病原线虫肠道的一种细菌,二者互惠共生。实验采用6个不同种的菌株为筛选材料。共生细菌菌株的培养液经85%饱和度的(NH4)2SO4盐析,浓缩冻干得到杀虫粗提物。以粗提物注射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饲喂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发现Xenorhabdus nematophilus D43、X.bovienii A54、Photorhabdus luminescens HZL和CB-8等4个菌株发酵液的粗提物对昆虫有高的血腔毒性,菌株A54对昆虫又有高的胃毒效果。由此确立A54为高毒力的菌株,其杀虫活性表现为:注射大蜡螟48 h的死亡率为80%,96 h为93.3%;粗提物饲喂玉米螟,72 h死亡率为53.3%,120 h死亡率为100%;饲喂棉铃虫,72 h死亡率为80.1%,120 h死亡率为90%。杀虫粗提物经DEAE-52柱层析分离,得到一个穿透峰和三个盐的梯度洗脱峰,其中穿透峰对昆虫有很好的胃毒效果,但没有血腔毒性;三个盐峰均有很高的血腔毒性,但没有胃毒作用。穿透峰样品饲喂2龄、3龄棉铃虫也有很好的杀虫活性,96 h 2龄棉铃虫的死亡率为65%,3龄棉铃虫的死亡率为30%;处理96 h的棉铃虫同处理前相比体重下降,未死棉铃虫体重明显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684.
噬菌体展示表达(Phage display expression)的主要特点是将特定分子的基因型和表型统一 在同一噬菌体颗粒内,其基因组中含有表达蛋白基因,在噬菌体表面进行特定的表达.该技 术为研制工程抗体提供一新的途径,在九十年代逐渐被人们认识并得到极其广泛的应用 [1,2].噬菌体表面表达技术适于表达Fv和Fab分子片段,当表达的抗体基因与噬菌 体外壳蛋白基因Ⅲ融合时,在噬菌体颗粒表面呈现单价表达,与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Ⅷ融合时,呈现多价表达.  相似文献   
685.
利用32对SSR引物对来自全部7个自然居群的217份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简称“高野”)材料进行遗传结构、多样性和遗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高野各居群因遗传结构存在差异而相对独立, 但各居群之间由于存在基因渗透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高野总体多样性指数(Ht)为0.65, 居群内的多样性(HS=0.431)略大于居群间的多样性(DS=0.392), 二者差异并不显著。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611, 说明高野群体的遗传差异是由居群内和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A、B、E居群间, D、F、G居群间遗传相似性较高, C居群与其它居群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根据7个居群的遗传结构, 结合其地理分布状况, 认为遗传多样性最大的B和E居群以及遗传分化最小的C居群应作为重点对象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686.
由鹌鹑分出的124株空肠弯曲菌,经鉴定,其形态学特征、培养特性以及生化反应、生长与抑制生长试验的特点等均与人源空肠弯曲菌基本一致,但半数以上菌株具有a型溶血性能。按Lion生物学分型,主要为Ⅳ型(占75.8%),其次是Ⅲ型、Ⅱ型(分别占17.7%、6.5%),互型缺如。研究证实,氯化镉对全部菌株均能抑制生长,而0/129无此作用。药敏试验表明,鹌鹑空肠弯曲菌依次对氟哌酸、麦迪霉素、氯霉素、呋喃妥因、丁胺卡那霉素、红霉素和链霉素呈现高敏,但均有少数菌株例外;对青霉素类和菌必治则大多数菌株表现耐药。  相似文献   
687.
肖翠英  武辉  潘阿根  张思仲 《遗传》2000,22(2):81-84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myotonic dystrophy,DM)是由于DMPK基因3′非翻译区CTG重复序列异常扩展所致的、主要累及神经肌肉系统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该基因的第8内含子中还存在一个Alu重复序列的1kb插入/缺失多态性,即Alu±1kb多态性。为了帮助阐明汉族人群中DM突变的起源,并为解释DM在不同群体中发病率的差异提供更多依据,本文从300例已知CTG拷贝数的正常汉族群体中随机挑选60例,首先通过PCR扩增确定其Alu±1kb多态性,然后对Alu±1kb和CTG双杂合的标本,采用长PCR方法先行扩增含Alu±1kb和CTG重复序列的DNA片段,再分别对含Alu(+)和Alu(-)的DNA片段中的CTG拷贝数进行常规PCR分析,以确定二位点的单倍型。结果表明60例正常人中二位点间呈连锁不平衡。其单倍型为:(CTG)5均与Alu(+)连锁;多数(CTG)11~14与Alu(-)连锁;在两个(CTG)≥19的等位基因中一个与Alu(+)连锁,另一个与Alu(-)连锁。各民族相关资料的比较提示,汉族人群中(CTG)11~14与非洲黑人的起源可能不同;(CTG)19~30/Alu-1kb在汉族人群中的频率远比欧洲人群的高;(CTG)19~30/Alu-1kb与(CTG)19~30/Alu+1kb在汉族人群中是以一定比例共存的;(CTG)19~30在不同民族间的起源不尽相同;如果从(CTG)5到(CTG)19~30的假设成立的话,则很可能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 Abstract:Myotonic dystrophy(DM),an autosomal dominant disease of the neuromascular system,is caused by expansion of the CTG repeats in the 3'untranslated region of the DMPK gene.In the eighth intron of this gene,there is another polymorphism-the insertion/deletion of 1kb Alu repeat(Alu±1kb).In order to help elucidate the origin of DM mutation in Chinese Han patients,and explain the difference of incidence of DM in different populations,60 normal Han individuals were randomly chosen from 300 Chinese,whose CTG copy number had been previously ascertained.The polymorphism of Alu±1kb of the 60 cases were firstly analyzed by in vitro amplification;then the 22 cases in which both sites were heterozygous were analyzed as following:the fragments containing both Alu±1kb and CTG repeat sequence were first amplified by long PCR method;and then the CTG copy numbers were analyzed in the Alu(+)and Alu(-)alleles.In the 60 cases studied,a remarkable linkage disequilibrium between CTG triplet repeats and Alu±1kb were observed.All the(CTG)5 alleles were linked with Alu(+),and most of the(CTG)11-14 alleles were linked with Alu(-);one of the two alleles of(CTG)≥19 was linked with Alu(+),the other was linked with Alu(-).This suggests that the origin of(CTG)11-14 in Chinese Han may b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African Blacks;the frequency of (CTG)19-30 /Alu-1kb in Chinese Han might be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Europeans Caucasians.The(CTG)19-30/Alu-1kb and(CTG)19-30/Alu+1kb coexist in Chinese Han in some proportion;the origin of (CTG)19-30 in different population may be different;if the hypothesis of(CTG)5 to(CTG)19-30 is true,then the progress should have been a relatively complicated process.  相似文献   
688.
目的分析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发热的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997年1月。2003年3月收住的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70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性疾病550例(81.12%),其中局灶感染203例(29.94%),多系统性感染347(51.18%)。非感染性疾病107例(15.78%)。结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发热的鉴别诊断在于鉴别诊断思路的完整性,综合衡量是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689.
药用野生稻和栽培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抗褐飞虱品种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和感褐飞虱品种栽培稻(O.sativa)的挥发油,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二者的化学成分进行种类和含量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植物材料的挥发油在种类和含量上存在明显差异,如,糠醛(药用野生稻7.60%栽培稻0%;2,3-苯并二氢呋喃(药用野生稻10.80%,栽培稻3.32%);4-乙烯基-2-甲氧苯酚(药用野生稻22.99%,栽培稻7.32%)。推测含量较高的糠醛、2,3-苯并二氢呋喃和4-乙烯基-2-甲氧苯酚可能是药用野生稻对褐飞虱的活性成份。  相似文献   
690.
长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长度大于200 nt的非编码RNA,最初被认为是不具有生物学功能的转录"垃圾".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lncRNA参与了许多生物学调控过程,例如染色体沉默、染色质修饰、转录激活与干扰等.这些生物学调控过程与lncRNA的结构及时空特异性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