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珊瑚岛礁表层土壤的主要化学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我国南海岛礁表层土壤性质,对珊瑚砂和磷质石灰土的主要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沙珊瑚岛礁的珊瑚砂土和西沙东岛的磷质石灰土属于碱性土(p H 8.0~9.0),而鼎湖山赤红壤为酸性土(p H 3.7~4.3)。珊瑚砂土有机碳含量(0.4%)和全氮含量(0.04%)极低,磷质石灰土的碳、氮含量分别为4.05%和0.21%,赤红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分别为2.24%和0.21%。珊瑚砂土的全磷含量(0.04%)也显著低于磷质石灰土(2.2%),但高于赤红壤的(0.02%)。珊瑚砂土和磷质石灰土的钾、钙、钠、镁、铁含量均高于赤红壤,植物群落类型对5种金属元素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这些为南海珊瑚岛礁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定居和生长,以及珊瑚岛礁生态规划和保护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2.
为了解桢楠(Phoebe zhennan)不同种源细根形态和生物量分配的差异,采用全根调查的方法,对桢楠自然分布区13个种源2.5年生幼苗的细根形态和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桢楠种源间各级细根的平均直径、总根长和表面积差异显著,在种源内细根的平均直径随根序的增加而增加,但根序间总根长和表面积差异规律不明显。根序生物量分配随根序增加而增加,1~4级根生物量分配分别为6.33%、14.47%、25.03%和54.17%。通过综合评价,以HT、LF、ES和WC种源的根系最优,具有较高的生长潜力。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小剂量快速注射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观察该方法对患者识记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所有患者均给予1μg/kg芬太尼。给予芬太尼后1分钟后,A组患者按照5mg/sec的速度给予2mg/kg丙泊酚;B组患者按照20mg/sec的速度给予1mg/kg丙泊酚。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进行胃镜检查。记录患者基础时及麻醉过程中不同时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以及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患者失去意识时间、胃镜检查时间、患者苏醒时间,记录检查过程中有无呛咳、体动,记录患者有无术中知晓,记录患者检查后一周内的有无识记能力的减退。结果: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60例患者无一例出现术中知晓;两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不同时点的循环情况及脉搏血氧饱和度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检查过程中呛咳、体动的发生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失去意识时间和苏醒时间组间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检查后一周内,识记能力减退发生率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快速注射小剂量丙泊酚可以保证患者安全、满足无痛胃镜检查的需要,同时可以降低丙泊酚的用量,减少药物蓄积,减少丙泊酚所致的识记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34.
探究在集胞藻PCC 6803中引入外源乙醇合成基因并敲除集胞藻PCC 6803中编码乳酸脱氢酶的slr1556基因对生物合成乙醇的影响。在集胞藻PCC 6803中引入来源于运动型发酵单胞菌的丙酮酸脱羧酶基因(pdc)与大肠杆菌的NADPH依赖型醛还原酶基因(yqhD)光强启动子PrbcL的驱动下组合表达,生物合成乙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敲除集胞藻PCC 6803中编码乳酸脱氢酶的slr1556基因,以提高乙醇合成前体丙酮酸含量,促进乙醇的生产。结果显示敲除slr1556基因可以提高丙酮酸含量并显著增加乙醇的产量。竞争性丙酮酸转化乳酸代谢途径的阻断可以有效促进丙酮酸的累积,进而促进乙醇的生产。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金双歧联合思密达治疗肝源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将66例肝源性腹泻的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适当休息、合理饮食,积极护肝及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使用金双歧(2.0g,每日三次)联合思密达(3.0g,每日三次)治疗;对照组口服左氧氟沙星(0.2g,每日两次)治疗。疗程均为7天~14天。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腹泻消失,大便成形,每日一次;②有效:腹泻次数明显减少或大便基本成形;③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大便次数增多。以显效和有效计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48.5%。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45,P<0.001)。结论:金双歧联合思密达治疗肝源性腹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建立SDS-PAGE结合pH值变化对重组人血白蛋白电泳检测假性结果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还原SDS-PAGE(12.5%)和Native-PAGE(8%~25%),将包含重组人血白蛋白的发酵上清液的pH值分别调为4.0、5.0、6.0、6.5、7.5、8.0、9.0和10.0进行电泳分析。结果: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重组人血白蛋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降解。结论:包含重组人血白蛋白的发酵液中存在不同种类的蛋白酶,导致重组人血白蛋白的假性降解。  相似文献   
37.
西沙群岛主要岛屿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海岛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对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和东岛上不同植被群落的土壤主要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岛屿植被由藤草经灌木向乔木群落的过渡,土壤含水量由5.9%显著升高至14.2%;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生物量氮分别由176.2和41.2 mg kg~(-1)显著升高至391.5和98.8 mg kg~(-1);而pH呈下降趋势。这表明随着植被的恢复,海岛土壤质量不断提高,生态系统渐趋稳定。  相似文献   
38.
模拟大气氮沉降对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活动加剧了活性氮的生产和排放,并导致氮沉降日益增加并全球化。目前,人类活动对全球氮循环的干扰已经超出了地球系统安全运行的界限。中国已成为全球氮沉降的高发区域,高氮沉降已经威胁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安全,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亟待理清和解决的热点问题。对国际上和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模拟氮沉降研究的概况进行了综述,并从生物学和非生物学两大过程重点阐述模拟氮沉降增加对中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中国自2000年以后才开始重视大气氮沉降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在国内森林生态系统模拟氮沉降试验研究上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模拟氮沉降研究表明,持续高氮输入将会显著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威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处于氮沉降热点区域的中国中南部。森林生态系统的氮沉降效应依赖于系统的氮状态、土地利用历史、气候特征、林型和林龄等。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加强长期跟踪研究和不同气候带站点之间的联网研究,特别是在森林生态系统对长期氮沉降响应与适应的过程机制、地下碳氮吸存潜力研究、以及与其他全球变化因子的耦合研究等方面,以期为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39.
【目的】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是一种重要的禽病病原,分为21个血清型。但一直缺乏一种针对多种血清型广泛适用的抗体检测方法。前期的研究表明,外膜蛋白A (Outer membrane protein A,OmpA)广泛存在于多种血清型的RA菌株中,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原性蛋白,并且其基因序列在RA血清型之间具有高度的保守性,提示其可以作为RA感染血清抗体检测的靶点分子。以重组蛋白OmpA建立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RA的抗体。【方法】通过诱导表达条件的摸索及蛋白纯化,获得适用于ELISA包被的重组OmpA抗原。通过Western-blot证明重组蛋白OmpA是否与RA多种血清型发生免疫学反应。进行方阵试验以确定ELISA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被检测血清的反应浓度。重复性、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检查该方法的实用性。【结果】实验证实加入1%乙醇的诱导培养基有利于重组蛋白的可溶性表达。Western-blot结果表明,重组蛋白OmpA可以与1、2、6、10、11、13、14和17型多种RA主要流行血清型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经方阵试验确定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为8 mg/L,待检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160。所建立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特异性和敏感性。【结论】实验建立的鸭疫里氏杆菌多种血清型间接ELISA检测方法可以用于免疫后抗体消长以及感染性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40.
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对氮沉降响应研究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娟  莫江明  孔国辉  鲁显楷  张炜 《生态学报》2011,31(21):6616-6623
植物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BVOCs),属于植物次生代谢物质,是植物重要的防御物质,亦是全球碳(C)素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参与对流层大气化学过程,并对全球变化和碳氮(N)循环等具有潜在的影响。尽管N沉降全球化已严重干扰了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并且已威胁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安全。然而N沉降对BVOCs影响的研究报道十分缺乏。综述了BVOCs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N素对BVOCs的影响,提出了N沉降对植物BVOCs影响的趋势模型:在N素不足的系统中,N沉降的增加补充了系统所需的N素,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大量BVOCs的排放会受到抑制;在N素丰富或过量的系统中,N沉降导致系统N素过饱和或富营养化,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刺激BVOCs的排放增加。此外,还探讨了研究N沉降对BVOCs影响的可行性方法,强调开展我国N沉降对BVOCs的影响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我国开展N沉降对BVOCs的影响研究以及加深了解生态系统CN循环及其藕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