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南海大鹏湾甲藻孢囊分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甲藻及其它赤潮生物孢囊被认为是赤潮发生的种源,其分布特征是赤潮发生预测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对南海大鹏湾赤潮发生密集海区底泥进行了采集分析。在调查的12个站位中,共发现甲藻抱囊29种,针抱藻抱囊1种,其中以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trochoidea)为最优势种,多边膝沟藻(GonyaulaxPolyedra)、褐色原多甲藻(ProtoPerdiniumavellana)和塔马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tamarense)为优势种。抱囊的水平分布以水深最深的S2和水流最缓的S4两站位抱囊的种类、数量最为丰富,且两站位的营养盐含量高于其他站位。对抱囊的垂直分布的调查显示,大多数生活抱囊集中于NP和活性磷酸盐丰富的0-5cm底泥中,5cm以下抱囊数量骤减。根据样品中各类抱囊的比例与分布特征,对大鹏湾水域抱囊形成、沉降、水底运动和分布机制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62.
大鹏湾生态因子灰关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大鹏湾夜光藻、反曲原甲藻、浮游动物种群增殖与浮游动物和海水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采用的方法是根据它们的种群增殖态势与浮游动物和理化因子的比较,依据空间理论的数学基础,按照规范性、偶对称性、整体性和接近性这四条原则,确定参考数列(母序列:夜光藻和反曲原甲藻、浮游动物)和若干比较数列(子序列:浮游动物和海水理化因子)之间的关联度.给出各因子对母序列影响的排列次序.其结果是,对大鹏湾生态环境起主要影响的因子有浮游动物、锰、铁和溶解氧  相似文献   
63.
南黄海浮游甲藻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林金美  林加涵 《生态学报》1997,17(3):252-257
调查南黄海浮游甲藻的种类组成、季节变化、水平分布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浮游甲藻类有74种,分隶于8科9属。其中高温高盐种占71.63%,广温广盐种占22.97%。低盐近岸种和冷水性种类各占2.7%。南黄海浮游甲藻细胞总量的季节分布,以夏季7月为最高峰,春季3月为最低谷,并对其生态特征和水文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讨论。钩梨甲藻,赛氏鸟尾藻、圆头角藻、指状角藻和新月角藻等,仅分布于126°E以东、表层(10m)盐度34.00的海域,可作为黄海暖流的指示种。  相似文献   
64.
在水域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水体可更新资源的丰度以及碳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的通量。为了描述光合作用与光辐射强度的关系,很多作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不同的P-I曲线对观察值的拟会,得到了反映光合作用特征的参数。事实上,很多环境因子影响着光合作用的强度和效率,如光强、光周期、温度、营养盐以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等。本研究采用不同的WI曲线模型对以色列kirmeret湖P-I观察值进行拟合,阐明该湖泊夏季浮游植物群落光合作用的特点,并对湖泊中浮游植物的光适应规律作一探讨。1材料和方法1.1湖泊…  相似文献   
65.
陈洋  颜天  周名江 《生态学报》2007,27(10):3964-3972
研究了东海原甲藻的基本营养组成,并就赤潮密度下的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在单一和混合情况下对赤潮藻→卤虫模拟食物链物质传递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与其它饵料微藻相比,东海原甲藻必需氨基酸中的苯丙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含量明显偏低。东海原甲藻单独投喂时,卤虫对其的总物质转化效率随着藻密度的增加呈现先逐渐增加再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当不同密度的东海原甲藻分别与一种硅藻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混合投喂时,随东海原甲藻密度的增加,卤虫选择性地增加对东海原甲藻的摄食,而降低对小新月菱形藻的摄食,并且其总物质转化效率逐渐降低。暴露于链状亚历山大藻藻液,卤虫体重减轻,且在其体内未检测到叶绿素a,表明卤虫未摄食该藻。当链状亚历山大藻藻细胞重悬液和去藻过滤液分别与小新月菱形藻或东海原甲藻混合时,卤虫对后两株藻的摄食量和总物质转化效率均有所降低。因此,在大规模赤潮发生时,东海原甲藻和链状亚历山大藻可能分别对浮游动物的营养和存活带来不利影响,并影响物质沿食物链的传递。  相似文献   
66.
The toxic dinoflagellate—Alexandrium tamarense (Lebour) Balech, formed resting cysts in f/2 media with low nitrate concentrations. Among the concentrations tested, f/20 NO3^- was the most effective to induction with an encystment percentage of 2.0 in batch culture. About 73.2% and 17.6% of cysts were produced on 8 and 9 d after transferring. Newly formed cysts developed accumulation body 3d later and kept forming mucilaginous substance, which might help their dispersal and survival. The mandatory dormancy period of resting cysts was 15 and 10d when stored at 15 and 20℃ respectively. The cysts could germinate without temperature change, with germination of 75.6% 20d after formation at 20℃. The Alexandrium cyst density in the surface sediment of DG-26 station reached above 25 cysts/g in May and November of 2002, and dropped to 4.5 and 0.9 cysts/g in August of 2002 and February of 2003, suggesting that Alexandrium cysts might have germinated in spring and autumn 2002. Cysts produced during the bloom returned to water column soon, whatever the season and water temperature were. The cyst density in the surface sediment at DG-26 station in May, 2003 was only 3.3 cysts/g and the cysts were newly formed. In the Yangtse River estuary, the inoculum size was not a major factor to determine the outbreak of A.tamarense bloom.  相似文献   
67.
范春雷  Glibert.P.M 《生态科学》2003,22(3):199-204,212
1998年春末夏初,在美国的切萨皮克海湾的Choptank河出现了由微小原甲藻引发的大规模的赤潮。我们做了一系列与该藻赤潮发生机制有关的生理学特征实验。其中与氮吸收有关的生理学参数被应用于微小原甲藻赤潮发生动力学模型。为说明几个关键的生态及生理学过程在微小原甲藻赤潮发展和持续过程重的重要性,我们用该模型测试了几个关键过程点。模型测试的结果表明,河流输入充足的氮源是引起微小原甲藻赤潮的关键因素,而输入营养盐的组成结构对赤潮的发生并不起主要作用。然而在赤潮形成后,赤潮的维系依赖于还原态的氮源。在赤潮的维持过程中,微小原甲藻的倾向于吸收还原态的氮源的生理学特征起了很大作用。模型进一步表明微小原甲藻在低光照或黑暗条件下对氮的吸收仍然保持相当的吸收速率有利于该藻赤潮的发展。  相似文献   
68.
以中国沿海典型赤潮藻东海原甲藻为实验材料, 研究了不同生长阶段以及温度、光照和氮源对其氨基酸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缺氮条件下东海原甲藻显示较高的氨基酸氧化酶活性。在15-30℃温度范围均检测出氨基酸氧化酶活性, 较低温度下(15-20℃)的氨基酸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高温处理组(25-30℃)(p<0.05), 其中20℃时的酶活最高。在50-100 μmol/(m2·s)的光强下, 氨基酸氧化酶活性较高(0.38-0.47 fmol/(h·cell)), 而在2 μmol/(m2·s)的低光强下, 虽然酶活受到显著抑制, 但仍达到0.28 fmol/(h·cell)。氮源组成对氨基酸氧化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 以丙氨酸为唯一氮源时的酶活最高(0.44 fmol/(h·cell)), NH4++丙氨酸为氮源时的酶活最低(0.22 fmol/(h·cell))。研究显示, 光照、温度和氮源是东海原甲藻氨基酸氧化酶活性的关键调控因子。东海原甲藻不仅能够有效利用游离氨基酸, 而且适应较广的温度和较低的光照条件, 这可能是东海原甲藻赤潮形成和持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9.
DA-6对秋季草莓叶片光合速率和植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法国3号’草莓为材料,研究了秋季叶面喷施10、20和30 mg.L-1的DA-6处理对草莓幼苗叶片光合作用、活性氧代谢和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20和30 mg.L-1的DA-6处理使叶片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了17.5%和20.6%,并显著提高了叶绿素a、b含量及SOD、CAT酶活性,同时降低了MDA和活性氧含量.20和30 mg.L-1的DA-6处理显著增加了草莓平均单叶干质量,极显著增加了草莓茎和根系干质量,根冠比分别增加了29.9%和29.3%.表明秋季施用一定浓度的DA-6有利于草莓幼苗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70.
中国海浮游甲藻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金美 《生物多样性》1995,3(4):187-194
本文报道了中国海的浮游甲藻类244种41变种11变型,分隶于2纲4目21科36属。对其在中国海的分布特点及与海洋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