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生物磁学》2011,(21):I0002-I0002
来自EurekAlert的消息,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荼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增加体温改善癌症治疗情况的分子机制,他们证明了体温过高阻断了一种关键的DNA修复路径。从商提出体温过高是一种非侵入性。非毒性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断尾对胎生蜥蜴运动能力和选择体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尾自切是蜥蜴为了降低被捕食危险而采取的一种反捕食适应策略,但断尾可导致体重减轻、热量收支平衡改变,并影响蜥蜴的运动能力和体温调节.为检验断尾对蜥蜴运动能力和选择体温的影响,于2006年5月选取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地区的一个胎生蜥蜴种群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30 ℃和24℃两个实验温度下,断尾后胎生蜥蜴的运动能力均明显下降,表现在停顿次数增多、最大可持续距离和最大疾跑速度减少等方面;断尾、温度和性别对胎生蜥蝎运动能力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独立的,断尾是影响胎生蜥蜴运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断尾对胎生蜥蝎的选择体温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捕自安徽宿州的成年雄性山地麻蜥 (Eremiasbrenchleyi)选择体温、热耐受性、温度对食物同化和运动表现的影响。结果显示 :①选择体温、临界高温和临界低温的平均值分别为 33 7、 43 6和 3 3℃。②环境温度在 2 6~ 38℃时 ,对山地麻蜥食物通过时间、摄食量、表观消化系数 (ADC)、同化效率 (AE)和运动表现有显著的影响 ;在 2 6~ 30℃时食物通过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 ,超过 30℃则随温度升高而延长 ;在 2 6和 2 8℃时 ,摄食量、ADC和AE均小于更高温度的对应值。③体温在 19~ 34℃ ,蜥蜴的疾跑速随体温上升而加快 ,31和 34℃时最快 ,超过 34℃后随体温升高而减慢 ;31和 34℃时的持续运动距离最长 ,超过 36℃后随体温升高而显著缩短 ,但体温 19~ 36℃蜥蜴的持续运动距离无显著差异 ;19~ 34℃蜥蜴的跑道停顿次数较少 ,无显著差异 ,超过 34℃后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和方法 :本文以蒙古沙土鼠双侧颈动脉夹闭 (BCAO)形成前脑缺血模型 ,观察不同体温 (3 6.5℃、3 0 .0℃、3 9.0℃ )对脑缺血 /再灌注海马、皮质、纹状体、小脑Ca2 /CaMPKⅡ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 :①除小脑外 ,海马、皮质、纹状体Ca2 /CaMPKⅡ活性在缺血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该下降对缺血过程中体温变化十分敏感 :如分别于 3 6.5℃、3 0 .0℃、3 9.0℃时同样缺血 10min ,海马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 3 2 .2 %、10 1.3 %、9.1% ;②持续一定时间的低体温再灌注可显著促进海马、皮质、纹状体该酶活性的恢复 :如 3 6.5℃和 3 0 .0℃再灌注相同时间后 ,海马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 5 1.3 %和 5 3 .2 % (4h ,P >0 .0 5 )、5 8.0 %和 68.9% (8h ,P <0 .0 5 )、67.4 %和 84 .1% (16h ,P <0 .0 5 )。结论 :低体温可显著保护脑缺血 /再灌注缺血敏感组织Ca2 /CaMPKⅡ活性 ,这可能与其保护缺血性脑损伤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梭曼对大鼠应激性体温过高的抑制作用以及中枢和外周胆碱能受体阻断剂对其效应的影响。方法:用无线遥测技术测量大鼠的体温,观察皮下注射梭曼、东莨菪碱、甲基东莨菪碱和吡啶斯的明对开放环境中大鼠应激性体温过高的影响。用分光光度技术测定血浆中胆碱酯酶活性。结果:①对照组大鼠在开放实验箱中体温升高达0.96℃,而注射梭曼动物体温只升高了0.55℃。中枢性胆碱能受体阻断剂东莨菪碱几乎完全阻断梭曼对应激体温过高的抑制作用,而外周胆碱能受体阻断剂甲基东莨菪碱则能明显增强梭曼对应激性体温过高的抑制作用。②外周抗胆碱酯酶剂吡啶斯的明能使血浆胆碱酯酶的活性降低至52%,同时明显提高开放环境中大鼠应激性体温过高的反应。甲基东莨菪碱几乎可以阻断吡啶斯的明对应激体温过高反应的影响。结论:神经毒剂梭曼可改变大鼠在开放环境中应激性体温过高的反应能力,其作用主要是通过中枢毒蕈碱型胆碱能通路所致。此外,外周胆碱能神经参与大鼠开放应激性体温过高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7.
樊晓丽  雷焕宗  林植华 《生态学报》2012,32(17):5574-5580
体温是影响变温动物表现的最重要生理学变量。检测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虎纹蛙的雌性亚成体、雄性亚成体、幼体和蝌蚪这4个发育阶段的选择体温和热耐受性。单因子方差分析表明,虎纹蛙选择体温、耐受低温、耐受高温和温度耐受范围的组间差异均显著,幼体的选择体温(24.13℃)显著低于雌性亚成体(28.06℃)、雄性亚成体(29.27℃)和蝌蚪(28.23℃),雌性亚成体、雄性亚成体和蝌蚪之间差异不显著;幼体的耐受低温(13.85℃)显著高于雌性亚成体(11.27℃)、雄性亚成体(10.84℃)和蝌蚪(10.74℃),雌性亚成体、雄性亚成体和蝌蚪之间差异不显著;幼体具有显著低的耐受高温(35.48℃)、蝌蚪具有显著高的耐受高温(43.31℃),雌性亚成体(39.55℃)和雄性亚成体(39.02℃)的耐受高温差异不显著;幼体(21.62℃)具有显著小的温度耐受范围、蝌蚪(32.58℃)具有显著大的温度耐受范围,雌性亚成体(28.28℃)和雄性亚成体(28.18℃)的温度耐受范围差异不显著。虎纹蛙幼体和亚成体体温和水温之间在降温速度和升温速度的相关关系均显著。用回归剩余值去除水温变化速度对体温变化的影响,双因子方差分析(降温和升温速度为重复检验设置)表明,幼体的体温变化速度显著大于亚成体,两性亚成体间差异不显著;温度变化类型(降温和升温)和两因子的交互作用对体温变化的影响不显著。基本热生态位分离和体温调节能力的发育限制是形成上述现象的最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生命的节拍     
耿宇鹏  钟扬 《生命世界》2008,(10):38-41
许多生物的生命活动都表现出周期性的节律变化。例如,人体体温在24小时内常常呈现周期性波动;含羞草的叶片每到夜晚就会闭合,第二天又会重新打开,如此循环反复;有些虫媒传粉的植物总是在清晨或傍晚开花,而花香和花蜜的合成和释放又总是在一天中的特定时间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19.
20.
荒漠沙蜥和密点麻蜥的体温都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相关非常显著(P<0.001)。在相同环境温度条件下,荒漠沙蜥的体温约高于密点麻蜥3 ℃。荒漠沙蜥集中选择38-40 ℃的环境,密点麻蜥选择35-37 ℃的环境。荒漠沙蜥的热僵死阈值为44-48 ℃,致死温度(TL[50])为48 ℃,密点麻蜥的热僵死阈值为42-46 ℃,致死温度(TL[50])为46 ℃。两种蜥蜴对低温的耐受性基本相似,冷僵温度为0- -3 ℃,致死低温(TL[50]):荒漠沙蜥为-2.3 ℃,密点麻蜥为-2.5 ℃。两种蜥蜴的这些差异与种的特征、栖息环境及体形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