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藏族的体质类型和人种学特征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2018-2021年,我们测量了1530例卫藏、康巴和安多三个藏族人群的体质数据,统计结果发现,藏族男性、女性均为超中等身材,体质量超重,均为圆头型、高头型、中头型、中鼻型、中躯干型、宽胸型、宽肩型、宽骨盆型、中腿型,多有上眼睑皱褶,有内眦褶。对中国15个族群测量指标均数的主成分分析显示,藏族与东亚类型的汉族位点距离近于多数北亚类型族群,更近于多数南亚类型族群。藏族数据与国外资料中的东亚、南亚、北亚、北极类型数据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藏族与东亚类型位点最为接近。研究证实,当代藏族具有东亚蒙古人种类型的体质特征。  相似文献   
32.
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测量了巴尔虎人(男196例,女204例)的体质数据,与中国和国外族群体质资料进行了比较,得出了巴尔虎人的体质特征,初步探讨了巴尔虎人在人种学上的分型地位,分析了巴尔虎人体质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1)巴尔虎人多有上眼睑皱褶,有蒙古褶率为40%,鼻根高度中等、鼻翼高度中等,鼻背较低。直鼻背,颧部突出,红唇薄,发黑,肤黄,眼褐,下颏明显前凸。巴尔虎人具有蒙古人种的基本特征。2)巴尔虎人体部特征最明显的是体重大,其胸围、腹围、臀围、大腿围值在目前已经报道的中国族群中最大,其皮下脂肪层厚,BMI远远超过中国当代汉族乡村人。3)巴尔虎人男性与女性均为短头型、高头型、阔头型、中面型、中鼻型、宽胸型、中肩型、中骨盆型、中腿型、矮胖型。男性为长躯干型,女性为中躯干型。4)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蒙古族族群中巴尔虎人身材中等,体重大、头较长且较宽,口裂较窄,鼻高值小,鼻较宽,唇较薄。巴尔虎人与布里亚特人、图瓦人体质特征极为接近。5)巴尔虎人人种特征属于蒙古人种北亚类型贝加尔分支类型与中亚分支类型之间的中间类型,在其体质特征中还包含欧罗巴人种的成分。6)巴尔虎人由突厥语族族群逐渐成为蒙古语族族群,遗传因素是其体质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生活环境、饮食成分对其体质特征形成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3.
在湖南省娄底地区调查了汉族湘语族群507例(男269例、女238例)高中学生的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扣手、利手、叠臂、叠腿、利足、起步类型和优势眼)。研究结果显示:1)湘语族群叠臂与起步类型L型率高于R型率, 其余5项均R型率高于L型率。2)湘语族群利手、叠臂、利足出现率存在性别间差异, 其余4项出现率均不存在性别间差异。3)在已发表的资料中, 湘语族群扣手和起步类型右型率中等偏高, 利手右型率处于中等水平, 叠臂和叠腿右型率低,利足和优势眼右型率高。4)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 汉族各族群不对称行为特征有一定的共性, 相对接近于中国北亚类型族群, 而与南亚类型族群差距较大。中国族群间不对称行为特征的差异, 主要反映在叠臂率差异、利足率差异。  相似文献   
34.
江西汉族人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人类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 赴江西省丰城调查了汉族705例(城男151, 城女156, 乡男203, 乡女195)38项头面部指标, 并计算了12项头面部体质指数, 对江西汉族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 江西汉族人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1)随年龄增长, 江西汉族成人有蒙古褶率下降, 眼裂倾斜度渐趋水平, 眼色变浅, 上唇皮肤部高度狭窄型率下降, 红唇厚度窄型率上升。2)相关分析显示, 江西汉族鼻宽、口裂宽、鼻深、上唇皮肤部高度、容貌耳长、容貌耳宽与年龄呈正相关; 眼外角间宽、唇高、红唇厚度与年龄呈负相关; 3)江西汉族人头长宽指数、口指数与年龄呈负相关。4)方差分析显示, 上述指标值、指数值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5.
2009-2013年测量了中国36个汉族乡村族群的体质数据值,计算了脂肪质量指数和瘦体质量指数,进行了乡村汉族人的脂肪质量指数、瘦体质量指数与纬度的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男性瘦体质量指数与纬度呈正相关(P0.05)。女性的脂肪质量指数、瘦体质量指数与纬度均呈正相关(P<0.01)。从南方到北方,男性瘦体质量指数呈线性增长是导致男性体质量指数与纬度相关的原因。女性瘦体质量指数、脂肪质量指数均呈线性增长,共同导致女性体质量指数与纬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36.
达翰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13项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报道了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达翰尔族485例、鄂温克族322例、鄂伦春族100例的13项形态特征的调查结果。X^2检验结果显示,鄂温克族与鄂伦春族之间形态特征相差较远,而鄂温克族与达翰尔族之间比较相象。多数形态特征无性别差异;少数有性别差异的形态特征在3个民族中表现不一;没有一项形态特征在3个民族中均表现出有显著性别差异。13项形态特征绝大多数具族间差异。  相似文献   
37.
研究目前中国蒙古族主要族群身高情况。对中国蒙古族共13个族群4410例(男43%,女57%)成人身高进行了测量,分析蒙古族身高分型情况,探讨不同年龄组之间、不同族群之间的身高变化趋势。中国蒙古族男性为超中等身材,女性为中等身材。在13个族群中,男性是额济纳土尔扈特部身高最高,云南蒙古族身材最矮。女性是鄂尔多斯部身材最高,云南蒙古族身材最矮。3个年龄组间身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女性都以高型出现率最高,过矮型出现率和很高型出现率都很低。中国蒙古族身高与中国其他北方族群接近,高于7个中国南方族群,低于北方汉族,但高于南方汉族,低于日本人、韩国人。中国蒙古族13个族群间身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中国族群中蒙古族属于身材较高的族群。  相似文献   
38.
本文通过对63452例18~97岁的中国人体部12项指数值的统计分析,得出目前该年龄段中国人的体部形态特征。研究发现,中国人总体体型为长躯干型、中肩型、中骨盆型、中腿型。男性为中胸型,女性为宽胸型。随着年龄增长,上半身会显得更短一些,上半身与下半身比例更小一些,胸部更显宽厚一些,躯干下部显得更宽一些,腿显得更长一些。与南方族群相比,蒙古语族群、突厥语族群身体更壮实一些,胸部更显得宽厚一些,上身更高一些,上肢显得短一些,躯干的上部(肩部)相对窄一些,躯干的下部(骨盆)相对更宽一些,上肢长和下肢长度比例更小一些。研究还发现,同等身高的男性和女性相比,男性的上肢长度、下肢长度一般都小于女性,而女性比男性有一个更大的坐高值。从躯干长度来比较,女性确实比男性腿短一些。下身长相等的中国男性、女性之间相比,女性的坐高大于男性。同等身高情况下,中国人的坐高比欧亚人种、非洲人种的坐高要大,即有较高的上半身高度。  相似文献   
39.
从烟气生物脱硫系统的好氧产硫磁性稳态流化床反应器中,经反复纯化分离出脱硫优势菌排硫硫杆菌菌株D6,采用四步工艺纯化出膜结合型硫化氢脱氢酶。SDS-PAGE测定显示其由α1β1亚基组成,光谱分析表明含有1 mol FAD/mol酶,血红素染色揭示小亚基上结合有1 mol血红素c/mol酶,该酶属于氧还蛋白家族。该酶的最适pH为8.6,对马心细胞色素c和硫化物的表观Km分别为2.5μmol/L和6.1μmol/L,反应计量实验表明其氧化产物为元素硫。硫化氢脱氢酶受到硫和亚硫酸盐的抑制,100μmol/L的氰化钾对该酶抑制率达72%。  相似文献   
40.
内蒙古达斡尔族舌运动类型的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调查了内蒙古达斡尔族舌运动类型(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共480例(男239例,女241例)。研究结果显示:(1)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出现率分别为80.42%、4.58%、31.25%、81.88%、31.46%;(2)卷舌、三叶舌出现率存在性别间明显差异;(3)卷舌基因与翻舌、三叶舌基因间存在互作关系,翻舌基因与叠舌、尖舌、三叶舌基因间存在互作关系;(4)卷舌、叠舌、翻舌、三叶舌的出现率存在民族间或种族间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