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AT-PTD融合蛋白可能存在的跨膜递送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TAT-PTD融合蛋白的跨膜递送作用机制,采用DNA重组技术构建pGEX-TAT-GFP-表达质粒.在E.coli- BL21表达GST-TAT-GFP,并用谷胱甘肽(glutathione) Sepharose-4B亲和柱进行纯化.GST-TAT-GFP在不同条件下与细胞的作用结果表明,GST-TAT-GFP能有效进入HeLa、SMMC-7721、L-02和BEL-7402细胞,GST-TAT-GFP在递送时对时间和浓度有依赖关系.同时,温度对GST-TAT-GFP跨膜作用具有明显的影响,GST-TAT-GFP的跨膜作用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很小,肝素的存在能明显抑制GST-TAT-GFP跨膜进入细胞的能力,GST-TAT-GFP对细胞活性没有影响.这些结果说明,TAT-PTD可能是通过与细胞表面的硫酸乙酰肝素等受体相结合介导融合蛋白跨膜递送进入细胞的.  相似文献   
62.
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适应性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研究了短声串作为刺激时,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AP)中发生的掩蔽作用随短声串的各项参数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双短声诱发的CAP中掩蔽作用随两个短声间距的增大而减小;②掩蔽声越强,或被掩蔽声越弱,掩蔽作用越明显.恢复所需的时间也越长;③掩蔽作用随掩蔽声个数的增多而增大,当个数增大到一定数目时,掩蔽作用趋于饱和.  相似文献   
63.
自由基是带有一个孤对电子的分子,具有很强的反应性。自由基可以直接与细胞组成成分发生反应,造成细胞损伤,如通过氧化线粒体DNA和线粒体心磷脂对线粒体造成氧化损伤,从而诱导细胞凋亡。此外,自由基还能影响包括Ca2+、蛋白质磷酸化、转录因子、Bcl-2基因等多种细胞信号传导。因此,自由基产生的生物学效应范围广泛,覆盖了从生理功能调节到影响诸多疾病的病程变化。该文从自由基的产生、清除及其对多种细胞信号传导的影响等方面对相关自由基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的阐述,以期获得对自由基相关细胞信号传导研究进展较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寻找蕲蛇蛇毒中的抗凝血因子。方法 利用硫酸铵沉降、阴离子交换层析、阳离子交换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层析,从蕲蛇蛇毒中分离纯化到一个抗凝血因子。结果 纯化的这一组份在PAGE、SDS—PAGE上均呈单一区带,分子量约为25.4kD,由两条分子量分别为15.0kD和16.0kD的肽链通过二硫键连接在一起。这一组份在体外显著地延长血浆复钙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但不延长牛凝血酶时间,也不具有磷脂酶A2活性、纤溶活性和出血活性。结论 蕲蛇蛇毒中舍右一种新的抗凝血因子。  相似文献   
65.
复乳法制备红细胞代用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共聚物 [methoxypoly(ethyleneglycol) poly DL lactide,PELA]为膜材 ,用W /O/W的复乳 溶剂扩散法制备了包埋牛血红蛋白 (bovinehemoglobin ,BHb)的微胶囊作为人造红细胞。研究发现复乳过程搅拌分散速率、有机溶剂种类和固化方法对BHb活性有明显影响。当搅拌分散速率小于 90 0 0r/min、以乙酸乙酯为有机相时 ,采用复乳 溶剂扩散法包埋BHb的过程对BHb活性无明显影响。当搅拌分散速率高于 12 0 0 0r/min时 ,BHb活性降低。复乳 溶剂扩散法制备微胶囊过程中固化液体积与微胶囊中BHb活性密切相关 ,通过增大固化液和复乳液的体积比可较好地保持BHb的活性。最后制得了粒径 10 μm左右、包埋率 93%、P50 和Hill系数均接近于天然BHb的微胶囊。  相似文献   
66.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由4个成员组成:TIMP1、TIMP2、TIMP3和TIMP4,它们是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的生理性抑制剂.同时它们也具有MMP非依赖的功能.T I ...  相似文献   
67.
锦鸡儿植物对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锦鸡儿属的多种植物在干旱/半干旱区域水土保持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效果,该研究以柠条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为材料,选择宁夏银北西大滩核心试验站的盐渍化荒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种锦鸡儿建植1年对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以了解该类植物在盐碱地改良中的作用及生态效应。结果显示:(1)种植锦鸡儿1年能够显著降低盐碱地土壤全盐含量和pH,提高土壤全氮和全磷含量。(2)种植锦鸡儿不影响其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α多样性,但小叶锦鸡儿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香浓指数最低。(3)不同种锦鸡儿对盐碱地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有所不同,小叶锦鸡儿根际/非根际细菌群落的结构分别与对照土壤以及柠条、中间锦鸡儿根际土壤存在明显差异;在属水平,包括假黄色单胞菌属、新鞘氨醇菌属及根瘤菌属在内的12个优势细菌属的相对丰度在小叶锦鸡儿非根际土壤中显著增加。(4)db-RDA分析表明,盐碱地土壤全盐、全氮及全磷含量分别解释了锦鸡儿非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变异信息的23.5%、25.4%和22.2%,3种因子累计共解释48.5%的细菌群落变异(P0.05),但这些因子对锦鸡儿根际细菌群落的变化无显著影响。研究表明,短期种植锦鸡儿属植物对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具有一定改良效果,且不影响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α多样性,但不同种锦鸡儿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8.
以种植于干热河谷区的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 Dehnh.)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赤桉鲜叶和凋落叶中养分(包括N、P、K、Ca、Mg和Na)的含量和化学计量比,并计算各养分的再吸收率;在此基础上,对鲜叶和凋落叶中各养分的含量与再吸收率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成熟林赤桉鲜叶和凋落叶的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和全钠含量总体上高于幼龄林,而全钙和全镁含量则低于幼龄林;且鲜叶中的全氮、全磷、全钾、全钠和全镁含量总体上高于凋落叶,而有机碳和全钙含量则低于凋落叶.成熟林赤桉鲜叶和凋落叶的C:N比、鲜叶的N:P比和N:K比以及凋落叶的K:P比和Ca:Mg比均低于幼龄林,但其鲜叶的K:P比和Ca:Mg比及凋落叶的N:P比和N:K比则高于幼龄林;且不同林龄鲜叶的C:N比、K:P比和Ca:Mg比均低于凋落叶.各林龄赤桉叶的Ca再吸收率及幼龄林和中龄林叶的Na再吸收率均为负值,而其余养分的再吸收率均为正值;随林龄增长,N、K和Mg的再吸收率先升高后降低,而P、Ca和Na的再吸收率却先降低后升高;总体上看,赤桉叶中各养分的再吸收率从高到低依次为P、N、K、Mg、Na、Ca.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赤桉鲜叶的全钾和全钠含量分别与K和Na再吸收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全钙含量与Ca再吸收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凋落叶的全氮含量与N再吸收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全镁含量与Mg再吸收率呈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林龄对赤桉叶的养分含量和再吸收率有明显影响,其保存养分的能力随林龄增长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69.
报道江西省种子植物一新记录无叶莲科Petrosaviaceae无叶莲属Petrosavia Beccari疏花无叶莲Petrosavia sakurai(Makino)J.J.Smith ex van Steenis。无叶莲科为江西省新记录科。该种是晚第三纪古热带森林植被的残余种,此次发现于江西井冈山地区笔架山海拔约1200 m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对进一步揭示该地区残存的季雨林植被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刘树滔  何火聪  陈菁  傅蓉  潘剑茹  饶平凡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0,18(6):463-466,I0003,I0004
目的探讨跨膜递送短肽——TAT蛋白转导结构域(简称TAT)介导的与其融合的活性蛋白在活体的跨膜递送作用。方法以融合蛋白GST-TAT-GFP,GST-GFP-TAT和GST-GFP为研究模型蛋白,不经过蛋白质的变性处理、直接通过向小鼠腹腔注射和皮肤涂抹这两种含TAT的融合蛋白及作为对照的融合蛋白GST-GFP,一定时间作用后取体内器官和皮肤做冷冻切片,荧光显微镜检测这些融合蛋白的跨膜递送情况;并对分别融合在C端或者N端的TAT介导GFP在活体动物体内和皮肤的跨膜递送作用进行对比。结果腹腔注射实验结果表明,TAT可以介导不经过蛋白质的变性处理的融合蛋白GST-TAT-GFP和GST-GFP-TAT跨膜递送进入到小鼠的心脏、肝、肾、脾和肺,甚至脑组织;其中GST-GFP-TAT跨膜递送效率比GST-TAT-GFP更高。结构模拟分析提示GST-GFP-TAT与GST-TAT-GFP中的TAT的暴露情况不同可能是造成两种蛋白跨膜递送活性差异的重要因素。皮肤实验的结果则表明TAT不仅介导融合蛋白GST-TAT-GFP和GST-GFP-TAT进入小鼠表皮,而且使其进入小鼠皮肤的真皮层。结论 TAT可以跨膜递送不经过变性处理的融合蛋白进入小鼠皮肤和体内,递送效率可能与TAT的暴露程度相关;这些结果为在蛋白质疗法方面应用TAT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