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7篇
  免费   290篇
  国内免费   1729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275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262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460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241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211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61.
本文简要介绍了星虫动物门的由来、分类和星虫的一般生理生态活性特征,并对星虫动物门的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肯定了我国在星虫人工养殖、新药开发和利用其作为污染物监测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重点介绍了星虫动物门已经发现的营养活性物质、自身生理活性物质和药理活性物质以及星虫所具有的药理活性并对其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比较了国内外学者对星虫研究的区别,为更好地保护和研究星虫提出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62.
对由原核载体表达的人乙醛脱氢酶2(Aldehyde dehydrogenase 2,简称ALDH2)纯化工艺、酶活性改善、稳定性以及保存条件分别进行了参数的优化,以期为ALDH2商品化剂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通过NAD(P)+酶活测定法,检测不同纯化工艺、金属离子以及不同保存条件对ALDH2的酶活性的影响。通过SDS-PAGE检测ALDH2在模拟胃液和胰液中的稳定性。结果显示,低离子磷酸盐缓冲液透析有利于ALDH2酶活性的恢复,且真空冷冻干燥处理可导致ALDH2酶活性下降。K+、Zn2+、Mg2+、Mn2+、Ca2+均能提高ALDH2酶活性。ALDH2在模拟胃液中稳定性良好,但在模拟胰液中迅速被降解。与此同时,ALDH2酶液在-20℃下能良好地保持其稳定性及酶活,但在4℃和30℃下保存一个月酶活急剧下降。以上结果表明,低离子磷酸盐缓冲液透析法、K+均能提高ALDH2的酶活性,同时该酶可耐受模拟胃液的降解作用,且添加山梨酸钾的ALDH2于-20℃可良好地保持其稳定性及酶活。  相似文献   
63.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 综述离子液体在天然活性物质提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离子液体作为一 种绿色溶剂,并以其独特性质,近年来在天然活性物质提取领域的应用研究备受关注。不过,目前用于天然活性物质提取的离子液体大 多仅为咪唑类型, 且尚未发现不同类型离子液体对不同种类天然活性成分的提取效率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和规律性, 这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4.
点柄乳牛肝菌(Suillus granulatus)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并具有良好的药用活性,是广受欢迎的野生食药用菌。从分类学、发生规律、药用活性、与植物关系及驯化研究方面系统阐述了点柄乳牛肝菌的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5.
海洋动物因具有产生抗菌物质、抗肿瘤物质、抗病毒物质、免疫调节物质等活性产物的巨大潜力,备受研究人员重视。近年来,各 国研究者已从海洋动物中分离出了数千种结构新颖的活性物质,为新药的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简要介绍了近六年来海绵、珊瑚、海参、 海鞘等海洋动物来源的活性物质研究进展,旨在为海洋药用动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目的:通过对不同活性检测方法的综合比较,筛选最适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或其类似物的体外活性检测方法,为GLP-1类似物的体外生物活性检测奠定基础。方法:以GLP-1作为阳性药物,用MTT方法检测其对RIN-m-5F、MIN6细胞增殖的影响;用ELISA方法检测其对INS-1、MIN6细胞胰岛素分泌量的影响;用ELISA方法检测其对BHK-GLP-1R细胞cAMP分泌水平的影响。通过对上述方法的综合比较,筛选出最适的活性检测方法。结果:GLP-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结果并不显著,对胰岛素分泌量影响的实验效果明显,对cAMP分泌水平的实验无明显效果。结论:ELISA检测GLP-1或其类似物对MIN6细胞胰岛素分泌量实验可用于GLP-1或其类似物的体外活性检测。  相似文献   
67.
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细胞特有的普遍生命现象,通过降解受损细胞器和大分子并实现细胞内成分的循环利用。在维持细胞自我稳态、促进细胞生存方面起重要作用,广泛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自噬活性与肿瘤及其耐药密切相关,所以就自噬及其在肿瘤耐药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8.
研究了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马尾松人工林不同大小林窗对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易氧化碳)含量、分配比例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林窗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与分配比例较林下土壤有所升高,而水溶性有机碳与易氧化碳含量及水溶性有机碳分配比例有所降低。(2)林窗大小显著影响林窗中心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与分配比例。随林窗面积增大,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与易氧化碳含量呈现较为一致的升高趋势;水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分配比例也升高,易氧化碳分配比例先下降后升高,稳定态碳先升高后降低;总体表现为较大林窗(900—1225m2)微生物活性强,活性有机碳含量高,且有机碳库稳定性较好。(3)土壤碳库管理指数随林窗面积增大无显著变化,但与各形态活性有机碳含量及总有机碳含量显著相关,说明土壤碳库管理指数能够相对全面地反映林窗大小对土壤碳库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三江平原不同湿地类型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及含量差异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肖烨  黄志刚  武海涛  吕宪国 《生态学报》2015,35(23):7625-7633
土壤活性有机碳对土壤干扰的反应较快,是土壤有机碳早期变化的敏感性指标。近50年来,三江平原湿地土壤有机碳库受农事活动影响较大。为了探讨不同湿地类型土壤活性有机碳主要组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微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和易氧化有机碳(Easily oxidized organic carbon,EOC)的分布差异及主要影响因子,选择了三江平原洪河自然保护区4种典型的湿地类型(小叶章+沼柳湿地、小叶章湿地、毛苔草湿地和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湿地类型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在0—30 cm土层内的分布特征和分配比例及其与有机碳、土壤养分和酶活性指标(蔗糖酶、纤维素酶和过氧化氢酶)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4种湿地类型土壤DOC、MBC和EOC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不同湿地类型之间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在0—30 cm土层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相对于长期淹水的毛苔草湿地和芦苇湿地而言,未淹水的小叶章+沼柳湿地和小叶章湿地具有较高的DOC,MBC和EOC含量。(2)土壤DOC、MBC和EOC占有机碳比例分别为0.27%—0.63%,1.27%—5.94%和19.63%—41.25%。土壤DOC所占比例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最大的比例均出现在10—20 cm。MBC所占比例在土壤剖面上则未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而EOC所占比例则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3)土壤DOC占SOC比例以小叶章湿地最高,MBC和EOC占SOC的比例则以小叶章+沼柳湿地最高。而长期淹水的毛苔草湿地和芦苇湿地则具有更低的DOC,MBC和EOC比例。(4)综合分析表明,4种湿地类型土壤DOC,MBC和EOC两两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关系,它们除了与碳氮比相关性不显著外,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养分和酶活性指标间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尤其是与有机碳和全氮的相关性系数更高,此外DOC与纤维素酶,MBC与过氧化氢酶相关性更大。由此可见,土壤碳氮磷养分和酶活性是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0.
基于文献数据,研究了南方不同稻区水稻生长期氧化亚氮排放(N2O排放)、硝态氮或铵态氮淋洗(N淋洗)、硝态氮或铵态氮径流(N径流)、氨挥发(NH3挥发)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N2O排放、N淋洗和N径流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单季稻区,损失量分别为1.89、6.4和10.4 kg N·hm-2,损失率分别为0.8%、3.8%和5.3%,较高施氮量和稻田土壤干湿交替可能是主要原因;NH3挥发主要发生在华南晚稻,损失量和损失率分别为54.9 kg N·hm-2和35.2%,晚稻生长期较高的温度可能是NH3挥发较大的主要原因.田间优化管理措施减少某一途径氮损失的同时可能会增加另一种途径氮素损失,实际生产中应综合考虑田间管理措施对各种活性氮损失的影响,活性氮损失量随着水稻产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主要是因为施氮量也在逐渐增加.随着氮肥偏生产力的增加,N2O排放、N淋洗和N径流损失率逐渐下降,因此,努力减小单位产量的氮损失,是协同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