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主要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人体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具有大量直观的图形、图像、标本、切片等图像资料和实物(模型)资料。教学中,展示教学信息的手段主要是图形、图像和声音等。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方法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尤其是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教学学时进一步压缩,而教学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为此,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将现代科学技术引入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当中,构建《组织学与胚胎学网络课程》平台,配合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此网络课程2007年获第六届广西高等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二等奖,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沙眼衣原体感染后大鼠输卵管糖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沙眼衣原体(chlamydial trachomatis,CT)感染后,输卵管粘膜的结构及糖蛋白的变化。方法:60只成年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单侧卵巢囊接种沙眼衣原体E型株,对照组接种2SP代替沙眼衣原体,分别于接种后第0.5、7、14天取材,在光镜下观察输卵管的结构变化,并采用PAS-Alcian blue染色显示输卵管内糖蛋白组分的变化。结果:对照组输卵管粘膜结构和糖蛋白组分无明显变化;实验组输卵管受损部位主要局限于粘膜层,PAS-Alcian blue染色显示沙眼衣原体感染可导致中性糖蛋白分泌减少。结论:沙眼衣原体的感染可使输卵管糖蛋白组分发生改变,这可能与反复感染的宫外孕、输卵管性不孕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大鼠输卵管沙眼衣原体感染后体内树突状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输卵管沙眼衣原体(CT)感染后体内树突状细胞(DC)的变化.方法选择成年雌性Wistar大鼠,从卵巢囊接种沙眼衣原体E型株.于感染后第1/2d、7d、14d、21d、28d和第35d处死动物取材,显示输卵管和脾内DC的变化.结果 1. 实验1/2d组输卵管未出现S-100 DC,在实验第7d、14d、21d、28d和第35d组输卵管均有S-100 DC出现;2.感染后脾淋巴小结数量增多,体积较大,淋巴小结内S-100 DC密集,动脉周围淋巴鞘内S-100 DC增多.结论输卵管CT感染后,输卵管和脾内S-100 DC增加,提示在体内DC对CT具有抗原提呈和启动机体免疫应答的作用,DC具有作为CT治疗性疫苗基础构建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TNF-α基因启动子-238G/A多态性在广西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特点.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检测170例正常汉族人TNF-α基因型并与其它种族的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TNF-α基因型以GG型最为多见(95.9%),这种基因多态性分布在男女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其它种族比较,发现不同种族间TNF-α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广西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TNF-α基因多态性,但在不同种族间分布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导致一些疾病在不同种族间的发生、转归和预后不同的遗传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削痂植皮术后结合负压封闭引流在深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致痛因子及炎性因子的影响,以此为临床治疗深度烧伤患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75例深度烧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削痂植皮术治疗;按术后不同换药方法分为常规换药组和VSD组,其中常规换药组35例,术后常规换药;VSD组40例,术后采用V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植皮成活率,术后1周、2周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测定两组患者血清致痛因子、冲洗液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结果:VSD组首次植皮成活率95.00%(38/40),常规换药组首次植皮成活率71.43%(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术后1周、2周创面愈合率高于常规换药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疼痛评分低于常规换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相关致痛因子表达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且VSD组致痛因子表达低于常规换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冲洗液炎性因子表达低于术前(P<0.05),且VSD组冲洗液炎性因子表达与常规换药组比较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0%(5/40)低于常规换药组40.00%(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削痂植皮术后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提高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效果,增加首次植皮成活率,减少细菌生成、炎性因子的释放,减轻创面疼痛程度,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黄山陈村水库河源溪流鱼类群落的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0年11月在黄山陈村水库河源溪流中所采集的鱼类标本,对其中9种优势鱼类的食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宽鳍鱲(Zacco platypus)、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和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等9种鱼类都以有机碎屑、藻类和无脊椎动物为主要食物,属典型的杂食性或无脊椎动物食性鱼类;食物组成的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物种间的食物组成差异显著但存在部分重叠(P<0.001)。不同物种间的食物多样性和食性宽度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底栖型鱼类具有相对较高的饵料来源,而鱼类的食物多样性可能与其小生境选择性有关。根据食物重叠指数,9种优势鱼类之间存在明显的食物重叠(D>0.3),尤其是宽鳍鱲、光唇鱼、麦穗鱼、高体鰟鮍(Rhodeus ocellatus)和稀有花鳅(Cobitis sinensis)间的食物重叠指数超过0.9。陈村水库河源溪流的鱼类群落所表现出的食物组成、食物多样性、食性宽度和种间食物重叠性等特征,可能与其生态系统所具有的营养外源性和物理栖息地周期动荡性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1β基因多态性在广西地区壮族健康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其他不同种族间的差异.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155名广西地区壮族健康者IL-1β( 3953)位点进行了检测,计算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与德国和西班牙人群的基因多态性分布进行比较.结果广西地区壮族健康人群与德国、西班牙人群相比,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偏高(97%比78%和80.3%),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偏低(2.6%比22%和19.7%)(P<0.005).结论广西地区壮族健康人群与德国、西班牙种族比较,IL-1β( 3953)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