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冬水田-水稻是川中丘陵区传统的稻田种植模式,冬水田种植模式转变是实现多熟种植及机械化的重要途径。为探究冬水田-水稻种植模式转旱作过程中作物季及休闲期土壤呼吸速率及其组分构成,试验设置冬水田-水稻转旱作(FTD)、冬水田-水稻(FR)和冬闲田-玉米(FM)3种不同种植模式,采用根排除法和静态明箱-气相色谱法原位取样测定作物季及季后休闲期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并通过测算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进而判断冬水田-水稻转旱作过程的农田系统碳汇强度。结果表明:(1)FTD显著提高了土壤总呼吸速率及其自养和异养呼吸速率,从而提高了其累积排放量(P<0.05)。与FR相比,FTD的土壤总呼吸及其自养和异养呼吸的累积排放量分别提高了13.14倍、11.32倍和15.56倍(P<0.05);与FM相比,FTD的土壤总呼吸及其自养和异养呼吸的累积排放量分别提高了70.56%、40.83%和115.47%(P<0.05)。(2)与FR和FM相比,FTD均降低了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温度敏感性(Q10),且土壤总呼吸的温度敏感性介于异养呼吸和自养呼吸之间。(3)FR,FM和FTD的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均为正值,其数值分别为7911.66 kg/hm2,5667.89 kg/hm2和1583.46 kg/hm2,均表现为大气CO2的碳汇,但与FR与FM相比,FTD显著降低了其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呈现出较弱的碳汇。  相似文献   
32.
栝楼属基于核糖体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栝楼属(Trichosanthes)是葫芦科(Cucurbitaceae)中一个种类较多、药用价值较大的属。本文基于ITS序列分析了栝楼属16个种的系统发育关系。聚类分析表明:在组的划分上,具有分类争议的截叶组(sect. Truncata)与大苞组(sect. Involucraria)形成一大支,处于一亚分枝位置,不支持独立成组。在属内分类地位上,在核酸水平不支持贵州栝楼(T.guizhouensis)为一独立种,结合形态特征建议并入双边栝楼(T.rosthornii)。大方油栝楼(T.dafangensis)与小苞组(sect. Trichosanthes)成为姊妹群,处于一个向叶苞组(sect. Foliobracteola)过渡位置,结合其形态特征,建议作为小苞组(sect. Trichosanthes)成员。  相似文献   
33.
探明外源PBZ对IAA生物合成的相关基因YUCCA和GH3表达模式的影响,为太子参栽培提供理论参考。以太子参为实验材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外源PBZ和GA3处理条件下太子参块根内源IAA的含量及其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PBZ处理后太子参中内源IAA的含量在第1次处理后10、20和30d均高于对照组,随后则低于对照组;经GA3处理后,除20 d外,其他时期内源IAA含量较对照组高。另外,内源IAA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在外源PBZ和GA3处理后第50天时块根中的相应情况显示,GH3(Unigene37777)受外源PBZ的诱导而表达量上调,GH3(Unigene43146)和GH3(Unigene43412)的表达却受到抑制,但这3个基因均受外源GA3诱导;YUCCA(Unigene49937)对外源PBZ和GA3处理呈现相反的表现形式,受PBZ诱导,而受GA3抑制。PBZ和GA3对太子参发育过程中内源IAA的积累表现为诱导,同时对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也具有不同程度的响应作用。  相似文献   
34.
乌江中上游梯级水库氮磷滞留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世界河流普遍面临大规模筑坝拦截现状,原有河流自然形态逐渐向湖泊化转变,研究河流中氮磷营养盐物质的输送通量与滞留效应成了评价水坝水环境情况的关键问题。本研究详细调查了位于乌江流域中上游的洪家渡、东风和乌江渡3座水库的氮磷营养盐分布特征、输送通量及滞留效应。结果表明,洪家渡、东风和乌江渡3座水库TN年平均实际滞留率分别为20.2%、36.0%和-21.1%,TP年平均实际滞留率分别为5.4%、56.5%和-84.9%。3座水库因受到水文条件的不同、建库时间的长短和人为输入等因素影响,氮磷营养盐表现出不同的滞留现象及时空差异性。乌江渡水库氮磷营养盐的年平均滞留率因网箱养鱼的影响表现为负值。东风水库存在明显的氮磷滞留效应。洪家渡水库因受早期淹没植被再降解过程的影响,氮磷营养盐实际滞留效应弱于东风水库。  相似文献   
35.
研究蛋白质O-甘露糖转移酶(Protein O-mannosyltransferase,PMT)家族中PMT3基因缺失,以及PMT1与PMT3双基因缺失对酵母细胞复制性寿命的影响。采用一步基因置换法构建PMT3基因缺失酵母菌株(pmt3Δ),基于基因同源重组的原理,构建PMT1和PMT3双基因缺失酵母菌株(pmt1Δpmt3Δ);显微镜下分离和计数酵母子细胞的数目,统计酵母细胞复制性寿命。与野生型酵母细胞的平均复制性寿命(26代)比较,pmt3Δ菌株(24代,P0.05)和pmt1Δpmt3Δ菌株(25代,P0.05)的平均寿命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酵母PMT3单基因缺失,以及PMT1和PMT3双基因缺失均不影响细胞的复制性寿命。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与慢病毒感染体系构建稳定干涉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5(CDCA5)基因的三阴乳腺癌细胞系,研究CDCA5在三阴乳腺癌细胞增殖过程中发挥的功能。方法:首先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稳定干涉CDCA5基因的慢病毒短发夹RNA(shRNA)质粒,并用PCR、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深度测序技术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利用慢病毒感染体系将干涉质粒进行病毒包装、感染三阴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通过SDS-PAGE、Western印迹检测MDA-MB-231细胞中CDCA5蛋白质的表达水平;通过细胞活力检测实验研究干涉CDCA5对三阴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与DNA测序结果显示稳定干涉CDCA5载体构建成功;SDS-PAGE及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稳定干涉CDCA5质粒在MDA-MB-231中获得表达,并能够敲低CDCA5蛋白表达水平,稳定干涉CDCA5的三阴乳腺癌细胞系构建成功;细胞活力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干涉CDCA5蛋白表达水平能有效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能力。结论:运用RNA干扰技术与慢病毒感染体系能够构建稳定干涉CDCA5的三阴乳腺癌细胞系,该细胞系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CDCA5在三阴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37.
在研究生物工程重组蛋白产量的过程中 ,质粒的拷贝数是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参数 ,对它进行精确定量至关重要。本文概述了几种主要的测定方法的原理和特点。  相似文献   
38.
cAMP对转化细胞中几种基因表达及CREB DNA结合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癌基因、抑癌基因及转录因子 CREB(c AMP反应序列结合蛋白 )对 CRE DNA序列结合活性的相关性 ,对 db- c AMP处理的小鼠 C3H10 T1 /2转化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转化细胞中 PKA(蛋白激酶 A)活性显著低于正常细胞 ,而 PKC(蛋白激酶 C)活性则显著高于正常细胞 .斑点印迹和 Northern印迹分析显示转化细胞中 c- myc和 Ca M(钙调素 )基因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细胞 ,而 p53基因和 Rb基因表达则明显低于正常细胞 ,这些差别与 C3H10 T1/ 2 转化细胞增殖失控有关 .转化细胞经 db- c AMP(1 mmol/L)处理后 ,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 ,db- c AMP处理0 .5h后 ,转化细胞中 PKA活性便明显增强 ,PKC活性则被显著抑制 ,处理 2 h后 ,c- myc和 Ca M基因表达下降 ,而 p53和 Rb基因表达则增强 ,这些变化与 c AMP抑制 C3H10 T1/ 2 转化细胞增殖有密切联系 .凝胶阻滞电泳分析显示 db- c AMP(1 mmol/L )处理短时间内 ,CREB对 CRE DNA序列无结合活性 ,1 2 h后开始出现较弱的结合活性 ,2 4 h后才明显加强 ,表明在 db- c AMP处理的早期 ,调控区中含有 CRE序列的基因不参与 db- c AMP对细胞增殖抑制的调节 ,即与 CREB磷酸化及其相应的 DNA结合活性无相关性 .  相似文献   
39.
核纤层蛋白是一种存在于真核细胞核膜下的中间丝纤维蛋白,是细胞核中重要的骨架蛋白,对维持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其基因突变会引起一系列的遗传性疾病,称为核纤层蛋白病。这些疾病在细胞水平表现出氧化应激和DNA损伤的特征,提示核纤层蛋白在氧化应激和DNA损伤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A型核纤层蛋白在氧化应激、DNA损伤反应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0.
采用活体成像技术监测肿瘤生长及转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活体成像技术监测稳定高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肿瘤细胞在小鼠体内生长及转移情况,为肿瘤治疗的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有用工具。方法采用lipofectamine2000介导的基因转染方法,将pcDNA3.1 7Luc载体转染小鼠高转移乳腺癌细胞株4T1、EMT-6及结肠癌细胞株CT26,经G418抗性筛选及有限稀释法获得可稳定高表达荧光素酶的单克隆细胞;MTT法测定各转染细胞对不同化疗药物的抗性,并采用活体成像的方法检测各转染细胞在小鼠体内的成瘤和转移。结果获得了可稳定高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单克隆细胞株,该单克隆细胞株具有与亲本细胞系相同的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将单克隆细胞株植入小鼠皮下,可采用活体成像技术准确监测肿瘤细胞体内生长及转移。结论采用活体成像技术构建的肿瘤动物模型是拓展肿瘤体内生长、转移及治疗相关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