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5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棉花与番茄抗棉花黄萎病不依赖于Ve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萎病是我国棉花的主要病害之一,发掘抗病基因和阐明抗病机制是开展棉花抗病分子育种的基础.本研究将目前唯一的植物抗黄萎病主效基因Ve1分别在本氏烟和陆地棉中超量表达,以探讨其在防控棉花黄萎病中的价值.研究发现,Ve1基因在本氏烟中超量表达后并未对番茄大丽轮枝菌2个生理小种和棉花黄萎病菌产生明显抗性.RT-PCR分析表明,Ve1并不能激活烟草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推测本氏烟中可能不存在完整的Ve1介导的抗黄萎病信号路径.Ve1超量表达的转基因棉花接种棉花黄萎病菌"V991"后表现出与本氏烟类似的结果,同时发现,陆地棉对番茄大丽轮枝菌1号生理小种表现出高抗性.利用番茄抗/感黄萎病近等基因系"Craigella GCR218"/"Craigella GCR26"进一步研究发现,2个番茄材料均对棉花落叶型强致病力黄萎病菌"V991"免疫,这暗示番茄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抗性不依赖于Ve1.分子鉴定表明,棉花黄萎病菌与番茄大丽轮枝菌1号和2号生理小种存在明显区别,番茄大丽轮枝菌1号和2号生理小种均属于非落叶型黄萎病菌.本研究中鉴定的棉花黄萎病菌均不含有ave1基因,这可能是在棉花中超量表达Ve1并不能增强其棉花黄萎病菌抗性的直接原因.通过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在抑制GbSERK1的表达后能显著削弱海岛棉对黄萎病菌的抗性,证实"海7124"中存在类似于Ve1的下游抗病信号路径.本研究还对棉花类受体蛋白的进化以及Ve1抗病信号路径在棉花抗黄萎病机制研究中的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2.
我国新分离虫媒病毒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1994年,从新疆地区的蚊、蜱和病人血清分离了多株病毒,为了明确这些病毒的分类地位,对其中的20株病毒进行了组织培养细胞感染实验和血清学检验,对部分毒株做了动物接种实验和理化性质鉴定。结果显示:20株病毒均可使BHK-21细胞病变(1-3天),主要表现为细胞圆宿、聚集,融合,破碎,脱落等;致Vero细胞病变为2-4天;15株病毒致C6/36细胞病变(2-4天),5株病毒对C6/36细胞连续观察7天未见细胞病变。11株病毒对乳鼠2-4天致死,对成年鼠2-5天致死。选取6株病毒进行理化性质鉴定,4株病毒(90260、91002、91004和91028)对5-氟脱氧尿苷耐受,对乙醚和酸敏感,提示为有膜RNA病毒;一株病毒(90265)对5-氟脱氧尿苷、乙醚和酸均敏感,提示为有膜DNA病毒;另一株病毒(9059)对5-氟脱氧尿苷耐受,对乙醚和酸也耐受,提示可能为无膜RNA肠道病毒。20株病毒中,17株病毒与甲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和布尼亚病毒的特异性免疫腹水不反应,提示这些病毒中可能不存在甲病毒、黄病毒和布尼亚病毒;3株病毒(90260、91002和91004)只与甲病毒的特异性免疫腹水反应,与乙型脑炎病毒和布尼亚病毒的不反应,提示这三株病毒为甲病毒。  相似文献   
43.
 利用变异系数和差异显著性检验,对海南坝王岭等五个海南粗榧群体植株及其不同器官的C、H、N、K等15种化学元素分布及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mannii Hook.f.)中的化学元素含量分布总体呈Ca>K型,但枝、茎、根、种子等不同器官却表现为K>Ca型;2)海南粗榧群体内各化学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但群体内和群体间基本无显著差异;3)海南粗榧不同群体同一器官间元素含量相对稳定,变异系数不太大,群体不同器官间则呈现显著甚至极显著的差异,但不同器官的总体平均值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4.
金荞麦野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传统中医药以春独特的优点为世人所瞩目,而其坚实的物质基础无疑是我国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所以,开发利用传统中医药植物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就金荞麦这一传统中医药植物的药用及营养价值作较为详细的综述,旨在为进一步开发与利用金荞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人参辐照贮藏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参辐照贮藏保鲜技术,为人参加工业开辟了新途径,鲜人参经清洗、抗坏血酸预处理、造型装入0.07-0.1mm的聚乙烯-尼龙复合膜袋,抽真空充氮气封口,采用0.3-0.6KGY剂量处理,辐照保鲜人参的药效成份损失少,易提取,不霉变虫蛀,人参主要成从皂甙辐照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毒性试验辐照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在常温条件下贮藏12个月,保鲜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46.
秋稻品种‘Dular’广亲和基因效应的RFLP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RFLP标记对秋稻品种Dular的三交(南京11//Dular/2533)的F2群体与灿粳品种的测交F1进行了单株带鉴定,并对广亲和性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第6染色体上标记RG213连锁的广亲和基因S5^n效应较大;不同位点广亲和基因具有明显的累加效应;位点内的互作导致了粳型配子的部分败育,同时还存在位点间的互作。  相似文献   
47.
水稻半矮秆基因sd-t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籼型标志基因系和IR36三体为工具材料,通过杂交研究了籼稻矮秆材料矮泰引-2所携半矮秆基因Sd-t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结果表明,半矮秆基因Sd-t与标志基因系019所携紫果皮基因Prp-b、标志基因系B30所携无叶舌基因1g、标志基因系027所携灰白壳基因Wh表现连锁,sd-t与Prp-b之间的交换值为2.85%±0.52%,sd-t与lg之间的交换值为27.90%±3.81%,sd-t与Wh之间的交换值为38.62%±2.99%。由于Prp-b、lg、Wh基因均位于第4染色体上,因而推定sd-t基因位于第4染色体上,其排列位置可能是Prp-b-sd-t-lg-Wh。  相似文献   
48.
D-160病毒是我国首次分离的辛德毕斯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本文利用该病毒全基因序列首先构建了全基因组cDNA克隆质粒,在此基础上,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病毒结构基因序列替换为含有多个单酶切位点的序列,得到复制子表达载体质粒pRepxjl60。为验证载体的功能,将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EGFP)和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分别插入到载体的多克隆位点,得到两个表达质粒;经体外转录获得的转录体RNA转染BHK-21细胞后14h,可检测到报告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我们构建的XJ-160病毒复制子型表达载体具有自主复制功能,可以表达异源基因。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甲病毒载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9.
海岛棉NBS类型抗病基因类似物的起源、多样性及进化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利用已克隆植物的R基因NBS序列中保守模体合成简并引物,以海岛棉品系Pima 90(Gossypium barba—dense)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通过T/A克隆、测序和序列比较分析共得到31条RGAs,其中19条具有连续的ORF。利用海岛棉的31条RGAs与GenBank中陆地棉种质系M—249(Gossypium hirsutum)的RGAs进行了比较分析,RGAs可分为两大类:其中第Ⅰ类全部为陆地棉的RGAs;第Ⅱ类分别包括了陆地棉和海岛棉的RGAs。同时对海岛棉RGAs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海岛棉RGAs可分为TIR(Drosophila Toll or human inter—leukin receptor—1ike)和non—FIR两类,与前人所报道的R基因进化一致。对19条具有连续ORF的RGAs进行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包括P—loop、Kin—2、“PLAL”及Meyers等所定义的RNBS—A、B、C3个模体。结果表明,可能海岛棉NBS类型抗病基因类似物和其他物种具有同样的起源和进化机制。  相似文献   
50.
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组织和血液中发现冠状病毒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用RT-PCR从广东两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非典型肺炎)死亡病例的肺和脾标本中,以及北京、辽宁和宁夏非典型肺炎患者血清中,扩增出冠状病毒核苷酸序列。这些PCR产物为冠状病毒RNA聚合酶基因部分片段,所有测定的序列和国内外SARS病毒序列相同。这些发现提示,冠状病毒和非典型肺炎关系密切,有助于确定我国非典型肺炎的病因。所建立的套式PCR方法可以用于检测临床标本。由于血液中存在SARS病毒,进行血清操作时需要注意安全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