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成人常见的系统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其常见致命并发症为心血管病变,与脂代谢异常有关,其中脂蛋白a(Lp-a)近来发现是一种独立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也有大量实验证实Lp-a水平在RA患者中异常升高。Lp-a不仅与心血管病变具有直接关系,也与RA患者的全身性炎症反应进程息息相关。Lp-a的基因编码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影响着Lp-a的不同亚型的产生与表达,并进一步影响了Lp-a的生理功能。另一方面,尽管Lp-a的基因型特征与表现型特征差异明显,但其水平一般具有稳定性,不易受饮食、药物或代谢水平影响。但近几年发现,在系统性炎症疾病如RA发生时,Lp-a水平会异常增高,从而影响RA患者的炎症反应进程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对RA患者来说,Lp-a是一项值得长期关注的CVD并发症评估因素。  相似文献   
52.
在中国沿海地区,因食用织纹螺导致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最近的研究表明,河豚毒素及其衍生物是织纹螺中主要的致毒成分.但是,对于织纹螺中河豚毒素的来源还不清楚.[目的]本研究尝试分离、培养和鉴定织纹螺及其生活环境中的细菌,并对其毒性进行分析,为探明织纹螺中河豚毒素的可能来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先后于2006年6月13日和19日在江苏省盐城采集织纹螺样品,应用小鼠生物法对织纹螺样品的毒性进行了测试;从织纹螺体内及其生活环境中分离细菌,并选择部分菌株进行了室内培养;以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ELISA)对培养菌株中的河豚毒素进行了检测;通过对细菌16S核糖体DNA(rDNA)部分序列的测定,对有毒菌株进行了初步的种灯分析.[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采集的织纹螺为半褶织纹螺,两次采集样品的毒性分别为247 MU(mouse unit,小鼠单位)和270MU/100g组织(湿重).对14个菌株进行了毒性检测,其中有毒细菌9株.产毒菌株的毒性普遍较低,毒性范围为15~96 ng/g.有毒菌株核糖体序列与弧菌(Vibrio)、希瓦氏菌(Shewanella)、动性球菌(Planococcus)、海单胞菌(Marinomonas)、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等菌属有较高的相似性,可能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研究发现半褶织纹螺体内及其生活环境中存在能够产生河豚毒素的细菌,说明织纹螺中的河豚毒素可能与其体内及其生活环境中的细菌有关,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3.
山嵛菜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植物,用于医药、食品加工等领域。取山嵛菜带腋芽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利用长出的新芽直接诱导生成丛生芽。结果表明:MS+BA2.0mg/L+NAA0.05mg/L为最佳的丛生芽诱导和增殖培养基;生根较适宜的培养基为1/2MS+NAA0.05mg/L。  相似文献   
54.
双向复合磁场在诱变育种中增变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Norcardiasp HD9611经双向复合磁场 +UV复合诱变处理 ,与单纯UV处理的结果相比 ,其诱变致死率和营养缺陷型突变率均有明显提高 ,并且经双向复合磁场 +UV复合诱变处理所筛选出的菌株酶活比单纯UV处理的对照菌株平均酶活相对提高17.2 %。  相似文献   
55.
研究了不同CO2浓度、不同温度和水分条件及其组合对冬小麦产量、光合及水分的影响,以阐明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的影响.结果表明: CO2浓度升高对冬小麦光合速率没有影响,而升温和干旱均使光合速率显著下降.升高CO2浓度与温度对冬小麦旗叶水分条件没有影响,干旱胁迫下旗叶相对含水量显著降低,而升温与干旱同时发生可降低旗叶水势.气温、CO2浓度升高以及干旱胁迫共同作用下,冬小麦光合速率和旗叶水分条件显著降低,产量下降41.4%.CO2浓度升高使冬小麦增产21.2%,温度升高使产量降低12.3%,CO2浓度和温度同时升高对产量没有影响,干旱胁迫下产量下降程度更大.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保持较高的土壤水分含量是减少气候变暖危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6.
陈智  尹华军  卫云燕  刘庆 《植物生态学报》2010,34(11):1254-1264
开展亚高山针叶林典型林地土壤有效氮和微生物特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C、N的源/汇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红外辐射加热器模拟增温结合外施氮肥的方法,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下土壤化学特性、有效氮含量以及微生物生物量对夜间增温和施氮的短期响应。结果表明: 在模拟增温试验期间(2009年4月-2010年4月), 空气平均温度和5 cm土壤平均温度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93和4.19 ℃, 增温幅度分别以夏季和冬季最为显著。增温对土壤pH值、有机碳、全氮和微生物生物量无显著影响。增温在试验前期降低了土壤NH4 +-N含量, 增加了NO3 --N含量, 其影响程度随着增温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施氮显著增加了有效氮和微生物生物量氮, 降低了土壤pH值, 使土壤表现出明显的酸化现象。与单独的增温和施氮处理相比, 增温和施氮联合处理对林下土壤的有效氮和微生物特性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显著增加了土壤的有机碳、有效氮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 并导致土壤进一步酸化。结果说明,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的土壤有效氮和微生物特性对土壤氮素状况的变化反应敏感, 而林下土壤有效氮和微生物特性对单独的温度升高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 但更对增温和施氮双因素结合处理反应敏感且表现出不同的响应方式。因此, 该区域在未来全球变化下的氮沉降状况及气候变化的多因素协同效应值得长期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肝移植术后新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以及新发糖尿病对肝移植受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14年9月间143例接受原位肝移植且术前无糖尿病的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是否新发糖尿病分为术后新发糖尿病(NODM)组(33例)和无糖尿病(non-NODM)组(110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NODM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法比较两组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单因素比较两组间有显著差异的因素(P0.05)包括,术前MELD评分,NODM组14.30±6.70 VS non-NODM组11.15±4.67;Child-Pugh评分/分级,NODM组A级9例(26.3%)、B级13例(38.4%)、C级11例(33.3%)VS non-NODM组A级65例(59.1%)、B级35例(31.8%)、C级10例(9.1%);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NODM组16例(48.5%)VS non-NODM组31例(28.2%);肝移植术后第1个月血浆他克莫司谷浓度,NODM组8.68±2.61 VS non-NODM组7.44±2.34;术后第1个月血清AST,NODM组55.72±33.34 VS 44.16±24.17。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示,肝移植术前Child-Pugh分级(P=0.001):B级无统计学意义(P0.05),C级(P0.001,OR=11.996,95%CI:3.340-43.089)和移植术后第1个月血浆他克莫司谷浓度(P=0.013,OR=1.306, 95%CI:1.058-1.612);NODM组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non-NODM组(P=0.001)。结论:肝移植术前Child-Pugh分级C级和移植术后第1个月血浆他克莫司谷浓度是NODM的独立危险因素,NODM显著降低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对烧伤患者植皮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烧伤植皮患者62例,根据临床用药分为试验组(使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组)与对照组(未使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情况,术后植皮成活率及愈合后瘢痕形成情况。结果:1经治疗,两组创面均愈合,试验组患者植皮成活率为(97.12±1.89)%,高于对照组(89.96±1.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0.1±1.9天,对照组为14.3±2.3天,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瘢痕形成评价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血肿面积(1.50±0.03 vs.3.04±0.08,P0.01)、畸形率[2(6.45)vs.8(25.81),P0.05]、感染率[2(6.45)vs.9(29.03),P0.05]。结论: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对于烧伤植皮创面的患者,能够提高植皮成活率,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瘢痕形成,改善创面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59.
研究广西柳州地区男女性大学生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自然史。2014年6月至7月在广西科技大学招募161名有性生活史的大学生,基线访视收集其人口学及性行为信息,之后每隔6个月进行随访,共随访2次。每次访视均采集女性阴道、外阴和肛周部位的标本,采集男性外生殖器和肛周部位脱落细胞标本,并对所有标本进行HPV DNA分型检测。使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男女性大学生HPV累积感染和清除的风险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Cox比例风险回归和WLW-Cox比例风险回归分别分析HPV基线感染、新发感染和清除的影响因素。男性和女性大学生基线HPV感染率分别为7.7%和16.3%,男性感染率更低[OR(95%CI)=0.23(0.06~0.89);P=0.03]。大学生HPV新发感染率为7.6(95%CI:3.8~15.2)/1 000人月,未发现性别差异(P=0.69)。平均随访12.5个月后,70.6%(12/17)的感染被清除,清除的中位时间为6.6个月,且男性清除的速度更快[HR(95%CI)=4.37(1.26~15.12);P=0.02]。广西柳州地区女性大学生HPV感染率高于男性,且HPV感染在女性大学生中清除速度低于男性。  相似文献   
60.
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苹果黄蚜的抗药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点滴法测定了我国北方九地区苹果黄蚜对氰戊菊酯与氧化乐果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以山东莒南苹果黄蚜为相对敏感种群,河北沧州,河南商丘,山东蒙阴,辽宁朝阳,山东泰安,河北昌黎,安徽砀山,山东荣城等地苹果黄蚜种群均已产生抗药性,对氰戊菊酯抗性倍数(LD50R/S)分别为25.00,28.60,74,17,87.78,157.33,167.53,218.46,291.56倍;对氧化乐果抗性倍数分别为:16.08,26.53,15.88,29.46,25.83,30.73,48.19,64.58。采用相同的方法测定了山东泰安苹果黄蚜对8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为:硫丹与灭多威相对毒力较高,而有机磷类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相对毒力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