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山竹岩黄蓍固沙群落对土壤养分及生物活性的改良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半流动沙丘为对照,对5、10和22年生山竹岩黄蓍人工固沙群落不同层次(0~10、10~20和20~30cm)土壤的养分状况、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山竹岩黄蓍固定流沙后,随着群落年龄的增长,土壤中C、N、P、K含量及生物活性均明显提高.其中,0~10cm土层的增长幅度显著高于10~30cm土层.0~30cm土层中C/N由7.3增加到8.5;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以及土壤脲酶、磷酸单酯酶、蔗糖酶、蛋白酶、脱氢酶、硝酸还原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均有所提高.其中,0~10cm土层中蔗糖酶的活性是对照的49.7~284.5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分别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以及微生物生物量与酶活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2.
综述草地群落入侵实验中物种多样性和群落可入侵性关系的研究进展。目前物种多样性与群落可入侵性主要出现了对立的关系模式,被普遍接受的解释机制为尺度依赖。但其它研究中出现了更为复杂的关系,提出物种特性、植物更新、种间关系变化和群落构建机制等其它因素可能是导致物种多样性与群落可入侵性出现复杂关系的原因。建议未来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即物种多样性与群落可入侵性关系在不同营养级适用性,与群落构建机制变化间的联系和时间尺度对物种多样性与群落可入侵性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摘要 目的:探究miR-939-5p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的调控作用。方法:将miR-939-5p模拟物(miR-939-5p-mimic)或miR-939-5p抑制剂(miR-939-5p-inhibitor)转染到HRMEC中,并将细胞用高糖(HG组,25 mM)或低糖(LG组,5 mM)处理24 h。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来检测细胞活力,EdU法检测细胞DNA的复制能力,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使用双荧光素酶试剂盒E2920验证miR-939-5p与NOS2 3''-UTR之间的结合关系。对大鼠腹腔注射65 mg/kg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DR模型,通过RT-qPCR检测miR-939-5p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NOS2)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查大鼠视网膜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视网膜Claudin-5和Occludin的表达,伊文思蓝染色检测大鼠血视网膜屏障(BRB)通透性,ELISA法检测大鼠房水中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与LG组的HRMEC相比,HG组的miR-939-5p显著降低,而NOS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荧光素酶活性测定显示,与NC-mimic组相比,miR-939-5p-mimic与pGL3-NOS2-WT共转染组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HG+NC-mimic组相比,HG+miR-939-5p-mimic组的miR-939-5p水平和细胞活力显著升高,而NOS2蛋白水平和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与DR组相比,miR-939-5p-Agomir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病变减轻,Claudin-5和Occludin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伊文思蓝浓度显著降低(P<0.05);与DR组相比,miR-939-5p-Agomir组大鼠房水中IL-1β和TNF-α的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高糖培养的HRMEC中和DR大鼠视网膜中,miR-939-5p为低表达模式,NOS2为高表达模式。上调miR-939-5p通过靶向抑制NOS2对DR大鼠视网膜和HRMEC提供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孕期妇女体重、体脂百分比及其他体成分指标的变化趋势,了解孕期体成分的变化与孕前体质指数(BMI)的关系,为孕期体重的合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北京市某妇幼保健院建档的565名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孕早期(10~12周)182人、孕中期(22~24周)211人、孕晚期(30~32周)172人,根据孕前BMI将各期孕妇分为孕前消瘦、正常、超重、肥胖组。使用人体成分分析仪对各孕妇进行体成分测定。结果:调查对象的各项体成分指标均随孕期的进展而明显增加(P<0.01)。体重在孕早期增幅相对较少,中晚期增加明显,在孕末期仍然保持了较大的增加,而体脂百分比在孕期增幅较体重增长平稳,尤其在孕晚期,体脂百分比变化明显小于体重增长幅度。统计分析发现,不同孕前BMI水平的孕妇各阶段体成分指标均差异显著(P<0.01)。孕期各阶段体脂百分比与孕前BMI均呈正相关关系(孕早期:β =1.297,95%CI:1.098~1.497;孕中期:β= 1.306,95%CI:1.146~1.466;孕晚期:β=0.883,95%CI:0.691~1.075)。结论:孕期各阶段体重、体脂百分比及其他体成分指标显著增加,但各指标增幅有所不同。孕前BMI与孕期各项体成分指标变化呈现相关性。  相似文献   
25.
为探究玉米基部节间质量性状与茎秆强度形成的内在关系,该研究选用不同耐密性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田间条件下研究玉米基部节间形态特征、干物质积累的变化特点,分析茎秆内部木质素积累动态变化及其相关合成酶活性对茎秆强度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耐密品种‘先玉335’基部节间单位长度干重(DWUL)和直径均较高,不同品种的茎秆强度快速形成时期有一定差异,与木质素的积累密切相关。(2)耐密品种茎秆穿刺强度(RPS)和木质素积累快速形成时期较不耐密品种‘新玉41’长5~7 d,穿刺强度高于不耐密品种24.9%~36.6%,其木质素积累量高于不耐密品种12.5%~47.0%,且RPS和木质素积累速率较不耐密品种快。(3)玉米抽雄期(VT)前是基部节间木质素快速积累的关键时期,玉米大喇叭口期(V12~V15)酶活性与抽雄期木质素积累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对茎秆强度形成至关重要。(4)在玉米12叶期耐密品种‘先玉335’的木质素合成相关酶均显著高于不耐密品种‘新玉41’,PAL、TAL、CAD和POD分别较‘新玉41’高1.85、0.30、0.11和0.42 U·mg-1。研究认为,玉米大喇叭口期茎秆干物质积累量较高、木质素合成相关酶的活性较强,能有效促进木质素的快速积累,增加茎秆抗倒伏强度,进而提高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26.
外泌体是多泡体与细胞质膜融合后释放的细胞外囊泡.它们携带有源自分泌细胞的功能性蛋白质,脂质和核酸,能够介导细胞间通信,并在生物体的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对外泌体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以及外泌体作为病毒感染诊断和治疗的潜在标志物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首先阐述了外泌体的组成和生物学发生机制;然后重点阐述了外泌体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机制,尤其是其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最后探讨了外泌体作为病毒感染诊断和治疗的潜在标志物的可能性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7.
聚丙烯腈纤维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megaterium)青霉素酞化酶连接到聚丙烯腈纤维载体上,制成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其表现活力约为2000u/g。水解青霉素G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9.0;在PHS.5~10.3、温度50℃以下酶的活力稳定;表观米氏常数Ka为1.33×10-8mol/L;最大反应速度Vm为2.564mmol·min-1;苯乙酸为竞争性抑制剂,抑制常数为0.16mol/L。水解10%的青霉素G钾盐溶液,使用20批,保留酶活力80%。  相似文献   
28.
29.
多细胞变温动物对高温的适应性,是通过机体和细胞的反应来实现的。整体动物对环境增温的适应,体现在动物日间或季节的活动变化,向最适宜环境迁移的现象,和生物周期性变化等。当某些动物不能避免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时,它们就在机体耐热性方面反应出改变。  相似文献   
30.
年龄变化是生物学领域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它广泛地引起人们的关心和注意。年龄的形态学指标则是防治衰老,寻找衰老机制不可缺少的环节,以往在国内外也曾做过相当的工作,但终由于取材不一,实验条件有所差异,对于全面概括衰老过程,总结年龄变化规律存在一定困难,而且既有资料比较零星,为此我们决定以大白鼠作为实验对象,分别在内分泌腺——甲状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