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新薛河溪流生境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确底栖动物在时空尺度上的自然变化规律对有效评估和保护水生态系统十分重要。基于2012年季节调查数据,对新薛河典型生境底栖动物群落季节动态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底栖动物108种,隶属5门10纲74属。短脉纹石蛾、长钝直突摇蚊、拟长跗摇蚊、Neozarelia sp.为研究区域优势分类单元,相对丰度分别为25.1%、9.8%、9.0%、8.6%;各季节间优势分类单元组成差异较大,3个季度共同优势物种仅短脉纹石蛾1种。密度、物种丰度、香农指数表现为4月和12月显著高于10月;均匀度指数10月份最高。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表明,不同季节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对照河段(D河段)群落结构季节间差异相对较小。指示物种法分离出了新薛河及各河段代表性物种41种,但B河段未分离出指示物种;双向聚类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指示物种的指示属性(特有或者相对丰度最高)。  相似文献   
52.
基于11个反映水生昆虫生活史、对外界抵抗力和生理特征的生物学性状,应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fourth-corner统计方法,系统研究了浙江省钱塘江中游流域水生昆虫功能多样性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 部分生物学性状对土地利用变化敏感,且其随人类干扰强度的变化所发生的改变与预期吻合,其最大个体长度逐渐下降,呼吸方式从以鳃呼吸为主转变为以表皮呼吸为主,掘穴者数量显著增加.参照点的功能多样性指数(Rao值)显著高于干扰点(P<0.001).说明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导致溪流水质和栖境质量下降,引起群落的变异和对生物性状组成的筛选,最终导致水生昆虫群落功能多样性改变.生物性状及功能多样性是未来评价生态健康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53.
物种通过功能性状响应环境变化, 探究群落功能性状多样性的海拔格局是揭示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和形成机制的重要研究内容。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是影响溪流生物多样性变化及其群落构建的重要因素, 然而气候和土地利用沿海拔梯度如何影响水生昆虫功能性状垂直分布格局的系统研究仍旧比较缺乏。本文基于2016年和2018年在云南澜沧江中游1,000-3,000 m海拔共56个溪流样点的水生昆虫群落调查数据, 利用线性和二次回归模型探索并比较了生活史性状(化性、生活史快慢、成虫寿命)和生态学性状(营养习性、生活习性、温度偏好)的群落加权平均性状多样性指数沿海拔梯度的分布特征, 并通过随机森林模型解析流域尺度气候和土地利用变量对生活史和生态学性状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 生活史性状中, 少于1世代、无季节性、慢季节性、成虫寿命长等性状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呈显著的“U”型分布格局, 而快季节性和成虫寿命极短多样性呈显著的单峰型海拔格局, 成虫寿命短多样性呈显著递增的海拔格局。生态学性状中, 温度偏好多样性与海拔梯度无关, 附着者和爬行者的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分别呈显著的递增和“U”型格局, 滤食者、植食者和捕食者的多样性分别呈显著递增、递减和“U”型海拔格局。随机森林模型分析结果表明, 气候和土地利用对生活史性状多样性的解释量高于对生态学性状多样性的解释量, 年平均温度和农业面积百分比是共同的关键因素。综上, 水生昆虫群落功能性状多样性海拔格局存在差异, 主要受不同自然环境梯度和人类干扰因素驱动。研究结果可为制定澜沧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4.
溪流生态系统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丹 《水生生物学报》1996,20(2):104-112
  相似文献   
55.
五川源头溪流系统氮的迁移和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氮稳定同位素法、综合常规水样监测以及微环境培养方法探讨了五川农业溪流沿程氮的迁移转化过程.结果表明,溪流沿程NO3-N浓度变化范围为0.5~4.5 mg L-1,平均为1.26 mg L-1,且多数月份总体上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同时NO-3的δ15N存在降低趋势,两者呈线性负相关(R2>0.80),表现明显的硝化过程典型特征.各采样点的NO2-N、DO、DOC浓度与NO3-N也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关系,说明了硝化过程的发生和氮在不同形态之间的转化.溪流水体微环境培养实验证明了水体中的NH4-N和NO3-N浓度在培养期内并无明显变化,以上数据和相关关系充分表明了流域沿程地表径流氮素输入和溪流系统沉积物和水体界面的硝化过程共同作用可能是五川溪流沿程NO3-N与NH4-N浓度升高,而NO-3的δ15N值减小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农业流域的污染源评价中,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查河道系统内部氮的转化和贡献.  相似文献   
56.
溪流生态系统潜流带生态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袁兴中  罗固源 《生态学报》2003,23(5):956-964
最近一、二十年,对潜流带研究的逐渐开展已使人们充分认识到潜流带在溪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态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潜流带是溪流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作用的界面,占据着在地表水、河道之下的可渗透的沉积缓冲带、侧向的河岸带和地下水之间的中心位置。有关潜流带重要性的近期研究进展增进了我们对溪流生态学的理解,大大扩展了水生生物生境的物理空间以及生物相互作用和生产力存在的区域。潜流带生境包含多样化的、丰度很高的动物区系,其常常控制着溪流生物生产力和生态过程。潜流带对溪流生态系统的潜在重要性来自于生物学和生物地化活动。潜流带在溪流有机物的分解和水质净化等生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潜流带是溪流集水区内各种环境特征的综合表征体,它能够反映周围景观的环境条件及其变化,集水区内的自然或人为干扰,都会影响到潜流带的水文循环、理化特征、生境分布、营养结构和基本生态过程。因此,对溪流生态系统的综合管理必须包括潜流带。最后对潜流带生态学研究现存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研究展望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7.
溪流粗木质残体的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粗木质残体(CWD)是森林或溪流生态系统中残存的超过一定直径大小的站杆、倒木、枝桠及根系等死木质物的总称,溪流CWD对于溪流生态系统的稳定,水生生物多样性,河槽形态及其变化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溪流CWD的产生和分类,溪流CWD对于溪流生态系统的稳定,水生生物多样性,河槽形态及其变化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溪流CWD的产生和分类,溪流CWD贮量,分布和动态,以及溪流CWD的功能和管理分别进行了总结,并指出应尽快在国内开展溪流CWD的研究和管理。  相似文献   
58.
长白山二道白河森林流域溪流倒木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邓红兵  王青春  潘文斌  周莉  代力民 《生态学报》2002,22(11):1896-1901
溪流倒木是森林生态系统对水生态系统最重要、最直观的输入和干扰之一,也是两系统之间的主要联结,对于溪流生态系统的稳定、水生生物多样性、河槽形态及其变化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重点对长白山北坡溪流倒木现存量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在调查的红松阔叶林植被带内4500m长河道内,共发现溪流倒木425株.分属于17个树种;其中l、w级腐烂占相当大的比重,与林地倒木I、l级腐烂占忧有所不同,其原因可能与分解环境的不同有关。所有溪流倒木的总材积为77.98m^2,故溪流倒木的现存量为1.733m^3/100m和10.83m^3/hm^2。溪流倒木的树种组成和不同树种的材积与河岸带植被密切相关,但存在差异。研究表明林分形成倒木并进入河流在时间上可能是均匀或随机的,但不同树种间,其形成倒木并进入河流时的树木材积或生长年龄存在较大差异。溪流倒木和林地活立木的个体数量的径级分布基本上为反J型,而它们材积的径级分布均为典型的J型。  相似文献   
59.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相似文献   
60.
亚热带溪流中树叶凋落物多酚含量对树叶分解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官昭瑛  赵颖  童晓立 《生态科学》2008,27(5):436-436
利用邻二氮菲-铁(Ⅲ)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蒲桃与人面子树叶在二级溪流中分解时植物多酚含量的变化,并研究了多酚含量对树叶分解速率、底栖动物定殖以及微生物呼吸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蒲桃叶片中初始多酚含量(19%)比人面子树叶的含量高(6%),其分解速率(分解系数k=0.01d-1)比人面子树叶慢(k=0.04d-1)。研究还发现,蒲桃叶片上的微生物呼吸量比人面子的低(每克叶片单位时间的耗氧量分别为0.2和0.4毫克),而且底栖动物中撕食者的种类和数量也比人面子树叶少。说明蒲桃叶片中较高的多酚含量抑制了微生物的活性和底栖动物的取食,从而减缓了蒲桃树叶的分解进程,表明叶片中多酚含量与树叶凋落物分解速率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