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为测定牛卵巢丝氨酸蛋白酶35 (PRSS35)的CDS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试验根据NCBI上已公布牛PRSS35基因的mR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使用RT-PCR技术扩增牛卵泡中PRSS35的CDS序列。结果显示,牛PRSS35基因CDS区序列全长为1 239 bp,共编码412个氨基酸,PRSS35与其他10个物种的同源序列相似性较高,且该蛋白具有一个长度为20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具有11个O-糖基化位点和2个N-糖基化位点,以及3个磷酸化位点,并发现有一个典型的Tryp_Spc结构域,即胰蛋白酶样丝氨酸蛋白酶结构域。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在卵泡发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2.
铁炉渣施加对稻田甲烷产生、氧化与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维奇  李鹏飞  曾从盛  王纯  林芳 《生态学报》2013,33(5):1578-1583
为了阐明铁炉渣施加对稻田甲烷产生、氧化与排放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对照(CK)、2 Mg/hm2(FeⅠ)、4Mg/hm2(FeⅡ)和8 Mg/hm2(FeⅢ)铁炉渣施加后稻田甲烷产生、氧化与排放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内,CK、Fe Ⅰ、FeⅡ和FeⅢ样地甲烷产生量分别为0.06-8.87、0.12-8.28、0.15-7.84、0.17-7.82 mg·m-2·h-1,平均产生量分别为4.68、3.92、3.14、2.76 mg·m-2·h-1;甲烷氧化量分别是0.02-1.27、0.09-0.95、0.09-1.54、0.09-2.79 mg·m-2·h-1,平均氧化量为0.46、0.47、0.59、0.55 mg·m-2·h-1;甲烷排放分别是0.04-7.99、0.03-7.33、0.06-6.30、0.08-5.12 mg· m-2·h-1,平均值分别为3.11、2.29、1.76、1.59 mg·m-2·h-1.铁炉渣的施加降低了甲烷产生量和排放通量,提高了甲烷氧化量.  相似文献   
63.
为了研究波动光对藻类的影响, 以典型水华藻种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为研究对象, 运用了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光强控制实验装置, 开展了不同光照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研究。共设置了四种光照条件, 分别为不同周期波动光强FL(Fluctuating Light)组(10min FL、1h FL和6h FL)和平均光强AL(Average Light)组。实验结果表明, 在低平均光强下, 6h FL、1h FL和10min FL组铜绿微囊藻藻密度相对于AL组分别增加了28.3%(P<0.05)、18.2%(P<0.05)和7.7(P>0.05)。三组波动光强下铜绿微囊藻的比增长速率、Fv/Fm和rETR均显著大于平均光强组(P<0.05), 且随着波动光周期的增大, 各指标也会显著增加(P<0.05), 而热耗散NPQ平均值、单个细胞类胡萝卜素含量等指标与上述指标呈相反的规律并且差异显著(P<0.05)。结果也表明在低平均光强下, 相比于恒定光照, 铜绿微囊藻在波动光下能更好地调节自身光合作用机制去利用光能, 且波动周期越大, 铜绿微囊藻对光能利用效率越高。这暗示了低强度波动光可以作为提高藻类产量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64.
该实验旨在分离牛肝干细胞,培养观察其生长特性,为比较医学研究及开发牛肝脏体外研究工具提供实验基础。实验采用改良的离体两步胶原酶灌流法,结合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牛肝干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特性,并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和PCR对牛肝干细胞相关标志物进行鉴定。实验分离的细胞接种48 h开始贴壁分裂,随后呈集落样生长,表现出干细胞的特性,低密度下培养504 h后细胞呈肝细胞样分化。正常接种密度的细胞可传至P3代,HE染色可见细胞均为单核,核浆比大,呈幼稚低分化状态;免疫荧光染色和PCR结果均显示,该细胞表达甲胎蛋白AFP、上皮细胞黏附蛋白(EpCAM)、造血干/祖细胞表面标志CD34、干细胞因子受体蛋白(c-kit)、细胞角蛋白CK18、CK19。结果表明,该研究分离了一种具有明显干细胞特征,并表达成熟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表面标志物的牛肝干细胞。  相似文献   
6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是新发现的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相关的羧肽酶,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nin-angiotensin system,RAS)中ACE2可以使AngⅡ转换为Ang1-7,从而产生与血管紧张素Ⅱ相反的效应,同时ACE2还可使Ang I转换为Ang1-9。研究发现:ACE2与高血压、SARS以及肾脏、生殖等系统的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6.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是次期性蛀干害虫,也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廓清该害虫在秦巴林区不同寄主上的危害程度和发生规律,对于控制松材线虫病的扩散蔓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秦巴林区遭受松材线虫病严重危害的3种主要松树(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华山松P.armandii和马尾松P.massoniana)进行了冬季疫木野外解析,并在统计不同胸径、不同高度疫木树干上松墨天牛侵入孔和幼虫数量的基础上,采用聚集度指标分析方法,对该害虫在不同寄主上的危害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松墨天牛在3种寄主上的危害程度具有显著差异,以华山松受害最重,其次分别为马尾松和油松;越冬幼虫在油松上主要危害皮下1~2 cm的边材;在华山松和马尾松上危害比较多样,以髓心部位受害最重,其后依次为心材、边材和树皮;在油松和华山松上,松墨天牛主要在树干7m以下部分危害,而在马尾松上主要危害树干7m以上部分,且虫口数量均与寄主胸径呈显著正相关.松墨天牛侵入孔和越冬幼虫在不同寄主树干上均呈聚集性分布.本研究揭示了松墨天牛在秦巴林区3种主要寄主上的危害规律,对于进一步开展大尺度地理范围松墨天牛的寄主选择性及危害规律研究提供了基础信息,也为秦巴林区松墨天牛的有效防治和松材线虫病的蔓延控制提供了新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7.
以珍珠岩作为基质,选择4年生巨桉(Eucalyptus grandis)嫩叶(T1)、老叶(T2)、表层凋落叶(T3)、腐解凋落叶(T4)4种状态的叶片,每种状态叶片设置3个浸提液浓度水平[分别称取风干叶片30g、15g和7.5g加入900mL蒸馏水进行浸提,以蒸馏水为对照(CK)],采用水培法研究了不同状态叶片浸提液对萝卜(Raphanus sativus)幼苗形态生长和抗性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巨桉不同状态叶片浸提液显著抑制了萝卜幼苗的根长,其中嫩叶的抑制作用最强,腐解凋落叶抑制作用最弱。(2)各状态叶片浸提液处理后萝卜幼苗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均呈现升高趋势,嫩叶各浓度处理以及其他状态叶片的高浓度处理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而其余浓度处理的SOD活性降低。(3)各状态叶片浸提液处理萝卜幼苗的丙二醛(MDA)含量在低浓度处理时低于CK,其余处理下则高于CK。(4)嫩叶各浓度处理萝卜幼苗的可溶性糖(SS)含量显著高于CK,且随着老叶和表层凋落叶浸提液浓度的升高,幼苗SS含量先升后降,腐解凋落叶各浓度处理下则呈渐增的趋势;而可溶性蛋白(SP)含量则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且T2和T3两种状态叶片的各浓度处理与CK差异显著。研究表明,巨桉不同状态叶片浸提液对萝卜幼苗生长和抗性生理产生了强烈的抑制作用,其中以嫩叶最强,老叶和表层凋落叶次之,腐解凋落叶最弱。  相似文献   
68.
以改性松香(马来松香乙二醇丙烯酸酯,EGMRA)和丙烯酰胺(AM)为聚合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改性松香-丙烯酰胺二元共聚物。采用静态法研究了该聚合物对青蒿素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对吸附过程进行控制机理判断。结果表明,该共聚物对青蒿素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最佳吸附条件为:以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为溶剂配制青蒿素溶液,质量浓度为4.0 mg/mL,聚合物为20~40目,吸附温度50℃,振荡频率110 rpm,平衡吸附时间为5 h,饱和吸附量Qe=39.78 mg/g。聚合物等温吸附青蒿素的平衡吸附数据符合Langmiur方程,属单分子层吸附。吸附等温线与Langmiur方程高度相关,相关系数R20.99。拟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可较好的描述吸附过程,膜扩散为此吸附体系控制步骤,通过菲克定律计算出膜扩散系数D=6.55×10-9cm2/s。  相似文献   
69.
矮牵牛花期一些生理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择了 3种颜色的矮牵牛 (PetuniahybridaVilm) :粉红色、杂色和红色 ,将其开花过程分为 4个时期 :未出现花芽、花芽期、花蕾期和开花期 ,测定各时期MDA、可溶性糖、激素水平和多胺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 ,从无花芽期到开花期MDA含量有所升高 ;可溶性糖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在粉红色的矮牵牛叶片中 ,IAA含量在开花期升高 ;GA含量在无花芽期和花芽期时较高 ;而ZRs则在花蕾期较低 ,在开花期时含量上升。 3种多胺含量的变化不同 ,腐胺在整个花期略有上升 ,精胺和亚精胺则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70.
为研究硫胺素对团头鲂幼鱼生长、组织沉积量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浓度梯度设计,配制了6组等氮等能的半纯合饲料,各组硫胺素含量分别为0、0.51、0.98、1.59、2.13和2.68 mg/kg。选取团头鲂幼鱼720尾[初重为(0.30±0.01)g],按随机原则分为6组,每组4重复,各重复30尾,日投饵3次,饲喂8周后采集样品。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0.98、1.59、2.13、和2.68 mg/kg添加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提高(P < 0.05)。1.59和2.13 mg/kg硫胺素添加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随着饲料中硫胺素含量的升高,血浆葡萄糖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血浆葡萄糖水平在1.59 mg/kg时为最小值(P < 0.05)。对照组与0.51 mg/kg硫胺素组相比血浆中丙酮酸含量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 < 0.05)。以团头鲂幼鱼的增重率和肝脏硫胺素沉积量为评价指标,进行双折线回归分析,饲料中硫胺素适宜添加水平分别为1.48和1.84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