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4篇
  免费   540篇
  国内免费   351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31.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合理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6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史、临床表现、处理及结局进行总结分析,重点探讨其治疗方案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采用的治疗方式包括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后超声监测下清宫术6例、超声监测下局部甲氨蝶呤注射3例、全身甲氨蝶呤注射后清宫术2例、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后清宫术16例、经腹病灶切除术1例、经腹全子宫切除术1例。前三种方法尽管具有一定的成功率,但均有较高的术后大出血风险。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在CSP的初始及抢救治疗中均具有很高的成功率。结论:CSP治疗方案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妊娠部位、生育要求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在现有的治疗方案中,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后清宫术具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严重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序贯旁路移植手术联合内膜剥脱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10例严重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序贯旁路移植结合内膜剥脱治疗,对照组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结合内膜剥脱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治疗组围手术期死亡2例(3.70%),对照组死亡4例(7.14%),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31,P=0.427)。围手术期内治疗组心肌梗死、严重心脑血管不良事件以及新发房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年吻合口通畅程度和桥血管通畅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416,-2.456;P=0.016,0.014)。结论:在非体外循环下序贯旁路移植同期行内膜剥脱治疗严重弥漫冠状动脉病变具有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且疗效好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水体富营养化给渔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成为全球瞩目的环境问题之一。方法:本研究利用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作为实验生物,选择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和溶解氧(DO)含量作为富营养化水体的影响因素。研究富营养化水体中NH4+-N、TN、TP和DO含量对泥鳅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旨在阐明富营养化水体对鱼类的氧化损伤作用。结果:随着水体中NH4+-N、TN、TP和DO含量的增加,泥鳅的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正常的DO水平相比,水中高浓度和低浓度的氧含量都会造成SOD活性的显著下降(P0.05)和MDA含量的显著上升(P0.05)。其中NH4+-N和DO的影响最大。结论:富营养化水体对鱼类的危害与其造成的鱼类氧化损伤有直接关系,实验的开展为富营养化水体的生物监测与评价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通过对某部新入伍官兵训练中膝关节损伤发生原因、特点进行流行性病学调查和分析,为合理训练,预防损伤发生和 治疗相关伤病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某部2013 年度450 名新入伍官兵的训练伤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重点分析膝关节损伤 发生率、伤病类型和致伤原因,并对其严重者进行关节镜治疗,观察和分析术后随访效果。结果:某部新兵的训练伤发生率为 20.0%。以关节急性扭伤最为多见,占81.1%。其中膝关节损伤共发生32 例,占训练伤发病率为7.1%,占训练伤发病率43.8%,其 中膝关节周围肌肉损伤20 例、交叉韧带损伤1 例、半月板损伤9 例、侧副韧带损伤2 例。致伤率最高的前3 位科目是5000 米负 重跑、跨越障碍训练、格斗训练,共27 例,占膝关节训练伤总数的84.4%。所有受伤患者中,12 例行手术治疗,20 例给予石膏、支具 固定、休息等保守治疗。经随访所有患者均得到较好的功能恢复。结论:对于新兵膝关节训练伤预防工作非常重要,避免致残;关 节镜手术技术的进步对于膝关节军事训练伤治疗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磁共振成像(MRI)征象及其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计分和预后的关系。方 法:回顾性分析2012 年1 月-2014 年7 月我院收集的30 例DAI 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病灶累及部位分析其与GCS 计分和 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30 例患者共53 个病灶,17例多发病灶,13 例单发病灶;42 个病灶T1WI显示出低信号或者是等信号,11 个病灶T1WI显示为高信号;T2WI显示为高信号,FLAIR 序列以及弥散加权像(DWI)上表现出的信号更高,范围更清晰;病灶形 态呈条索状27 例,斑片状11 例,卵圆形8 例,不规则斑点状7 例;病灶未累及脑中线部位的患者临床预后优于病灶累及脑中线 部位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36,P=0.008),病灶累及脑中线部位的患者GCS 计分情况比未累及组严重,计分更低,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Z=-2.519,P=0.012)。结论:DAI病灶累及脑中线部位的患者GCS计分较低、预后差,MRI检查是诊断DAI 首选 的影像学方法,临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6.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对59例重型路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营养支持治疗,积极处理并发症,密切观察营养支持实施后的效果。结果:45例病人顺利接受了肠内全营养剂的支持治疗。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行肠内营养,通过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利于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和恢复。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利用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大鼠心肌缺血性损伤模型和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并对其进行药物干预,探讨心肌ATP敏感性钾 通道(KATP通道)维持缺血性心肌电平衡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在动物实验中,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大鼠皮下注射0.9% 氯化钠溶液,其余各组大鼠均皮下注射等量1 g ? L -1 ISO(qd),连续9 d,其间,在第7~9 d,除了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外,其他3组大鼠还 分别灌胃给予1.75 g ? L -1 普萘洛尔(PRO)2 mL ? kg -1 ? d -1 、5 g ? L -1 曲美他嗪(VAS)2 mL ? kg -1 ? d -1 或腹腔注射给予5 g ? L -1 二苯基碘(DPI) 1 mL ? kg -1 ? d -1 。在造模期间不同时间点,对各组大鼠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制备心肌标本,检测其中KATP通道亚基KIR6.2蛋白表达水平。 在细胞实验中,将H9C2心肌细胞分成对照组(不给药)、ISO组、ISO+ PRO组、ISO+DPI组和ISO+VAS组,后3组细胞均在1 μmol ? L -1 ISO加入前30 min,分别给予2 μmol ? L -1 PRO、10 μmol ? L -1 DPI和10 μmol ? L -1 VAS,且在加入ISO后,与ISO组细胞一样,再孵育1 和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测定各组细胞中KATP通道亚基KIR6.2和SUR2A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大鼠实验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模型组大鼠在造模的第3、7 d,心电图参数QTc明显缩短,心率加快(P <0.05),且心肌中KIR6.2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 <0.01),而造 模9 d后,其QTc明显延长(P <0.01),心率减慢(P <0.05),心肌中KIR6.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 <0.01);ISO+ PRO、ISO+DPI 和ISO+VAS各组大鼠在持续3 d分别接受3种药物治疗后,其QTc较模型组明显缩短,心率升高,均趋于恢复正常水平。细胞实验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ISO组H9C2细胞经ISO孵育1 h后,KIR6.2和SUR2A的mRNA表达显著上调(P <0.05),而在ISO孵育24 h后, KIR6.2和SUR2A的mRNA表达显著下调( P <0.01);与ISO组相比,各给药组细胞经ISO孵育1 h后,KIR6.2和SUR2A的mRNA表 达均有不同程度下调,而在ISO孵育24 h后,KIR6.2和SUR2A的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P <0.05或P <0.01)。结论:KATP通道对 维护缺血性心肌电平衡起重要作用。持续性激动β受体、氧化应激或能量供应不足等体内多条途径都会影响KATP通道的表达和功能,而保护 KATP通道功能,对于维持心电平衡,抑制心律失常基质形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昼夜节律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大鼠置人工光(6:00-18:00)暗(18:00-6:00)环境中,适应性饲养4周。然后将大鼠随机分为6:00组、12:00组、18:00组和24:00组,分别在相应的时间点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再灌注24 h后,观察昼夜节律对模型大鼠神经损伤症状,脑梗死范围,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MDA含量,脑细胞内游离Ca2+浓度,血清中内皮素(ET)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以及脑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各组大鼠均具有明显的神经损伤症状,其中24:00组大鼠的神经损伤症状明显轻于6:00组;6:00、12:00组大鼠脑梗死范围明显大于18:00、24:00组;18:00、24:00组大鼠SOD活性均显著高于6:00、12:00组,MDA含量均显著低于6:00组;24:00组大鼠脑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显著低于6:00和12:00组,18:00组大鼠脑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显著低于6:00;18:00、24:00组大鼠血清ET含量显著低于6:00组大鼠;24:00组大鼠血清VEGF含量显著低于6:00、12:00组;18:00、24:00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明显轻于6:00、12:00组。结论昼夜节律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利用成年SD大鼠脊髓损伤原代培养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模型,探讨内皮素-1(ET1)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成年SD大鼠脊髓损伤原代培养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模型,用100 n M ET1和5μM BQ788(内皮素受体B的拮抗剂)处理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48 h,通过免疫荧光的方法对各实验组中星形胶质细胞的标记分子Vimentin及Brdu进行检测,以确定ET1对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ET1组中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Brdu阳性细胞占星形胶质细胞的平均百分比(19.41%)高于正常对照组(3.28%,P0.01);而ET1+BQ788组中Brdu阳性细胞数占星形胶质细胞的平均百分比为10.38%,明显低于ET1组(19.41%,P0.01)。结论在成年SD大鼠脊髓损伤原代培养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模型中,ET1可刺激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ET1受体endothelin B的拮抗剂BQ788可有效抑制ET1对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促增殖效应。  相似文献   
40.
丛枝菌根真菌对刺槐幼苗机械损伤响应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朕  胡文涛  唐明 《西北植物学报》2015,35(7):1437-1442
通过对刺槐幼苗每隔3d剪去1片叶片造成持续机械损伤,测定了0~138h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及刺槐幼苗生长情况;同时使用孔径25μm尼龙网设置三室根箱隔网系统,测定了供体瞬时机械损伤后受体的抗氧化酶活性的持续变化,探讨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刺槐幼苗对持续及瞬时机械损伤后的响应机制,以及菌根菌丝桥对刺槐幼苗机械损伤信号的传递特征。结果表明:在持续机械损伤胁迫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能够促进刺槐幼苗的根系生长、提高幼苗的成活率,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刺槐幼苗成活率及根系鲜重比对照分别增加15.38%和23.52%。瞬时机械损伤后0、48、90、114、138h刺槐幼苗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在90h达到最大值,并且菌根化幼苗的PAL和POD活性显著高于未菌根化幼苗。瞬时机械损伤后,菌根菌丝桥能够介导刺槐幼苗间相关信号的传递,从而引起菌根化受体刺槐幼苗的PAL和POD活性表现出与供体机械损伤幼苗相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