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用泽陆蛙(Fejervarya limnocharis)蝌蚪和饰纹姬蛙(Microhyla ornata)蝌蚪做研究模型,检测热驯化(20 、25 和30 C)对选择体温(Tsel)、低温耐受性(CTMin)和高温耐受性(CTMax)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蝌蚪的Tsel既不受驯化温度的影响,也不存在种间差异;泽陆蛙蝌蚪的CTMin显著小于饰纹姬蛙蝌蚪,而CTMax和VTR则显著大于饰纹姬蛙蝌蚪;CTMin和CTMax随驯化温度的升高而升高,VTR则随驯化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研究结果表明,热驯化显著影响两种蝌蚪的CTMin、CTMax和VTR,而对两种蝌蚪的体温调定点无显著影响;这些热生物学特征对两种蝌蚪有效适应环境温度变化、利用资源、减少种间竞争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52.
李宏  周宗师  吴延庆  林隆慧  林炽贤 《生态学报》2012,32(23):7255-7263
卵胎生是由卵生繁殖模式通过逐渐增加卵滞留和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的时间进化而来的繁殖模式。有鳞类爬行动物(蜥蜴和蛇)有着较高的繁殖模式多样性,因而是研究卵胎生繁殖模式进化及其适应意义的理想动物模型。至今对于卵胎生进化的选择压力尚无定论,目前有3种关于卵胎生进化的假说受到学者的关注,其中母体操纵假说最受关注但尚未得到充分的检测。研究继1995年母体操纵假说提出之后,以栖息于温带气候环境下的卵生中国石龙子(Eumeces chinensis)为模型动物检测该假说。37条中国石龙子怀卵母体采自浙江丽水市郊。将怀卵母体分置于3个热处理中,其中12条母体提供每日14 h光照时间,13条母体提供10 h光照,其余12条母体没有任何调温机会(体温随室内环境温度而改变)。结果显示:怀卵母体选择体温向下漂移。3种处理下的雌体繁殖特征没有显著差异。长、短调温组下母体产卵时间要早于非调温组母体,但新生卵的胚胎历期没有显著差异。用5种热处理孵化卵,孵化温度分别为:1=室内波动温度孵化;2=27℃;3=24—30℃;4=22—32℃(3和4孵化处理中,孵化箱内的温度每隔1d改变1次,即卵分别在22和24℃孵化24 h,随后在32和30℃孵化24 h,每2d循环1次直至孵出);5=在实验室后院内模拟石龙子野外巢址孵化。结果显示:孵出幼体的体长、腹长和头部大小(头长和头宽)在3个母体热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形态学特征不存在母体热处理间的显著差异;孵化温度以及孵化温度和母体热处理的交互作用对所有的幼体形态学特征均无显著影响。孵化温度以及孵化温度和母体热处理的交互作用对幼体疾跑速和最大持续运动距离无显著影响;但不同的母体热处理显著影响幼体疾跑速和最大持续运动距离。研究结果不仅为"热变异对在一定孵化温度范围内表型无显著变化的物种的幼体表型没有重要的修饰作用"这一假说提供了有力证据,并且支持母体操纵假说的两个主要预测:雌体在孕期通过体温漂变行为提供体内胚胎发育的最适热环境,而由母体调温行为诱导的后代表型的变异将增强后代的适合度。  相似文献   
53.
《生命世界》2012,(10):44-45
MisZH:时光流逝,岁月无情,女人过了三十身体机能就衰退得很严重。这两年想去打羊胎素,后来发现干细胞比较流行,而且打一针就可以了,不用年年打,所以联系了一家公司。他们说效果很不错,就是价格不菲,大概8~20万不等。昨天下午注射了干细胞,今天早上起床明显感觉到脸发热,发红,但体温正常。中午照镜子观察了一下,哇塞,红潮略退,面部明显的圆润丰满,一些细  相似文献   
54.
体温是人体重要的生命体征,其过低或过高都会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不利影响,在临床中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是围术期低体温。围术期长时间的体温过低会引起麻醉苏醒延迟、心律失常、影响切口愈合等多种并发症,增加死亡率,延迟出院时间。体温监测及相应的保温措施对于防治低体温至关重要,围术期及时有效地体温监测能反映病人术中病情的变化,但目前临床中对于体温的监控却普遍重视不足。本文对近年来临床常用的体温监测方法及保温手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5.
丝光椋鸟的代谢产热特征及体温调节的日周期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磊  郑立云  张伟  黄迪飞  徐云  柳劲松 《动物学杂志》2013,48(2):269-277,280
为探讨丝光椋鸟(Sturnus sericeuts)代谢产热特征及体温调节的日周期变化,本研究采用开放式氧气分析仪及数字式温度计,测定了丝光椋鸟24 h体温、体重(Mb)和基础代谢率(BMR)的连续变化.结果显示,丝光椋鸟体温、体重及代谢率的日周期变化存在显著差异.丝光椋鸟夜间体温明显低于白昼,其中体温在凌晨5时降至(40.4±0.1)℃;体重昼夜变化明显,且在20:00~次日6:00时雌雄丝光椋鸟体重的下降与时间分别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雌性为Mb=83.46(±0.12)-0.41(±0.02)t(R2=0.992,P<0.01);雄性为Mb =76.74(±0.15)-0.39(±0.02)t(R2=0.986,P<0.01)(式中的t代表时间).丝光椋鸟的BMR在凌晨4时降至最低,为(1.96±0.06) ml/(g·h).结果表明,丝光椋鸟通过内源性的调节,即夜间降低体温、体重及代谢率等途径,调节生理能量平衡,从而适应昼夜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56.
体温过高对大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中潜伏期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体温过高对大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和听觉中潜伏期反应 (MLR )的影响。方法 :诱发电位仪颅表记录大鼠BAEP和MLR ;体表物理升温法逐步升高麻醉大鼠体温 ,传感探头式数字体温计监测大鼠直肠体温 ;主要观察BAEP和MLR的波峰潜伏期 (PL)、波峰间潜伏期 (IPL)和波幅随体温升高而发生的变化及它们消失的临界体温。结果 :BAEP各波PL及Ⅰ Ⅱ、Ⅰ Ⅲ、Ⅰ ⅣIPL随体温升高 ( 3 7~ 41.5℃ )而逐步缩短 ,但当体温升高至 42℃和超过 42℃时各波PL及Ⅰ Ⅱ、Ⅰ ⅣIPL不再继续缩短 ,并略有反向延长 ;MLR各波PL和P1 P3、P2 P3IPL也随体温升高 ( 3 7~ 43℃ )而缩短。随体温升高 ,BAEP和MLR波幅的主要表现为降低 ,特别是在体温升高至42℃以后。BAEP和MLR在体温 ( 4 3 .1± 0 .5)℃时出现不可逆性消失 ,且两者同步消失。结论 :体温过高对大鼠BAEP和MLR有相似的显著影响 ,体温过高至一临界值时会造成BAEP和MLR的不可逆性损害。  相似文献   
57.
有机磷杀虫剂毒死蜱引起的降温效应与血压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有机磷杀虫剂毒死蝉(CHP)引起的降温效应与血压变化的关系.方法:用无线遥测技术连续测量大鼠的体温和血压变化,观察口饲CHP对体温和血压的影响.结果:给大鼠口饲CHP 30 mg/kg体温出明显现降低反应,而血压则出现明显升高现象,12 h后体温和血压恢复到给药前水平.结论:有机磷杀虫剂CHP在引起的降温过程中,同时伴有血压升高现象.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温度对下丘脑神经元电压依赖性K^ 单离子通道(Kv)簇状开放(Burst opening)的影响。方法:采用膜片钳细胞贴附式技术观察和记录32℃、37℃和39℃时下丘脑神经元Kv的活动。结果:温度升高,单位时间内记录到的Burst开放明显增多,平均开放间期变长。当温度从32℃升至39℃,B1从1.5ms升至8.1ms,B2从6.6ms升至83.2ms,Burst内部开放数目也由1-2个升至8个,从以简单Burst开放(SB)为主转变成以复杂Burst开放(CB)占优势。结论:温度升高,下丘脑神经元上IK通道更多地处于活动状态,这可能有利于下丘脑神经元对体温变化的调节。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期预保温措施对胆道闭锁患儿手术中体温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2014年8月收治入院需要行肝门空肠吻合重建肝外胆道术的100例胆道闭锁患儿,按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麻醉诱导期采用普通盖被覆盖保温0.5 h,试验组患儿麻醉诱导期采用充气保温毯进行预保温0.5h,手术中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基本情况和术中体温变化。结果:两组患儿入室体温、入室室温、麻醉时室温、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输液总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发生低体温的概率为3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3.8%。对照组术中患儿体温变化较大,体温下降较明显(P0.05),而治疗组体温变化相对稳定(P0.05)。结论:麻醉诱导期应用充气保温毯预保温有利于胆道闭锁患儿行肝门空肠吻合术时保持相对稳定体温,是预防胆道闭锁患儿术中发生低体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0.
用2006年4-6月捕自长安(陕西)、共和(青海)、哈尔滨(黑龙江)三个地理隔离种群尾部完整的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成年雄体检测断尾对选择体温、表面活动(表面调温个体数)和摄食量的影响。各种群个体均分为实验和对照组,在距尾基部10 mm处切除实验组蜥蜴尾部,获得断尾个体。实验和对照组个体饲养在相同的实验室条件下收集相关数据,历时四周。表面活动的种群间差异是不同种群个体对其所处区域热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断尾个体减少表面活动见于所有三个种群,表明尾自切能导致丽斑麻蜥活动水平的改变。同一种群断尾和有尾个体表面活动的时间格局无显著差异,不同种群表面活动的时间格局无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丽斑麻蜥白天活动节律具有种的特异性,不受断尾影响。丽斑麻蜥选择体温随纬度或海拔升高而降低,这种变化趋势可能是热环境制约的结果。所有三个种群断尾个体的选择体温均低于有尾个体,表明断尾可改变丽斑麻蜥的体温调定点。丽斑麻蜥摄食量存在种群间差异,长安种群蜥蜴的摄食量显著大于共和种群蜥蜴。三个种群断尾个体均未增加摄食以满足尾再生的额外能量需求,表明增加摄食不是该种蜥蜴补偿断尾能量代价的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