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南海大鹏湾甲藻孢囊分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甲藻及其它赤潮生物孢囊被认为是赤潮发生的种源,其分布特征是赤潮发生预测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对南海大鹏湾赤潮发生密集海区底泥进行了采集分析。在调查的12个站位中,共发现甲藻抱囊29种,针抱藻抱囊1种,其中以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trochoidea)为最优势种,多边膝沟藻(GonyaulaxPolyedra)、褐色原多甲藻(ProtoPerdiniumavellana)和塔马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tamarense)为优势种。抱囊的水平分布以水深最深的S2和水流最缓的S4两站位抱囊的种类、数量最为丰富,且两站位的营养盐含量高于其他站位。对抱囊的垂直分布的调查显示,大多数生活抱囊集中于NP和活性磷酸盐丰富的0-5cm底泥中,5cm以下抱囊数量骤减。根据样品中各类抱囊的比例与分布特征,对大鹏湾水域抱囊形成、沉降、水底运动和分布机制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52.
大鹏湾生态因子灰关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大鹏湾夜光藻、反曲原甲藻、浮游动物种群增殖与浮游动物和海水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采用的方法是根据它们的种群增殖态势与浮游动物和理化因子的比较,依据空间理论的数学基础,按照规范性、偶对称性、整体性和接近性这四条原则,确定参考数列(母序列:夜光藻和反曲原甲藻、浮游动物)和若干比较数列(子序列:浮游动物和海水理化因子)之间的关联度.给出各因子对母序列影响的排列次序.其结果是,对大鹏湾生态环境起主要影响的因子有浮游动物、锰、铁和溶解氧  相似文献   
53.
Dinolflagellate is one of the primitive eukaryotes,whose nucleus may represent one of the transition stages from prokaryotic nucleoid to typical eukaryotic nucleus,Using selective extraction together with embeddment-free section and whole mount electron microscopy,a delicate nuclear matrix filament network was shown,for the first time,in dinoflagellate Crypthecodinium cohnii nucleus,Chromosome residues are connected with nuclear matrix filaments to form a complete network spreading over the nucleus,Moreover,we demonstrated that the dinoflagellate chromosome retains a protein scafflod after the depletion of DNA and soluble proteins.This scaffold preserves the characterstic morphology of the chromosome.Two 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es indicated that the nuclear matrix and chromosome scaffold are mainly composed of acidic proteins.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a framework similar th the nuclear matrix and chromosome scaffold in mammalian cells appears in this primitive eukaryote,suggesting that these structures may have been originated from the early stages of eukaryote evolution.  相似文献   
54.
在水域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水体可更新资源的丰度以及碳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的通量。为了描述光合作用与光辐射强度的关系,很多作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不同的P-I曲线对观察值的拟会,得到了反映光合作用特征的参数。事实上,很多环境因子影响着光合作用的强度和效率,如光强、光周期、温度、营养盐以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等。本研究采用不同的WI曲线模型对以色列kirmeret湖P-I观察值进行拟合,阐明该湖泊夏季浮游植物群落光合作用的特点,并对湖泊中浮游植物的光适应规律作一探讨。1材料和方法1.1湖泊…  相似文献   
55.
磷是浮游植物生长的必要元素,也是调控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子之一。在无机磷缺乏的水域,能够有效利用有机磷的藻类有可能成为浮游植物群落的优势种。为了研究有机磷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替的影响,分别从3个水库采集表层水样,西陂水库(硅藻70.3%,甲藻19.1%,绿藻9.3%)、山美水库(硅藻31.3%,甲藻59.2%,绿藻3.5%)、三十六脚湖(硅藻43.1%,甲藻50.5%,绿藻5.0%),选用有机磷单磷酸腺苷(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作为磷源进行实验室模拟实验,并与无机磷(NaH_2PO_4·2H_2O)作为磷源实验组做同步对比,探讨有机磷源条件下浮游植物竞争及群落结构演替规律。结果显示:AMP培养20 d后,西陂水库、山美水库和三十六脚湖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分别增加了6.5倍,2.1倍和1.9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都演替为以甲藻门和绿藻门为优势藻,所占比例分别为81.8%和16.7%、55.2%和33.5%、73.2%和24.3%,其中西陂水库甲藻门拟多甲藻对有机磷AMP的利用能力强,其所占比例达到81.8%。表明有机磷AMP能有效地促进甲藻门拟多甲藻属的增殖,进而改变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56.
有毒亚历山大藻对卤虫存活率和摄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振兴  邹迎麟  朱明远  王宗灵  王丹 《生态学报》2006,26(12):3942-3947
研究了有毒亚历山大藻对卤虫存活率和摄食率两方面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在卤虫存活率实验中,有毒亚历山大藻在2000cells/ml的密度下,对卤虫具有致死效应,卤虫在24-168h内全部死亡;在摄食实验中,有毒亚历山大藻对卤虫的摄食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卤虫对有毒藻的平均摄食率明显低于无毒藻组和混合实验组。在加入无毒藻东海原甲藻的混合培养状态下。卤虫存活率上升,30-60min摄食率增加,东海原甲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塔玛亚历山大藻对卤虫的毒害作用。有毒藻产生的PSP毒素并非导致卤虫死亡的主要原因,毒害作用可能与出现在卤虫体外的黏附物质有关。通过对3个不同生长期卤虫的研究发现,后无节幼体卤虫对有毒亚历山大藻的毒害作用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57.
我国此前关于光薄甲藻Glenodinium gymnodinium Penard在西藏那错湖的记录是基于错误的鉴定, 作者在相差显微镜下对标本进行了重新检查, 发现此甲藻的细胞壁由多数甲片构成, 甲片大小相似, 多为六角形, 应属于网甲藻属Woloszynskia Thompson的微小网甲藻W. tenuissima (Lauterborn) Thompson。中型四角甲藻Tetradinium intermedium Geitler采于武汉的一小池塘, 附着于一鞘藻属Oedogonium植物的丝状体上, 属于甲藻门中的不运动种类, 营养时期不能运动。两个属种均为中国新记录。  相似文献   
58.
黄海燕  陆斗定  夏平  王红霞 《生态学报》2009,29(11):5902-5911
于2006年12月23日至2007年2月3日,采集长江口海域(121° ~127°E, 30°~32.5°N)19个站位0~10cm的底泥样品,根据孢囊的形态特征共鉴定出分属5大类的27种甲藻孢囊类型.其中自养型孢囊10种,异养型孢囊17种,9种为国内首次报道,它们是Scrippsiella sp.、Scrippsiella crystallina、Pentapharsodinium tyrrhenicum、Scrippsiella sp.1、Scrippsiella sp.2、Cochlodinium sp.cf.Geminatum、 P.sp.1、P.sp.2 和Gotoius abei,并发现了Alexandrium tamarense/A.catenella complex、 A.minutum/A.affine complex两种有毒种,Polykrikos kofoidii、Gonyaulax spinifera complex (Spiniferites mirabilis*)和Gonyaulax spinifera complex (Spiniferites cf.ramosus*)3种有害种.各站位孢囊物种数在1~15种之间,M4-13和N11-4最低,O7-6最高,且种类组成上基本以异养型甲藻孢囊为主.在长江口、苏北、杭州湾、舟山海域、外海海域分别鉴定出15、15、12、15、13种甲藻孢囊类型.对每种孢囊的分类学特征和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丰富了长江口海域甲藻孢囊种类记录,对研究该海区的甲藻群落结构及其目标赤潮生物的种群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黄海燕  陆斗定  夏平  王红霞 《生态学报》2010,30(20):5569-5576
分析了2006—2007年冬季长江口海域(121°-127°E,30°-32.5°N)19个站位0-10cm沉积物中的甲藻孢囊,共检出27种甲藻孢囊类型,其中自养型10种,异养型17种,异养型孢囊数量比为0.70。各站位孢囊种数在1-15种之间,孢囊平均密度在干重0.7-89.0个/g之间。表层(0-3cm)、中层(3-5cm)和底层(5-10cm)之间孢囊组成差异不大,大多以原多甲藻类孢囊为主要优势种,孢囊密度表层大于中层,中层大于底层的分布趋势;在经度方向上,孢囊平均密度在近岸逐渐增高,到站位M4-13突然降到最低,然后再逐渐增高。与其它海湾相比,长江口属于孢囊密度较低的海域。亚历山大藻分布广泛但数量较低,最高密度为干重40.8个/g,其他种类如Polykrikos kofoidii、Gonyaulax spiniferacomplex(Spiniferites mirabilis)和G.spiniferacomplex(S.cf.ramosus)都在长江口海域有分布。沉积物类型是影响孢囊数量分布的重要因素,水深、温度、盐度与孢囊分布呈正相关性,溶解氧与孢囊分布呈负相关性。孢囊的分布格局对河口的富营养化与低氧区具有良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0.
陈洋  颜天  周名江 《生态学报》2007,27(10):3964-3972
研究了东海原甲藻的基本营养组成,并就赤潮密度下的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在单一和混合情况下对赤潮藻→卤虫模拟食物链物质传递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与其它饵料微藻相比,东海原甲藻必需氨基酸中的苯丙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含量明显偏低。东海原甲藻单独投喂时,卤虫对其的总物质转化效率随着藻密度的增加呈现先逐渐增加再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当不同密度的东海原甲藻分别与一种硅藻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混合投喂时,随东海原甲藻密度的增加,卤虫选择性地增加对东海原甲藻的摄食,而降低对小新月菱形藻的摄食,并且其总物质转化效率逐渐降低。暴露于链状亚历山大藻藻液,卤虫体重减轻,且在其体内未检测到叶绿素a,表明卤虫未摄食该藻。当链状亚历山大藻藻细胞重悬液和去藻过滤液分别与小新月菱形藻或东海原甲藻混合时,卤虫对后两株藻的摄食量和总物质转化效率均有所降低。因此,在大规模赤潮发生时,东海原甲藻和链状亚历山大藻可能分别对浮游动物的营养和存活带来不利影响,并影响物质沿食物链的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