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5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57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41.
为探索越南粉苞茉莉(Jasminum dichotomum)扦插生根的影响因素,建立扦插繁育技术体系,以1年生越南粉苞茉莉枝条为插穗,采用L16(44)正交试验,探讨生长调节剂种类及其浓度、处理时间、基质种类对越南粉苞茉莉茎段扦插生根的影响,利用排队评分法和公式评分法对正交试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2B3C3D2为试验的最优处理组合,即将插穗在250 mg·L-1 IBA和500 mg·L-1 NAA混合药剂中浸泡20 min后扦插于沙子上。  相似文献   
42.
觅食活动是动物生存和繁殖所必需的基本的活动,受个体生理状态(如饥饿)和环境状况(如捕食、食物可利用性)时空变化的影响,能量状态-风险分配假说指出,动物在应对不同风险时会优化觅食和反捕食努力的时间和能量分配。然而,有关啮齿动物觅食决策的能量状态-捕食风险分配假说的研究结论尚不统一。本研究在野外实验室以艾鼬(Mustela eversmannii)气味作为捕食风险刺激源,以非捕食者(马)气味源作为对照,首先通过Y型观测箱检验雌性饥饿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对捕食者气味的辨别能力(Wilcoxon 秩检验);在此基础上通过中立场行为观测箱分别测定饥饿雌鼠在“有食物和天敌气味源”与“有食物和非天敌气味源”环境下的觅食活动,采用Mann-Whitney Z检验比较两者间的行为差异,以验证急性捕食风险限制饥饿沙鼠觅食活动的假设,并探讨动物在饥饿风险与捕食风险共存情况下的觅食行为对策。结果显示,(1)长爪沙鼠对天敌气味反应明显,厌恶和回避有较高潜在捕食风险的空间;(2)虽然觅食潜伏期在捕食风险存在时有所增加,但急性捕食风险并未影响饥饿沙鼠的觅食频次,沙鼠通过缩短每次觅食的持续时间来应对捕食风险;与此同时,(3)饥饿沙鼠在急性捕食风险条件下对环境探究的次数明显增加,一定程度上提高反捕食努力,且自我修饰表现显著,以缓释捕食压力的恐惧效应。这些结果表明,急性捕食风险不能完全抑制饥饿沙鼠的觅食努力,在有捕食风险情况下,饥饿的长爪沙鼠会权衡觅食获取能量和避免捕食的收益和代价,优化觅食策略。本研究结果支持能量状态-风险分配假说关于在短期高风险情况下反捕食努力分配更多,但当动物在饥饿风险持续时间比例显著增加时,动物最终也必须在高风险情况下觅食的预测,也反映了长爪沙鼠对食物资源不可预测及捕食风险高的干旱半干旱荒漠环境的行为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43.
【目的】从采集到的自然染菌的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虫尸分离纯化得到一株病原真菌,定名为TF-2。本研究旨在确定该菌株的分类地位,为豌豆蚜生物防治提供真菌资源。【方法】对自然染菌的豌豆蚜虫尸上寄生真菌TF-2进行回接试验,分离纯化出致病菌株TF-2;在显微镜下配制TF-2菌株不同浓度孢子悬浮液,采用浸渍法和离体叶片饲养法测定其对豌豆蚜成虫的毒力;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菌株形态学特征。PCR扩增TF-2的rDNA-ITS序列并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对TF-2菌株进行分子鉴定。【结果】毒力测定结果表明,TF-2菌株对豌豆蚜成虫表现出很强的致病力,1×10^7孢子/mL处理6 d后豌豆蚜成虫校正死亡率达到100%。TF-2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白色或淡黄色毡状,菌落背面呈奶油色;菌株孢梗呈瓶状,在菌丝上单生或侧生2~3个,大小为(19-42)μm×(1.1-2.5)μm,基部较粗至尖端逐渐变细,分生孢子长椭圆形,大小为(4.2-11.8)μm×(1.6-2.6)μm。菌丝体产生晶体呈八面体。该菌株的rDNA-ITS序列与长孢蜡蚧菌Lecanicillium longisporum(GenBank登录号:KX426564)的rDNA-ITS核苷酸序列一致性达99%,位于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支。【结论】菌株TF-2被鉴定为豌豆蚜的病原真菌长孢蜡蚧菌L.longisporum,对豌豆蚜的生物防治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4.
张挺峰  王睿  刘长仲 《昆虫学报》2020,63(6):744-750
【目的】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是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给豆类作物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在前期筛选已获得豌豆蚜致病菌长孢蜡蚧菌Lecanicillium longisporum TF-2菌株的基础上,检测了该致病菌分生孢子对豌豆蚜的毒力效用及侵染方式,以期为利用昆虫病原真菌防治豌豆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离体叶片饲养法检测在不同浓度长孢蜡蚧菌TF-2菌株孢子悬浮液(1.0×10~3~1.0×10~7孢子/mL)中浸渍后对豌豆蚜成虫的致病力;应用扫描电镜和体视显微镜观察豌豆蚜成虫接种TF-2菌株(1.0×10~7孢子/mL)后长孢蜡蚧菌TF-2菌株侵染症状和侵染过程。【结果】不同浓度长孢蜡蚧菌TF-2菌株分生孢子浸染豌豆蚜成虫致病力随分生孢子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强,侵染后6 d对豌豆蚜成虫的半致死浓度(LC_(50))为3.26×10~4孢子/mL,最高浓度分生孢子(1.0×10~7孢子/mL)对豌豆蚜成虫的半致死时间(LT_(50))为2.92 d。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24 h,TF-2菌株分生孢子在豌豆蚜成虫体表皮萌发形成芽管和附着胞;接种后48 h,芽管伸长在复眼、触角基部、足基节、腹末生殖节等部位形成网络结构;接种后96 h,菌丝布满整个虫体,新的分生孢子产生。【结论】长孢蜡蚧菌TF-2菌株对豌豆蚜成虫具有较强的致病力,扫描电镜观察揭示了其分生孢子在其虫体上的侵染过程,结果为进一步应用昆虫病原真菌进行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硬蜱产卵分布的规律,积累硬蜱生物学基础资料.方法 从西藏易贡采集长角血蜱,在自然室温玻璃管常规饲养,逐日记录产卵量,得到观察数据实际分布情况,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并拟合其分布函数.结果 长角血蜱产卵分布服从指数分布.  相似文献   
46.
参照GenBank中长角血蜱致病性Okayama株卵泡抑素基因的核苷酸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DQ248886)设计合成一对引物,从本实验室保藏的单克隆洁净长角血蜱饥饿成蜱中快速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出814bp的卵泡抑素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与长角血蜱致病性Okayama株的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7.8%和99%,将其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4T-1中进行表达,GST融合重组蛋白预期分子量为57kD。表达重组蛋白经MagneGSTTM蛋白纯化系统纯化后作为抗原分别与抗不同发育阶段长角血蜱(卵、幼蜱、若蜱、成蜱)多克隆抗体作为一抗进行免疫印迹,结果表明:与长角血蜱卵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有很强的免疫反应,而与其他发育阶段(幼蜱、若蜱、成蜱)饥饿长角血蜱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反应性很弱。以上结果表明:长角血蜱卵泡抑素蛋白在长角血蜱产卵及卵成熟发育时期的表达水平较其他发育阶段(幼蜱、若蜱、成蜱)的蛋白表达水平高。  相似文献   
47.
长叶红砂主要水分参数随季节和生境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压力容积(PV)技术,研究了4种盐分生境下长叶红砂饱和含水量时最大渗透势(Ψssat) 、初始质壁分离时的渗透势(Ψstlp)、初始质壁分离时渗透水相对含量(ROWCtlp)、初始质壁分离时的相对含水量(RWCtlp)、质外体水的相对含量(AWC) 、束缚水与自由水的比值(Va/Vo) ,以及饱和含水量时最大渗透势与初始质壁分离时的渗透势之差(ΔP)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长叶红砂的主要水分参数Ψssat、Ψstlp值为5月>7月>9月,AWC、Va/Vo 和ΔP值表现为5月<7月<9月.说明长叶红砂在季节变化中历经了逆境锻炼,其耐水分亏缺能力随5、7、9月逐渐递增,这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节律相吻合;与其他荒漠旱生植物相比,长叶红砂的Ψssat和Ψstlp值非常低,具有很强的忍耐高渗压和维持低水势的能力.以3个月份4种不同生境所测水分参数值为基础,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不同生境长叶红砂耐水分亏缺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得出重盐土>非盐渍土>盐渍土.  相似文献   
48.
小RNAs(长度小于40 nt)是nc-RNAs重要的一部分,现在植物中已发现了多种小RNAs,如小干扰RNAs(siRNAs)、微小RNAs(miRNAs)、反式作用的小干扰RNAs、天然反义转录小干扰RNAs、异染色质小干扰RNAs、长小片段小干扰RNAs、天然反义转录的微小RNAs及其一些未命名的小RNAs.成熟的小RNAs聚集相关的蛋白质因子,可以抑制转录,导致转录水平的基因沉默(TGS);或介导目标mRNA的剪切,抑制翻译,导致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PTGS).就这些植物小RNAs产生及其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9.
对苞叶姜(Pyrgophyllum yunnanense)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显微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苞叶姜花药2室,药壁发育属基本型,绒毡层为分泌型。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左右对称型四分体,胞质分裂为连续型,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子房下位,3室,胚珠多数,倒生,具双珠被、厚珠心,中轴胎座。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线型(或T形)四分体,珠孔端3个大孢子退化,合点端的1个发育成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为蓼型。比较苞叶姜、黄花大苞姜(Caulokaempferia coenobialis)和海南三七(Kaem pferia rotunda)的早期胚胎学特征,表明苞叶姜与黄花大苞姜系统学关系较近,与海南三七系统学关系较远。在分类等级上,胚胎学证据支持苞叶姜独立成属。  相似文献   
50.
我国2007年修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将异胫长小蠹属非中国种作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因此开展该类群中国记录种的厘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记述了异胫长小蠹属中国记录种13种,即针叶异胫长小蠢Crossotarsus conife瑚、缺刻异胫长小蠹cemancipatus、外齿异胫长小蠹cexternedentatus、壳斗异胫长小蠹cfagacearum、黄翅长小蠹c伽o,,啪u纽础、端刺异胫长小蠢Cimpariporus,日本异胫长小蠢cniponicus、黑异胫长小蠹c.piceus、台湾异胫长小蠢csauteri、简长小蠹csimplex、鳞异胫长小蠹c.squamulatus、端异胫长小蠢Cterminatus和华氏异胫长小蠹c.wallacei,对这些种类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编制了种类检索表。同时整理出了这些种类的寄主及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