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8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基于我国农村地区食品安全总体形势严峻的现实,了解儿童家长对食品安全风险认知的情况,有助于进行针对性的风险交流。选择山西省吕梁某农村地区909名3~12岁儿童家长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同时使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家长的认知进行了分类和特征分析。依据被调查家长对食品安全风险认知情况,可将家长分为自我型(占28.9%)、外向型(占16.4%)和敏感型(占54.7%)三类,其中敏感型家长人数最多。三类家长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自我型家长具有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的比例最高,外向型家长中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家长比例在三类中最多,敏感型家长拥有最高比例的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提高农村地区学龄儿童家长的零食安全认知势在必行,建议将家长先分类再开展针对性教育以提高风险交流效果。  相似文献   
252.
张健  李佳芮  陶以军  孙军 《生态科学》2017,36(4):217-225
颗石藻(coccolithophore)是一类在全球海洋中广泛分布的海洋微型浮游植物, 它们在海洋浮游植物功能群落中是一类极其重要的钙化生物类群, 也是海洋中生源无机碳的重要来源, 并且在海洋的碳循环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颗石藻由于快速增殖而发生水华的过程中能够释放大量的具有挥发性的二甲基硫(DMS)和丙烯酸(acrylic acid), 它们是影响气候变化, 特别是引起区域性环境效应(温室效应)的关键性物质。  相似文献   
253.
气候变化背景下野生动物脆弱性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佳  刘芳  张宇  薛亚东  李迪强 《生态学报》2017,37(20):6656-6667
脆弱性评估是研究气候变化影响野生动物的重要内容,识别野生动物脆弱性,是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影响的关键和基础。开展气候变化背景下野生动物的脆弱性评估工作,目的是为了确定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物种和明确导致物种脆弱性的因素,其评估结果有助于人类认识气候变化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为野生动物适应气候变化保护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对野生动物而言(物种),脆弱性是物种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程度,包括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三大要素。其中,暴露度是由气候变化引起的外在因素,如温度、降雨量、极值天气等;敏感性是受物种自身因素影响,如种间关系、耐受性等;适应能力是物种通过自身调整来减小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如迁移或扩散到适宜生境的能力、塑性反应和进化反应等。对近期有关气候变化背景下野生动物脆弱性评估方法予以综述,比较每种评估方法所选取指标的差异,总结在脆弱性评估中遇到的不确定性指标的处理方法,以及脆弱性评估结果在野生动物适应气候变化对策中的应用。通过总结野生动物脆弱性评估方法,以期为气候变化背景下评估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脆弱性提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254.
为研究本实验室制备的一株抗蓝舌病病毒8型(BTV-8)VP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3G11识别的B细胞抗原表位,利用噬菌体肽库展示技术对3G11识别的抗原表位进行筛选并鉴定。经过4轮淘选后挑取蓝斑测序,测序结果经分析后获得KLLAT序列,与BTV-8 VP2蛋白氨基酸序列比对后获得共同的短肽序列为283LL284;合成4种短肽序列:KLLAA、KALAT、KLAAT和KLLAT,与3G11细胞上清和腹水分别进行间接ELISA鉴定,结果表明,短肽KLLAA和KLLAT与3G11细胞上清及腹水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与24种BTV标准阳性血清反应结果表明,这两种短肽都可与BTV-8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序列分析结果可见,该表位的氨基酸序列283LL284在不同来源的BTV-8毒株间保守,确定283LL284为MAb3G11识别抗原表位的关键氨基酸。本研究为建立8型BTV特异性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和相关病毒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55.
种群行为分化是物种适应环境的基础,而同一物种不同地理种群活动节律的分化是体现其生态适应的重要内容。不同地理种群活动节律的分化是由生态条件和种间竞争等因素引起的,研究不同地理种群物种活动节律的分化,有助于对种群的动态管理和保护。为研究同一物种在不同分布区域的年周期行为节律,通过提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在湖南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湖南浏阳大围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分别布设的60台红外相机中监测到的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种群数据,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和雅各布斯选择指数(Jacobs Selection Index, JSI)对白鹇的日活动节律和日活动时间选择进行了构建与比对,同时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及T检验(T-Test)分析了两个异域分布的白鹇种群活动节律的分化趋势。结果表明:都庞岭分布的白鹇在全年和冷季的日活动节律为单峰模式,暖季为双峰模式;大围山分布的白鹇在全年的日活动节律为连续多峰模式,冷季和暖季为单峰模式。在活动时段的选择上,都庞岭分布的...  相似文献   
256.
目的 研究鱼胶多糖对大鼠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以及鱼胶多糖治疗后大鼠口腔菌群的变化,旨在研究鱼胶多糖治疗口腔溃疡的效果及其原理。方法 用90%石碳酸溶液诱导大鼠口腔溃疡,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不做溃疡处理),阳性对照组(西瓜霜涂抹),鱼胶组(鱼胶涂抹),自愈组(不用药)。阳性对照组和鱼胶组大鼠用药均为每天1次。于实验第4天,每组大鼠随机取7只进行口腔菌群样品分离并送测序公司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观察大鼠试验期间口腔溃疡创面的大小,体质量变化,耗粮量变化以及口腔菌群变化。结果 阳性对照组大鼠口腔溃疡痊愈时间为(6.70±0.68)d,鱼胶组口腔溃疡痊愈时间为(6.70±0.57)d,自愈组口腔溃疡痊愈时间为(12.00±0.89)d,鱼胶组与自愈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鱼胶组与自愈组之间差异菌群为黄单胞菌目(Xanthomonadales)、β变形菌目(Betaproteobacteriales)、厚壁菌门(Firmicutes)、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es)、鞘脂杆菌目(Sphingobacteriales...  相似文献   
257.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对严重肥胖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16名平均体重指数(BMI)为40±5肥胖者和16名年龄匹配的正常体重者被纳入研究。分别在不同体外下(坐位、仰卧位、侧卧位)对所有参与者进行动脉血气监测。结果:肥胖者于坐位时动脉Pa O_2为75±4 mm Hg,Pa CO_2为37±3 mm Hg;仰卧位时动脉Pa O_2为62±5 mm Hg,Pa CO_2为47±5 mm Hg;侧卧位时Pa O_2为73±3 mm Hg,Pa CO_2为39±2 mm Hg;而正常体重者无明显变化。结论:严重肥胖者于平卧位时更容易出现低氧及高碳酸血症。  相似文献   
258.
红外触发相机技术近年来不但广泛应用于野生动物种类、数量和分布的调查与观测,还可用于对动物活动节律和行为的研究分析。本研究在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公里网格法布设60台红外相机,于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累计完成14 657个相机工作日,采集到5种荒漠有蹄类动物的1 892张独立有效照片。通过计算相对多度指数,对它们的活动节律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5种荒漠有蹄类动物总的相对多度达到129.08,其中岩羊(43.87)和北山羊(42.98)的相对多度较高,其次是盘羊(25.38)、蒙古野驴(15.62)和鹅喉羚(1.23);(2)5种荒漠有蹄类动物的年活动节律表现出一致性,即5—6月活动最为频繁,11—12月出现第二个活动高峰;(3)蒙古野驴不同季节在水源地出现的日活动节律没有明显的规律,但在22:00—24:00会出现一天的峰值;而春、夏季鹅喉羚在水源地出现的最大活动峰值是在12:00—14:00;(4)各季节北山羊和岩羊的日活动节律均呈双峰型,北山羊的第2个活动高峰时间比岩羊的更偏晚一些;盘羊在冬季和春季为双峰型,夏、秋季出现3个高峰;岩羊、盘羊和北山羊的夏季日活动节律在清晨的活动高峰提前、傍晚的活动高峰推后;(5)5种荒漠有蹄类动物中,北山羊的夜间相对多度较高。荒漠有蹄类动物的年活动节律主要随生活史周期而变化,日活动节律除了受行为习性和日照节律的影响之外,不同种类主要因其栖息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259.
瑞氏海豚在我国大陆沿海搁浅的案例相对较少。2019年7月10日,一头活体瑞氏海豚搁浅于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石马角海域,半小时左右死亡。本文描述了该海豚的外部形态特征和骨骼系统,并通过解剖对其死因进行了分析。该瑞氏海豚为成年雌性,体长252.0 cm,体重约130.0 kg;体型消瘦,皮下脂肪层菲薄,体表无明显可致死外伤。头骨长45.6 cm,脊椎式为C7+T12+L23+Ca24=66,肋骨12对,V形骨19枚。解剖发现,该海豚的呼吸道和消化道中均存在大量泥沙;前胃内有两只长度超过30 cm的橡胶手套,胃和肠中几乎没有食糜和粪便。推测该瑞氏海豚可能因误食橡胶手套造成胃部阻塞而无法正常进食和消化,导致脂肪层过度消耗,体力不支而搁浅;在搁浅过程中可能因挣扎导致呼吸道进入大量泥沙引起呼吸不畅,最终死亡。当前难降解的海洋垃圾对海洋哺乳动物,包括以头足类为食的鲸类动物所产生的直接威胁已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60.
旨在初步探究StKUP12的钾转运功能,为该基因在钾营养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通过同源克隆得到StKUP12,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分析以及钾营养缺陷型酵母互补试验。结果显示,StKUP12全长2 547 bp,编码848 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93.9 kD,理论等电点6.59,预测含有K^+转运结构域和磷酸化位点。StKUP12蛋白与潘那利番茄(Solanum pennellii)同源性较高,达98.00%;与巴西橡胶树(Heava brasilliersis)同源性较低,为77.74%。表达分析显示,该基因在根、茎、叶、顶芽和芽眼中均有表达,同时受低钾、高盐、ABA和PEG胁迫的调控。酵母互补试验表明该转运体具有吸收外界K^+的功能。实验结果表明StKUP12属于钾离子转运体,具有高亲和性的钾离子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