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在不同转移潜能的癌细胞中多为低表达,在nm23的两种亚型中,nm23-H1可能在转移抑制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nm23蛋白可能 是通过与NDPK一致或相似的途径调节肿瘤的转移抑制,对nm23的研究是近年肿瘤转移换制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其新近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2.
为了研究人乙型肝炎病毒(HBV)和黄曲霉素(AFB1)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我们用HBV感染的人胚胎肝细胞移植至裸鼠背部皮下,以后每周皮下注射AFB1,在裸鼠体内成功地诱发了人肝细胞癌。选3只裸鼠所形成的肿瘤组织,分别再接种裸鼠传代。在裸鼠体内传至5代后,将瘤组织在体外培养、传代,建立了3个肝癌细胞株,分别为CBH-1a、CBH-1b和CBH-2。对3个细胞株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发现,细胞生长迅速,接触抑制消失,细胞增殖核主数Ki67阳性细胞占38.2%,用EMA单抗检测证实为人来源细胞,核酸原位杂交显示,细胞中HBV-X和HBV-S基因阳性,PCR可扩增出X基因,证明HBV基因已到瘤细胞中,3个细胞株细胞再接种裸鼠皮下,可再生成肿瘤,此实验证明了HBV协同AFB1在个肝细胞癌发生过程中的病因作用。同时,为进一步研究HBV和AFB1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细胞水平的模型。  相似文献   
23.
人乳头状瘤病毒诱导食管上皮永生化细胞的双相分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中期永生化食管上皮细胞的表型,细胞遗传学和部份基因的改变,以阐明癌前病变的特征,SHEE是该院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8E6E7诱导的永生化上皮,传至61代已开始有少量细胞恶性转化。对永生化中期31代细胞用相差显微镜检查细胞形态改变和细胞生长状态(细胞接触和锚定生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做染色体众数分析;多重PCR检查c-myc,p53,bcl-2和ras等基因。免疫组化检查细胞角蛋白和鬼臼毒素荧光标记检查肌动蛋白F(F-actin)。软琼脂培养的集落细胞接种SCID小鼠检查成瘤性。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HPVE6表达蛋白。结果:培养细胞有两种不同分化形态,分化差的基底细胞和分化好的鳞状上皮;前者角蛋白和F-actin极少,后者含量丰富;细胞接触抑制和锚锭生长特性减弱,分析100个细胞染色体众数分二干系,56条(占30%)和61条(占24%)染色体,核型分析属上超二倍体,亚三倍体,多重PCR检查:c-myc,p53基因上调,bcl-2和ras基因阳性。用优选生长在软琼脂上的克隆细胞接种SCID小鼠,未成瘤;HPV18E6表达蛋白阳性。以HPV18E6E7诱导的食管永生化上皮31代细胞形态出现了双向分化,根据其形态表型,双染色体众数的细胞遗传学改变和某些癌基因上调等特性,可以认为SHEE31细胞是外处于癌前改变。  相似文献   
24.
25.
采用十种生物素化凝集素 U EA- I、 DBA、 PSA、 BSL、 PNA、 L CA、 RCA- I、SBA、 Con A及 WGA分别对 8W、1 4 W、 2 0 W  2 8W及 32 W的人胎儿食管上皮进行研究 ,以确定胎儿食管上皮在发育过程中凝集素的结合位点以及结合方式随年龄的变化。结果提示 ,BSL、 RCA- I、 WGA的染色强度及特性不受年龄影响 ,而与之相对应 ,U EA - 1在除 2 0 W以外的食管上皮显色 ;含α- D- Glc NAc的糖复合物 (DBA受体 )只在 2 0 W表达 ;含α- D- man/α- D- Glc的糖复合物 (PSA受体 )则只出现于 32 W;Con A受体虽在胎儿食管上皮各年龄组都表现阳性反应 ,但在 2 8W 时受体在上皮各层细胞中的分布方式及染色强度出现了有意义的变化 ,即腔面细胞染色阴性 ,中层细胞染色强阳性 ,基底细胞弱阳性 ,而在其他时间腔面反应强阳性 ,中层中等阳性 ,基底弱阳性 ;PNA、SBA及 L CA在各年龄组均呈阴性反应。这些结果表明 ,在胎儿食管上皮发育过程中存在着多个凝集素结合位点 ,含 α- L- Fucose、 α- D- Gal NAc、α- D- Man/ α- D- Glc残基的糖复合物在分布方式和 /或量上存在着发育相关性改变 ,即糖复合物的改变具有阶段性。总之 ,本实验资料提示 ,胎儿食管上皮在发育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结合位点 ,RCA- 、 BSL、 WGA受体似与年龄变  相似文献   
26.
为了研究病毒和促癌物在食管癌中的作用,用带有人乳头状瘤病毒18型E6E7片段的载体腺病毒感染人胚食管上皮细胞,然后加TPA协同作用,观察细胞转化。将人胚食管切碎与HPV16E6E7AAV同孵育2小时,在10%小牛血清的199培养液培养和传代,形成永生化细胞株,即人胚食管上皮细胞汕头株,实验分现代化组:一组SHEE细胞在传代至第5和13代时,两次在培养基中加入TPA5ng/ml,每次诱导2周,所获得  相似文献   
27.
二甲基亚砜诱导人食管癌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The fact that treatment of leukemia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with ATRA (All-Trans Retinoic Acid) was so succeeded that it was considered as a good example for tumor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solid tumors by means of induced differentiation, however, has not been yet so broken-through. DMSO (Dimethylsulfoxide) was a common and simple organic compound, which comprised a variety of biological activities. For example, DMSO induced differentiation of leukemia in many reports. However, the effect of DMSO on solid tumors was to be explored further. In the present study, DMSO was used to human esophageal cancer cell lines in vitro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lassical inducer ATRA. From the view of morphology, cell cycle, growth inhibition, cytokeratin 4 expression, dye transfer and tumorigenecity,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DMSO as well as ATRA could induce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esophageal cancer cells. Interestingly, DMSO was confirmed to be more effective in inducing differentiation of esophageal cancer cells than ATRA. It suggests that DMSO showed some good prospects for the treatment of solid tumors.  相似文献   
28.
NGAL蛋白诱导食管癌细胞发生自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研究证明,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与食管癌密切相关,改变NGAL表达能够对癌细胞的形态结构产生明显影响,但确切的作用机制不明.在酵母细胞中表达NGAL蛋白,柱层析分离纯化.筛选NGALR(NGAL receptor)高表达与弱表达的人食管癌细胞系EC1.71和EC109作为实验细胞模型.5-FAM标记NGAL蛋白,加入到细胞培养上清中,对比研究NGAL蛋白入胞情况、细胞形态学改变、细胞自噬体产生、自噬相关基因表达、细胞内铁离子与铁蛋白水平以及相关细胞信号转导激酶的活性等.结果表明,NGAL蛋白可经由内吞途径进入食管癌细胞发挥作用,致使细胞发生典型的自噬性形态结构变化,自噬体大量产生,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生相应变化,ERK被激活,但细胞内的铁离子与铁蛋白未受明显影响.上述结果提示,诱导细胞发生自噬是外源性NGAL蛋白经由内吞途径进入食管癌细胞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与NGAL蛋白跨膜转铁未见直接关联,而ERK信号转导途径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29.
甲基鸟嘌呤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是从细菌到哺乳类机体中存在的一种独特的DNA修复蛋白,其作用是在DNA损伤的修复过程,催化DNA分子鸟嘌呤O6位上的烷基从鸟嘌呤碱基转移至MGMT蛋白的半胱氨酸残基上,而使DNA分子鸟嘌呤复原.因此,机体中MGMT适当的表达有利于修复由烷化剂诱导而形成的O6烷基鸟嘌呤DNA加合物.MGMT蛋白的含量和活性不但在基因水平受到各种因素的调控,并且与某些药物的直接作用有关.调节MGMT在细胞内的活性,对于防御肿瘤的发生及某些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克服肿瘤耐药性和克服骨髓毒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