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哺乳动物有三类,即鲸类、鳍脚类和海牛。鲸类又分须鲸和齿鲸,海豚是指一些较小的齿鲸。鳍脚类包括海狮、海象和海豹。某些海洋哺乳动物的行为和生理机能,近十多年来已引起许多方面的重视。海军和航海部门对鲸类的游泳速度和效率很感兴趣,他们正在研究鲸类的体形,以便改进船舶、舰艇和水下武器的设计;海豚“声纳”在许多方面超过了  相似文献   

2.
现代的鳍脚亚目哺乳动物包括海豹(见题图)、海狮和海象等海兽,它们是半水生、通常海生的食肉动物,其四肢已进化为鳍状肢。最近的系统发育研究根据形态方面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证据支持了鳍脚亚目为单系类群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在前两篇论文(1978,1979)中,作者对分布于中国的平鳍鳅科鱼类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整理,共记载了15属49种和亚种。本文基于对其中的12属16种的颅骨、肩带骨、腹鳍鳍基骨、鳔囊和韦氏器官的结构等有关性状的比较观察,并参考了Ramaswami(1952)对另一部分平鳍鳅类颅骨的描述,着重讨论了平鳍鳅科的分类系统位置、亚科划分及其系  相似文献   

4.
几种海洋哺乳动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丕烈 《生物学通报》2004,39(7):11-14,F004
对须鲸类中的灰鲸,齿鲸类中的中华白海豚,鳍足类中的海狗、海象和食肉目中的海獭等海洋哺乳动物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分布及保护等方面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鲸类是哺乳动物进化中一个独特的类群,其祖先从陆地重返海洋的过程中,产生了形态、解剖、生理和生化等方面的一系列进化改变,是研究生物对环境适应分子机制的理想模型.本文简要概述了近年来鲸类次生水生适应的进化遗传学机制研究,包括体型改变、渗透调节、免疫防御、食性转变、感觉系统、低氧耐受等方面.随着组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挖掘基因组学中潜在的适应性进化区域和位点,进而利用细胞与动物模型对其功能效应进行实验验证,为今后全面、系统和深入地揭示鲸类次生性水生适应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
在鲸类的演化历史中,由陆生动物转化成完全的水生动物的过程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演化谜题。基干鲸类的多样性很高,化石记录也很完整。5个科一级的基干鲸类演化支系组成一个并系类群,包括:巴基鲸科(Pakicetidae)、游走鲸科(Ambulocetidae)、雷明顿鲸科(Remingtonocetidae)、原鲸科(Protocetidae)和龙王鲸科(Basilosauridae)。最基干的鲸类巴基鲸科动物可能是一种半水生动物,生活在接近淡水的环境中,代表了陆生偶蹄类向水生鲸类演化的初始一步。更为进步的游走鲸类具有更多适应于水生生活的特征,而且可能更加适应于海水环境。雷明顿鲸类的平衡觉器官和声音传导机制已经表现出向现代鲸类方向演化的趋势。基于稳定氧同位素分析的研究表明,雷明顿鲸类可能完全是海生的。原鲸类的多样性非常高,是鲸类中最先实现全球分布的类群。原鲸保留有发育良好的后肢,但是它们的髂骶关节很松甚至消失。龙王鲸类是鲸类冠类群的绝灭姊妹群。鲸类与其他哺乳动物的系统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分子生物学、古生物学和形态学证据都支持鲸类与偶蹄类的亲缘关系较近,但是流行的河马-鲸类亲缘假说尚缺乏坚实的古生物学和形态学数据支持。对石炭兽类和狶类开展详细的系统分析和研究,将有助于厘清河马-鲸类亲缘假说中的不确定关系。如果不使用分子数据来限定现代鲸类和偶蹄类的系统位置,仅使用古生物学和形态学数据的分析仍然支持传统的中兽-鲸类亲缘假说。  相似文献   

7.
中国沿岸漫游的环海豹及其他鳍脚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鳍脚类主要分布在寒冷水域。我国海域的水温相对较高,已发现的鳍脚类种类和数量都很少,除黄海和渤海的斑海豹外,其他都是离开了正常分布区的漫游个体。对斑海豹Phoca largha已有过几篇报道(汪克贤,1955;李秀朋,1965;李荣光,1980;王者茂,1984)。对另3种鳍脚类只有零星记录(王者茂,1973;诸葛阳,1982;黄圮,1984)。本文首次报道漫游到中国近海的环海豹 Phoca hispida ochotensis Pallas,同时对中国沿岸斑海豹及另3种鳍脚类的漫游个体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研究感觉基因的进化规律是动物进化领域长期探索的重要问题.哺乳动物通常具有2套嗅觉系统:主要嗅觉系统(MOS)和犁鼻器系统(VNS).其中,VNS主要感知动物个体释放的信息素分子,而信息素在动物的生殖和社会行为中起重要调节作用.为了研究动物信息素嗅觉进化的背后推动力,对海洋哺乳动物的代表物种进行了Trpc2基因(VNS功能的分子标记)的序列测定和进化分析.以前的研究表明,Trpc2基因仅在VNS中表达,其序列完整/缺失与VNS的功能完整/退化完全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鲸类和海牛类的Trpc2为假基因,鳍脚类的1个分支类群(海豹类)和水獭类的Trpc2也是假基因,提示VNS功能丢失,即信息素嗅觉功能退化;而北极熊和鳍脚类的另一个分支类群(海狮类)保留了1个完整的Trpc2,并且这个基因仍受强烈的净化选择和功能限制,提示信息素嗅觉功能仍然保留.进一步分析表明,信息素嗅觉退化的海兽主要在水中交配,而信息素嗅觉保留的海兽主要在陆地上交配.本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科学假说:交配场所的选择可能推动了海洋哺乳动物信息素嗅觉的进化.  相似文献   

9.
四足类是从叶状鳍鱼类(Lobe-finnedfishes,即肉鳍鱼类)进化而来的观点已得到人们普遍的承认,这是比较形态学和进化形态学的一大成就。但一个多世纪以来却一直不能确定叶状鳍鱼类(包括三个类群,即绝灭的扇鳍鱼、空棘鱼和肺鱼)中的哪一类更接近四足类,这为深入研究脊椎动物如何从水生过渡到陆生这一问题带来障碍。八十年代以前,这一问题主要是古生物学家研究和讨论的课题。绝大部分学者认为已绝灭的扇鳍鱼类(r…distian)是四足类的祖先(Jarvik1980等)。大约在50年前,拉蒂迈鱼江atimer山,又称矛尾鱼)被发现,这一代表已绝灭…  相似文献   

10.
淡水豚类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下属鲸类专家小组主席佩林博士的建议,由中国国家环保局、中国科学院和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共同主持,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南京师范大学共同组织于1986年10月27日至30日在武汉召开了“淡水豚类生物学和物种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会上共提出报告38篇。通过会内外的广泛学术交流,使我们对淡水豚类研究的新进展和面临的问题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