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2只SD大鼠,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30min再灌注24h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Epo组及阳性对照组(尼莫地平),观察缺血/再灌注后血清一氧化氮(NO)和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Epo组血清NO和脑组织匀浆中MDA含量显著下降,SOD活性显著升高,脑组织含水量显著下降,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Epo能减轻脑组织的含水量,减少自由基的生成,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介入“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3h针刺组、6h针刺组、药物组,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针刺组分别于造模成功后3h、6h予以“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药物组于在造模成功5h后予香丹注射液腹腔内注射,每日1次,治疗3次.治疗72 h后采集标本检测血清及脑组织中SOD的活性和MD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5h药物组血清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3h针刺组血清MDA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6h针刺组血清SOD活性高于3h针刺组和5h药物组(P<0.01),而6h针刺组血清MDA含量、5h药物组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均显著低于3h针刺组(P<0.01),6h针刺组血清SOD活性显著高于5h药物组(P<0.01).3h针刺组脑组织SOD活性和5h药物组脑组织SOD活性及MDA含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与6h针刺组比较,3h针刺组脑组织SOD活性、5h药物组脑组织内SOD活性和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不同时机介入“醒脑开窍”针刺法可不同程度调节血清及脑组织SOD活性水平,增强氧自由基代谢,有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缺血性损伤,进而对损伤脑组织起到一定保护作用;且早期介入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尼莫地平组(30 mg/kg)和参附注射液组(10 mg/kg)。采用Pulsinelli’s四动脉阻断法造成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I/R),分别于手术前1 d,术前1 h和再灌注前30 min给药,共3次。分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组织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和甘氨酸(Gly)含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测定Ca2+含量,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化学比色法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CI/R模型组大鼠脑组织Glu、Ca2+、MDA含量和含水量明显升高(P<0.05,P<0.01),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参附注射液能显著降低脑组织Glu、Ca2+含量和含水量(P<0.05,P<0.01),显著升高SOD活性及SOD/MAD比值(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降低兴奋性氨基酸(EAA)毒性、阻滞Ca2+超载和提高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恩施板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抗氧化作用。方法: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n=20):假手术组、I/R组、恩施板党低剂量组和板党高剂量组。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制备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脑组织匀浆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恩施板党可使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SOD活性显著增强、LDH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减少,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含水量。结论:恩施板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g1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分别给大鼠腹腔注射人参皂甙Rg1 10、20、40 mg/kg,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方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2 h、24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缺血再灌注24h后Bcl-2、Bax的表达。结果人参皂甙Rg1组大鼠脑缺血后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P〈0.05);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相比,人参皂甙Rg1各组Bcl-2表达显著增高,Bax表达显著降低,Bcl-2/Bax比值显著上调(P〈0.05)。结论人参皂甙Rg1防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可能与促进脑组织Bcl-2表达、抑制Bax表达有关,且以高剂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大鼠经高压氧预处理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选取了成年雄性SPF级SD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干预组(高压氧预处理)各16只;对比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中Beclin-1、LC3-Ⅱ、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测定各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血清中S100β蛋白、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本研究发现,预处理组大鼠在造模后2 h、6 h、12 h及24 h的脑梗死体积所占百分比及神经功能评分显著的小于模型组(p0.05);预处理组、模型组大鼠在造模后24 h的缺血侧脑组织中Beclin-1、LC3-Ⅱ、BCL-2蛋白表达细胞所占比例、血清中S100β蛋白、IL-1β、TNF-α水平显著的高于假手术组(p0.05);预处理组大鼠在造模后24 h的缺血侧脑组织中Beclin-1、LC3-Ⅱ、BCL-2蛋白表达细胞所占比例、血清中S100β蛋白、IL-1β、TNF-α水平显著的低于模型组(p0.05);预处理组、模型组大鼠在造模后24 h的缺血侧脑组织中MDA含量显著的高于假手术组(p0.05),SOD含量显著的低于假手术组(p0.05);预处理组大鼠在造模后24 h的缺血侧脑组织中MDA含量显著的低于模型组(p0.05),SOD含量显著的高于模型组(p0.05)。本研究的研究表明,CIRI大鼠经高压氧预处理能显著降低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减轻氧化损伤,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大鼠神经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脑栓通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SOD活性及血清NO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栓通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SOD活性及血NO的影响,以探讨脑栓通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给药组。给药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脑栓通提取液1ml,7d,对脑缺血组和给药组大鼠分离并结扎两侧颈总动脉,再灌注后测定脑组织SOD及血清NO。结果:给药组大鼠脑组织SOD值升高与缺血组比较P<0.01;血清NO值降低与缺血组比较P<0.01。结论:脑栓通有显著改善脑部组织代谢,减慢因脑缺血而臻脑细胞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Exendin-4对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及脑组织中金属基质蛋白酶-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的变化,探讨Exendin-4对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D大鼠,给予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A组:糖尿病对照组(n=6);B组:模型组(n=6);C组:Exendin-4低剂量组(n=6);D组:Exendin-4中剂量组(n=6);E组:Exendin-4高剂量组(n=6)。常规喂养6周后,A组给予假手术处理,B、C、D及E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90 min再灌注模型,24 h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采用2,3,5一氯化三苯四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测算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同时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及RT-PCR测量脑组织中的MMP-9及TIMP-1表达量。结果:脑缺血再灌注能致脑组织中MMP-9及TIMP-1表达量增高,各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给予Exendin-4处理后脑组织中MMP-9及TIMP-1表达增高程度及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降低,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Exendin-4对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MP-9及TIMP-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压氧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高压氧预处理组,每组12只。高压氧预处理组大鼠在造模前5天给予高压氧预处理。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高压氧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的影响,检测大鼠缺血脑组织C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及IL-1β、TNF-α、MDA的含量。结果:高压氧预处理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脑梗死面积,降低COX-2m RNA和蛋白表达量,抑制IL-1β、TNF-α的表达,降低MDA水平。结论:高压氧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1β、TNF-α、COX-2的表达以及减弱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血流量及与脑组织水含量变化的趋势。方法:选取5只成年SD雄性大鼠(n=5),参照改良Zea-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2 h后拔出线栓。利用PeriCam PSI血流灌注成像系统实时监测大鼠在缺血前及缺血5 min、30 min、1 h、2 h、再灌注5 min、30 min、1 h、2 h、4 h、6 h及24 h的血流灌注量,记录在ROI(感兴趣区)测量的数值。再选取15只成年SD雄性大鼠,分为Control组、缺血2 h、再灌注30 min、4 h及24 h组(n=3)。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按上述线栓法制备MCAO模型。取新鲜脑组织用干湿重法测定其左、右半球的水含量。结果:栓塞时缺血侧血流量逐渐下降,缺血2 h下降最低(P<0.05);再灌注早期血流量恢复较大(P<0.05),30 min时显著下降(P<0.05),4 h明显上升(P<0.05),24 h再次上升(P<0.05)但低于缺血前血流量(P>0.05)。脑组织水含量测量,缺血2 h组和再灌注30 min组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再灌4 h组和再灌24 h组明显增高(P<0.05),且再灌24 h组明显高于再灌4 h组(P<0.05)。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血流量和脑组织中水含量的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且脑组织中水含量与再灌注过程中血流量的变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吸氧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SOD、MDA测定、电镜及神经行为学检查的方法,观察吸氧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SOD、MDA、神经行为学评分及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吸氧预处理组SOD活力高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神经行为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均减轻。结论吸氧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孕酮(PROG)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组和PROG+MCAO组(n=40)。线栓法建立大鼠右侧MCAO模型,PROG+MCAO组于建模型前30 min按8 mg/kg腹腔内注射PROG。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0、24、48、72 h,通过Longa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大鼠脑组织中双孔道结构域钾离子通道3(TASK3)mRNA的表达。结果:PROG(8 mg/kg)可显著降低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24、48、72 h时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MCAO组再灌注各时间点脑组织TASK3 mRNA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MCAO组相比,PROG+MCAO组再灌注各时间点大鼠脑组织中TASK3 mRNA的表达均显著增多(P0.05)。结论:PROG可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神经功能缺陷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脑组织中TASK3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神经元凋亡动态表达变化的关系,以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8组: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脑缺血30min再灌注12h组、1d组、3d组、5d组、7d组、及14d组,每组5只。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原位细胞凋亡TUNEL法检测脑组织中的凋亡神经细胞数。结果:再灌注12h、1d、3d、5d、7d及14d大鼠血清VEGF表达和凋亡神经元百分比的变化均为负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中,缺血诱导使VEGF的表达发生变化,VEGF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抑制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脑皮层细胞的凋亡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再通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三七总皂苷治疗组;根据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再灌注10h、12 h、24h组,缺血时间为90 min.大鼠脑缺血再灌注10h、12h和24h不同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同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抑制凋亡蛋白XIAP和促凋亡蛋白Smac阳性细胞数.结果:缺血再灌注组神经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XIAP蛋白的表达呈先高后低的变化(P<0.05),Smac蛋白的表达明显上升(P<0.05);PNS治疗组能明显减少脑皮层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数(P<0.05),增加XIAP蛋白表达(P<0.05),减少Smac蛋白表达(P<0.05).结论:PNS可能通过促进抑制凋亡蛋白XIAP的表达和抑制促凋亡蛋白Smac的表达,减少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细胞凋亡,进而对再灌注后脑组织具有抑制脑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脑组织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模型,观察局灶性脑缺血30 min再灌注30 min、1 h、3 h、 6 h、12 h、24 h、48 h 、72 h、96 h、168 h NO含量和NOS活性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NO含量和NOS活性呈"双峰样"改变.缺血/再灌注30 min后NO含量和NOS活性升高,再灌注3 h时NO含量和NOS活性下降,再灌注6 h、12 h、24 h、48 h 、72 h NO含量和NOS活性再次显著升高,与再灌注72 h达峰值.结论:NO和NOS通过多种途径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Epo治疗组(又分为高剂量A组、低剂量B组)、缺血再灌注组(C组)及假手术组(D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参考Longa的5分制法在大鼠麻醉清醒后进行评分,TTC染色法观察线栓侧的梗死体积,并检测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HE染色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的病理变化,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观察p5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比较,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脑梗死,24h后缺血中心区及周围区均可见到p53蛋白表达.缺血再灌注6h内给予Epo可显著改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减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含水量,减轻病理学变化及神经细胞凋亡.结论:Epo通过调控神经细胞凋亡、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而发挥脑保护作用,P53蛋白参与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缺血模型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IGF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通络救脑注射液对该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分析通络救脑注射液的脑保护作用途径。方法:以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及通络救脑注射药组,分别在造模后12小时、24小时、3天、7天4个时间点采取动物血清和脑组织,以免疫组化、酶联免疫(ELISA)以及RTPCR的方法,分别检测IGF1的表达部位及定量检测该因子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并测定血清NSE含量。结果:IGF1在正常脑组织有表达,在脑缺血后24小时表达增多,此后随脑缺血时间的延长不断减少;通络救脑组IGF1各时间点表达均高于模型组。模型组血清NSE水平显著升高,各时间点与正常组均有显著差异,通络救脑注射液组血清NSE水平在12小时、1天和7天时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大鼠脑缺血损伤后IGF1表达减少与神经元的坏死有相关性,通络救脑注射液能够提高其表达水平,对缺血损伤的脑组织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rt-PA溶栓为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脑血流再通后挽救濒临死亡的神经细胞同时,也可能发生更为严重而持久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本研究探讨联合应用局部亚低温(32-35℃)及硫酸镁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及再通模型,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组、亚低温组、硫酸镁组、亚低温+硫酸镁组,每组10例,采用Longa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干湿重法、TUNEL技术,检测和比较各组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的神经功能、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及凋亡细胞数。结果:与常温组相比,亚低温组与亚低温+硫酸镁组的梗死体积、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凋亡细胞数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与亚低温组相比,亚低温+硫酸镁组局灶脑缺血大鼠的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凋亡细胞数均显著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应用亚低温相比,局部亚低温与硫酸镁联合应用,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可发挥更有效的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及减轻脑水肿有关。二者联用可能为缺血性卒中患者提供一种减轻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的有效脑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粉防己碱处理组(Tet)。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脑组织中IL-1β、TNF-α和IL-8的含量。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早期脑组织中IL-1β、TNF-α表达迅速升高,IL-8表达稍滞后;Tet组中脑组织中此三个因子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粉防己碱抑制大鼠脑组织缺血佴灌注早期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减轻炎性反应,对缺血佴灌注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MK801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c-fos基因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和脑缺血用药后再灌注组,用药组在再灌注前经腹腔注射MK801(0.5mg/kg);分别于再灌注后2、6、24和48 h,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印迹观察海马CA1区c-fos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c-fos基因的表达在脑缺血再灌注后2 h即开始增强,至再灌注后6 h达到高峰,24 h表达降低,至48 h又至高峰,但较再灌注6 h后较低。用药组海马CA1区c-fos基因的表达均较模型组的相应时间段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海马CA1区c-fos基因在脑缺血再灌注后表达升高,MK801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c-fos基因的表达,对缺血再灌注后的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