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明确旱地麦田休闲期深翻和探墒沟播对农田水氮资源利用的影响,于2016—2018年在山西省闻喜县开展田间试验。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休闲期深翻和免耕,副区为探墒沟播和常规条播。结果表明:与免耕处理相比,休闲期深翻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蓄水效率(增幅38.3%~42.2%)、土壤耗水量(增幅9.2%~13.2%)和植株各生育时期氮素积累量,从而使产量显著提高7.1%~12.0%、周年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5%~14.0%、氮肥吸收效率提高4.4%~10.3%、氮肥偏生产力提高7.1%~12.0%。与常规条播处理相比,探墒沟播处理显著提高了生育期总耗水量(增幅2.0%~4.8%)和植株各生育时期氮素积累量,从而使产量显著提高6.8%~12.4%、生育期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5%~7.2%、氮肥吸收效率提高4.4%~10.3%、氮肥偏生产力提高6.9%~12.4%。总之,旱地小麦休闲期深翻配套探墒沟播有利于蓄存和利用自然降水,提高植株氮素积累量,进而实现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62.
考古遗址在自然因素下所经历的沉积、改造和再堆积过程,对于理解遗址完整历史至关重要,但迄今相关研究在中国旧石器遗址中开展得较为有限。本文在介绍遗址堆积与改造过程相关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对自然因素研究中涉及到的最为关键和核心的对象之一——沉积物及其常用分析指标(粒度、磁化率、地球化学元素、矿物组成和土壤微形态)进行阐述,并以许昌人遗址和伞顶盖遗址为例说明相关指标的应用情况。沉积物分析指标侧重从微观角度揭示旧石器遗址的堆积与改造过程,因此,我们还需结合宏观尺度下的遗址沉积地层、地貌发育和环境演变等特征,以及考古标本本身的一系列信息对遗址在自然因素影响下的形成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63.
几何形态测量方法是生物学研究中用于形态特征分析和形态比较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利用空间坐标点获取研究对象的形态数据,再通过坐标数据的多元统计分析,定量探讨研究对象的形态特征及影响其形态变异的因素。近年来,随着三维扫描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对于石制品形态特征量化分析要求的提高,基于三维模型的几何形态测量方法开始出现在相关的旧石器考古研究中。本文首先对三维几何形态测量分析方法及其在石制品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介绍,随后具体阐述了该方法的分析流程。为便于国内学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方法,本文进一步以广西百色盆地南坡山遗址发现的手斧为例,利用三维几何形态测量方法对这些手斧的几何形态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三维几何形态测量方法为石制品形态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角,有望成为今后中国旧石器考古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4.
李三灵  李浩 《人类学学报》2021,40(2):194-207
石核是石制品的重要类型,对于揭示早期人类对原料的利用程度、技术发展序列和认知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石核类型的划分,中国学者经常以台面数量的多少作为标准。但是,这一分类方法忽视了石核剥片技术的多样性,难以深入揭示古人类石器技术及相关行为与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信息。目前,国际同行所使用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石核分类方法多样,其中以Mary Leakey、J. Desmond Clark、Glynn Isaac、Eric Boёda、Kathleen Kuman和Ignacio de la Torre所建立和使用的分类体系最具代表性。本文对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石核类型划分进行回顾,并对上述几种石核分类体系进行评述和比较,分析各自的优劣。在此基础上,对今后国内相关研究工作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5.
摘要 目的:探讨miRNA-27a靶向调控 Sprouty 同源物2(Sprouty Homolog 2, SPRY2)对人髓核细胞系(nucleus pulposus cells, NPCs)诱导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microvascular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HMEC-1)血管生成作用的影响。方法:收集脊柱侧弯和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IDD)患者的椎间盘组织分别作为对照组和IDD组,通过miRNA芯片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RT-qPCR和荧光原位杂交实验验证组织中miR-27a的表达水平。慢病毒转染细胞,细胞分为Control组(未转染);NC组(转染慢病毒空载);sh-miR-27a组(转染 miR-27a抑制慢病毒);miR-27a组(转染 miR-27a过表达慢病毒);SPRY2组(转染 SPRY2 过表达慢病毒)及miR-27a +SPRY2组(转染miR-27a和SPRY2 过表达慢病毒)。RT-qPCR检测髓核细胞中miR-27a和SPRY2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7a和SPRY2的靶向关系。将经过不同处理的髓核细胞条件培养基与完全培养基混合培养HMEC-1细胞,Transwell和管腔形成实验检测HMEC-1细胞的侵袭和血管生成能力。免疫荧光和ELISA检测髓核细胞和混合培养基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椎间盘组织相比,IDD组miR-27a表达明显增加。与NC组相比,SPRY2在sh-miR-27a组中表达升高(P<0.05),miR-27a组中表达降低(P<0.05)。与NC组相比,miR-27a组HMEC-1细胞侵袭和血管生成能力增强(P<0.05),TGF-β1表达上升(P<0.05);SPRY2组HMEC-1细胞侵袭数减少(P<0.05),管腔样结构未形成。与miR-27a组相比,miR-27a+SPRY2组HMEC-1细胞侵袭和血管生成能力下降(P<0.05),TGF-β1表达下降(P<0.05)。结论:miRNA-27a通过靶向抑制SPRY2的表达促进髓核细胞诱导HMEC-1细胞成血管能力。  相似文献   
66.
结核分枝杆菌RD-1区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D-1(region of difference-1)被认为在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的致病机理中起着关键的作用.RD-1基因全长9.5 kb,开放读码框从Rv3871~Rv3879c,分别编码9种不同的蛋白质.RD-1区在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BCG)中是缺失的.研究结果显示,RD-1区是结核分枝杆菌的主要毒力因素之一,同时RD-1区参与了一种新的分泌系统ESX-1,这种分泌系统能够促进某些特定蛋白的分泌.ESX-1分泌的两种主要蛋白质CFP-10 (culture filtrate protein of 10 ku)和ESAT-6 (early secreted antigenic target of 6 ku)能够形成牢固的1∶1的复合体,这两种蛋白质能够协同分泌而且能够引起T细胞反应,并可能作为理想的靶抗原在结核的预防和诊断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7.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及发生MCI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老年MCI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100例认知功能正常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观察组结合临床表现并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实施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相关标准对其中医体质进行判定和评估,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发生MCI的影响因素。结果:60~70岁和71~80岁MCI患者中医体质以气虚质为主,80岁以上MCI患者中医体质以阳虚质、气虚质和痰湿质为主;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居住情况、家庭关系和中医体质存在明显差异(P<0.05);多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居住情况、家庭关系和中医体质是发生MCI的影响因素(OR值=1.923、2.002、1.964,P<0.05)。结论:80岁或以下的老年MCI患者中医体质以气虚质为主,80岁以上老年MCI患者中医体质以阳虚质、气虚质和痰湿质为主,且患者居住情况、家庭关系和中医体质是影响MCI发生的因素。  相似文献   
68.
阿舍利技术的两个核心要素在于剥取大石片以及制作手斧等定型化大型工具。目前,国内有关手斧工业的研究中,关注较多的是大型工具的加工与制作,而对于大石片生产的方式与策略则缺乏系统的研究和介绍。本文重点介绍和综述了目前国外发现和报道的大石片生产技术,并对每种技术的具体特点进行了分析和阐释。根据剥片复杂程度的不同,阿舍利大石片生产技术可细分为三类;第一类指砾石初级剥片技术,是利用原料的自然特征,选择合适台面和剥片角度进行单次剥片;第二类包括两面剥片技术、板状石核剥片技术和昆比哇技术,是在了解原料特征的基础上,对石核进行有计划的剥片,以便连续生产出多个大石片;第三类包括奇尔基技术、塔拜勒巴拉-塔奇恩基特技术和西维多利亚技术,是在较为复杂的剥片流程引导下,通过对石核的预制,获取具有相对稳定形态的大石片。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广西百色盆地发现的大型石核和大石片标本,探讨其在深入认识该地区石器工业面貌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69.
目的: 通过症状限制性极限运动心肺运动试验(CPET),从整体整合角度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的运动病理生理学特征。方法: 选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的CHF 83例,并选同期1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在严格定标、规范化操作下按照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标准完成连续递增功率方案的症状限制性CPET,并检测运动中呼吸循环代谢等功能指标。结果: CHF病人CPET核心指标中峰值摄氧量为(14.33±2.69) ml/(min·kg), (44.25±14.74)%pred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9.42±5.46) ml/(min·kg), (83.88±6.28)%pred。此外,CHF组患者的无氧阈(AT)、峰值氧脉搏、摄氧通气效率峰值平台(OUEP)、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最小值(Lowest VE/VCO2)、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 Slope)均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CHF肺功能核心指标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率(FEV1/F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百分预计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HF组收缩压的5个功能状态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舒张压无统计学差异,心率在无氧阈、峰值和恢复2 min时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分钟通气量、潮气量和呼吸频率在静息和热身状态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运动极限时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潮气量在恢复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摄氧量在无氧阈、峰值和恢复2 min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氧脉搏在无氧阈、峰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脉搏氧饱和在5个功能状态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心源性疾病导致的CHF患者整体功能下降主要源于循环受限,同时呼吸和代谢也有受限。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胎儿没有实际上的呼吸,新生儿出生后才开始呼吸,我们假设人的第一次呼吸主要是由于低氧而触发。本研究对流经主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后的脐带动脉血液氧分压(PuaO2)变化规律和下限进行分析以探讨新生儿自主呼吸产生机制。方法: 选择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正常分娩产妇数十例,仅14例新生儿在自主呼吸开始前成功完成脐带动脉或静脉置管。分别进行逐搏取血及顺序血气分析,计算血气指标的平均值、最高值和最低值,统计比较脐带动静脉的异同。结果: 在14例新生儿自主呼吸开始前完成采集脐带动脉(Pua)样本9例,脐带静脉(Puv)样本8例。就PO2而言,所有9例PuaO2随时间(心跳次数)呈逐渐降低倾向,直至在自主呼吸产生大约8~10次心跳后Pua挛缩、基本上无法取得足够的血样。PuaO2平均值是(25.94±6.79,18.04~37.51)mmHg,最高值是(29.11±6.46,23.00~45.90)mmHg,最低值是(21.34±5.54,14.00~33.60)mmHg;但PuaCO2变化趋势和规律则不够稳定,PuaCO2平均值是(47.26 ±7.71) mmHg。PuvO2随时间(心跳次数)虽也呈逐渐降低趋势,但多数还呈现随母亲呼吸节律的规律性交替升降的倾向,特别是母亲吸氧时。所有8例PuvO2平均值是(53.35±21.35,32.56~100.73)mmHg,最高值是(90.38±48.44,43.40~153.00)mmHg,最低值是(36.96±14.90,24.80~73.80)mmHg;PuvCO2平均值是(41.04±6.44)mmHg。虽然有着较大的个体差异,但 PuvO2平均值、最高值和最低值均显著较PuaO2高(P<0.05);PuvCO2虽略低于PuaCO2,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胎儿娩出为新生儿后自主呼吸前PuaO2随时间(心跳次数)逐渐降低,在达到触发呼吸的阈值时诱发第一次吸气,从而开始自主呼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