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DLS)临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和关节突关节角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20例DLS患者作为DLS组,另外选取来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CT进行关节突关节角和腰椎滑脱度的测量,使用MRI的T2像对椎间盘进行Pfirrmann退变分级。结果:DLS组的各节段关节突关节角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DLS组不同滑脱程度的L2/3、L3/4、L5/S1节段关节突关节角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LS组L2/3、L3/4、L5/S1节段不同椎间盘退变等级间的滑脱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L2/3和L3/4节段不同椎间盘退变程度间关节突关节角度差无显著性差异(P0.05),L5/S1节段不同椎间盘退变程度间关节突关节角度差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退行性腰椎滑脱临近节段关节突关节角度明显小于正常人,且临近节段关节突关节的角度并未随着腰椎滑脱程度的加重而改变,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滑脱临近节段椎间盘退变与关节突关节的矢状化程度无关,但L5/S1关节突关节角度不对称性会影响到同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改良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LIF)与改良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TLIF)手术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经确诊为老年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TLIF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PLIF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腰背部疼痛程度(VAS评分)与活动功能(ODI评分),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腰背部VAS评分与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腰背部VAS评分与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2/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0%(9/40),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LIF与TLIF手术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在改善腰背部疼痛程度与腰椎活动功能中的疗效相当,但TLIF手术有助于显著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和比较经皮椎体椎弓根固定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多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3.06至2015.06诊断为多椎体压缩性骨折并行内固定外科手术治疗的共计56例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经皮椎弓根固定组,32例)和对照组(开放手术固定组,24例)。对患者在术前即术后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随访和统计,对其VAS疼痛指标、JOA功能评分及患椎的前缘高度比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地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皮和开放椎体椎弓根固定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及6月,12月的VAS及JOA评分中均获得了良好的改善,且两组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在椎体前缘高度比值的比较中,术后开放组优于经皮固定组,但两者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在并发症的比较中,经皮固定组显著优于开放手术组。在围手术期指标的比较中,经皮手术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地时间等指标中都显著优于开放手术组。结论:对于多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椎弓根固定术能够达到与开放手术相似的临床治疗效果,但能够有效的减少并发症,并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地时间等指标中充分体现微创手术的优势。在多椎体骨折的治疗中可以进一步的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4.
目的:比较Cage植骨和椎体间骨粒直接植骨两种植骨融合方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我科自2004年9月至2006年10月采用腰椎滑脱复位系统(Spondylolisthesis reduction system,SRS)共治疗4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分成A,B两组,其中A组19例行Cage植骨,B组21例行椎体阃骨粒直接植骨,按侯树勋等[1]的疗效评定标准比较术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平均融合率,术后椎间隙高度变化.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平均椎间隙高度变化差异有显著性;40例患者获得10月-3年(平均1.9年)随访,两组临床症状术后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率、融合率差异无显著性.两组都无症状加重,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发生.结论:SRS治疗腰椎滑脱症时,采用Cage植骨与椎体间骨粒直接植骨其融合率和临床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椎体间骨粒直接植骨手术操作更简便,手术时间更短(P=0.000),术中术后出血量更少(p=0.000).  相似文献   
55.
椎弓根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椎弓根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98例均采用后路减压、植骨及椎弓根系统内固定。结果:术中C臂及术后x摄片见植入椎弓根螺钉平行于椎体上下终板95例,3例有4°-6°的成角。伤前后突畸形平均25°,术后矫正至平均4°。术前伤椎压缩50%-75%,术后恢复至89%-95%。获随访1-3年,内固定松动2例,拔钉3例,断钉2例,椎体高度及Cobb角丢失5°-9°有6例。慢性腰痛12例。神经功能除A级有7例未恢复外,其余病例均有1-3级的恢复。结论:后路手术较完善,适应范围广,创伤小,对屈曲压缩型、骨折脱位型的整复及下腰椎的固定优于前路手术。特别强调准确的椎弓根植入技术及有效的植骨融合是保证后路手术脊柱稳定和防止远期并发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6.
本研究为探索利用贴扎治疗对下背部疼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产生的疼痛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效果,在医院门诊病人中筛选出33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贴扎肌内效贴前进行视觉模拟测试评分和背部肌肉疲劳测试(前测),测试完成后由康复医生贴扎,于患者下背部总共贴着4条5 cm宽的玉型肌内效贴,第1条、第2条肌内效贴,由L-S spine交接处至第12胸椎棘突外侧,第3条、第4条玉字型贴布,固定端在贴布中心点。将贴布中间部分黏贴在腰椎第4及第5脊突的部位,肌肉内效贴张力为25%。贴扎完成后进行第2次视觉模拟测试评分和背部肌肉疲劳测试(后测),利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并比校前后测结果。结果表明,背部肌肉疲劳测试中后测结果显著优于前测(p0.05);视觉模拟测试评分方面,后测评分显著低于前测(p0.05)。前测的ODI评分显著高于贴扎后测((16.34±1.46) vs (7.35±0.66)(p0.05)。患者应用贴扎技术治疗后的自我认知、疾病控制和自信心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本研究表明,贴扎技术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下背部痛现象,并能增加背肌耐力变现。  相似文献   
57.
陈东  高朝友 《蛇志》2015,(2):221-222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2010~2013年我院对42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进行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前路内固定,病变节段:T5~T108例,T11~L129例,L2~L45例。其中病变累及1个椎体29例,累及2个椎体10例,跳跃型和累及3个椎体3例。累及1个椎体者应用Z-PlateⅡ钛板内固定,累及2个椎体或上胸椎结核者则选用钉-棒系统(CDH M8)固定。术后抗结核治疗不少于9个月。结果 4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2.6年。手术切口均1期愈合,术后全身症状及局部疼痛消失,神经症状有不同程度恢复,所有病灶愈合,其中39例患者植骨融合,内固定牢固;3例患者因过早进行重体力劳动导致螺钉松动,植骨块塌陷,再次出现后凸畸形,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结合规范药物抗痨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靠。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到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保守疗法治疗,研究组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并分析Cobb角度和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腰椎部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59.
目的:对比微创经椎间孔入路与传统后路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评价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结核的安全性及 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 年10 月-2013 年3 月收治的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73 例,所有患者均为单节段病变,以腰痛 为主,无神经压迫症状,死骨和脓肿范围不大。其中43 例采用传统开放手术,30 例采用微创手术,于围术期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术后1、3、6 和12 月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疗 效评估,末次随访时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融合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腰痛明显减轻,发热患者体温在2 周内恢复正常。微创手 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分别为240± 30 min、520± 50 mL 和630± 110 mL,均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的180± 35 min、350± 50 mL和320± 80 mL (P<0.05)。在术前、术后1 月、3 月、6 月、12 月和末次随访时,微创手术组腰痛VAS评分分别 为8.7± 1.2 分、4.5± 1.1 分、3.5± 1.1 分、2.0± 1.4 分、1.3± 0.5 分和1.2± 0.5 分,ODI 评分分别为(77± 6)%、(31± 5)%、(23± 8)%、(14± 6)%、(8± 4)%和(7± 3)%;传统手术组VAS评分分别为8.5± 1.1 分、2.7± 0.7 分、2.1± 0.6 分、1.9± 0.7 分、1.1± 0.4 分 和1.1± 0.4 分,ODI 评分分别为(78± 5)%、(23± 6)%、(14± 7)%、(12± 5)%、(7± 2)%和(7± 2)%。其中,术后1 个月和3个月, 微创组腰痛VAS 评分和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术后6 个月、12 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腰痛VAS 评分和 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手术治疗单节段腰骶椎结 核,可获得与传统后路手术相同的临床疗效,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分析保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科就诊并采取保守疗法治疗的6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7例采用了电针、推拿、中频、牵引和功能锻练等综合疗法(综合疗法治疗组),32例仅采用了药物治疗(单纯药物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JOA评分及VAS疼痛评分,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腰椎功能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综合保守治疗组的JOA评分明显高于单纯药物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综合保守治疗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单纯药物对照组(P0.05)。单纯药物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1.87%,而综合保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89%,较单纯药物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采用综合保守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更好,可更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并缓解其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