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我国大多数陆上主力油田已进入"双高"(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开采阶段。为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后油藏的石油采收率,本研究发现了一种促进油藏内源微生物生长代谢的高效激活剂,且该激活剂已通过室内产气和物理模拟驱油实验及岩心电镜观察和454(Pyrosequencing)焦磷酸测序方法的评价。结果表明激活剂在高压容器中静置培养60 d后产气增压达到2 MPa,用量0.35 PV,浓度为1.8%(W/W)的激活剂溶液在聚合物驱后的天然岩心上石油采收率可再提高3%,并在电镜观察到岩心内部激活的内源微生物菌体及其代谢产物。现场于2011年12月在萨南南二区东块的1注4采井组开展了试验,监测到4口有效生产井的甲烷和二氧化碳气体δ13C(PDB)含量产生明显变化,与萨南南二区东块对照试验区产油量增幅35.9%,含水稳定在94%,在3年半期间阶段累计增油5 957 t,为同类油藏进一步提高石油采收率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2.
金不换鲜三七液对哺乳动物致突变和致畸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金不换鲜三七液特殊毒理学效应的致突变性。以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睾丸减数分裂染色体畸变及小鼠致畸试验为指标, 研究金不换鲜三七液的安全性。结果: (a)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低、中、高3 个剂量组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0-7 % 、0-2% 和0-9 % , 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阳性对照组染色体畸变率大大增高。(b) 小鼠睾丸减数分裂细胞染色体畸变: 在本实验条件下, 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畸变率[ 包括性染色体单价体(X- YU) , 常染色体单价体(AU)] 在各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c) 小鼠致畸试验: 小鼠口服金不换鲜三七液的累积剂量达15 g/kg 体重的1/10、1/5 和1/2 , 小鼠致畸试验也无显著差异。实验结果表明, 金不换鲜三七液安全无毒。  相似文献   
43.
昆明龙蜥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用骨髓及精巢作实验材料,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直接制片法,首次报道了昆明龙蜥Japalura vacoae(Boulenger)的核型,即2n=12+22mNF=46,并与已经报道的本属的另二个物种—J.swinhonis J.polygonata—的核型作了比较。讨论了它们的核型演化途经。在该属染色体臂数具有明显的保守性。因此,罗伯逊易位在演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核型分析还讨论了龙蜥属的分布和起源中心。 另外,本文还观察分析了精巢的减数分裂。 昆明龙蜥—Japalura varcoae(Boulenger)—属蜥蜴目(Lacertiformes),鬣蜥科(Agamidae),分布在我国的云、贵高原(川生所,1977),是高原山地型种类。各种动物的核型研究,不但对于细胞学、遗传学是项基本工作,同时还可以丰富动物的信息系统,为动物演化的研究提供宝贵资料。据查,昆明龙蜥的核型未曾报道。特作此文。  相似文献   
44.
大庆油田微生物采油现场试验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近十几年以来大庆油田利用具有产气、降解原油、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堵调性能的菌剂,通过地下发酵,开展微生物采油现场试验取得的进展.分析了该项技术适用的油藏条件和应用特点.截止到2012年底,应用微生物采油技术增产原油达12×104 t.其中微生物单井吞吐518口,累计增油6.3×104t,实施微生物驱和调驱项目10项(45个井组),累计增油5.7×104 t,为大庆油田稳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在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心肾综合征中的变化,探讨Cys C在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心肾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引起的早期心肾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阿托伐他汀20 mg组(B组)以及阿托伐他汀40 mg组(C组)各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或者阿托伐他汀40 mg/d口服。分别测定其治疗3个月前后Scr、GFR、Cys C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3个月后,A组、B组Scr及GFR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Scr及GF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3个月后,A组Cys 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C组Cys 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心肾综合征疗效观察中,Cys C较Scr更能敏感反应早期肾功能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血浆N 末端B 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评估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 年6 月至2014 年7 月本院住院的心衰患者96 例,在入院第二天常规行心脏彩超及血液生 化检查,并测定患者血浆中NT-proBNP 水平。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心脏彩超、NT-proBNP 水平及18 个月随访期内心脏不良事件 发生率进行分析。按随访期内是否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分为事件组与非事件组,根据NT-proBNP 水平高低分为高NT-proBNP 组 (NT-proBNP>3200 pg/mL)和低NT-proBNP组(NT-proBNP≤ 3200 pg/mL),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事件组NT-proBNP 水平较非事件组明显增高(P<0.00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只有NT-proBNP是预测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 素。NT-proBNP 水平预测心衰患者18 个月内死亡的ROC 曲线下面积为0.873,以随访患者平均NT-proBNP 水平均数3200 pg/mL 作为分组的界值,通过Kaplan-Meier法作NT-proBNP不同水平患者在随访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曲线,计算Log-rank 为29.563(P=0.000)。结论:血浆NT-proBNP 水平是心衰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不同NT-proBNP 水平对心 衰患者的预后影响不同,超过3200 pg/mL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血清Irisin 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收集西京医院心内科因AMI 行急诊PCI治疗的169 例患者的临床及冠脉影像学资料。根据TIMI血流分级,将病人分为两组,正常血流组和无复流组;采用酶 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Irisin 水平,根据Irisin 水平分为低Irisin 组和高Irisin 组,分析Irisin 与无复流发生的关 系。结果:①169例患者发生无复流40 例,无复流发生率为23.6%(40/169);②无复流组与正常血流组相比,血清Irisin 水平显著降 低(4766± 1725 ng/mLvs 8125± 2904 ng/mL,P<0.05);③急性心梗发生后,血浆Irisin 水平逐渐升高,3 小时内组Irisin 水平显著低 于24 小时后组(4050± 1739 ng/mL vs8358± 3042 ng/mL,P<0.05),且3 小时内组无复流显著高于24 小时后组(71.42%vs 12.9%, P<0.05);④低Irisin 组中无复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高Irisin 组(58.1% vs 11.9%,P<0.05);⑤多元Logistic 回归显示Irisin 是急诊 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保护因素(OR:0.861,95%CI:0.793-0.909,P<0.05)。结论:低水平的血清Irisin 能有效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且Irisin 能明显改善PCI术后无复流。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DHM)对高糖(HG)诱导的心肌细胞H9C2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细胞处理分为对照组、35 mmol/L HG组、35mmol/L HG+50 μmol/L DHM组及50 μmol/L DHM组。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化学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ROS水平;荧光定量PCR法及Elisa法分别检测TNFα、IL1β、IL6 mRNA和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p-IκBα、IκBα蛋白及核蛋白NF-κB p65的表达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对照组、35mmol/?L HG组、35?mmol/L HG+50?μmol/L DHM组、35?mmol/L HG+100?μmol/L DHM组的细胞活力分别是(100±0.00) ﹪、(52.23±5.69) ﹪、(74.58±6.12) ﹪和(86.04±3.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40.61,P?< 0.01)。对照组、35?mmol/L HG组和35?mmol/L HG+100?μmol/L DHM组的MDA和ROS水平,SOD和CAT活性分别是(0.44±0.06)?nmol/?ml,(2.33±0.40)?nmol/?ml,(1.48±0.41)?nmol/ml、(156.0±9.00)U/ml,(325.3±10.69)U/ml,(244.0±9.54)?U/ml,(10.62± 1.59)?U/?ml,(5.18±0.34)U/ml,(7.75±0.53)U/ml,(11.31±0.98)?U/ml,(5.20±1.12)?U/?ml和(8.06±0.66)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30.34,29.75,14.72,P均< 0.01)。DHM预处理可明显拮抗HG对H9C2心肌细胞TNFα、IL1β和IL6 mRNA及含量的上调作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 0.01)。DHM可抑制HG对H9C2心肌细胞p-IκBα/?IκBα蛋白和核蛋白NF-κB p65表达的增加作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 0.01)。 结论DHM可拮抗HG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这可能与其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9.
形成血管和淋巴管内层的内皮细胞是脉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参与血管和淋巴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内皮细胞上的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具有免疫球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同源性结构域的酪氨酸蛋白激酶(Tyrosine kinase receptors with immunoglobulin and EGF homology domains,Tie)轴是除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途径外胚胎心血管和淋巴发育所必需的第二种内皮细胞特异性配体-受体信号传导系统。Ang-Tie轴参与调节产后血管生成与重塑、血管通透性和炎症,以维持血管平衡,因此,该系统在许多血管和淋巴系统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针对近年来Ang-Tie轴在血管和淋巴系统相关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系统论述了Ang-Tie轴在炎症诱导的血管通透性、血管重塑、眼部新生脉管、剪切应力反应、动脉粥样硬化和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中的作用,并总结了涉及Ang-Tie轴的相关治疗性抗体、重组蛋白和小分子药物。  相似文献   
50.
目的:了解职业学校学生的营养状况,为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职业学校1 912名住宿生2013年体检资料进行分析,采用超重、肥胖和营养不良发生率指标评价学生营养状况。结果:男生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4.81%和11.11%,女生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1.07%和6.91%,男生超重、肥胖率均高于女生,女生营养不良率高于男生。高三年级超重和营养不良率最高、高一年级最低。城市学生肥胖率高于农村,肥胖和营养不良率城市女生均高于农村女生。结论:该学校营养过剩与营养不良并存,应加强营养健康教育,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