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溪流两边的湿地对其含氮量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美国科罗拉多洛基山国家公园内LochVale,小流域溪流商边的湿地土壤水溶液中的含氮量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与其相邻的溪流中的含氮量。结果发现,溪流中的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3个湿地土壤水溶液中的,而氨态氮则并没有显著差异;溪流水中的pH值要显著高于土壤水溶液中的,而电导率又显著低于后者。同时,还发现取自不同地点的溪流水分的化学性质也有显著的不同,采自溪流支流水分的pH,电导率和硝态氮都要显著高于取自主溪流中的水分的。另外,还分析比较了3个湿地样地的地上部分生产力以及土壤和生物量中的碳和全氮含量。最后,我们认为溪流两边的湿地对溪流中的氮的含量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杨敬元 《生命世界》2007,(10):14-17
神农架是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原始森林莽莽苍苍,崇山峻岭郁郁葱葱,河谷溪流碧水潺潺,所有这些都让来到这里的人们有着远离尘世的感觉。  相似文献   
43.
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于江苏南部溪流水域采集司氏?(Liobagrus styani)样本221尾, 利用脊椎骨分析法对司氏?的年龄与生长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司氏?渔获物年龄组成为1—5龄, 以2—3龄个体为主, 占总样本量的71.85%。体长分布范围为32.09—104.02 mm, 优势组60—90 mm。体长与脊椎骨外径关系为L = 22.134R+34.551, 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 = 3×10–5L2.836, 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 Lt=108.45[1–e–0.1330(t+3.8058)], Wt=17.74[1–e–0.1330(t+3.8058)]2.836。生长拐点年龄为4.04龄, 拐点年龄时对应体长、体重分别为Li=70.22 mm和Wi=5.17 g。研究首次在江苏南部水域采集到司氏?, 并首次报道了年龄结构和生长特征, 为其资源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4.
凋落叶分解所产生的水溶性组分(water soluble matter)是森林水陆不同生境碳和养分迁移的重要载体。本研究通过布设高寒森林4种代表物种凋落叶分解袋,即康定柳(Salix paraplesia)、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和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探讨其在林下地表、溪流和河岸带3种生境下不同分解时期(冻结初期、冻结期、融化期、生长季节、生长季节后期)的水溶性组分及水溶性碳含量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两年的分解,发现溪流显著促进了凋落叶中水溶性组分和水溶性碳的释放;同一物种凋落叶在不同生境下水溶性组分和水溶性碳损失差异显著(P<0.05),整体表现为溪流>河岸带>林下;在分解初期水溶性组分含量有明显的降低;在整个分解过程中,水溶性组分(-70.43%)和水溶性碳(-84.31%)含量变化基本一致且呈明显降低趋势。此外,凋落叶中水溶性组分和水溶性碳的释放速率受时间、物种以及区域环境因子(温度、p H值、营养成分)的调控。这些结果表明,高寒森林凋落叶中水溶性组分和水溶性碳在分解过程中易随水体的流动而转移至下游生态系统,并且区域环境因子在凋落叶水溶性组分和水溶性碳释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为深入理解高寒森林以凋落物为载体的物质迁移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5.
茶园对溪流水质和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正日益受到关注。于2007年4月调查了浙江富阳、建德、武义和松阳县,受不同种植模式茶园(低山林地改植茶园、高山林地改植茶园和农田改植茶园)影响的溪流及无干扰参照溪流共17个样点的水质和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结果表明:受茶园影响溪流的铵态氮、总氮、总磷、CODMn和电导率都高于参照溪流,低山茶园影响溪流的总氮5.506 mg·L-1和总磷0.053 mg·L-1比高山茶园影响溪流的总氮2.069 mg·L-1和总磷0.028 mg·L-1高出约2倍;低山林地改植茶园影响溪流的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显著低于参照溪流(P<0.01),高山林地改植茶园影响溪流与参照溪流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群落相似性的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表明(stress value=0.09),参照溪流和高山茶园干扰溪流的物种相似性最高,农田改植茶园与农田影响溪流之间也具有较高物种相似性。  相似文献   
46.
城市溪流中径流式低坝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浙江省安吉县内具径流式低坝的城市溪流(6个样点)和参照溪流(3个样点)的底栖动物群落,目的是了解城市溪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退化规律和径流式低坝(2—3 m)对城市溪流底栖动物群落组成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参照样点的底质组成以大石块(35.92%)和卵石(33.66%)为主,城市溪流以砾石为主(57.97%)。城市溪流水温和电导率显著高于参照溪流,TN和TP高于参照溪流。底栖动物总分类单元数和EPT分类单元数显著低于参照溪流。城市溪流河道内水坝上下游之间的流速(P=0.273)和宽深比(P=3.92)无显著差异。坝下游水体中的TP高于坝上游,电导率、溶解氧、pH值和水温在坝上下游之间几乎一致。除BI指数坝下游高于坝上游外,坝上下游间底栖动物总分类单元数、EPT分类单元数以及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和均匀度指数没有显著差异。但坝下游的耐污类群比例显著高于坝上游,敏感类群比例则显著低于坝上游。与坝上游相比,坝下游捕食者比例上升和集食者比例下降。NMDS结果进一步表明,城市溪流内水坝的建设导致坝上下游底栖动物群落物种组成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47.
福建桐山溪鱼类资源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对福建东北部入海河流桐山溪中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桐山溪有淡水及河口鱼类47种,隶属10目16科39属.鱼类组成以鲤形目为主,有3科25属27种,占总种数的57.4%;鲈形目有5科7属7种,占总种数的14.9%;鲀形目有1科1属3种,占总种数的6.4%;鳗鲡目、鲇形目和鲽形目各有1科1属2种,分别占总种数的4.3%;合鳃目、鲑形目、脂鲤目和雀鳝目各有1科1属1种,分别占总种数的2.1%.47种鱼类中,25种为常见种,占总种数的53.2%;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和条纹小鲃Puntius semifasciolatus为稀有种,占总数的4.3%;短盖巨脂鲤Colossoma brachypomus和眼斑雀鳝Lepisosteus oculatus为外来种,占总数的4.3%;其余18种为偶见种,占总数的38.2%.花鳗鲡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台湾名古屋吻鰕虎鱼Rhinogobius nagoyae formosanus为中国大陆的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48.
比较了广东横石水河流域二条相邻的3级溪流大型底栖动物的漂流种类组成及昼夜节律,其中一条溪流受广东大宝山矿外排的酸性矿山废水严重污染,水体pH值仅为3.45且重金属严重超标,而另一条为相邻的清洁溪流.结果表明:清洁溪流中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和种类远比受酸性矿山废水污染的溪流丰富.在清洁溪流中共采获漂流底栖动物6 871头,隶属10目52类群,其中水生昆虫的数量和种类占绝对优势 (99.5%).但总漂流密度占优势的类群(相对多度超过5%)不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水生昆虫:七鳃假二翅蜉 (28.5%)、宜兴似动蜉 (13.8%)、短脉纹石蛾(13.2%)、白背锯形蜉(7.5%)、摇蚊科(6.5%) 和肖扁泥甲(5.0%).蜉蝣目种类和数量最多,占全部漂流底栖动物总个体数的65%,其中又以四节蜉科居多,占蜉蝣目总个体数的63%.毛翅目昆虫的数量(18%)仅次于蜉蝣目.大型底栖动物的漂流表现出明显的昼夜节律,漂流主要在夜间进行,未发现有日漂者.漂流密度高峰出现在21:00和2:00,漂流密度分别为(70.3±10.8)和(289.0±124.6) 头·100 m-3.大多数优势种类漂流高峰出现的时段略有不同,但有些优势种类(如摇蚊科和肖扁泥甲)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漂流昼夜差异.在受酸性矿山废水污染的溪流中,漂流动物只有1种嗜酸性的多足摇蚊,其漂流活动也在夜间进行,并有3个明显的漂流高峰,分别出现在19:00、0:00和4:00,最高漂流密度仅为(6.7±5.2)头·100m-3.说明酸性矿山废水不仅降低了溪流中漂流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和数量,也改变了其漂流模式.  相似文献   
49.
土地利用、溪流级别与溪流河水理化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为研究土地利用对溪流水质的影响 ,对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境内阿什河流域的 1~ 5级溪流河水进行采样 ,同时记载森林覆盖度、邻近土地利用类型及地貌特征。对溪水样品的的 p H,浑浊度 ,NH 4- N、NO- 3- N和 PO3 3- P浓度进行分析测定。对不同溪流级别和土地利用类型的溪流河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随着溪流级别的升高和土地利用类型由森林变为农田和村镇 ,溪流河水的 p H,浑浊度 ,NH 4- N、NO- 3- N和 PO3- 3- P浓度均显著升高。森林植被保存相对较好的 1、2级溪流水质最佳 ,但溪水中溶解无机磷和无机氮的浓度与美国温带地区相似的低级溪流相比 ,分别高 30倍和 1 0 0倍。河岸带破坏 ,土地利用的变化 ,放牧、樵采等频繁干扰造成的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输入是造成该流域溪流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0.
黄山陈村水库河源溪流鱼类群落的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0年11月在黄山陈村水库河源溪流中所采集的鱼类标本,对其中9种优势鱼类的食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宽鳍鱲(Zacco platypus)、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和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等9种鱼类都以有机碎屑、藻类和无脊椎动物为主要食物,属典型的杂食性或无脊椎动物食性鱼类;食物组成的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物种间的食物组成差异显著但存在部分重叠(P<0.001)。不同物种间的食物多样性和食性宽度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底栖型鱼类具有相对较高的饵料来源,而鱼类的食物多样性可能与其小生境选择性有关。根据食物重叠指数,9种优势鱼类之间存在明显的食物重叠(D>0.3),尤其是宽鳍鱲、光唇鱼、麦穗鱼、高体鰟鮍(Rhodeus ocellatus)和稀有花鳅(Cobitis sinensis)间的食物重叠指数超过0.9。陈村水库河源溪流的鱼类群落所表现出的食物组成、食物多样性、食性宽度和种间食物重叠性等特征,可能与其生态系统所具有的营养外源性和物理栖息地周期动荡性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