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69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孙明雪  宿蕾  李江涛 《微生物学报》2022,62(6):2119-2135
铁元素是深海热液活动产物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热液喷口处化能自养微生物生态系统的重要驱动元素。以Zetaproteobacteria为典型代表的嗜中性微需氧铁氧化菌是海底喷口及其周围环境中生物介导的Fe2+氧化这一生物矿化作用的主要驱动者。这些铁氧化菌通过氧化Fe2+获取维持自身代谢所必需的能量,同时分泌有机质将氧化后的不溶铁(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沉淀于细胞外,形成具有螺旋丝带状、中空长杆状、分叉管状以及其他具有特殊形貌特征的显微结构体,进而堆积成广泛分布于海底的富铁氧化物/氢氧化物。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编码细胞色素孔蛋白的cyc2基因是Zetaproteobacteria铁氧化菌进行Fe2+氧化的关键基因,而细胞色素c或其他周质细胞色素则是Fe2+氧化过程中的关键电子传递载体。基于宏基因组分析的系列研究揭示了Zetaproteobacteria普遍具有多种与氮、硫、氢以及砷元素循环密切相关的功能基因与代谢途径,暗示了其在上述元素循环过程中的潜在作用。本文系统地总结了海底热液喷口及其周围环境中发现的嗜中...  相似文献   
42.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已知苦苣苔科植物共有805种(含种下等级,下同),隶属于45个属,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至华南地区,其中特有种和狭域种十分丰富。由于苦苣苔科大部分种类仅适应于某些特化的微生境,因此极易因自身原因和外界因素的干扰而致危。为更好地了解中国苦苣苔科已知物种的濒危风险,该研究在查阅相关文献且结合最近发表的新分类群中关于濒危等级评估的相关内容,辅以近年来实地调查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对中国苦苣苔科已知物种的濒危等级进行了统计分析和重新评估。同时,依托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苦苣苔专业委员会、广西植物研究所国家苦苣苔科种质资源库和中国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平台,首次创新了从新种发现和发表到濒危状况评估、即时启动保育和园艺新品种培育同步进行的物种保护新模式。分析结果表明,有必要提高政府相关部门对苦苣苔科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程度。因此,建议:(1)进一步加强对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紧迫性的认识;(2)针对濒危的尤其是被评估为极危(CR)和濒危(EN)的类群开展“抢救性”保护、迁地与就地保护和野外回归;(3)积极开展新品种培育等方面的研究。以上结果和建议是将来苦苣苔科植物多样性保...  相似文献   
43.
记述采自我国厦门及广东海门的团水虱科Sphaeromatidae一新种 ,中华团水虱Sphaeromasinensis。本种与采自海南岛的三口团水虱SphaeromatristeHeller相似 ,主要区别特征如下 :本种腹部前缘有 1个大突起 ,后者无 ;本种腹节具多个瘤状小突起 ,后者腹尾节则在近中部有 3对明显的大突起。正模标本♂ ,82F 83C ,1982年 4月 10日采自厦门何厝。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标本馆。  相似文献   
44.
我国上侏罗统牛津阶-基末利阶(163-150Ma)保存有完好的最原始的蠼螋昆虫化石,首次描述,分析和讨论了原始蠼螋后翅脉序特征,认为与现代生存的蠼螋后翅基本相同。因此,提出了与西方某些蠼螋昆虫分类学者不同的意见,认为始螋亚目(Aechidermaptera)应归入于革翅目(Dermaptera)之中,且视其为一个最原始的类群较为合理,内蒙古自治区这个原始类群的下列重要特征皆为首次发现;胸骨具有特殊的形态结构;革翅锁具(Tegmina locking device)和刺脊突(spiny crest)发育;前,中,后足跗节皆为5节;后足基节显著伸长;颈部被划分为前,后两个颈片;革翅后缘收缩变尖,上述5项被视为厚原始蠼螋特有的祖征,下列特征应为早期蠼螋共有的原始性状;虫体扁平,通常具毛;腹部侧缘彼此近平行;触角显长,丝状,多节(通常多于11节);两只单眼发育;上颚具齿;中胸小盾片显大;革翅较长,通常具有明显的翅脉;股节具隆脊;爪和爪垫通常发育;腹部各节背板与腹板不重叠(两者位置非简单的上,下关系);尾须柔软,多节,雌性产卵器鞘显著外伸,本文建立了始螋亚目1新科Sinopalaeo-dermatidae和2新属2新种Sinopalaeodermata neimonggolensis gen.et sp.nov,Jurassimedeola orientalis gen,et sp.nov。同时,对蠼螋昆虫的起源和演化重新进行了讨论,做出了与西方某些蠼螋昆虫研究者结论不同的推断。  相似文献   
45.
中国真蛞蝓类的分布和物种多样性研究(柄眼目:腹足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岷 《动物分类学报》2002,27(3):447-452
对我国真蛞蝓类物种的分布特点和多样性特点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真蛞蝓物种多样性具有从中南向南北分别递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递减,从温湿多雨区向干旱区递减的总体特点,其分布类型为:Deroceras laeve分布于各类可能存在真蛞蝓自然分布的地区,而Deroceras altaicum分布上介于高山型和丘陵平原型之间。Anadenus属为高山型分布;Meghimatium属为丘陵平原型分布;Limax属和Lehmannia valentiana在各不同地区均间有分布。  相似文献   
46.
对盅口族Cyathostominea线虫分类系统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讨论,根据各分类学家的意见,笔者提出了盅口族线虫的分类系统,该系统以Lichtenfels等人(1998)的观点为基础,其不同点在于:1)将马线虫属Caballonema Abulasze,1937和柱咽属Cylindropharynx Leiper,1911从盅口族中移出,放入柱咽族Cylindropharyngea Popova,1952;2)Scialdo-Krecek(1984)描述的Cylicodon-tophorus reineckei应归属于副杯口属Parapoteriostomum Hartwich,1986.  相似文献   
47.
邓德山 《广西植物》2002,22(2):116-120
以国产莎草科扁穗苔属 ( Blysmocarex cyperaceae)分布区内 30个居群硅酸体系统分析结果 ,结合植物形态学和植物生态地理学特征 ,深入探讨了广义的大花扁穗苔复合种 ( Blysmocarex macrantha complex)内类群系统演化与生境地理之间的关系。认为大花扁穗苔由 3个近缘的水平地理替代亚种构成 :subsp.macrantha、subsp.nudicarpa( Y.C.Yang) D.S.Deng、subsp.stolonifera( Wang ex Li) D.S.Deng;在地理空间上此三者具有较为明显的水平地理空间替代性。同时 ,认为 Ivanova( 1 939)建立扁穗苔属是具有合理性的  相似文献   
48.
本原直脉蝎蛉化石标本采自陕西铜种中三叠世铜川组下段上部(T21^2)灰绿色泥页岩,中描述2个新种,并附上产于世界各地的10个种主要特征的检索表,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自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49.
中国平脐蠕孢属的分类研究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晖  张天宇 《菌物系统》2002,21(3):327-333
来自山东泰安和安徽合肥匍柄霉属的两个新种分别命名为棉匍柄霉Stemphylium gossypii和莴苣匍柄霉Stemphylium lactucae。模式标本保存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标本室(HSAUP)。本文报道了平脐蠕孢属的一个新种,早熟禾平脐蠕孢Bipolaris poae-pratensis,2个中国新记录种,即野牛草平脐蠕孢Bipolaris buchloes和弯曲平脐蠕孢Bipolaris papendorfii,对其他4个平脐蠕孢属的种的有关分类问题进行了讨论,澄清了一些种名的混乱。标本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标本室(HSAUP)和中国科学院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50.
在扫描电镜下对台闽苣苔 (T. oldhamii (Hemsl.) Solereder)进行了花部器官形态发生的观察,为探索该类群的个体发育、类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和进化趋势提供依据.研究发现该属植物萼片、花冠和雄蕊发生式样均为五数花类型,它们各自来源于花原基上分化出来的萼片原基、花冠原基和雄蕊原基;花冠与雄蕊的两侧对称性与花冠上唇生长稍快和退化雄蕊原基发育迟滞相关;萼片原基的发生和发育的顺序是不一致的:萼片原基发生的式样为近轴中原基-远轴2原基-2侧原基,发育式样则为近轴中萼片-2侧萼片-远轴2萼片,花蕾时为镊合状排列.花冠裂片原基的发生和发育式样是一致的,即远轴中裂原基(下唇中裂片)-远轴2侧裂原基(下唇2侧裂片)-近轴2裂原基(上唇2裂片).花蕾期卷迭式为覆瓦状排列,从外向内:下唇中裂片-下唇2侧裂片-上唇2裂片或下唇2侧裂片-上唇2裂片-下唇中裂片.雄蕊原基与花冠裂片原基互生,前方雄蕊原基在发生上稍迟于后方雄蕊原基,后者与退化雄蕊原基几乎同时发生,但较小,并与近轴心皮(或柱头上唇)对生.将该属与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的地黄属( Rehmannia )、苦苣苔科(Gesneriaceae)的异叶苣苔属( Whytockia)和尖舌苣苔属(Rhynchoglossum )的花部器官比较发现,这四个属在这方面呈现出多样性和交叉.过去一直按子房室数和胎座类型划分玄参科(子房2室、中轴胎座)和苦苣苔科(子房1室、侧膜胎座)这一做法受到了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