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6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水生哺乳动物信标跟踪记录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生哺乳动物(主要是鲸类和鳍脚类)分布范围广、活动范围大、行为复杂,且在水下活动时间长,常规的目视观察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通常只能获取有限的信。信标跟踪记录(Bio-logging)具有可跟随移动和自主操作的特征,能在很大程度上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实时获取动物及其栖息环境信息。水生哺乳动物的信标跟踪记录始于20世纪60年代1,2,40年来,无论是记录技术,还是应用研究,都有了很大发展。2003年在日本东京国立极地研究所召开的“信标跟踪记录科学国际学术讨论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loggingScience)”,收到来自法、美、英、日、澳、德、意、加、南非和中国共152名与会代表的104篇论文。这些论文主要介绍信标跟踪记录技术及其应用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会议以不同研究对象分专题进行交流,共分为鲸类、鳍脚类、类、爬行类、鱼类和其他类6个专题,其中鸟类专题论文最多,其次是鱼类专题。有关水生哺乳动物的研究论文共22篇,除了4篇介绍记录技术外,其他论文主要介绍信标跟踪记录的应用研究,包括潜水行为、捕食策略、能量代谢、栖息地标识和发声策略研究。本文是近年来水生哺乳动物信标跟踪记录研究领域相关论文的综述,除介绍水生哺乳动物信标跟踪记录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现状外,还对其不足之处和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此外,还重点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 iaeorientalis)信标跟踪研究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42.
分离染色体DNA上的目的片段,对其进行结构及功能的分析,对于发现新基因,研究基因功能都具有很大的意义。利用TAR克隆技术可以直接从基因组中分离所需的目的片段,这比传统的通过筛库获得目的片段的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并且特异性强 。  相似文献   
43.
摘 要 利用毕赤酵母系统表达有活性的人单链白细胞介素12(hscIL-12),PCR法从质粒pBI121-IL-12中扩增hscIL-12基因,经酶切、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PIC9K-hscIL-12,SacI线性化后,PEG1000法转化毕赤酵母GS115,经G418筛选和菌落PCR鉴定,经甲醇诱导,hscIL-12在酵母中获得分泌表达,表达产物经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该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70KDa,可与鼠抗人IL-12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重组酵母培养上清中hscIL-12约占总蛋白的26%,表达量约为60mg/L;生物学活性实验表明,重组蛋白能促进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为利用rhscIL-12进行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4.
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对红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物质炭改良土壤近年来受到关注,但仍缺乏对土壤动物群落变化的认识.基于野外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的生物质炭(0、10、20、30、40 t·hm-2)与氮肥(60、90、120 kg N·hm-2)配施对干旱期和湿润期红壤理化性质和线虫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生物质炭在干旱期和湿润期均显著影响土壤含水量和pH.随生物质炭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先增加后降低,而土壤pH保持增加的趋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碳氮比及基础呼吸均受到生物质炭和氮肥的显著影响,且低量生物质炭对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碳氮比及基础呼吸有刺激作用,而高量生物质炭则对其有抑制作用.如生物质炭施用量低于30 t·hm-2时,在干旱期和湿润期均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此外,生物质炭的效果也依赖于不同采样时期.如在施用量高于30 t·hm-2时,微生物生物量碳在干旱期显著高于对照,在湿润期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微生物生物量氮则呈相反趋势.可溶性有机物和矿质氮在干旱期受到生物质炭和氮肥的显著影响,但是在湿润期仅受到氮肥的影响.生物质炭、氮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在干旱期和湿润期均显著影响线虫数量及营养类群的结构.高量生物质炭和氮肥配施能够提高土壤线虫的数量.值得注意的是,生物质炭显著提高了干旱期食真菌线虫的比例,尤其在干旱期趋势明显,暗示在生物质炭作用下土壤食物网结构趋向于以真菌主导的能流通道.总之,生物质炭对红壤的效果呈现出复杂的影响趋势,不仅依赖于生物质炭的施用量及与氮肥的交互作用,而且与红壤的采样时期有关,表明今后生物质炭的研究应结合多种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45.
植物群落物种共存机制:负密度制约假说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负密度制约假说主要描述由于资源竞争、有害生物侵害(比如病原微生物、食草动物捕食)等, 同种个体之间发生的相互损害行为; 它主要强调同种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解释自然群落物种共存的机理; 负密度制约机制主要在小尺度上降低群落内同种个体生长率, 同时提高个体死亡率, 从而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空间和资源, 促进物种共存。目前负密度制约假说的检验研究主要侧重密度制约、距离制约、群落补偿效应等三个方面。最近, 研究者又探讨了近缘物种之间由于对相似资源的竞争所产生的负效应, 扩展了负密度制约假说, 进而提出异群保护假说和谱系多样性制约假说。负密度制约假说引起生态学家长久的探讨和关注, 世界范围内大尺度森林动态样地的建立, 又为探索不同尺度上密度制约效应的研究提供了条件。然而目前的研究仍然存在不足, 比如负密度制约假说的检验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区域研究不平衡等。因此, 生态学家们仍然怀疑负密度制约效应调节群落物种共存的重要性, 但是目前的研究还没有发现否定负密度制约假说的充分证据。  相似文献   
46.
城市化对杭州市鸟类营巢集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了解城市化对鸟类营巢集团的影响,2007年3月至2007年8月,沿城市化梯度在杭州地区的城区、城乡结合区、农田区、农林交错区和自然林区等类型栖息地内设置3 000 m长、100 m宽的样线各18条,共计90条;并对其鸟类物种与群落营巢集团进行调查。调查共记录到繁殖鸟类96种,根据鸟类营巢位置可将其分为林冠枝干营巢集团、灌草丛营巢集团、林冠枝干/灌草丛营巢集团、自然洞穴营巢集团、人工建筑营巢集团、自然洞穴/人工建筑营巢集团地面营巢集团、水面营巢集团和寄生集团共9种。进一步分析显示,随城市化程度提高,鸟类营巢集团的数目呈整体下降趋势,而各集团的物种数也基本呈下降趋势。但是,不同的营巢集团对城市化的反应存在差异,导致其物种组成在群落中比例的明显变化。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使树冠筑巢鸟、灌丛筑巢鸟、地面筑巢鸟及自然洞穴筑巢鸟在群落中所占的比例明显下降,其中地面筑巢鸟最为敏感,灌丛筑巢鸟次之。同时,自然洞穴/人工建筑集团的鸟类在群落中的比例却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明显上升。各营巢集团之所以对城市化做出不同反应,是因为它们对筑巢地资源利用方式不同。此外,还发现植被盖度、人工设施面积、至市中心距离以及人为干扰等因素均可对鸟类营巢集团结构产生影响,但不同类型的营巢集团对上述因素的反应各异。  相似文献   
47.
热稳定抗原是空肠弯曲菌常用的分型基础。此菌某些血清型的核心寡糖外棱结构与人周围神经神经节苷脂的结构相似。通过交叉免疫导致周围神经损伤可能是引起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原因。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热稳定抗原的分子结构有两类:含高相对分子质量O多糖的脂多糖和缺乏高相对分子质量O多糖的低聚脂糖,但最新的研究发现:空肠弯曲菌存在荚膜结构,并认为英膜多糖可能为热稳定抗原的抗原决定子。  相似文献   
48.
植物组织培养生物反应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植物大规模组织培养的特点、反应器类型和反应器中微环境等方面介绍了生物反应器技术在药用植物微繁殖和天然产物细胞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9.
核桃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从核桃属植物主要化学成分萘醌类、黄酮类及二芳基庚烷类等,以及抗肿瘤、抗菌、清除氧自由基等生物活性方面进行了评述。旨在为进一步合理利用该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0.
在浸没式膜反应器(IMB)中利用恶臭假单胞菌ATCC 55687催化茚制备顺式茚二醇。采用25根膜丝制作的膜组件,在茚为3 g/L时,经过24 h培养,IMB中顺式茚二醇产量达到悬浮细胞反应器(SCB)的4倍多;进一步,在培养开始阶段加入10 g/L sp-207树脂进行原位吸附,IMB中顺式茚二醇产量最高达709 mg/L,为SCB产量的660%,容积产率也从SCB中的6 mg/(L·h)提高到30 mg/(L·h)。在原位吸附IMB中,中空纤维膜既可作为固定化细胞载体,同时又可作为第二相吸附不溶性底物,降低底物和产物抑制,兼有固定化反应器和两相反应器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