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太白山锐齿栎景观林带树干基部筑巢的两种蚂蚁的筑巢生态学及其巢内真菌的组成.研究结果表明:亮腹黑褐蚁Formica gagatoides Ruzsky是锐齿栎林中的优势蚁种,可在地表及树干上活动,主要取食栎树枝条上蚜虫所分泌的蜜露及其他昆虫和植物材料;盘腹蚁Aphaenogaster sp.仅在蚁巢周围活动,捕...  相似文献   
2.
对陕西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危害区的天敌种类调查表明,寄生于红脂大小蠹的病原真菌共有5种,其中幼虫期有头孢霉Cephalosporium sp.、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拟卵孢霉Ovulariopsis sp.,成虫期有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枝顶孢霉Acremonium sp.、头孢霉Cephalosporium sp.、木霉Trichoderma sp.4种,其中以球孢白僵菌和枝顶孢霉Acremonium sp.的致病能力最为显著。捕食性天敌昆虫主要有西岳蛇蛉Agulla xiyue Yang et Chou、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ionicus Mayr、中华红林蚁Formica sinensis Wheeler、蚁形郭公甲Thanasimus formicarius(L.)及纤细阎甲Platysoma attenuata(LeConte),它们对红脂大小蠹均有较明显的控制作用。寄生性天敌主要有1种寄生蝇和1种茧蜂。  相似文献   
3.
李长有  王云果  贺虹 《昆虫知识》2016,(5):1118-1123
【目的】雄蚁是蚂蚁巢群的重要成员,主要参与种群的繁殖。本文对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雄蚁的生殖系统结构及其化学组成进行了研究,拟为进一步开展雄蚁的生殖行为研究提供基础信息。【方法】利用光学和扫描电镜观察了雄蚁的生殖系统结构,并利用GC-MS方法分析了其化学组成。【结果】(1)雄蚁生殖系统包括1对附腺、1对输精管和射精管3部分,睾丸退化消失;附腺最为发达,肾形,乳白色;输精管简单细长,与附腺基部1/3处相连。扫描电镜下发现附腺表面平坦,包裹有发达的网状肌肉组织。(2)利用GC-MS方法检测到13种化学物质,主要以醛类、烃类和酸类为主,分别占29.31%、21.87%和20.56%,还有一些醇类(12.71%)和酯类(15.05%);含量最高的3种成分分别为十八烯醛(15.86%)、11-十六烯醛(13.45%)和9,12,15-十八碳三烯酸-2,3-二羟基丙酯(11.78%)。【结论】雄蚁生殖系统主要由附腺、输精管和射精管三部分组成,其中附腺最为发达,输精管细长,睾丸退化消失;生殖系统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但其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颊下囊中微生物(放线菌、细菌、真菌)组成、分布规律及细菌的多样性水平,以揭示其可能在蚂蚁食物利用、群体免疫等方面发挥的潜在功能。【方法】综合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和Hi 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在陕西杨凌采集获得的日本弓背蚁工蚁的颊下囊内含物、消化道、体表的微生物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方法从日本弓背蚁工蚁颊下囊内含物分离到10株放线菌,其中5株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其平均分离频率达到73.3%~96.7%;分离到7株细菌,其中4株为芽孢杆菌Bacillus,菌株N-B1和N-B4分离频率均达70%以上;分离到3株真菌,其中菌株P-F1(拟威克酵母菌属Wickerhamiella)为优势类群,分离频率达96.7%。从嗉囊、中肠及体表中分离到的菌株均可在颊下囊中发现,从颊下囊中分离到的菌株种类和菌落数量明显高于体表、嗉囊和中肠。Hi Seq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颊下囊中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嗉囊和中肠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颊下囊和嗉囊样品中丰度较高的细菌类群明显高于中肠,中肠细菌组成相对较为简单;颊下囊中的优势属包括嗜果糖乳酸细菌属Fructobacillus、杆菌属Bacteri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tomonas;颊下囊中微生物物种丰度和多样性均高于嗉囊和中肠。【结论】日本弓背蚁工蚁颊下囊中普遍存在放线菌、芽孢杆菌和酵母菌及其他优势菌群,且微生物的丰度和多样性水平明显高于嗉囊和中肠,这些微生物在蚂蚁食物利用、营养物质消化以及群体免疫中的潜在功能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明晰蝉类昆虫唾液腺中细菌的组成及其中是否存在内共生菌Candidatus Sulcia muelleri。【方法】以斑透翅蝉Hyalessa maculaticollis (Motschulsky)为材料,采用16S rRNA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对其唾液腺细菌群落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斑透翅蝉唾液腺中共存在7种细菌,分别属于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其中绿脓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肠杆菌Enterobacter sp.为优势细菌,分别占克隆总数的48.7%;另外5种细菌(反硝化细菌热单胞菌Thermomonas brevis、鞘胺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芽孢杆菌Bacillus sp.、厌氧球菌Anaerococcus sp.和Methyloversatilis sp.)总共占克隆文库的2.05%。【结论】首次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明晰斑透翅蝉唾液腺的细菌群落;其细菌群落组成相对简单,且两种细菌占主导地位;此外,头喙亚目昆虫体内特有的内共生菌Candidatus Sulcia muelleri未在斑透翅蝉唾液腺中检测出,表明该共细菌可能仅在腹部的贮菌体中分布;斑透翅蝉唾液腺中的细菌是否普遍存在于蝉科昆虫唾液腺中以及在取食韧皮部汁液过程中的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对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Gehin)11个地理种群线粒体DNA(mt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Ⅱ(COⅡ)的部分片段进行了测序,分析了核苷酸的组成,构建了NJ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在用于分析的447bp序列中,A T平均含量为78.6%,其中7个位点存在变异。NJ树显示,麦红吸浆虫各种群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关系密切:11个地理种群可明显地聚为两大族群,所有来自春麦区的种群(NH、QX、GT、GW、GG)和冬麦区(陕西长安SC)种群聚为族群Ⅰ,其它冬麦区种群(HT、HL、HX、AS、AF)聚为族群Ⅱ;陕西长安种群(SC)虽处于冬麦区,但与春麦区种群具有很高的遗传相似性。该结果支持将我国麦红吸浆虫的发生区域分为三个,即春麦发生区、冬春麦发生区、冬麦发生区。各地理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0.016,表现为种下的遗传变异,这与RAPD分析得出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徐阳  南小宁  魏琮  贺虹 《昆虫学报》2016,(6):632-640
[目的]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蚂蚁和微生物之间建立了复杂的联系,尤其肠道微生物对蚂蚁的食性进化和物种分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弓背蚁属Camponotus蚂蚁消化道内普遍存在内共生菌Blochmannia及其他肠道细菌,这些细菌在寄主蚂蚁营养补充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外肠道微生物对食物类型的变化十分敏感,这些信息可能有助于调查寄主蚂蚁在不同季节的取食习性.本研究旨在揭示弓背蚁属蚂蚁肠道微生物是否存在季节特征.[方法]采用16S rRNA-RFLP方法分析比较了了2个日本弓背蚁蚁巢(巢1和2)的工蚁在4个月份时间点(2012年6月12日,8月15日和10月10日,2013年4月15日)的肠道茵群组成.[结果]在8个样品中共发现了17个属的细菌和1种未知细菌,弓背蚁属蚂蚁特有的内共生茵Blochmannia是优势细菌,出现在所有样品中,占67.1%~98.8%;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在大多数的样本中都检测到,其他属的细菌则零星分布在个别样品中,只占较低的比例.两个蚁巢工蚁肠道茵群在4个月份没有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都具有低的细菌多样性.在巢1中,4月和10月的肠道细菌多样性相对较高,在6月和8月较低;而在巢2中,8月的肠道细菌多样性明显高于4,6和10月.两个蚁巢6月和10月的肠道茵群组成相似,但是8月和4月差异较大.[结论]日本弓背蚁两个蚁巢的工蚁肠道菌群组成和多样性都随季节产生变化,但是没有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季节特征.  相似文献   
8.
胡欣  贺虹 《微生物学通报》2020,47(11):3892-3898
昆虫与其体内细菌的互利共生关系是近十余年来生物学家关注的热点领域,也是研究物种间协同进化的理想模型。Blochmannia是蚁科弓背蚁属Camponotus蚂蚁体内的初级内共生菌,作为最早被描述的动物与细菌之间的共生关系,Blochmannia在帮助宿主蚂蚁合成食物中所缺少的必需营养物质、维持生长发育、繁殖和营养代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Blochmannia的分布规律、母系传播、基因组特征及其功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略论中国园林观赏昆虫的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琮  张雅林  贺虹 《昆虫知识》2005,42(1):103-108
对中国园林中栖息于不同植物群落的观赏昆虫主要类群及其美学价值进行了初步探析;简析了审美意识与审美主体及时空的关系;并对如何进一步能动地利用观赏昆虫去丰富、补缀、显豁园林的美学价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人Smurf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表达和细胞亚定位。[方法]PCR法从人胚肾细胞HEK-293T中扩增Smurf1基因的ORF序列,将其插入到带Flag标签的p CMV5真核表达载体,插入位点为限制性内切酶SalⅠ和XbaⅠ之间。酶切并测序鉴定该质粒的正确性。将成功构建的质粒Flag-Smurf1转染HEK-293T细胞和Hela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Smurf1蛋白的表达情况;转染Mv. 1. Lu细胞,免疫荧光检测Smurf1蛋白在细胞中的亚定位。[结果]成功扩增出Smurf1基因的ORF序列;连入p CMV5中获得了质粒Flag-Smurf1;酶切鉴定得到2. 2 kb大小的片段,测序结果显示连入的是Smurf1基因的c DNA序列正确。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该质粒可在HEK-293T细胞和Hela细胞中表达,表达大小约为80 k Da,符合预期。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的Smurf1主要定位在细胞膜上。[结论]成功构建了带Flag标签的人Smurf1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该质粒可在细胞中顺利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